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3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賽迪:《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37頁).pdf(3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新型顯示十大園區 白皮書 2020中國 2 0 2 0 . 1 1 導 言 01 產業園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制定長期或短期產業發展規劃,從而實現產業發展目標而創立的特殊區域。產業園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它聚集了各種生產要素,具有產業特色鮮明、集群優勢顯著、功能布局完善等特點。 產業園定義 研究范圍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各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特色工業區、高新技術產業新城、科技新城、先行示范區等。 第1章 新型
2、顯示產業演進與戰略地位 產業演進顯示發展史 產業演進TFT LCD產能轉移 戰略地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撐 第2章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環境及現狀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環境市場環境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環境政策環境 新型顯示產業鏈 中國新型顯示產能規模 第3章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園區發展簡述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區域格局 中國新型顯示園區開發模式 中國新型顯示園區產業發展模式 第4章 2020新型顯示十大園區 園區評估依據 2020新型顯示十大園區 十大園區總體發展概況 十大園區巡禮 第5章 新型顯示園區發展展望與建議 新型顯示園區發展展望 新型顯示園區發展建議 03 04 05 06 07
3、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0 31 32 目 錄 02 新型顯示產業演進 與戰略地位 第1章 新型顯示已經進入了TFT-LCD、AMOLED為主導,量子點、Micro/Mini LED、激光顯示等多元化顯示技術相互競爭的時期。作為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構成,新型顯示產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未來隨著韓國TFT-LCD產能的逐步退出,TFT-LCD產能將加速向中國轉移。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03 初代顯示技術萌芽階段:陰極射線管(CRT)問世,并由實驗室走向民用市場,顯示產業進入了萌芽階段。 CRT產業快速崛起階段:CRT
4、顯示逐步成長為初代顯示的主流技術,與此同時等離子顯示技術也被提出,液晶顯示開始走向商業化。 LCD顯示擴張階段:液晶顯示蓬勃發展,在市場競爭中對CRT產品造成極大沖擊,導致后者逐漸走向沒落。 LCD主導顯示產業階段:在與PDP技術的競爭中LCD顯示再一次勝出,成為新一代顯示技術的主導者,同時AMOLED顯示市場開始打開。 “雙核”多元化顯示格局階段:LCD、OLED為代表的半導體顯示技術主導顯示產業發展,量子點、Micro/Mini LED、激光顯示等技術嶄露頭角,多元化的顯示技術共同構成了新型顯示的范疇。 CRT產業快速崛起階段 初代顯示技術萌芽階段 產業演進顯示發展史 2020中國新型顯示
5、十大園區白皮書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04 LCD顯示擴張階段 LCD主導顯示產業階段 “雙核”多元化顯示格局 顯示技術演進過程 1920 1940 1960 2020 2000 1980 時間 進程 1925年 CRT電視誕生 1954年 CRT彩色電視 開始普及 時間 進程 20世紀60年代末 等離子技術 提出 1968年 液晶顯示 商業化 1979年 發現OLED 時間 進程 1991年 TFT-LCD 大規模量產 1997年 家用等離子 電視推出 1997年 OLED商業化 1999年 特麗瓏停產,CRT逐漸沒落 時間 進程 2003年 京東方投產TFT-LCD 2007年
6、三星量產AMOLED 時間 進程 2013年 松下停產 等離子電視 2013年 LG推出55寸OLED電視 2017年 iPhone使用OLED面板 2018年 中國TFT-LCD 產能登頂全球 2020年 韓企實施LCD產能全部退出計劃 1990 2010 圖1.全球顯示產業發展史 05 產業演進TFT LCD產能轉移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19902000 日本主導全球TFT-LCD產業發展; 韓 國 企 業 大 力 發 展 TFT-LCD,1990年代末三星出貨實現全球第一。 20002010 日本向中國臺灣地區技術轉移,21世紀初中國臺灣面板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以京東方為
7、代表的中國面板企業通過收購方式開始大力發展液晶面板產業。 20102020 日本多家廠商退出LCD生產; 韓國企業重心轉向OLED產業,LCD產能大幅縮減; 中國LCD面板產能占據全球第一,未來LCD產能將繼續向中國轉移。 全球產能占比變化 產能轉移三個時期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圖2.1990-2020年全球LCD產能區域結構變化示意圖 圖3.全球LCD產能轉移三個時期 90% 95% 50% 25% 15% 5% 5% 35% 42% 46% 43% 20% 3% 5% 23% 50% 15% 30% 36% 29% 25% 10% 值 0%10%
8、20%30%40%50%60%70%80%90%100%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日本 韓國 中國 中國臺灣 其他 戰略地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撐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國內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有助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文件內容,我國的戰略新興產業主要分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
9、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產業。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顧問整理,2020.10 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包含了下一代信息網絡技術、電子核心產業、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等產業方向,新型顯示是電子核心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構成。 戰略新興產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 高端裝備制造 新材料 生物 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 節能環保 數字創意 相關服務業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新一代信息技術 戰略新興產業 06 圖4.戰略新興產業分類 圖5.新一代信息技術內容示意圖 中國新型顯示 產業發展環境及現狀 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
10、為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近年來 中 國 TFT-LCD 產 能 穩 居 全 球 第 一 ,AMOLED產能逐步釋放,預計2022年AMOLED全球產能占比有望達到30%。 第2章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07 市場現狀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環境市場環境 08 圖7.2019年中國平板顯示市場結構 值% 值% 值% LCDLCDOLEDOLED其它其它 “5G+8K”逐步推廣,大尺寸超高清市場迎機遇”逐步推廣,大尺寸超高清市場迎機遇 當前,電視產品朝著大尺寸方向發展,而“5G+8K”技術在電視的應用,又為消費者帶來了高速率、低時延信號以及高分辨率、逼真的成像還原,
11、大尺寸超高清電視是消費者對于沉浸式臨場感覺體驗追求的最佳選擇。 消費升級進程加快,顯示技術不斷迭代更新消費升級進程加快,顯示技術不斷迭代更新 隨著消費類電子產品朝著智能化、柔性化、便攜化方向的持續升級,從而催動了對其自身性能的不斷提升,超高清、低功耗、輕薄化、更具柔性的顯示形態、功能的高度集成化等新的市場需求使得顯示技術迭代更新加快。 物聯時代快速開啟,新場景新應用不斷涌現物聯時代快速開啟,新場景新應用不斷涌現 2019年隨著國內市場面板出貨量穩定提升以及OLED面板滲透率的進一步提高,中國平板顯示市場規模1740.7億元。LCD產品仍然占據2019年中國平板顯示市場的主要份額,市場規模達到1
12、350.2億元。而受到產品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滲透率持續提升,OLED產品近三年市場規模以年平均復合增長率近30%的增速快速增長。 市場預判 物聯時代已經到來,智能制造、智慧辦公、智慧教學、智慧金融、智慧零售、智慧醫療等產業正在興起,極大的促使人機交互的頻繁增多,這將有助于推進作為智慧終端的顯示產品在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應用。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圖6.2015-2019年中國平板顯示市場規模 圖7.2019年中國平板顯示市場結構 1605.3 1727.2 1825.0 1721.5 1740.7 145015001
13、550160016501700175018001850Y2015Y2016Y2017Y2018Y2019單位:億元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環境政策環境 09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突破方向之一,“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新型顯示產業發展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國務院“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分別將新一代顯示作為電子核心基礎產業、信息技術核心產業方向之一予以支持;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國家部委也先后出臺專項規劃和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新型顯示的發展。 目前中國TFT-LCD產能全球第一,多條AMOLED產線完成投資建設與量產,新型顯示產業規模迅速壯大
14、的同時中國顯示市場也成為全球最具創新活力、市場接受度最高、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市場之一。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發布機構發布機構 政策文件政策文件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 政策文件解讀政策文件解讀 國家發改委、 工信部 關于實施制造業升級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 2016.05 將新型平板顯示工程列為電子信息升級工程,明確要重點發展低溫 多 晶 硅 ( LTPS ) 、 氧 化 物(Oxide)、有機發光半導體顯示(AMOLED)等新一代顯示量產技術。 工信部 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 2016.11 文件指出要推動新型顯示器件等智能產業共性技術攻關,構建支撐智能硬件
15、產業化發展的技術體系。 國務院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2016.12 文件指出實現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 極 管 ( AMOLED ) 、 超 高 清(4K/8K)量子點液晶顯示、柔性顯示等技術突破及規模應用。 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扶持新型顯示器件產業發展有關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 2016.12 文件附件針對新型顯示器件及上游關鍵原材料、零部件生產企業進口物資稅收推出一系列暫行規定。 科技部 “十三五”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2017.05 文件指出要在新型顯示等泛半導體領域開展關鍵裝備與工藝的研究,推動新技術研發與關鍵裝備研發的協同發展,構建高端電子制造裝
16、備自主創新體系。 工信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 2019.03 文件支持面向超高清視頻的新型顯示器件的開發和量產。 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件項目進口設備增值稅分期納稅政策的通知2019.12 文件針對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顯示器件項目進口設備增值稅分期納稅推出一系列暫行規定。 表1.新型顯示產業主要支持政策 數據來源:顧問整理,2020.10 10 新型顯示產業鏈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圖8.新型顯示產業鏈全景圖 11 近年來隨
17、著多條G8.5/G8.6以及G10.5代線的先后量產,我國LCD產能保持高位增長,2019年LCD總產能達到11348.1億平方米,穩居全球第一。OLED領域,隨著G6代產線產能加速釋放,我國OLED產能全球占比超過10%,預計2022年產能超過1000萬平方米,占據全球近30%的產能。 中國新型顯示產能規模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中國、韓國、中國臺灣地區位居LCD全球產能前三; 2019年中國LCD產能份額為42%,穩居全球第一; 近五年中國LCD產能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5.3%。 2019年韓國面板廠商OLED產能位居全球第一,占比高達83.9%; 近五年中國OLED產能年平
18、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17.4%,遠遠高于全球的26.4%; 2019年中國OLED產能223.7萬平方米,占比全球產能10.8%,僅次于韓國。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20909 22619.8 23651.1 26951.1 27019.2 4600 5474 6752.4 9486.8 11348.1 2.00% 8.20% 4.60% 14.00% 0.20% 17.00% 19.00% 23.30% 40.50% 19.60% 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Y2015Y
19、2016Y2017Y2018Y2019全球LCD產能(萬平方米) 中國LCD產能(萬平方米) 中國LCD產能增長率(%) 全球LCD產能增長率(%) 812 1185 1330 1730 2072 10 15.7 28.2 80 223.7 20.50% 45.90% 12.20% 30.00% 19.80% 35.00% 57.00% 79.60% 183.70% 179.60% 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05001000150020002500Y2015Y2016Y2017Y2018Y2019全球OLED產能(萬平方米) 中國OLED產能
20、(萬平方米) 全球OLED產能增長率(%) 中國OLED產能增長率(%)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圖9.2015-2019年中國LCD產能變化 圖10.2015-2019年中國OLED產能變化 中國新型顯示 產業園區發展簡述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東南沿海地區以及成渝鄂地區的產業分布格局。四大地區在新型顯示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條-產業集聚-產業基地”的集群發展模式,引領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快速發展。 第3章 12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13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區域格局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分布
21、新型顯示產業主要集聚地: 北京、固安等; TFT-LCD:G8.5 1條 AMOLED:G6 1條 京津冀地區京津冀地區 新型顯示產業主要集聚地: 合肥 、上海 、南京 、蘇州、昆山、滁州等; TFT-LCD:G8.5/8.6 4條 G10.5 1條 AMOLED:G6 2條 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 成渝鄂地區成渝鄂地區 東南沿海地區東南沿海地區 新型顯示產業主要集聚地: 廣州、深圳、惠州、汕尾、廈門、福州、莆田等; TFT-LCD: G8.5/8.6 4條 G10.5 3條 AMOLED:G6 2條 新型顯示產業主要集聚地: 成都、重慶、武漢、綿陽、眉山等; TFT-LCD: G8.5/8.6
22、 4條 G10.5 1條 AMOLED:G6 6條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建設,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東南沿海地區以及成渝鄂地區的產業分布格局。四大地區在TFT-LCD、AMOLED面板生產線領域的總投資額超過了12,000億元,擁有已建或在建的G10.5代TFT-LCD產線5條,G8.5/8.6TFT-LCD產線13條,G6代AMOLED產線11條,是國內面板產能的集中地。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中國新型顯示園區開發模式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產業園區是實現產業規?;刍l展的重要平臺,擔負著聚集資源(包含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政策
23、資源、技術資源等)、培育新興產業、區域示范帶動等重要使命,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載體。由于地方政府對于產業園區發展提供了土地、稅收、財政等多項優惠政策,加之產業園區服務性功能帶來的巨大地產價值,園區成為了資本關注的焦點。隨著產業園區的演化和發展,逐步形成了地方政府(管委會)運營、企業主導、地產開發商主導等產業園區開發模式。當前國內新型顯示產業園區主要以政府運營為主。 優勢:政策、土地和資源優勢明顯; 招商引資力度大,投資規模大; 不足:機制不夠靈活,服務創新模式需要改善。 政府統籌園區規劃設計,負責基礎設施建設與招商引資,園區管理。 運用“產城融合”的開發運營理念,完成產業載體平臺建設、產業
24、招商與園區運營。 產業重點環節龍頭企業自建產業園區,充當開發方與管理者,依靠自身實力與產業凝聚力形成產業鏈上下游集聚。 政府運營政府運營 企業主導企業主導 地產開發商地產開發商 優勢:企業自身產業生態完善,行業帶動效果顯著; 不足:企業缺乏園區運營管理經驗;存在與同行企業競爭關系,產業鏈縱向吸引力有余而橫向吸引作用有限。 優勢:具備豐富的地產開發經驗,資金實力雄厚; 不足:對產業發展規律理解不夠深入,缺乏行業資源; 重視短期利益,不利于產業穩定成長。 開 發 模 式 優勢與不足 園區運營開發模式 14 圖11.園區運營開發模式 15 中國新型顯示園區產業發展模式 龍頭企業龍頭企業 重大項目重大
25、項目 產業鏈條產業鏈條 成立專項小組引進龍頭企業成立專項小組引進龍頭企業 出臺產業發展專項政策出臺產業發展專項政策 成立企業對接專項小組成立企業對接專項小組 產業集聚產業集聚 產業基地產業基地 補鏈強基完善產業鏈條補鏈強基完善產業鏈條 引入關鍵環節強化核心配套能力引入關鍵環節強化核心配套能力 搭建平臺載體發揮支撐服務作用搭建平臺載體發揮支撐服務作用 落地先進面板制造線項目落地先進面板制造線項目 完善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完善項目建設要素保障 積極做好項目資金支持積極做好項目資金支持 加速產業上下游企業規模集聚加速產業上下游企業規模集聚 推進顯示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推進顯示產業示范基地建設 在新型顯示產業
26、的發展路徑上,園區通過積極接洽面板行業龍頭企業,以重點項目為支撐,面板發展拔節向上,顯示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效應顯著,形成了涵蓋上游裝備、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組以及下游智能終端的完整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成功實踐了“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產業鏈條-產業集聚-產業基地”的集群發展模式。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政府積極出臺新型顯示產業相關扶持政策,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推進路線;設立龍頭企業對接協調服務專職小組,進行對龍頭企業的“一對一”支持服務。 以土地為基本要素,高標準完善水、電、氣、道路、排污等基礎設施,為重大項目進行綜合配套服務;構建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形成“功能完備、結構多元、聚焦產
27、業、服務雙創”的股權投資基金體系。 重點關注本地產業鏈缺失環節,引進關鍵上下游配套,形成完整產業鏈條;鼓勵重點企業申報工程技術中心等科創平臺,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 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的規模集聚效應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的規模集聚效應 營造良好產業環境形成持久吸引力營造良好產業環境形成持久吸引力 創新引領驅動高質量發展創新引領驅動高質量發展 構建宜居宜業宜創新環境構建宜居宜業宜創新環境 把握技術前沿方向和市場運行規律,加快產業前瞻布局,尋求高端突破,形成關鍵領域的人才儲備和技術的自主開發,實現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全方位給予生活服務配套,構建宜居宜業宜創的環境,打造國際一流的產業示范基地。 通過龍頭企業
28、穩定的上下游供應渠道資源,吸引配套企業入駐園區形成集聚;利用良好的基礎設施、完善的產業鏈條、完備的產業配套形成企業投資的持久吸引力。 圖12.園區產業發展模式 2020新型顯示 十大園區 顧問通過產業競爭力、配套競爭力、園區競爭力等3個一級指標體系,以及輻射形成的18個二級指標,評選出2020新型顯示十大園區。十大園區新型顯示產業普遍起步時間較早,擁有兩條(含兩條)以上的面板生產線,集聚了眾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占據了國內新型顯示的主要產能。 第4章 16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園區評估依據 17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顧問通過對新型顯示產業發展要素并結合園區新型顯示
29、產業的發展模式和特點,確定了3類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評選指標體系基本涵蓋了園區新型顯示產業成長性競爭力所包含的全部內容,能夠說明各園區在現有產業布局規模、研發創新能力、產線升級能力、市場拓展能力、未來發展潛力等各個環節的水平程度,綜合反映了園區新型顯示產業成長性競爭力的大小。 18 20% 70% 10% 產業競爭力產業競爭力 園區競爭力園區競爭力 配套競爭力配套競爭力 面板產線投資額 技術先進性 產品競爭力 已有產能 量產經驗 龍頭企業實力 創新能力 規劃產能 上下游企業數目 核心配套企業實力 產業政策 金融支持 會議品牌 人才資源儲備 園區綜合實力 區域戰略地位 產業主導力度 交通物
30、流條件 圖13.2020新型顯示十大園區評選指標體系 2020新型顯示十大園區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深圳光明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 1 深圳市深圳市 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 合肥市合肥市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3 廣州市廣州市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4 武漢市武漢市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5 北京市北京市 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 廈門市廈門市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 成都市成都市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8 昆山市昆山市
31、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9 南京市南京市 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0 上海市上海市 表2.2020新型顯示十大園區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18 十大園區總體發展概況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19 從?。ㄊ?、區)分布來看,廣東省、福建省分別有兩個園區入圍十大園區,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湖北省、江蘇省、四川省分別有一個園區入圍。這些地區新型顯示產業普遍起步時間較早,擁有兩條(含兩條)以上的面板生產線,集聚了眾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占據了國內新型顯示的主要產能。 2020新型顯示十大園區 國內其他區域 7372.6 投資額(億元) TFT-
32、LCD產能 (萬平米) AMOLED產能產能 (萬平米)(萬平米) 近年來多條TFT-LCD高世代線、AMOLED柔性生產線先后落戶十大園區,帶動產業投資額持續上漲,截至2020Q1十大園區占據國內面板產線投資總額的55.6%。 55.655.6% % 44.444.4% % 5897.3 10223.7 1124.4 十大園區目前擁有共計22條TFT-LCD產線量產或者在建(擬建)。高世代線方面,G10.5代線有4條分布在十大園區,已量產的G8.5/8.6產線有6條坐落在十大園區,目前十大園區產能占比超過90%。 90.190.1% % 9.99.9% % 188.4 35.5 國內量產或者
33、在建(擬建)的AMOLED產線共計18條,其中十大園區擁有11條之多,這也直接導致十大園區國內AMOLED產能占比近85%,達到188.4萬平方米。 84.284.2% % 15.815.8% % 數據來源:顧問,2020.10 圖14.十大園區與國內其他區域產業實力對比 十大園區巡禮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深圳光明科學城 圖片來源:光明科學城規劃綱要 面積: 99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31平方公里,非建設用地68平方公里。 產業布局: 光明科學城圍繞信息、材料、生命三大科學與技術方向,集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規劃“一心兩區,綠環縈繞”的科學城總體空間布局?!耙恍摹奔垂饷髦行膮^,“
34、兩區”即裝置集聚區和產業轉化區。裝置集聚區集中建設大科學裝置、科研機構、高水平大學等;產業轉化區以光明鳳凰城為基礎,建設成果轉化平臺和產業創新平臺,培育和布局未來新興產業。 鳳凰城是深圳市18個重點發展區域之一,總用地面積14.89平方公里,區域范圍包括光明高鐵門戶區、平板顯示園片區、新城公園周邊地區及紅坳片區,已經形成平板顯示產業集群式發展。 產線布局: G8.5、G11 TFT-LCD 園區影響力: 光明科學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承載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組成部分。 光明鳳凰城被定位成珠三角區域交流及創新服務平臺、深圳市創新型產業培育基地、深圳光明科學城產業轉化區主要
35、承載地。 園區發展歷程: 20 2007 2019 2020 2018 2007年8月19日,光明新區成立,是深圳市設立的第一個功能新區。 2018年9月,光明區正式揭牌成立,被賦予“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定位,光明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形成初步體系 。 2019年1月18日,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學城。 2020年6月,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正式發布。 十大園區巡禮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21 合肥新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與合肥新火車站同步 開工建設 安徽省政府正式 批準建立新站試驗區 新站試驗區被建設部批準為 全國首家城市綜合開發試點區 獲國家發
36、改委、工信部授予 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稱號 獲安徽省首批戰略性新興 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稱號 1992 1995 1996 2011 2015 2016 獲國家級產城融合 示范區稱號 園區發展歷程: 面積和人口: 轄區面積約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40余萬人。 產業布局: 2019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8.2億元,同比增長10.3%。園區聚焦“芯屏器合”的產業發展方向,致力于打造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基地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教基地。目前,園區已經成長為全球新型顯示產業鏈配置最齊全的基地之一,形成了上游裝備、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組,下游終端應用的完整新型顯示產業鏈條。 產線布局: G6、G
37、8.5、G10.5 TFT-LCD;G6 AMOLED 園區影響力: 新型平板顯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術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 合蕪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顯示)區域集聚發展試點; 安徽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等。 圖片來源:合肥新站高新區官網 十大園區巡禮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面積: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土地總面積486平方公里 園區發展歷程: 1984 1991 1998 2002 實行廣州經開區、廣州高新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四區合一”的新管理模式。 2017 2017年9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深度融合。 廣州高新
38、區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于1984年12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 產線布局: G8.5 TFT-LCD;G8.5 AMOLED 產業布局: 開發區主要包括中新廣州知識城、科學城、黃埔港、生物島四大區域,2019年完成生產總值2978.89億元,同比增長8.6%。形成電子信息、平板顯示、汽車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電子商務、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智能裝備九大產業集群,其中電子信息、化工、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產值已超過千億元。 平板顯示產業主要布局在廣州科學城,目前已經形成從高端面板、模組到智能終端的液晶平板顯示產業集群
39、。8.5 代OLED面板生產線的建立也讓廣州擁有中國首條大尺寸OLED面板產線的同時,成為全球第二個OLED電視面板量產基地。 園區影響力: 2019商務部全國經開區排名第2位;廣州市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區、對外開放窗口區、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核心區等。 22 圖片來源: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 十大園區巡禮 23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面積和人口: 5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92萬人(2018年)。 產業布局: 以光電子信息為核心產業,以生物、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為戰略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先導產業的“131”產業架構,共分為八大產業園區。打造“芯片面板終端”萬億
40、級高端消費電子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和網絡經濟產業集群。 新型顯示領域,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重點圍繞LTPS(低溫多晶硅)、AMOLED領域,尤其是柔性顯示生產線進行布局,是國內主要的中小尺寸面板生產基地之一。其中,光谷智能制造產業園規劃面積約24.1平方公里,是光谷面板產業主要承載基地。 產線布局: G4.5、G6 TFT-LCD; G6 AMOLED 園區影響力: 2019科技部火炬中心國家高新區排名第四;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 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等。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圖片來源: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 1988 1991 2
41、001 2007 2009 2011 2016 2020 1988年創建 成立。 批準為首批國家 高新區。 批準為國家光 電子產業基地。 批準為國家 生物產業基地。 批準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批準為中央企業集 中建設人才基地 獲批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 園區發展歷程: 十大園區巡禮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面積:約66平方公里。 產業布局: 2019年,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1932.8億元,同比增長8.9%。開發區作為亦莊新城高精尖產業發展的核心地區,是創新型產業策源地,以研發設計、高端制造、系統集成、總部經濟、商業服務等核心環節為發展重點。 主導產業方面,當前開
42、發區已經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四大主導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5G、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產業為重點發展方向,2019年實現產值占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0.6%。 產線布局:G6、G8.5 TFT-LCD 園區影響力: 2019商務部全國經開區排名第4位,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亦莊新城核心地區等。 圖片來源:亦莊新城規劃(國土空間規劃)(2017年2035年) 園區發展歷程: 1992年開始建設,起步區3.8平方公里。 亦莊新城規劃于2019年11月20日獲市政府正式批復,開
43、發區是新城高精尖產業發展的核心地區。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出臺,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向外擴展,規劃為北京亦莊新城。 1992 2005 2019 1994 2007 1994年8月25日,被國務院批準為北京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復亦莊新城規劃(2005-2020年) 24 十大園區巡禮 25 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面積: 七大園區共約93.61平方公里(含規劃面積)。 產業布局: 廈門火炬高新區堅持跨島發展,已建成包括火炬湖里園、廈門軟件園、廈門科技創新園、火炬(翔安)產業區、廈門創新創業園、同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北大生物園等在內的“一區多園”產
44、業發展大平臺。 形成“6+N”產業鏈(群),重點布局平板顯示、計算機與通訊設備、電力電器、軟件與信息服務、微電子與集成電路、LED六大產業集群,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新材料、新能源和數字文化創意等新興特色產業鏈(群)。其中平板顯示產業是高新區第一代產業,是廈門首條千億產業鏈。 產線布局:G5.5、G6 TFT-LCD;G6 AMOLED 園區影響力: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廈門片區核心區、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質量評價“五星級” 、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國家光電顯示產業集群試點單位(基地)等。 園區發展歷程: 2020中國新型
45、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圖片來源:廈門火炬高新區2020年廈門火炬高新區宣傳冊 2 20 02020 1989 1991 2007 2016 廈門火炬高新區光電顯示產業集群被列為全國50個產業集群試點之一。 1991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廈門火炬高新區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6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福廈泉國家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1990年12月,廈門火炬高新區在廈門市湖里區小東山破土動工。 十大園區巡禮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26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官網 面積: 管理(共建)面積234平方公里,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高新西區)面積43平方公
46、里。 產業布局: 圍繞高新南區、西區、未來科技城、天府國際生物城構建“一區四園”的總體布局。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為重點,著力培育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高新西區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核心載體,重點打造集成電路、光電顯示、智能終端和網絡通信,構建“芯-屏-端-網”產業格局。 高新西區圍繞龍頭企業打造世界級的新型顯示產業高地,是全國重要的新型顯示及中小尺寸面板生產基地,擁有國內首條第6代AMOLED面板生產線,首條自主研發的高精度第11代掩膜板生產線。 產線布局:G4.5 TFT-LCD ;G6 AMOLED 園區影響力:國家自
47、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科技部“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試點 1988 1991 2006 2015 成都高新區籌建 以建設國家高新區為重要內容的火炬計劃正式開始實施。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始籌建。 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2006年被科技部確 定 為全 國 創 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試點園區。 國家級高新區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2015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為西部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園區發展歷程: 1991年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 2017 自貿試驗區 2017年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獲批成立。 園區、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 等, 2019科技部火炬中心國
48、家高新區排名第10。 十大園區巡禮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面積和人口:轄區面積約108平方公里,人口約66萬人。 產業布局: 形成了光電、半導體、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現代服務業五大主導產業。 產線布局:G5、G6 TFT-LCD; G5.5 AMOLED 園區影響力: 2019商務部全國經開區排名第5位; 海峽兩岸產業合作集聚區; 中國對外貿易加工和進出口重要基地等。 1985 1988 1991 1992 2009 縣委、縣政府統籌規劃,自費創辦了第一個工業新區,開發區雛形形成。 工業新區正式更名為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1年經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2年8月,
49、開發區順利通過了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級開發區,享受省轄市的經濟審批權限。 位于經開區園內的昆山綜合保稅區于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 園區發展歷程: 產業布局: 建成了綜合保稅區、光電產業園、留學人員創業園、智谷創意產業園、高端食品產業園以及邁高歐美科學城等特色功能園區。 昆山經開區新型顯示產業在有機發光體AMOLED、非晶硅TFT-LCD、低溫多晶硅(LTPS)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主要布局在光電產業園,已經形成以高端中小尺寸面板為特色的“原材料-面板-模組-整機”的完整光電產業鏈,成為國家新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的重要支點。 圖片來源:昆山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局 27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十大園區巡禮 2020中國新型顯示十大園區白皮書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園區發展歷程: 19921992 19931993 20022002 20122012 新港工業區新港工業區 1992年6月1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設立新港工業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2年3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準開發區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省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 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 南京綜合保稅區南京綜合保稅區( (龍潭片區)龍潭片區) 國務院批準設立南京綜合保稅區,其中龍潭片區位于南京開發區。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