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牧漁行業種子行業深度報告:新紀元新征程-211121(3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農林牧漁行業種子行業深度報告:新紀元新征程-211121(33頁).pdf(3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病毒式傳播”,5 年內滲透率或超75%。以轉基因棉花等的推廣經驗來看,抗蟲性狀的推廣中或存在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一旦有農戶種植了轉基因抗蟲作物,害蟲在殺蟲效果的影響下、更易轉而危害周邊農戶的作物,從而使得周邊農戶也轉向種植轉基因抗蟲作物。以美國、阿根廷和巴西(5 年)推廣轉基因的經驗、及國內來看,在抗蟲效果佳、有參考案例、疊加糧價上漲的背景下,轉基因的傳播可在 5 年左右實現 75%以上的滲透率??紤]到在目前的轉基因品種審定辦法(征求意見稿)的規則下,一個全新的品種開發出轉基因版本、獲得審定并制種銷售的時間跨度約需 5年,同時考慮到國內玉米的食用消費在總消費量的占比僅不到 5%,我們預計轉基
2、因放開后 5 年內滲透率或超 75%、到2027 年時全國95%的玉米種植將替換為轉基因玉米(對應種植面積預計超 6 億畝)。轉基因商業化有望帶動國內玉米種業擴容。2021/22 銷售季,國內玉米種子漲價的主要動力來自于低庫存和高糧價。而轉基因的放開則可能從兩方面繼續催化玉米種子的漲價,從而帶動國內玉米種子市場規模的擴增:1)轉基因品種定價高于非轉基因品種,預計漲價幅度至少在 10-20 元/畝。2)轉基因放開在即,可能會抑制非轉基因種子的制種面積,從而帶動玉米種子供需格局繼續維持偏緊的狀態。我們預計,到 2027 年,國內的玉米種子市場規模有望從 2019年的 341 億元增長至590 億元
3、,其中種子企業銷售規模從 170 億元增長至347 億元(增幅約 104%)。性狀公司和品種公司均有望受益。1)性狀公司(或稱生物技術公司):負責挖掘基因、開發轉基因性狀/事件產品、并申請安全證書。代表性企業:大北農、杭州瑞豐(上市公司隆平高科的持股子公司)、先正達等。大北農和杭州瑞豐作為唯二兩家獲批有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生物技術公司,有望通過收取性狀使用費用(5-10 元/畝)而實現收益,其獲利幅度取決于單畝收費水平、合作種企的品種審定進度、合作品種的推廣情況。而先正達、隆平生物(隆平高科的另一家持股子公司)目前仍在安全證書申請階段??紤]到安全證書申請需要5 年以上的時間、回交轉育需要3 年
4、左右的時間、轉基因性狀的研發和開發具備高壁壘,預計大北農和瑞豐的領先優勢可維持至少 3 年。由于此前國內并未實現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性狀公司的盈利有望實現“0 到 1”的突破。中長期來看,由于拜耳(孟山都)、科迪華(杜邦先鋒)等國際龍頭種企受制于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限制而無法在國內投資轉基因品種選育及其轉基因種子(苗)生產,而轉基因技術存在研發周期長、難度大、專利保護趨嚴等壁壘,預計大北農、隆平高科、先正達有望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絕對的龍頭地位,或三分天下。2)品種公司(即傳統的種子企業):負責品種審定、選育種質資源(雜交品種)、進行制種生產。代表性企業:登海種業、隆平高科、荃銀高科等。在轉基因
5、放開后,品種公司就相當于性狀公司的下游渠道兼合作伙伴,憑借其種質資源(雜交品種)與生物技術公司的轉基因性狀“組裝”成轉基因版本的種子商品,并對接更下游的經銷商實現商品銷售。由于性狀公司考慮到性狀使用費用的支付確定性會優先選擇和中大型品種公司合作,同時考慮到國內的品種公司多是偏區域性的龍頭公司,我們預計品種公司的銷售將分兩步走:i)頭兩年在黃淮海區域搶奪中小種企的市場份額(擴份額)、ii)后續依賴審定的推進+雜交育種的突破/轉基因優勢向東北及西南市場邁進(擴區域)。部分有東北強勢品種儲備的種企,也有可能提前實現擴區域。整體來說,預計轉基因的放開有望帶動品種公司實現量利雙升。單畝盈利和毛利率有望受益于結構的優化(高價的轉基因種子銷售替代非轉基因種子)而明顯回升,銷量則有望受益于傳統優勢區域的市占率提升、擴區域、知識產權的保護而再創新高。轉基因商業化進度越快,龍頭種企的搶跑優勢越明顯。在轉基因放開數年后,玉米種企的市占率天花板則取決于其雜交技術的優劣、與性狀的合作及效果、及營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