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商業銀行轉型情況與整體戰略分析報告(15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商業銀行轉型情況與整體戰略分析報告(155頁).pdf(15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長周期看,我國居民人均消費規模、財富積累均保持增長。 從我國臺灣、韓國經驗看,消費信貸壞賬暴露常發生在危機后的經濟重建期,當時居民財富積累不足。這是我國與韓國比,不會發生大的消費金融信貸危機的先決條件。我國居民杠桿率約61.1%(2020年9月),低于美國次貸危機高點(98.6%)、韓國2003年信用卡債務危機(65.9%) ,整體上居民過度授信的情況并不顯著。 計劃經濟時代,我國居民儲蓄率較高,現在高儲蓄率一部分轉為買核心資產,即對應一二線城市房產和稀缺股權,這對應了資產管理/財富管理行業的繁榮,另一部分轉向更高頻率、更高品類的消費,這對應了消費金融的崛起。隨著勞動人口占比下降,人口老齡化率上升,居民部門整體消費率提升,儲蓄率下降。我國居民情況類似于美國 1980年代,預計未來消費對儲蓄的替代將是趨勢。儲蓄率下降過程中,消費多樣性會增加,消費層次整體處于升級過程中。 從日本經驗看,“炫耀性消費”“絕望性消費”在這一階段出現,年輕人為了消費愿意負債。消費金融是高收益的資產來源。我們下表綜合考慮了稅收、資本、風險等綜合因素,銀行表內的銀行卡分期、消費貸等是收益較好的資產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