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5G手機OLED LED顯示屏上下游產業鏈行業市場研究報告(21頁).ppt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中國5G手機OLED LED顯示屏上下游產業鏈行業市場研究報告(21頁).pptx(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0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目錄,顯示屏:視覺體驗升級,新品不斷,LCD:供需整體平衡,價格平穩,OLED:從旗艦機向中檔機型滲透,國內加速追趕,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2009-2016年,智能手機快速增長,2009-2012年,功能機向智能機轉變;,智能機相比功能機功能更加全面,另外隨 著人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智能機的 滲透率逐步提升促進了手機整體的銷量。,2013-2016年,智能手機外觀升級:,智能手機屏幕從3.5寸逐步升級到6寸屏, 內存配置上逐步擴容到4G/6G,操作系統 升級用戶體驗升級。手機的創新升級引領 新一輪增長。,2016年-至今,智能手機增長乏力:,隨著全
2、球市場上各類高性價比的手機不斷 涌現及消費者換機需求逐漸減弱,智能機 市場已經逐漸飽和。2016年開始,手機出 貨增速首次下滑到5%以下。2019年,全 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3.71億部,同比下滑 2.25%。,手機出貨量:2016年后智能機出貨趨緩,品牌集中度提升 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情況,全球智能手機各品牌份額(左圖2018、右圖2019),21.66%,15.01%,80.26%,63.76%,44.78%,37.46%,27.68%,10.50%,2.20%-0.25%,-4.28%-2.25%-5.18%,-10%,0%,90% 80% 70% 60% 50% 40% 30% 20%
3、10%,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出貨量(mn units),YoY(%),3G,4G,5G,20.83%,14.89%,14.69%,8.49%,8.08%,33.03%,Samsung Apple,Huawei,Xiaomi OPPO,Others,21.57%,13.93%,17.55%,9.16%,8.34%,29.45%,Samsung Apple Huawei Xiaomi OPPO Others,4,資料來源:旭日大數據,,顯示屏是手機的“門面” 過去手機的升級換代主要集中在視覺(顯示)、光學(攝像頭)、硬件配置(處理器和
4、內存)。隨著全球市場上各類高性價比 的手機不斷顯示屏作為手機重要感官入口,一直以來是重要賣點,以蘋果手機顯示屏為例: 1)早期iPhone以3.5寸小屏打天下:蘋果第一款手機iPhone 3GS的顯示屏尺寸為3.5英寸,分辨率為480320,具有平面IPS LCD技術;2)4.0時代:2012-2013年度,iPhone 5和iPhone 5S采用了廣視角LCD技術,稱為“邊緣場開關技術”。屏幕尺 寸增加到4.0英寸,但是分辨率仍為326ppi;3)大屏時代:2014年,iPhone 6系列的推出發生了重大變化,4.7英寸的機型具 有326ppi的1334750分辨率, 直到2017年9月,蘋
5、果推出新款iPhone X,色彩飽和度更高的OLED顯示屏。 時間型號屏幕大小分辨率售價,2007年1月9日iPhone,3.5英寸,320*480,2008年6月9日iPhone 3G,3.5英寸,960*640,2009年6月8日iPhone 3GS,3.5英寸,960*640,2010 年6 月7 日iPhone 4,3.5英寸,960*640,16G/32G $499/$599,3.5英寸,960*640,16G/32G/64G $549/$749/$849,4英寸,1136*640,16G/32G/64G $549/$749/$849,2011 年10 月4 日iPhone 4s 2
6、012 年9 月12 日iPhone 5 2013 年9 月10 日iPhone 5s,4英寸,1136*640,16G/32G/64G $549/$749/$849,2014 年9 月9日,iPhone 6,4.7英寸,1920*1080,16G/64G/128G $649/$749/$849,iPhone 6 plus,5.5英寸,1920*1080,16G/64G/128G $749/$849/$949,2015 年9 月9日,iPhone 6s,4.7英寸,1920*1080,16G/64G/128G $649/$749/$849,iPhone 6s plus,5.5英寸,1920*1
7、080,16G/64G/128G $749/$849/$949,2016年3月31日,iPhone SE,4英寸,1136*640,16G/64G $399/$499,2016 年9 月7日,iPhone 7,4.7英寸,1920*1080,32G/64G/128G $649/$749/$849,iPhone 7 plus,5.5英寸,1920*1080,32G/64G/128G $769/$869/$969,2017年9月12日,iPhone X,5.8英寸,2436*1125,64G/256G $999/$1149,iPhone 8,4.7英寸,1334*750,64G/256G $699
8、/$849,iPhone 8 Plus,5.5英寸,1920*1080,64G/256G $799/$949,2018年9月12日,iPhone XS,5.8英寸,24361125,64G/256G/512G $999起,iPhone XS plus,6.5英寸,26881242,64G/256G/512G $1099起,iPhone XR,6.1英寸,1792828,64G/128G/256G $749起,iPhone 11,6.1英寸,1792 x 828,64G/128G/256G $699起,2019年9月11日iPhone 11 Pro,5.8英寸,2436 x 1125,64G/2
9、56G/512G $999起,iPhone 11 Pro Max,6.5英寸,2688x1242,64G/256G/512G $1099起,5,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顯示屏是刺激消費者的一個突破口 2017/2018/2019,顯示屏與背板技術規劃 在手機同質化的當下,以顯示技術帶動 外觀屏幕的變化確實是能刺激消費者的 一個突破口;,手機顯示屏在不斷變薄,變大,分辨率 提升;,折疊屏手機進入市場。,6,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顯示屏升級不斷,顯示的升級主要體現在尺寸和分辨率: 一方面:在手機同質化的當下,以顯 示技術帶動外觀屏幕的變化確實是能 刺激消費者的一個突破口。屏幕的尺 寸
10、越來越大,而且越來越薄,據統計, 手機屏幕在4.7-5.5英寸是人單手比較 適宜的操作范圍。因此,未來手機屏 幕的增大的頻率會減緩,取而代之的 是手機屏占比的提升。,另一方面:全面屏能顯著提升手機屏 幕屏占比,提供絕佳的交互體驗,是 智能手機顯示方案的大勢所趨。在手 機上看18:9/19:9(長寬比)顯示屏快 速替代16:9的顯示屏,而給消費者的 直觀感受是手機上下空間收窄,顯示 屏變的更加“細長”,并催生出挖孔 屏、劉海屏、屏下指紋的誕生,以及 未來可能上市的屏下攝像頭,而分辨 率的提升比較明顯的則是OLED顯示屏,的使用。,智能手機屏幕升級路線,不同類型手機屏幕,iPhone11劉海屏,華
11、為P40挖孔屏,三星Fold折疊屏,7,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折疊屏進入大眾視野,折疊手機進入大眾視野,預計未來有更 多類似產品上市:,一方面,從主流廠商都還在使用LCD屏 幕時就明確了一個方向,在盡可能最大 化顯示面積的同時縮窄四周邊框,做到 全面屏;另一方面,正常形態下想要在 機身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再想增大屏幕 面積顯然是不可能的,折疊屏概念開始 初步成型,在折疊狀態下機身尺寸足以 塞入口袋,展開的狀態下等于原折疊尺 寸兩倍的面積,未來折疊手機有望實現 三次折疊或者多次折疊。 在技術競爭已經白熱化的智能手機市場, 每個創新都會受到消費者和手機廠的極 大關注,從而在2-3年內迅速完成
12、從無到 有的快速滲透 。 手 機 廠 商 通 常 遵 循 著 “旗艦手機首次采用,技術成熟后下放 至中低端手機”的路線。,品牌廠商發布折疊手機一覽,8,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折疊產品線有望繼續擴容 以屏幕折疊方向劃分,目前的折疊屏手機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以三星Galaxy Fold為代表的內折疊,以華為Mate X、柔宇柔派為 代表的外折疊,以及小米工程機為代表的雙折疊。除了機身厚度、重量給用戶日常使用帶來的不便,以及折疊屏尺寸、分辨率、 不同屏幕狀態導致的App適配問題外,不同形態的折疊屏都面臨著各自的挑戰:華為、小米、柔宇的外折疊需要強化屏幕的保 護能力,而三星的內折疊能保證沒有劃傷
13、風險,但對機身鉸鏈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本下降成為迫切需求:對于上游的折疊屏幕而言,暫且只有AMOLED才能實現折疊的功能,在初期階段可折疊屏幕的供應上 也會相對緊缺,可折疊設備的價格會相當昂貴。據OLEDindustry的數據,三星Display 7.3英寸AMOLED可折疊面板的模組成本 大約在218美元。但是隨著技術不斷改善,以及良率的日漸提升,可折疊屏生產成本有望下降,更多折疊產品有望上市。,折疊手機產業鏈主要供應商,三星可折疊手機成本,9,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目錄,LCD:供需整體平衡,價格平穩,顯示屏:視覺體驗升級,新品不斷,OLED:從旗艦機向中檔機型滲透,國內加速
14、追趕,LCD顯示屏產業鏈上下游 上游:主要為材料制造(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自動化設備,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化工材料 等),上游環節因為技術水平高容易形成行業壟斷,因而可以獲得較高的毛利率。例如玻璃基板作為液晶面板最關鍵的原材料, 在液晶面板成本中占比為20%-30%。目前全球只有美國康寧、日本旭硝子、日本電氣硝子等擁有生產技術。 中游:主要是面板制造廠為主的加工制造,主要制程包括清洗、涂布、曝光、蝕刻、電鍍等等。后續制程包括檢查、切割、貼 片、模組、成盒等等。目前液晶面板制造環節呈現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三足鼎立的格局。尤其在高世代線的投產,國內 企業處于領先地位
15、。 下游:模組廠、以各種領域各類應用終端為主的品牌商等。,LCD面板上下游,LCD面板上下游盈利能力對比,11,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LCD-背板技術比較 TFT背板技術比較:TFT 背板中的溝道層半導體材料主要有非晶硅(a-Si)、低溫多晶硅(LTPS)、氧化物等。LTPS具有高 分辨率、反應速度快、高亮度、高開口率等優點LTPS性能強大、可靠性高,但其只能在中低世,加上由于LTPS的硅結晶排 列較a-Si有次序,使得電子移動率相對高100倍以上,可以將外圍驅動電路同時制作在玻璃基板上,達到系統整合的目標、 節省空間及驅動IC的成本。 LTPO背板技術:用LTPS的周邊電路與Oxid
16、e電晶體設計結合,其目的除了在遷移率、成本、尺寸限制等取得最佳平衡點外, 還能利用低漏電流的特性搭配,達到低能耗的優勢。 背板技術比較,12,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智能手機不同類型面板出貨份額(2017),智能手機不同類型面板出貨份額(2019),小尺寸LCD以LTPS為主流 小尺寸LCD以LTPS為主流:LTPS性能強大、可靠性高,但其只能在中低世代線生產,目前主要應用在高端手機的顯示屏 幕,如iPhone XR。 OLED在旗艦機崛起:在各類型占比上,OLED占比31%左右(含柔性和硬制OLED),LCD面板占比69%左右。其中, LTPS面板占比40%左右,預計隨著OLED滲透提
17、升,2020年LTPS的占比有望下降至35%左右(OLED滲透率提升5個百分 點)。,Flex AMOLED,rigid AMOLED,LTPS,a-Si,Flex AMOLED,rigid AMOLED,LTPS,a-Si,13,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TFT-LCD手機面板(LTPS)產能情況 在面板(LTPS)的供應方面:目前量產的面板廠主要是JDI日本顯示、深天馬、TCL(華星光電)、友達光電、夏普及鴻 海等。其中在手機LTPS的供應商上,主要包括JDI(蘋果手機LCD獨家供應商)、深天馬和華星光電。目前深天馬A在手 機領域LTPS份額達到23%,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TFT-
18、LCD手機面板(LTPS)產能釋放情況(千片/月),14,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整體供需平衡,價格穩定 日韓廠商逐步退出小尺寸LCD市場:在手機LCD的屏幕供應鏈體系中,Sharp、JDI主要供應蘋果手機,在蘋果手機轉向 AMOLED后,且日韓企業在人力成本等費用較高,Sharp和JDI逐步減少投片量,不斷縮減規模。目前JDI多次傳出對外售賣的 訊息,預計未來將逐步被兼并整合。 臺系廠商逐步轉向車載市場:臺系廠商整體規模不大,并逐步向車載、工控、醫療等轉型。 大陸廠商占據主導:大陸廠商以深天馬A、華星光電和京東方A為代表,貼近下游客戶,逐步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技術規格提升顯示屏附加
19、值:1)分辨率上,PPI從HD逐步升級至FHD和QHD;2)產品技術從NOTCH U孔COF 盲孔 屏下指紋升級,帶來模組價格10-15%的上漲。 TFT-LCD手機面板月度價格跟蹤(價格:美元/片),15,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目錄,OLED:從旗艦機向中檔機型滲透,國內加速追趕,顯示屏:視覺體驗升級,新品不斷,LCD:供需整體平衡,價格平穩,LCD與AMOLED對比,LCD,AMOLED,LCD VS AMOLED,LCD面板結構,LCD與AMOLED面板對比,AMOLED面板結構,顯示:AMOLED屬自發光,在不需要背 光模組等外部光源的影響下,通過有機 發光半導體直接投射出紅綠
20、藍三原色的 光。 結 構 : AMOLED 的 制 程 分 為 背 板 (Backplane) 、 上色 (Patterning) 與封裝 (Encapsulation)三個主要的部分。,對比度:AMOLED對比度10倍于LCD。 厚度:節省了背光模塊成,AMOLED 更薄。 可饒性:AMOLED可采用PI做為基板, 是少數可以實現柔性的顯示技術。 滲透:在手機端,AMOLED顯示屏逐 步 替 代 LCD 顯 示 屏 , 大 尺 寸 依 然 以 LCD為主。,顯示:通過TFT上的信號與電壓改變來 控制液晶分子的轉動方向,從而達到控 制每個像素點偏振光出射與否而達到顯 示目的,依靠背光層來發光。
21、 結構:兩片平行的玻璃基板當中放置液 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設置TFT(薄膜晶 體管),上基板玻璃上設置彩色濾光片。,17,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OLED主流生產技術包括蒸鍍和印刷方式 OLED主流生產技術包括蒸鍍和印刷方式:1)蒸鍍就是真空中通過電流加熱,電子束轟擊加熱和激光加熱等方法,使被蒸材料 蒸發成原子或分子,它們隨即以較大的自由程作直線運動,碰撞基片表面而凝結,形成薄膜。蒸鍍技術制造OLED面板的核心設 備是蒸鍍機,受限于蒸鍍機的尺寸,目前蒸鍍式OLED主要用于手機等小尺寸消費電子終端;2)印刷OLED,噴墨印刷OLED將 三原色有色發光半導體材料作為噴墨材料,通過印刷噴墨設備的
22、多個噴頭將其精準地噴射在TFT薄膜基板隔離柱槽內,待溶劑揮 發后形成100納米厚度的有機發光層薄膜。 OLED主流生產技術對比,18,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華為等旗艦機型逐步采用OLED屏幕 華為等旗艦機型逐步采用OLED屏幕:從2016年的華為mate9 pro開始,華為逐步在P系列和mate系列采用更多的AMOLED屏幕, 同時,部分型號從硬制的OLED轉向柔性的OLED。 華為旗艦機型顯示屏升級路線,19,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日韓廠OLED產能分布,20,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中國廠商OLED產能分布,21,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100%,99%,94%
23、,83%,75%,62%,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不同類型OLED占比(Flexible-硬屏、Rigid-柔屏) FlexibleRigid,柔性OLED市場份額占比 OthersSDC,22,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短期內三星占據OLED主導地位 手機面板(OLED)供應情況:從目前AMOLED的出貨量來看,韓系廠商可謂一枝獨秀,僅三星在OLED市場所占份額就高 達80%以上,是AMOLED面板最大的供應商。日本、中國臺灣、中國大陸等
24、廠商積極布局AMOLED市場,市場競爭實力也在 逐漸強。 蘋果的AMOLED短期內將受限于三星的供應,但蘋果除了積極與LG合作外,還與LGD、京東方等密切接觸,嘗試AMOLED供 應的分散化。京東方也在積極投產AMOLED產線,未來也有機會成為蘋果的供應商。2020年中國大陸廠商深天馬(武漢二 期)、維信諾(固安)、華星光電(T4產線)、京東方(綿陽和成都二期)OLED產能逐步開出,國內廠商OLED市場份額占 比有望逐步提升,而在盈利部分,國內龍頭企業放量出貨后有望逐步扭虧。,大陸AMOLED廠商逐步崛起,手機中OLED出貨量分布 (2018年,百萬片),三星,維信諾,EverDisplay LG Display,BOE,AUO深天馬A,三星,LG Display 維信諾,EverDisplay,BOE,深天馬A,手機中OLED出貨量分布 (2019年,百萬片),國內手機OLED供應鏈分布,23,資料來源:集邦咨詢,IHS,,國內手機面板(AMOLED)供 應情況:BOE在技術和產能規 模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批量供 貨華為等;深天馬、維信諾和 華星光電客戶導入期,逐步開 始批量出貨。 短期而言,大陸廠商以獲取客 戶更多產品型號、搶占市場份 額、提升產品良率為主。,備注:包含OLED柔屏和硬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