《南方周末: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1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南方周末: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17頁).pdf(1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感謝參與和支持此次調研的各大互聯網募捐平臺、代表性公益機構及專家學者,你們的真誠分享和指導豐富了研究內容,也為報告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洞察,在此對你們的參與和支持表達誠摯的感謝!“”致謝第一部分、前言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方法2第四部分、未來展望17第三部分、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困境11(一)平臺可持續發展困境11(二)平臺與各方協調發展的困境12(三)平臺壁壘難以突破的困境15第五部分、附錄19(一)平臺列表19(二)訪談提綱21(三)關于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24第二部分、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趨勢3(一)發起主體和背景漸趨多元3(二)平臺應用場景漸趨廣泛6(三)項目管理趨于精細化7(四)平臺
2、發展逐步差異化9目錄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一部分、前言21互聯網公益作為近年來中國公益發展的亮點與風向,備受關注。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互聯網公益相關議題便是重要關注內容。自2020年起,研究中心已連續多年發布 中國互聯網公益觀察報告,2024年特別將主題聚焦于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2024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三十年來,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方面面的改變。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4年8月發布的第54次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10.9967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0%
3、。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9.69億人,占網民整體的88.1%。2024年慈善法修訂實施,對慈善組織的互聯網公開募捐、個人通過網絡服務平臺求助、互聯網募捐平臺的責任和義務都有了新的規定。從2016年慈善法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到2024年修訂后慈善法的“互聯網募捐服務平臺”,從指定的32家平臺,到發展至今存續的29家平臺,這些互聯網募捐平臺本身運營的現狀如何?不同平臺呈現出哪些特點?新規對平臺有哪些影響?在關注平臺為慈善組織提供服務時,平臺自身面臨哪些挑戰?帶著這些疑問項目組開展了為期近四個月的調研。首先,此次研究做了大量的文獻分析和案頭研究,包括梳理國內外關于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的專著、文獻、
4、專題報告,同時閱讀分析了29家平臺資料、運營報告、部分運營主體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等。其次,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平臺發展情況,此次研究采用了深度訪談法。訪談對象包括8家代表性平臺的調研訪談,盡可能覆蓋了不同規模、不同發起背景;3家代表性慈善組織的調研訪談,包括公募類、非公募類,以及盡量覆蓋不同規模機構;同時訪談了1位長期研究和關注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的行業專家。最后,此次研究還使用了比較分析法,包括對比海外類似平臺、機構、企業的不同做法,對比部分平臺不同時期的不同做法等,以期更全面更客觀地看到平臺發展全貌。超17萬條近11億人9.69億人78.0%88.1%超億元500募捐信息網民規模網絡支付用戶規模普
5、及率占網民整體募集資金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改變著中國公益慈善的發展格局。201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實施,規定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布募捐信息。同年公布了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名單,并陸續發布 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 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 等管理規范文件。而后于2018年、2021年陸續公布第二批及第三批指定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名單,除了中途退出的3家平臺,目前合計29家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ヂ摼W也改變著人們參與慈善公益的方式,隨著網絡支付的發展,更是讓線上募捐步入“快車道”。據民政部數據統計,201
6、7年至2021年,中國通過互聯網募集的善款在5年間從25億元增長到近100億元。至2024年10月,民政部指定的29家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累計為慈善組織發布公開募捐信息超過17萬條,募集資金超過500億元,是2021年的5倍。第一部分01前言(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方法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二部分、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趨勢43從1994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到2016年民政部指定第一批互聯網募捐平臺,梳理互聯網募捐在中國發展的脈絡,對比不同批次上線的不同平臺,也對比同一家平臺在不同年份重要運營的演變,我們得以窺見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過程,尤其在慈善法實施后
7、體現出幾個較明顯趨勢。第二部分02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趨勢互聯網募捐一定程度上與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并步前行。早期互聯網募捐主要依托電子郵件向特定群體群發,擴散援助和籌款信息,多在高校,典型的如大學生疾病求助。隨著互聯網門戶網站公益頻道的開通,如千龍網、搜狐網等,進一步擴大了公益類信息的覆蓋度,公益行動讓更多人所知。而后網絡論壇的興起讓更多人不僅可以了解信息,還可多方互動,典型的如天涯論壇。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2004年 基金會管理條例 實施,不少企業開始通過以成立基金會的方式參與公益,2005年香江集團出資成立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是我國首個國家級非公募慈善基金會。2007年騰訊公司發起成立騰訊公
8、益慈善基金會,成為中國第一家由互聯網企業發起的公益基金會。2008年汶川地震激發了公眾前所未有的捐贈熱情,通過互聯網渠道的加持,大量網絡捐贈發起,而隨著互聯網進入微博時代,更是涌現出如免費午餐這類頗具網絡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公益項目。為了進一步規范互聯網募捐,2016年慈善法對互聯網募捐做出管理規定,民政部出臺平臺管理辦法,并公布指定的首批平臺名單。為了更好推動互聯網募捐平臺的發展,民政部2017年分別發布關于互聯網募捐平臺技術規范和基本管理規范的兩個行業標準。從技術層面而言,互聯網科技類企業幾乎具有碾壓式的技術優勢,也基于此,第一批公布的名單中,互聯網背景的機構和企業占了大頭。目前仍在運行的第一
9、批10家平臺中,運營背景為互聯網科技類的企業占了四成,均為互聯網巨頭,包括騰訊、螞蟻、阿里巴巴和京東。另有占比兩成的平臺,運營背景雖為媒體行業,但仍與互聯網密切相關,如新浪微博、新華網。隨著公益與不同生活場景的結合愈發深入,以及互聯網科技在不同場景的普及,互聯網募捐平臺發起主體逐漸轉向多元化。以民政部指定的第二批平臺名單發起主體為例,除了美團、滴滴,其余七家均非互聯網技術直接相關。這一批中銀行金融類企業開始出現,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為主運營的平臺。同時更多支付類企業開始“入場”,如基于易寶支付公司為主的易寶公益平臺,零售類企業也積極“入局”,如蘇寧易購運營的蘇寧公益平臺。第三批指定的平臺
10、繼續擴展平臺發起主體的多元性,除了字節跳動、小米科技、嗶哩嗶哩、360科技,其余六家平臺發起主體幾乎是各行各業,各不相同。如基于湖南電視臺的芒果公益,基于佛山市順德區的地方平臺慈鏈公益,基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親青公益,基于旅游服務企業攜程公司的攜程公益等。(一)發起主體和背景漸趨多元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二部分、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趨勢65平臺運營背景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互聯網科技企業4 家2 家4 家媒體2 家/1 家地方性社會團體1 家/1 家基金會1 家1 家1 家眾籌類企業1 家1 家/其他1 家2 家/金融企業/2 家1 家零售企業/1 家/旅游服務
11、企業/1 家通信企業/1 家平臺最初發起原由示例表:不同批次平臺發起主體變化表:不同平臺發起原由與此同時,平臺發起的原由也漸趨多元。早期的互聯網募捐更多是重大事件促發,如易寶公益,其契機源于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當時北京市紅十字會向易寶發出募捐邀請,聯合紅十字會和PayPal公司募集了20萬元左右。2008年5月,汶川地震,騰訊、支付寶上線救災項目,開通線上緊急救災募款通道,短時間內平臺籌款均超2000萬元,使這兩大互聯網企業開始意識到公益平臺的潛能和價值,并由此開始了更多的嘗試。2016年始民政部指定的不同批次互聯網募捐平臺,除了早期由重大事件促發搭建的平臺,不同平臺發起原由各不相同,
12、或結合企業優勢搭建公益平臺,更好地履行企業公益戰略,如字節跳動公益平臺通過發揮優質視頻創作者優勢,生產高質量的公益內容,通過不同的內容體裁和分發場景,連接用戶和公益項目,以倡導公益理念和籌募善款?;蚧趥€性化公益需求,開發自有互聯網募捐平臺,如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開發的幫幫公益平臺、聯勸公益基金會開發的聯勸公益平臺。還包括滿足地方個性化慈善生態需求的地方平臺,如廣州市慈善會開發的廣益聯募,佛山市順德區慈善組織聯合會開發的慈鏈公益等。重大事件促發基于企業優勢基于個性化需求易寶公益平臺-2004 年印度洋海嘯阿里公益平臺-2006 年“魔豆媽媽”的公益故事騰訊公益平臺-2008 年汶川地震支付寶公益
13、平臺-2008 年汶川地震幫幫公益平臺-有發展獨立互聯網募捐平臺需求,同時為民建系統企業家提供便捷捐贈通道聯勸公益平臺-需滿足 O2O 籌款支持的網站和平臺水滴公益平臺-除了水滴籌個人救助外,滿足大病救助領域復雜多元化的需求微公益平臺-新浪微博傳播優勢京東公益平臺-商品供應鏈、物流供應鏈優勢字節跳動平臺-視頻創作者優勢公益寶平臺-慈善組織技術應用優勢小米公益平臺-小米米粉社區優勢互聯網募捐平臺,基于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移動支付與生活不同場景的融合,平臺的應用場景也日漸廣泛。首先在渠道入口上越來越多樣化。PC端仍然是各大互聯網募捐平臺的主要信息發布陣地,據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統計,29家平臺中有
14、27家PC端網頁有持續使用并能正常打開(僅1家無網頁端,1家網頁端能打開但無數據),29家平臺均有手機移動端入口,包括但(二)平臺應用場景漸趨廣泛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二部分、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趨勢87不限于不同平臺的手機APP入口,微信公眾號H5入口,以及微信小程序入口,其中9家平臺有單獨設計的微信小程序。其次在平臺功能及板塊設置上越來越立體化。除了互聯網募捐平臺常規的慈善公益項目展示、線上捐款、項目反饋等功能,平臺上與慈善公益相關的其他功能越來越立體化。如支付寶公益平臺,除了直接捐贈,還設行走捐、月捐、收益捐、益起捐等功能,并于支付寶賬戶記錄每個人的公益足
15、跡及愛心“資產”。廣益聯募公益平臺,設置善捐、善助、善行、善品、善知等多個板塊。其中“善捐”主打慈善項目募捐;“善助”圍繞較傳統的助學、助醫、助困、社區微心愿等募集善款;“善行”提供各類公益活動信息及志愿服務信息;“善品”為企業及愛心人士捐贈的義賣品專區;“善知”則提供慈善公益知識普及,通過不同功能打造地方慈善的多元參與方式。中國社會幫扶網則一定程度上打造了不同村莊的線上公益平臺,除了慈善項目募捐,還設有消費幫、愛心超市等板塊,更同步設有實用技術線上課程,為村莊賦能。再次,平臺應用嵌入其他生態越來越多元化。如阿里公益平臺提供了三種不同募捐模式,包括交易捐(如公益寶貝)、直捐平臺(搜索公益可進入
16、)、公益網店(有資質的機構可開店,上架項目或公益周邊義賣品)。同時公益平臺還與阿里集團眾多業務結合,在不同端口和頁面為公益項目提供露出機會,如高德、閑魚、餓了么等,讓更多人看到公益機構和項目。字節跳動公益平臺也是多平臺嵌入,覆蓋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番茄小說等多個APP,同時還嵌入平臺高粉創作者中與公益相關的內容,通過內容結合視頻與直播中的公益組件實現參與公益。小米公益平臺也是嵌入了小米手機MIUI操作系統的負一屏、小米社區、小米商城、小米有品、小米官方新媒體矩陣等多類業務和平臺。慈善組織通過在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布不同類型項目吸引公眾捐款,公益項目的展示和推薦也是各大平臺的重要工作之一。隨著
17、國家公益慈善各類法律法規的出臺,以及國內公益慈善從“數量”到“質量”發展的轉變,各大平臺在公益項目管理上都更趨向精細化。首先各平臺在合法合規及風險管控上日益加強。遵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管理規范 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技術規范 等基本法規和標準,平臺進行系列認證和審核。以幫幫公益平臺為例,所有項目均有幾道審核流程以確保合規。如社會組織的注冊認證,確認機構營業執照是否有效,是否被民政部列入嚴重失信名單等;項目上線審核,確認項目備案號、備案范圍與項目內容是否一致,備案時間和項目上線時間是否匹配,文字或圖片是否涉及侵權,是否涉及血腥暴力信息,預算是否合理
18、等。支付寶公益平臺,為提升合法、合規性,不定期為慈善組織開展線上培訓,將 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 公益事業捐贈票據使用管理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 關于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規定 等法規要求與平臺標準、流程結合進行解讀,以提高規范性。聯勸網更是建立系統機制以促進合法合規,包含機構入駐審查程序,募捐方案的選擇標準及后續管理辦法,項目進展反饋審查程序及標準,捐贈人服務與隱私保護,社會舉報及輿情監測處理機制,關聯交易、黑灰產、刑事犯罪等風控機制。其次越來越多平臺注重項目質量的把控。騰訊公益平臺逐步建立起一套項目質量的判斷與選擇機制,通過多年
19、項目透明度與信用體系的數據沉淀,形成數據指標與模型,對上線項目進行評定。字節跳動公益平臺則推出公益項目“健康度”指標體系,從基礎信息、內容能力、信息透明等維度,鼓勵慈善組織在加強項目合規運營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項目質量。阿里公益平臺則推出針對不同類項目的對應扶持計劃,如“XIN海計劃”,重點關注小而美項目,進行模塊式管理?!癤IN益佰計劃”,嚴選優質項目,審核嚴苛,通過優質項目產生社會影響力。同時各大平臺不斷優化項目反饋方式。如騰訊公益平臺2017年推出項目透明組件、財批組件,捐贈人可清楚了解項目募捐情況、善款使用進度、項目執行情況。2018年,透明組件進一步升級迭代,推出“冷靜器”產品組件,把
20、捐贈后的項目反饋提前至捐贈前對項目的全面知情。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不少互聯網募捐平臺,包括騰訊、支付寶、美團、平安等陸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公益項目跟蹤,讓項目相關信息可溯源、可回查。其他平臺也通過不同方式強化“項目前置”管理,例如輕松公益、水滴公益、美團公益、社會幫扶網、芒果公益等至少10個平臺在上線項目時即要求項目頁面呈現剩余財產的處理方式或機制。(三)項目管理趨于精細化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二部分、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趨勢109面對不同類型的慈善組織,不同捐贈喜好的公眾,結合發起企業或機構不同領域的優勢,越來越多平臺開始結合自身特點摸索發展道路,部分平臺已
21、初步形成一定差異化。規模龐大、自帶流量的互聯網募捐平臺不斷探索不同賽道的發力。如騰訊公益平臺,2015年推出“99公益日”,成為大眾參與公益的重要嘉年華;2018年“小紅花”形象上線,以“小紅花”符號記錄公眾在騰訊公益平臺上做出的每一件好事;2021年“99公益日”從往年的三天增加到十天;2023年平臺聯合微信支付推出“分分捐”,倡導長期支持公益;2024年“99公益日”升級為久久公益節,進一步鼓勵持續長久的公益參與。阿里巴巴公益平臺經過多年探索,也進一步打出差異化。從最初為慈善組織項目提供籌款平臺,到主動發揮大平臺用戶和商家體量大的作用,通過“XIN益佰計劃”嚴選優質公益項目作推薦,擴大社會
22、影響力。近年來更是將優秀項目與不同業務平臺特色結合,如餓了么主推愛加餐等餐食相關項目,閑魚探索閑置物品捐贈支持環保類項目,直播平臺探索直播義賣等,創造更多捐贈可能性。不以流量為主要優勢的中小平臺,通過不同嘗試也開始逐漸找到各自不同的發力點。如公益寶平臺創建的村社籌款模式,公益寶平臺與各地慈善會鄉村振興結合,每個村由3-11個人組成監管委員會,負責發布和執行項目。使用善款時所有監管委員會的成員都要參與投票,錢款從慈善捐贈人給到慈善機構,再由機構根據申請情況定期撥付給委員會做項目執行和項目更新?;ヂ摼W讓外部和內部的工作人員都能參與,形成了社會監督的方式。以“幸福家園”項目為例,現已推廣到700多個
23、社區,80%的項目都在村里。聯勸網則在捐贈人服務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平臺發起主體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是上海第一家民間發起的公募基金會,與大量一線慈善組織和社會組織進行公開募捐合作,為此在平臺運營上對于捐贈人的服務特別重視。聯勸網陸續推出了捐贈人服務系統(SCRM),幫助入駐機構做精細化的捐贈人管理和服務,“捐贈人評分體系”,捐贈人可在捐贈后對項目進行打分或參與公益項目探訪,全力倡導“理性捐贈”。(四)平臺發展逐步差異化平臺名稱差異化優勢重要做法示例騰訊公益基于社交,整合微信、QQ 等平臺資源99 公益日(2024 年升級為久久公益節)、小紅花、每日益答、分分捐等支付寶公益基于支付及互聯網技術公益
24、賬戶、成立支付寶公益平臺共建委員會阿里巴巴公益基于不同消費場景95 公益周、公益寶貝、XIN 益佰計劃、直插義賣模式微公益基于媒體平臺優勢,整合微博名人、明星資源人人公益節、“好柿仔”IP、微拍賣公益寶慈善組織技術服務能力慈善醫療募捐創新模式、村社籌款模式聯勸網基于民間公益基金會背景,公益服務的專業能力SCRM 捐贈人服務系統、捐贈人評分系統、66 月捐周水滴公益基于大病救助領域資源大病救助一站式救助、每個月11號小善日幫幫公益基于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背景,民建系統企業家資源次捐、月捐、義賣、籌款籌物易寶公益基于支付技術主推月捐、推出易寶慈善公益卡字節跳動公益平臺基于內容創作平臺及傳播資源DOU
25、愛公益日、“愛心好物”小米公益基于小米粉絲社群資源優勢米粉公益月表:部分平臺差異化優勢及做法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三部分、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困境1211互聯網募捐平臺作為連接慈善組織和捐贈人、受益人的重要橋梁,成為推動中國互聯網公益發展的重要力量。平臺數量的持續增加,讓慈善組織和公益項目有了更多觸及不同公眾的渠道,平臺的多樣化和管理的精細化,也間接賦能和推動了公益慈善往高質量發展邁進。然而,面對政府對公益慈善提出的更高要求,面對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平臺自身的發展也面臨著不同困境。第三部分03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困境一方面是部分平臺因未結合運營主體戰略或資源優勢難可
26、持續。2016年民政部公布的首批13家互聯網募捐平臺有3家退出,包括由中國慈善聯合會運營的中國慈善信息平臺、北京恩玖非營利組織發展研究中心運營的基金會中心網,以及由百度公司運營的百度慈善捐助平臺。前兩家作為聚焦慈善行業服務的樞紐型機構,因機構戰略調整陸續退出。作為互聯網巨頭之一的百度公司,因未結合企業自身優勢,最終于2023年不得不選擇退場。對比不同互聯網公司,尤其是平臺運營較好的企業,基本是結合了企業公益戰略、業務生態及資源優勢。百度作為中文互聯網搜索第一引擎,本可結合中文搜索或其他互聯網技術探索公益與百度各業務的結合,卻由于早期戰略部署不足,運營過程無法充分調動企業資源,無法將自身產品優勢
27、融入公益生態而使平臺最終難以可持續。另一方面是部分平臺運營經費及資源的可持續有挑戰。調研中發現,大部分企業背景發起的平臺有相對充裕的財力、人力、技術投入,但機構背景發起的平臺則面臨較多挑戰。不同企業或機構基于不同動機和資源優勢發起互聯網募捐平臺,經過申報、評審后獲得民政部指定的可為具有公開募捐資格慈善組織提供服務的平臺,服務包括公開募捐信息展示、捐贈支付、捐贈財產使用情況查詢等。因此,互聯網募捐平臺作為中介和橋梁,與不同層面的相關方都發生著關系,但也面臨著與各方協調發展的困境。企業背景運營的平臺既服務了慈善組織,一定程度上也為其用戶提供了公益參與路徑,同時獲得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回報,因此更容易有
28、可持續投入。運營主體為慈善組織的平臺,如幫幫平臺、聯勸網依托公益慈善基金會背景,具有較強公共和行業視角,也有較大通過平臺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的潛能,但容易受限技術團隊不穩定、人員不穩定、資金不穩定造成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另外,部分平臺由于定位不清,也容易存在“拿了牌照”但運營“停滯”的現象。調研過程中有部分平臺如中國工商銀行運營的融e購公益平臺,截至2024年11月16日,PC端及移動端雖有平臺入口,但打開無顯示任何數據;新華公益平臺,以PC端為例,除新聞資訊板塊外,公益活動板塊無任何信息,籌款中項目僅4個。(一)平臺可持續發展困境(二)平臺與各方協調發展的困境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
29、報告(2024)第三部分、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困境1413表:互聯網募捐平臺與不同相關方關系圖對于運營平臺背后的企業/機構對于政府部門對于慈善組織平臺的運營是筆“硬支出”。慈善法規定,互聯網募捐平臺不得向慈善組織收費,不得在公開募捐信息頁面插入商業廣告和商業活動鏈接,作為平臺本身是服務提供者,但要持續提供服務,其對技術更新、人力、物力的投入都少不了,如果背后企業或機構因經營不善無法繼續投入,平臺即面臨“斷供危險”,這考驗著平臺與發起企業或機構的共同持續發展能力。強調了平臺的許多責任,但配套支持相對較少。從2016年慈善法實施以來,民政部陸續公布了三批平臺名單,制定 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 慈善
30、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以及出臺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配套的技術和管理規范,從中可見政府部門對平臺的要求和期待。除了為慈善組織提供公開募捐的服務,平臺還承擔一定的“協管”責任,如發現平臺中開展的公開募捐有違法違規行為的,要求應當及時向批準其登記的民政部門報告,而相關細節,如什么時間報告,如何報告,不同民政部門有哪些聯系通道均無具體指引。對于不少發起背景為企業的平臺,雖有商業資源優勢,但對慈善公益政策的理解,商業與公益深度的結合均可能存在障礙,而這方面的專業支持更是微乎其微,只能靠平臺自行摸索。募捐平臺也面臨多重張力。以無公募權的慈善組織為例,要在平臺上線項目,需找到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而一
31、旦公募機構出現輿情或出現違法違規,非公募機構項目公開募捐受到牽連,平臺不得不精品項目“被迫”下架,也可能面臨輿情風險。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之間,為了讓公募機構更具有“互聯網思維”或募捐信息更符合平臺要求,不少平臺積極為公益機構賦能,如騰訊平臺推出技術公益數字箱、數字人才開放計劃等,但由于互聯網的“短平快”,區塊鏈等技術對公益項目顆粒度要求越來越高,也讓平臺籌款效果好的項目更多是可視化高、短期給受益人帶來改變的項目,這與復雜的公益項目形成矛盾,一定程度上甚至不利于公眾對慈善公益理念的培育。政府部門公募機構平臺背后運營企業/機構互聯網募捐平臺非公募機構捐贈人公眾依標準運營定期反饋提供人、財
32、、物支持踐行企業公益助力機構使命政策制定平臺指定運營監督提供平臺,審核資質審核項目,督促項目更新上線公益項目提供捐款平臺捐贈人服務處理舉報投訴了解公益項目線上捐款跟蹤項目動態舉報投訴入駐平臺,聯合公募機構發布項目線上籌款項目更新反饋提供平臺審核資質,審核項目入駐平臺,發布項目線上籌款,項目更新反饋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三部分、互聯網募捐平臺發展困境1615首先是平臺之間共同協作的壁壘待突破。2023年9月,騰訊在自有公益平臺之外的聯勸網設立“99公益日”分會場,啟動跨平臺配捐,這成為不同募捐平臺共同協作的重要嘗試。然而,整體來看,29家募捐平臺,不同運營主體,
33、不同發起背景,雖共同為慈善組織服務,但彼此之間更像一座座孤島,未形成有效的協作機制。以線上項目合規審核為例,不同平臺每天面對大量機構、項目審核信息,通過技術或人工方式梳理出各自的“黑名單”,但因平臺間無協作機制,“黑名單”機構或項目可能在不同平臺上線,浪費了大量重復審核的人力。同時,募捐平臺管理、運營的問題有一定共性,但由于無有效溝通機制,基本是每家平臺“摸著石頭過河”,各自探索,尚未形成共同發展的合力。其次是互聯網公益本身的發展壁壘待突破?;ヂ摼W為慈善公益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動力,尤其是互聯網募捐平臺更是讓線上募捐和捐贈更方便、可及,但從線上通過捐款參與公益,到讓捐贈人和公眾能真正“感知”公益
34、,依舊有較長的路要走,而對公益的感知,更可能影響公益理念,進而也影響持續捐贈。近年為了加強捐贈人和公眾對慈善公益的感知,不少平臺推出針對性計劃,如騰訊推出“公益真探”“公益股東人大會”,聯勸網推出“捐贈人參與式項目資助計劃”,賦予捐贈人“公益觀察員”身份,阿里公益推出“愛心商家探訪計劃”等,廣益聯募設“善行”專屬板塊,但多數平臺仍以線上捐款為主,幾乎少有讓捐贈人參與公益的入口或機會。最后是平臺與其他公益慈善類平臺之間的壁壘待突破。2016年慈善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在統一的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開慈善信息,并免費提供慈善信息發布服務”,同時也要求慈善組織應當在規定的平臺發布慈善信
35、息,并對信息的真實性負責。為了方便社會公眾查詢和監督慈善活動,2017年9月,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慈善中國”上線,平臺上線后實時公布慈善組織信息、慈善組織募捐備案信息等。2017年 志愿服務條例 實施并規定應如實記錄志愿服務情況,并按統一的信息數據標準錄入民政部指定的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同年,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中國志愿服務網上線?;ヂ摼W募捐平臺作為社會不同主體運營的公益慈善服務平臺,從合法合規層面如何與官方平臺實時保持信息同步,以提高慈善組織及項目的信息準確性、及時性,提高平臺運營效率;從大公益大慈善層面,如何與志愿服務等其他公益慈善相關數據平臺互聯互通,仍是一大難題。(三
36、)平臺壁壘難以突破的困境對于捐贈人募捐平臺更容易成為“靶心”,無論是早期騰訊“99公益日”大量出現的違規“套捐”,還是近年出現的如部分平臺上線的項目資助對象與描述不符,或上線項目圖文與實際執行情況不符,項目預算分配被網友質疑不合理等,捐贈人及網友更容易將“矛頭”指向平臺,尤其以企業為運營主體的平臺,甚至波及企業品牌。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四部分、未來展望1817互聯網募捐平臺的發展,關乎公益慈善如何更快實現“高質量發展”,也關乎如何助力和服務慈善組織的數字化,更關乎普羅大眾和無數網民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其參與公益慈善的訴求。在看到互聯網募捐平臺為慈善募捐帶來巨大
37、效能的同時,也應看到平臺本身的發展趨勢和面臨的困境。而未來平臺要進一步發展,更離不開從宏觀到中觀、微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第四部分04未來展望宏觀政策層面行業層面平臺層面公益機構層面2024年修訂實施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新制定的 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辦法,修訂中的 基金會管理條例,以及近期貴州省出臺的首個省級 關于大力發展互聯網慈善的指導意見,可看出各級政府部門在政策層面對互聯網公益、網絡募捐均進行了更細化的規定。未來針對已經指定的互聯網募捐平臺,以及未申報但即將申報的平臺,政策仍需進一步明確平臺與各方的權責邊界,平臺的權利與義務,平臺的進入與退出機制,以及其
38、他配套的支持政策等。同時,在評估機制上,隨著平臺發展的多元化、差異化,以“籌款額論英雄”的評估機制或需用更科學、更豐富的評估反饋機制替代,以幫助平臺進一步百花齊放。作為不同類型的公益慈善信息公開及服務平臺,需加快打通官方平臺,如慈善中國、志愿服務平臺與社會主體運營的各大互聯網募捐平臺間的互連互通機制,以保證不同平臺慈善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同時,需加快打破不同募捐平臺間的“孤島”狀態,如在合法合規層面建立“行業黑名單”機制,建立行業自律協會,加快信息共享,提高平臺服務效能。為推動平臺整體的發展,還需加快建立跨平臺交流、分享、學習機制,從單個平臺發展走向所有平臺共同良性發展。在申請發起募捐平臺時
39、即需充分考慮平臺發展戰略及規劃,避免把民政部指定募捐平臺資格“牌照化”,造成“重申請”而“輕運營”的局面。在發展過程中,除了按法律規定及行業標準為慈善組織提供服務,更重要的是結合運營主體資源優勢找好自身定位,逐步實現差異化、品牌化、可持續發展。需積極擁抱互聯網科技,提升互聯網思維,加強互聯網募捐人才培養。面對越來越多元的互聯網募捐平臺,有針對性地調整各平臺項目種類及與捐贈人對應互動機制。同時,在發揮互聯網募捐平臺“工具主義”效能的同時,加強公益“人文主義”的價值倡導。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五部分、附錄201913中銀公益北京中銀慈善基金會第二批14幫幫公益中華
40、思源工程基金會第二批15中國社會幫扶網原國務院扶貧辦指導創建,社會幫扶網科技有限公司第二批16易寶公益易寶支付有限公司第二批17蘇寧公益江蘇蘇寧易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第二批18融 e 購公益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批19滴滴公益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第二批20字節跳動公益平臺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批21小米公益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第三批22親青公益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第三批23嗶哩嗶哩公益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批24360 公益北京奇保信安科技有限公司第三批25平安公益深圳市平安公益基金會第三批26慈鏈公益佛山市順德區慈善組織聯合會第三批27中國移動公益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第三批2
41、8芒果公益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第三批29攜程公益上海攜程商務有限公司第三批序號平臺名稱運營主體指定批次第五部分05附錄(一)平臺列表序號平臺名稱運營主體指定批次1騰訊公益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第一批2支付寶公益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批3阿里巴巴公益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第一批4微公益北京微夢創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第一批5公益寶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6聯勸網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第一批7新華公益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批8廣益聯募廣州市慈善會第一批9京東公益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10輕松公益北京輕松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11美團公益北京三快云計算有限公司第二批12水滴公益
42、北京水滴互??萍加邢薰镜诙Ь持忻髑靶?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五部分、附錄2221(二)訪談提綱請問平臺發起的背景是什么?在申請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時做了哪些準備?目前平臺有哪些常設板塊?基于什么考慮設置的這些板塊?以及有哪些入口?各入口的呈現方式有哪些異同?能否簡要介紹一下近年平臺運營上的投入情況?如人力、財力、資源投入情況等。以及平臺在發起公司/機構的角色,與其他業務的關系?能否簡要介紹一下平臺日常的管理機制?如項目管理、合作方管理、捐贈人管理等。你如何看待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在公益慈善行業中的角色,與各方的關系?與其他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相比有哪些優
43、勢或特色做法?平臺在運營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或挑戰,是如何解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修改、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 修訂對平臺有哪些影響?未來有哪些重要計劃?對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整體的管理和發展你有哪些建議?機構使用過哪些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選擇這些平臺的原因是什么?近些年機構籌款來源主要有哪些?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能否簡單介紹一下近年機構在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上的投入情況?如人力、財力、資源投入情況等。機構在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上線項目時會考慮哪些因素?目前在平臺中運營效果較好的項目有哪些?你認為效果好的原因是什么?在上線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時,
44、在篩選合作的非公募機構時機構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在篩選合作的公募機構時機構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你認為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對公益機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你如何看待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和慈善組織之間的關系?在使用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中有遇到過哪些問題或挑戰?是如何解決的?你認為慈善法修改后會對慈善組織使用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籌款產生哪些影響?對未來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的發展,與慈善組織的互動有哪些建議?互聯網募捐平臺主要訪談問題慈善組織主要訪談問題112233445566778899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五部分、附錄2423你如何看待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在
45、國內的興起與發展?與其他國家互聯網募捐平臺的發展相比,有何異同?根據你對不同平臺的研究,能否簡要介紹一下當前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發展的現狀,不同平臺的運營模式及特點?你認為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在公益慈善行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你如何看待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與相關方的關系?包括政府、企業、不同類型慈善組織、公眾等?;ヂ摼W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在發展過程中,有些平臺退出,有些平臺呈現一定“停滯”,你如何看待這些現象?你認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認為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發展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你認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 修改、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 修訂等新政
46、策對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有哪些影響?你認為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的發展趨勢是什么?對未來平臺的健康發展你有什么建議?專家主要訪談問題12345678為了提高公益行動能力,深入公益議題研究,南方周末于2016年發起成立新型媒體智庫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致力于探索新聞與公益的融合與互動,助推中國公益慈善行業發展。(三)關于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2017年,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發起“中國公益品牌榜”項目,作為業內較早關注“公益品牌”議題的專項研究,其依托于公益研究中心首創的“中國公益品牌榜評價模型”,每年選取超400個公益基金會和公益項目,從品牌基礎、品牌實施、品牌改進等維度進行觀察研究。榜單包含“中國
47、公益基金會品牌榜(100家)”和“中國公益項目品牌榜(100個)”,并于每年11月筑夢者公益大會首發?;ヂ摼W公益作為近年來中國公益發展的亮點與風向,備受關注。南方周末公益版及公益頻道成立以來,互聯網公益相關議題便是重要關注內容。自2020年起,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已連續三年發布 中國互聯網公益觀察報告。鄉村教育是南方周末持續關注的公益議題。2016年,南方周末出版 在一起中國留守兒童報告。2021年,推出 中國鄉村教育觀察報告(2020-2021學年)。突發公共事件背后的社會行動力研究,也是公益研究重點關注的議題方向。2020年疫情暴發,同年7月,南方周末發布“新冠疫情2020中國社會行動力排
48、行榜”及其觀察報告。南方周末是一家以執守公共利益為己任的機構媒體,我們希望繼續恪守“記錄者”“監督者”的媒體本色,努力做好“研究者”,持續擔當“踐行者”,也希望與更多的伙伴一起促進中國公益事業發展。故此,我們以筑夢者公益大會為平臺,鏈接政府、企業、公益組織、基1、中國公益品牌榜2、公益議題研究3、筑夢者公益大會困境中摸索前行 中國互聯網募捐平臺觀察報告(2024)第五部分、附錄2625金會、公眾等公益領域核心要素,打造一個分享知識成果、探討公益業態、賦能行業發展,具有創新性、針對性和包容性的發展平臺。自2020年起,已成功舉辦五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并以直播形式連接專業代表與公眾共同參與。公益方舟
49、沙龍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于2023年發起,旨在為公益機構代表、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公益代表等社會各界搭建交流平臺,共同推動公益事業發展。目前公益方舟沙龍已在北京、廣州舉辦2期。南方周末公益一直致力于中國公益傳播發展。在中國公益品牌榜研究的基礎上,2018年至今,由南方周末主辦的中國公益傳媒獎學金班已歷經六屆。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NGO傳播官作為學員,會同來自政府、公益慈善機構、高校、媒體的授課嘉賓匯聚一起,共同探討公益傳播的方法,提供更多的探索與新知,拓寬公益視野。積極發揮南方周末傳媒影響力和專業性的領先優勢,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開發一系列公益品牌賦能、公益傳播能力提升、公益項目評估和合作資源咨詢等評估咨詢類服務。同時,結合南方周末傳播矩陣,提供實體報告、專家咨詢會、利益相關方會議、傳播與發布、聯名活動等形式多元的合作產出。4、公益方舟沙龍5、中國公益傳媒獎學金班6、智庫咨詢服務聯系方式廣州市越秀區廣州大道中 289 號(郵編 510601)郵箱:電話:(020)870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