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egel:中國的商業環境對歐美公司來說有多困難?(英文版)(2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Bruegel:中國的商業環境對歐美公司來說有多困難?(英文版)(21頁).pdf(2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根據1974年美國貿易法第301條,這些做法是特朗普總統時期實施的關稅(平均20%)覆蓋中國對美出口三分之二的正當理由。中國拒絕了這些指控,并對美國提起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訴訟。中國也采取了報復措施,提高了美國大部分進口商品的關稅。盡管來自美國消費者團體和商業協會的強大壓力,包括數千家公司的訴訟,但還沒有跡象表明拜登政府打算取消這些關稅。與此同時,對歐盟公司歧視的指控也是可能妨礙批準2020年12月中歐投資全面協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CAI)的問題之一歐洲議會在2021年5月投票決定凍結批準程序。但中國在多大程度
2、上歧視外國公司呢?中國的歧視比其他國家更嚴重嗎?根據美國、歐洲和日本貿易協會對公司進行的調查(盡管日本位于中國東部,但我們將其簡稱為“西方”)我們強調了中國政策中最令在華運營的外國公司擔憂的方面,尤其是法律法規的歧視和執行不均。然而,我們也記錄了外國公司對留在中國并擴大其足跡的極大興趣。根據國際組織編制的廣泛使用的指標,我們隨后表明,雖然中國的商業環境在大多數方面不如發達國家,但與其他發展水平相似的大型經濟體并不格格不入,事實上通常排名更為有利。在一些重要領域,包括保護知識產權、執行合同和自由投資制造業,中國的政策和制度領先于同行,甚至領先于一些經合組織成員國。然而,中國在服務業投資的自由度(盡管近年來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法律法規的執行方面,與一些發展水平相似的國家相比,排名也不太有利,甚至比不上這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