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1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德勤: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14頁).pdf(1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主標題漢儀細等線可兩行 副標題漢儀細等線可兩行報告副標題,日期或作者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 Alan MacCharles,Ken Dewoskin,Carrie Xiao,及 Adrian Xu02冊子/報告標題|章節標題新常態下的在華營商環境 2憑借技術優勢和敏捷本土戰略尋求市場空間 4情景推演與應對之道 5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砥礪前行 7作者 91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地緣政治日趨復雜,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經濟復蘇和發展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企業國際化拓展處于戰略調整的關鍵時刻。無論
2、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還是外資企業在華經營,都必須充分了解經營地區的市場環境和政策法規,才能根據自身的全球化優勢制定本土化的管理戰略,實現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因此,對環境的預測和把控以及及時調整應變的能力,成為企業全球化經營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優勢。本文聚焦在華跨國企業的發展,深入分析了中國市場環境變化的關鍵趨勢和對行業的重要影響,并以科技及生命科學行業為研究范例,希望為所有具備全球化經營理念的企業提供可借鑒的方法論,協助公司管理層對業務增長和風險控制做出最佳決策。我們的方法論將幫助公司高管針對一系列可能發生的情景制定應對方案。這類規劃需要高管們針對潛在的世界局勢制定規劃,建立相應的決策流程
3、,并隨著外部局勢的演變及時更新應對戰略。2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在過往的二十年里,中國一直是眾多跨國企業最重要的市場增長點和產品采購中心,中國和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貿合作非常緊密。然而在過去的五年里,這種相互依存和發展的關系持續承壓,為在華經營的跨國公司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當前眾多復雜事件交織,預示了未來的商業環境可能會呈現出不同的情景。這種與日俱增的不確定性表明,在華跨國公司需要對各種可能的情景制定應急規劃,并快速反應。盡管過去十年中國與全球主要經濟體在外交和監管領域的貿易及投資摩擦越來越多,許多在中國擁有可觀業務量的跨國公司并沒有放棄中國市場。恰恰相反,一些公司仍然維
4、持甚至擴大了他們在華的投資計劃,并采取了 在華為華的策略(指在中國為中國市場生產商品),持續活躍在中國市場。即便在近期經濟下行的壓力下,跨國公司依然認可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日益增加的中產階級群體和完善的供應鏈及物流基礎設施,并認為這些優勢具備不可替代性。此外,雖然中美之間的技術合作有所減少,中國與歐盟、東盟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仍然穩固。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2326.8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折合1891.3億美元,同比增長8%。從地域來看,投資增幅較大的來源地有韓國、德國、英國等,同比分別增長64.2%、52.9%和40.7%。歐
5、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對華投資同比分別增長92.2%、17.2%和8.2%。外部環境的變化給不同行業帶來的影響持續分化。一些行業如工業化學品行業仍在持續增長,比如業內的跨國公司合計帶來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在華新增投資。以2020年為例,中國在全球化工市場的份額達到了44%以上1。而在其它行業,例如消費品行業,除了消費者信心的恢復仍需時間以外,國產消費品牌正在崛起,令國內市場競爭更為激烈??v觀所有行業,跨國企業的調整措施可歸納為三點趨勢:在華的資本性投入趨于理性,本土化戰略,以及在華分支機構要求更高的自主經營權。1 Moncef Hadhri博士,2022年事實和數據-工業概況,歐洲化學工業
6、委員會,2022新常態下的在華營商環境這種與日俱增的不確定性表明,在華跨國公司需要對各種可能的情景制定應急規劃,并快速做出反應如果要總結跨行業的整體趨勢,那便是在華資本性投入趨于理性、本土化戰略,以及在華分支機構要求更高的自主經營權??鐕髽I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34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隨著中國經濟體走向成熟、更深入地參與全球競爭,不同行業的戰略地位會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角色的轉變產生變化。企業可以從中國產業規劃和相關政策發布中了解政府的行業發展重點及其背后邏輯。當前,中國已明確優先發展的行業包括高科技、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農業
7、科技、能源和碳減排、交通運輸業(陸路、水路、航天航空)等。其中,高科技和生命科學這兩個行業所體現出的戰略重點變遷具有參考意義。中國科技行業向價值鏈上游進發監管變化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在高科技領域帶來的市場變局意味著跨國企業需重新審視和評估他們的產品戰略,并根據新變局挖掘中國市場的機遇。中國現階段強調本土科技創新以及關鍵核心技術的自立自強和自主可控,國產采購的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給頭部本土企業提供資金上的優勢,使市場競爭進一步激化。但是在某些特定領域,比如技術壁壘較高、基礎研究占比較高的領域,跨國企業仍有技術優勢和參與空間。比如,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車用半導體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跨國半導體企業
8、在該領域擁有顯著技術優勢,可以探索多種與本土企業的合作模式分享中國市場的發展成果。同時,隨著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立法,完善知識產權制度,跨國企業會對在中國境內創造知識產權擁有更多信心。2022年歐盟商會對中國創新生態系統的調研顯示,受訪企業認為,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在專利申請與執法方面日趨成熟??鐕t療器械企業本土化加速在近幾年的醫療改革中,醫療器械集采的推行大幅度改變了中國醫療器械的市場格局,進口醫療器械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出現了大幅縮水。目前低值耗材基本完成了國產替代,骨科、血管介入、眼科等產品均已在全國和省級帶量采購中覆蓋。雖然集采明確規定了進口產品禁止參與投標,但仍有跨國醫療器械品牌中標
9、。2022年7月國家財政部發布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中明確“對在境內生產的產品達到規定的附加值比例等條件的,應當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享受評審優惠”,意味著只要實現中國境內生產,無論是本土還是跨國企業,都能享受同等政策支持??鐕髽I的本土化發展策略不僅體現在生產制造,還包括自建完整供應鏈,例如GE醫療、飛利浦和西門子醫療都已實現從整機到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供應;通過收購或控股獲得本土化供應鏈,例如美敦力收購康輝,波士頓科學收購先瑞達;與本土企業合作共同研發或參與醫療信息化系統,例如飛利浦投資入股創業慧康,深度合作建設全院級智慧醫療信息化系統。憑借技術
10、優勢和敏捷的本土戰略 尋求市場空間5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定義情景面對近年來愈加頻繁的市場變化,跨國公司應該了解和研究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并根據情景制定相應的動態流程和措施。定義一組未來可能出現情景的第一步,是收集客戶、供應商、政府聯絡人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并評估各種可能性。比如:共享知識產權的壓力是否會增加?通過“在華為華”戰略增加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會給業務運營帶來怎樣的影響?中美雙方的政策是否在向更嚴苛的方向發展?情景推演與應對之道全球市場 中國市場已已有有境境外外產產能能在在中中國國境境外外生生產產制制造造 中中國國生生產產,服服務務中中國國在在中中國國境境內內
11、生生產產制制造造,服服務務中中國國市市場場“中中國國生生產產,服服務務全全球球”在在中中國國境境內內生生產產制制造造,服服務務全全球球市市場場現現狀狀中國市場全球市場已已有有境境外外產產能能擴擴展展在在中中國國境境外外擴擴大大產產能能由于中國政府 優先購買本地產品的指令,加之國有企業和地方/省級政府希望本地化供應的迫切愿望,本土化制造承受了較大壓力,特別是在高科技和醫療設備等重點行業。監管機構和業內各方都越發關注本地制造計劃是否包括他們希望 內地化的關鍵技術。中中國國+1將將部部分分產產能能遷遷出出中中國國雖然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將是許多跨國公司的主要制造國,但公司需要適時考慮把一些制造轉移
12、到中國之外,以減少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長期的趨勢是低端制造業(如基礎服裝制造)離開中國。搬遷標準包括當地制造業的多樣性、成本和穩定性、供應鏈完善程度、關稅制度、基礎設施發達程度等。中國公司也在探索這一選項,以便于發展供應鏈的彈性及方便當地市場進入;而越南和中東地區已經從這一趨勢中大幅受益。演演進進中中的的未未來來趨趨勢勢重重點點市市場場目目的的地地不不在在中中國國境境內內生生產產制制造造向向新新興興國國家家遷遷移移在在中中國國境境內內生生產產制制造造 采采買買本本土土產產品品中中國國對對高高新新科科技技、醫醫療療設設備備、工工業業、移移動動出出行行、農農業業食食品品等等領領域域的的本本土土制制
13、造造需需求求增增加加許多跨國公司大致會面臨四種可能的情景:情景1:現階段的脫鉤壓力得到緩解 情景2:維持脫鉤狀態,但脫鉤速度和程度均可控 情景3:在強硬脫鉤的形勢驅動下,跨國公司加速離開中國市場 情景4:極端事件迫使企業在華業務突然并徹底終止除了第一種情景,在華跨國公司應該為后三種情景制定應對計劃。盡管第四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較小,但公司管理層仍然應該對這種極端世界格局制定應對計劃,避免其可能帶來的巨大沖擊。應對計劃的制定并非一勞永逸,跨國公司應該每季度、甚至更頻繁地監測、審視并更新自身在當下世界格局中的處境,每年或每隔幾年對可能出現的情景進行修訂和重新排序。6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
14、之間尋求平衡制定對策對策的制定需最大程度地保留選擇余地,同時平衡相應的代價。通過提前準備,并對每種情況的風險和成本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公司便可以根據形勢迅速果斷地采取必要行動。雖然每種情景下的最佳商業模式有其獨特性,但公司也可以考慮一些具有普適性的對策。隨著脫鉤壓力的加劇,生產經濟的變化,特定地域性風險的增加(例如全球氣候變暖),許多跨國公司已經采取了 中國+1 戰略,即把部分生產和供應鏈(可能是20%的生產和相關供應鏈)轉移到中國以外地區的戰略?!爸袊?1”戰略將有助于減少風險,但同時也帶來了產能的冗余、額外成本以及來自中國相關方的潛在阻力。上述情景下的戰略應對可能會引發公司治理、人才、研發、
15、供應鏈等多個層面的變化,例如為跨國公司的中國業務構建新的所有權結構。每項戰略都應考慮到所有相關職能的工作流程和人力資源模式,并且需要權衡其他備選新興工業和消費市場的人才庫、效率、響應速度和性質、監管趨勢以及經濟和法律問題,例如貨幣趨勢、國家經濟穩定性、法律環境和對外商投資的激勵政策等等。企業戰略確定后,下一步就是為不同情景的觸發事件建立預警系統。觸發事件的發生往往迅速又微妙,為盡早地識別和應對,跨國公司應建立可靠的內外部網絡來收集相關數據和情報。高管們則可以利用這些數據,輔以政府數據以及他們自身的職業經驗和直覺,為潛在的變局建立一套早期預警系統。為順利執行全方位的戰略調整,內部的有效溝通至關重
16、要??鐕緫摻⒁粋€正式的溝通機制,用于與高管和董事會成員分享關鍵信息。同時,公司還應做好擴大溝通范圍的準備,溝通對象可能會包括中國團隊和中國的相關方(含監管機構),力求在新戰略實施上與他們保持一致。在不同世界格局下的跨國公司組織架構建議情情景景 4完全脫鉤情情景景 3強硬脫鉤(全面進入當前僅部分行業所處的悲觀脫鉤現狀如半導體行業)情情景景 2持續輕度脫鉤(在大部分行業內維持現狀)情情景景 1現階段的脫鉤壓力得到緩解離離開開中中國國市市場場外外資資持持少少數數股股份份進進行行I PO外外資資持持少少數數股股份份的的合合資資公公司司外外資資在在華華控控股股公公司司(當當前前架架構構)在脫鉤壓
17、力得到緩解的情況下,延續當前結構是一個可選項外外資資在在華華控控股股公公司司(當當前前架架構構)外外資資持持多多數數股股份份進進行行I PO外外資資持持多多數數股股份份的的合合資資公公司司若事態發展到情景3,可選擇售出股份為不愿意留到I PO階段再退出的合資伙伴保留退出渠道,以便事態回到情景1時順利退出若事態向情景4發展,可進行IP O籌備若事態完全進入情景4,應選擇離開中國市場若脫鉤有所緩解,可選擇購回股份若脫鉤壓力緩解,可恢復到中國控股公司架構向脫鉤格局發展的路徑向緩和事態發展的路徑圖圖例例示例性7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123對許多跨國公司來說,在中國開展業務會涉及
18、新的挑戰和前所未有的復雜性。然而對于那些能夠快速預見到重大變化的公司而言,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增量市場。對于目前困擾中國和相關地區的各種因素,不存在單一正確的對策。政策和其他影響因素可能因行業而異。但跨國公司仍應準備好敏捷的應對機制;僅僅為已察覺的變化制定計劃可能還不夠,跨國公司的高管們還應該為不可預見的其他干擾因素做好應對措施。通過遵循以下列出的步驟,積極主動地為新的情景規劃新的舉措,公司可以減輕風險,并明確公司的發展定位。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砥礪前行對于那些能夠快速預見到重大變化的公司而言,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增量市場別重要情景:將收集信息與構建、維護、交流相關情景下的信息的整體
19、過程制度化;識別重大變化的觸發條件,并制定相關的應對機制。確定公司決策的優先次序:針對大概率、高影響力的情景,需要制定“必要的”、“單向的”以及“重大的”幾類不同的決策方案,并同時為其他可能的情景也保留更多選項;明確決策和執行的相應順序。指導原則:可選擇性優先;鼓勵溝通并加以約束;建立信任;明確管理機制;識別并正確使用人才;預見挑戰;并強調實用主義。實施在華戰略的重置:形成包括詳細里程碑和檢查點的實施日程,識別并引入每個階段所需的外部資源;視情況重新調整全球高管和中國內地高管的團隊組合;根據專家的意見,定期審查和調整方案?!氨匾摹迸e措:重塑總部與中國的組織之間的信任與溝通機制 面對相關監管機
20、構應當調整為更包容的價值主張 調整針對上下游市場的溝通要點(可靠性、服務、質量、對中國市場的承諾)用更廣闊的亞太區域分析視角,重新審視和定位中國市場 對行業進行動態分析,并持續更新這些認知,包括市場需求、競爭和可行的商業模式“單向的”或“重大的”舉措:“重大的”舉措,如所有權結構的改變,一旦做出決定并實施,將簡化日常的經營決策。選擇范圍:確定業務目標和KPI 明確在華實體對中國現狀的適應性具體舉措:優化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的管理組織架構 明確劃分總部與中國內地的運營責任、授權和控制程度 優化企業所有權結構和與合作伙伴的協作計劃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8以上的步驟均是需要付
21、諸努力的,但高管們必須要應對這些挑戰。中國快速變化的情況意味著跨國公司在未來的定位仍具有不確定性。無論出現什么樣的新常態,都可能深刻地影響跨國公司的運作方式,并重塑高管人員的角色與分工。隨著跨國公司在高度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重塑過去戰略,在中國市場內全面探索如何優化投資與運營將不僅僅是降低風險的重要舉措,更是一個輻射亞太甚至全球市場的重要機遇。無論出現什么樣的新常態,都可能深刻地影響跨國公司的運作方式,并重塑高管人員的角色與分工。9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作者Dr.Alan MacCharles Alan是德勤管理咨詢線常駐上海的合伙人,擁有超過25年的客戶服務經驗。他領導的
22、專業團隊擅于幫助跨國公司借力世界地緣政治的局勢,在未來多變的世界局勢下,為跨國公司的業務提供多種選擇。最近項目包括幫助跨國公司客戶應對近期廣受關注的中美關系。Dr.Ken DeWoskinKen曾是某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中國戰略和業務發展合伙人,德勤中國研究和洞察中心的創始人,現在擔任德勤中國研究和洞察中心的高級顧問和杰出研究員。他同時也是美國會議委員會中國經濟和商業中心的高級顧問。Carrie XiaoCarrie是德勤管理咨詢戰略、分析和并購合伙人,中國醫療保健和生命科學行業主管合伙人。在過去16年中,她在美國和中國德勤工作,為成熟企業和初創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內容涉及增長戰略和通過企業的
23、內生式增長和外延式增長等方式進行的運營模式轉型,特別是中國市場的投資和整體戰略。Adrian Xu Adrian是德勤管理咨詢戰略、分析和并購總監,專注于科技及醫療器械領域。他在過去12年在加拿大及中國德勤就職,負責中外公司雙邊合作及合資談判的促成及咨詢。與此同時,他還專注于在華外企的內部咨詢業務,主要包括本土化及戰略多元化的咨詢,以達到在華外企實現下一階段國內市場增長的前景。本文系與德勤“洞察力工廠”聯合制作。德勤的“洞察力工廠”與德勤管理咨詢業務線合作,并就影響組織和市場的重要問題為行業領導者提供及時的觀點和建議。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聯系:10跨國企業戰略重塑: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尋求平衡辦
24、事處地址合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潛山路111號華潤大廈A座1506單元郵政編碼:230022電話:+86 551 6585 5927傳真:+86 551 6585 5687香港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一座35樓電話:+852 2852 1600傳真:+852 2541 1911濟南濟南市市中區二環南路6636號中海廣場28層2802-2804單元郵政編碼:250000電話:+86 531 8973 5800傳真:+86 531 8973 5811澳門澳門殷皇子大馬路43-53A號澳門廣場19樓H-L座電話:+853 2871 2998傳真:+853 2871 3033南昌南昌市紅谷灘區綠茵路12
25、9號聯發廣場寫字樓41層08-09室郵政編碼:330038電話:+86 791 8387 1177傳真:+86 791 8381 8800南京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347號國金中心辦公樓一期40層郵政編碼:210019電話:+86 25 5790 8880傳真:+86 25 8691 8776寧波寧波市海曙區和義路168號萬豪中心1702室郵政編碼:315000電話:+86 574 8768 3928傳真:+86 574 8707 4131三亞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新風街279號藍海華庭(三亞華夏保險中心)16層 郵政編碼:572099電話:+86 898 8861 5558傳真:+86 898 8
26、861 0723上海上海市延安東路222號外灘中心30樓郵政編碼:200002電話:+86 21 6141 8888傳真:+86 21 6335 0003沈陽沈陽市沈河區青年大街1-1號沈陽市府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3605-3606單元郵政編碼:110063電話:+86 24 6785 4068傳真:+86 24 6785 4067深圳深圳市深南東路5001號華潤大廈9樓郵政編碼:518010電話:+86 755 8246 3255傳真:+86 755 8246 3186蘇州蘇州市工業園區蘇繡路58號 蘇州中心廣場58幢A座24層郵政編碼:215021電話:+86 512 6289 1238傳真
27、:+86 512 6762 3338/3318天津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183號天津世紀都會商廈45層郵政編碼:300051電話:+86 22 2320 6688傳真:+86 22 8312 6099武漢武漢市江漢區建設大道568號新世界國貿大廈49層01室郵政編碼:430000電話:+86 27 8538 2222傳真:+86 27 8526 7032廈門廈門市思明區鷺江道8號國際銀行大廈26樓E單元郵政編碼:361001電話:+86 592 2107 298傳真:+86 592 2107 259西安西安市高新區唐延路11號西安國壽金融中心3003單元郵政編碼:710075電話:+86 29 8
28、114 0201傳真:+86 29 8114 0205鄭州鄭州市金水東路51號楷林中心8座5A10 郵政編碼:450018電話:+86 371 8897 3700傳真:+86 371 8897 3710北京北京市朝陽區針織路23號樓國壽金融中心12層郵政編碼:100026電話:+86 10 8520 7788傳真:+86 10 6508 8781長沙長沙市開福區芙蓉北路一段109號華創國際廣場3號棟20樓郵政編碼:410008電話:+86 731 8522 8790傳真:+86 731 8522 8230成都成都市高新區交子大道365號中海國際中心F座17層郵政編碼:610041電話:+86
29、28 6789 8188傳真:+86 28 6317 3500重慶重慶市渝中區民族路188號環球金融中心43層郵政編碼:400010電話:+86 23 8823 1888傳真:+86 23 8857 0978大連大連市中山路147號申貿大廈15樓郵政編碼:116011電話:+86 411 8371 2888傳真:+86 411 8360 3297廣州廣州市珠江東路28號越秀金融大廈26樓郵政編碼:510623電話:+86 20 8396 9228傳真:+86 20 3888 0121杭州杭州市上城區飛云江路9號贊成中心東樓1206室郵政編碼:310008電話:+86 571 8972 7688
30、傳真:+86 571 8779 7915哈爾濱哈爾濱市南崗區長江路368號開發區管理大廈1618室郵政編碼:150090電話:+86 451 8586 0060傳真:+86 451 8586 0056關于德勤德勤中國是一家立足本土、連接全球的綜合性專業服務機構,由德勤中國的合伙人共同擁有,始終服務于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前沿。我們的辦公室遍布中國30個城市,現有超過2萬名專業人才,向客戶提供審計及鑒證、管理咨詢、財務咨詢、風險咨詢、稅務與商務咨詢等全球領先的一站式專業服務。我們誠信為本,堅守質量,勇于創新,以卓越的專業能力、豐富的行業洞察和智慧的技術解決方案,助力各行各業的客戶與合作伙伴把握
31、機遇,應對挑戰,實現世界一流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德勤品牌始于1845年,其中文名稱“德勤”于1978年起用,寓意“敬德修業,業精于勤”。德勤專業網絡的成員機構遍布150多個國家或地區,以“因我不同,成就不凡”為宗旨,為資本市場增強公眾信任,為客戶轉型升級賦能,為人才激活迎接未來的能力,為更繁榮的經濟、更公平的社會和可持續的世界而開拓前行。Deloitte(“德勤”)泛指一家或多家德勤有限公司,以及其全球成員所網絡和它們的關聯機構(統稱為“德勤組織”)。德勤有限公司(又稱“德勤全球”)及其每一家成員所和它們的關聯機構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實體,相互之間不因第三方而承擔任何責任或約束對方。德勤有限公司及其每一家成員所和它們的關聯機構僅對自身行為承擔責任,而對相互的行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德勤有限公司并不向客戶提供服務。德勤亞太有限公司(即一家擔保有限公司)是德勤有限公司的成員所。德勤亞太有限公司的每一家成員及其關聯機構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實體,在亞太地區超過100個城市提供專業服務。請參閱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