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2025年世界水發展報告-山脈和冰川各地的水塔(執行摘要)(1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聯合國:2025年世界水發展報告-山脈和冰川各地的水塔(執行摘要)(12頁).pdf(1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山脈和冰川各地的水塔2 0 2 5 年 聯 合 國 世 界 水 發 展 報 告執行摘要22025年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 山脈和冰川:各地的水塔為響應聯合國相關機構將2025年確定為“國際冰川保護年”以及聯合國大會2022年關于山地可持續發展的決議,在山地冰凍帶正在迅速變化的背景下,本報告強調全球山地各種水體(包括高山冰川)在山地可持續發展以及下游社會依賴于山地水體的重要性。世界水資源現狀根據最新的全球數據估計(2021年),農業用水在全球淡水取用量中占主導地位(占比為72%),其次是工業(占比為15%)、生活或市政用水(占比為13%)。各個行業淡水取用量因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有很大差異。高收入
2、國家將更多的水用于工業,而低收入國家將90%甚至更多的水用于農業灌溉。2000年至2021年,全球淡水取用量增加了14%,相當于年均增長約0.7%。這一增加主要發生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國家和地區。人口增長似乎并非導致用水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事實上,人均用水量最低的國家,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幾個國家,往往也是人口增長最快的 國家。全球四分之一人口所在的25個國家每年面臨“極高”的水資源壓力。大約有40億人或者說全球一半的人口每年至少有一部分時間經歷嚴重的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正在加劇大多數地區水資源供應的季節性變化和不確定性。污染、土地和生態系統退化以及自然災害等將進一步危及水資源的可用性。實現
3、可持續發展目標6的進展可持續發展目標6旨在確保人人享有水和衛生設施并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沙掷m發展目標6的所有指標進展都低于預期有些甚至嚴重 偏離。例如,據估計,2022年有22億人(占全球人口的27%)無法獲得安全有保障的飲用水,其中五分之四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甚至缺乏基本的飲用水服務。3執行摘要作為世界的“水塔”,山脈是淡水的重要來源衛生安全狀況更不樂觀,2022年全球仍有35億人無法獲得有安全保障的衛生服務。在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中亞和南亞地區,只有一半的人口能夠獲得這些服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有安全保障的衛生服務覆蓋率僅為24%。數據缺失和監測不足持續阻礙對可持續發展目標6其他指
4、標的準確評估,包括水資源、水質、水生態系統和有利環境的管理等方面。山區作為世界的“水塔”,山脈是淡水的重要來源,對滿足供水和衛生等人類基本需求至關重要。山區水資源對保障生活在山區及其周邊地區以及下游地區的數十億人口的糧食和能源安全也至關重要。山區的主要經濟活動包括農業、畜牧業、林業、旅游業、采礦業、跨境貿易和能源生產。山區提供許多高價值產品,如藥用植物、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獨特的山地牲畜,以及特色農產品。同時,山區還是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世界上大部分農業和藥用植物基因庫都蘊藏保存于此。山區具有多樣化的生態區,每種生態區都是由海拔、地貌、孤立和微氣候條件(如日照)等因素的特定組合作用下形
5、成的。因此,與低海拔地區相比,山區往往具有更多的特有生物多樣性,包括重要的農作物和動物遺傳品種等。同時,山區還有著同樣多樣化的人類文化。冰川和山地冰凍帶山地冰凍帶是地球系統中對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組成部分之一。由于降水量較高和蒸發量較低,山地的單位面積地表徑流產流能力通常比低海拔地區高。同時,高山冰川也在更長的時間范圍內儲存和釋放水資源。在許多高山地區,季節性積雪的形成提供了大部分的淡水儲存。包括山地冰川在內的世界上大多數冰川正在加速融化。然而,在大多數含冰凍帶的流域中,融雪徑流的占比更大,且通常遠大于冰川 融化。42025年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 山脈和冰川:各地的水塔全球變暖正在加速冰川融化
6、、減少積雪覆蓋、增加永久凍土解凍,并引發更多極端降雨事件和自然災害。山區徑流將變得更加不穩定、不確定且多變。洪水和枯水期的時間和流量的變化、侵蝕加劇和泥沙負荷的增加,都將從水量、水質和時間分布上影響下游的水資源。由于沙塵暴、空氣污染和野火等事件的頻率和/或強度增加,雪面和冰川表面的灰塵、與燃燒有關的煙塵沉積物(包括黑碳)以及微生物和藻類的生長變得越來越普遍。在下一次降雪來臨之前,這些物質會通過降低地表反照率來加快積雪和冰川的融化速度。氣溫升高、冰川消退、永久凍土解凍和降水模式變化等氣候變化的影響,會增加洪水和山體滑坡的風險。與這些風險相關的災害,如山洪泥石流、雪崩、巖崩和冰崩、堰塞湖潰決洪水和
7、冰川湖潰決洪水等,都會對居民社區、野生動物和基礎設施構成重大威脅。糧食和農業農業和畜牧業是山區農村居民的主要生計來源。在發展中國家,50%的山區農村居民容易面臨糧食不安全風險問題。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土地退化(導致土壤貧瘠)和季節性供水的劇烈波動,共同給山區農業帶來了重大挑戰。山地社區保留了許多最稀有的作物品種和藥用植物。當地人在耕種、畜牧生產和集水方法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傳統知識和技術,這有助于維系整個生態系統。山區原住民擁有的獨特而寶貴的地方知識、傳統和文化習俗,有助于可持續的糧食系統、土地管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梯田農業可以適應當地的坡度條件,其多種效益包括減少地表水徑流、促進水源涵養、減少
8、水土流失、穩定斜坡、改善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繁育以及保護文化遺產等。應對氣候變化對山區的影響的情況,因多種因素而差別較大,如目標和優先事項確定、實施速度、治理和決策模式以及實施措施所需資金和其他資源方面投入等均會產生重要作用。適應性的應對措施通常包括改變耕作方式,發展包括蓄水設施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本地知識的應用、基于社區的能力建設和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行為等。全球變暖正在加速冰川融化、減少積雪覆蓋、增加永久凍土解凍,并引發更多極端降雨事件和自然災害5執行摘要人居與減輕災害風險大約有11億人生活在山區,其中三分之二居住于鄉鎮和城市。山區地處偏遠、地形復雜且易受自然災害影響,這往往導致交通、基礎設施
9、、商品和服務的成本高昂。這些困難也對供水和衛生系統、排水網絡和其他水利基礎設施的融資、開發和維護帶來了特殊挑戰??焖俸腿狈ο鄳巹澋纳絽^城市化,還對脆弱的山區生態系統帶來壓力,進而影響水的可獲取性、質量和安全。分散式供水和衛生系統在山區尤為有效,可降低復雜地形下山體滑坡對基礎設施破壞的風險。山體滑坡、地震、洪水、冰湖潰決和雪崩等自然災害會破壞供水和衛生基礎設施,擾亂人們獲得水、衛生設施和個人衛生服務的途徑。這些災害加劇了本已脆弱且常常處于邊緣化的山地社區的脆弱性,也沖擊了農業、旅游業和生物多樣性等可產生財富收入的穩定性。對比山區適應對策實例包括:開展修建應急存蓄空間、備用通路和冰湖可控性泄放的
10、可行性研究;優化流域綜合管理和規劃;監測冰川時空變化;在有冰川的江河流域建立冰湖潰決洪水風險降級與早期預警 系統。工業和能源水資源和其他資源相對豐富的山區,發展了依賴水資源的產業。除了工業和能源生產,水還被用于山區礦產加工、木材生產和旅游業 發展。水力發電是山區主要產業之一。借助山區陡峭的坡度和高山峽谷的形態,無需修建大型水庫大壩就能進行水力發電。然而,大壩和水庫、輸電線路和變電站的建設和運行會對脆弱的山區生態系統造成重大負面影響。除了水資源可用性外,工業和能源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是高海拔運行維護的問題。高海拔條件下,工業和能源產業面臨巨額投資和運營成本,因此,當前的工業活動通常局限于投資回報率
11、相對較高的項目。工業和能源開發會影響水質。由于山區較為偏遠,監管難度大,可能導致取排水和污染物排放失控。山區地處偏遠、地形復雜且易受自然災害影響,這往往導致交通、基礎設施、商品和服務的成本高昂除了工業和能源生產,水還被用于山區礦產加工、木材生產和旅游業 發展62025年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 山脈和冰川:各地的水塔為使山區的工業和能源生產更具可持續性,目前已有或正在開發相關的應對措施。循環經濟提倡減少用水、循環再利用廢污水和重復利用水資源。環境友好型技術包括使用污染較少技術、優化資源管理和高效廢物回收利用等做法。綠化灰色基礎設施或以綠色基礎設施替代灰色基礎設施在山區尤其有效。環境山區和高地生態系
12、統為生活在山區的人們以及與此相連的低海拔地區的數十億人提供了基本的生態系統服務。其中,水的調蓄(包括蓄水和洪水調節)是其最重要的服務之一。其他關鍵的生態系統服務包括降低侵蝕和山體滑坡風險、降低當地氣溫、固碳、提供食物和纖維,以及保存適應當地環境的作物和牲畜基因資源庫。森林覆蓋約40%的山區,通過穩定陡坡、調節水流成為地下水、減少地表徑流和土壤侵蝕,以及減輕山體滑坡和洪水的概率,發揮著抵御自然災害的保護作用。不可持續的植樹措施則會導致土壤侵蝕增加和土壤水分滲透量減少。山區土壤是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形成,這與低海拔地區土壤有很大不同。山區土壤層更淺薄且更易受到侵蝕。這類土壤易受到人類各種活動的影響而
13、退化,特別是植被減少造成裸土暴露,使得山區土壤更易退化。高海拔地區的退化土壤和生態系統,恢復的進程較為緩慢。在生態系統層面,應對冰凍帶和高山地區變化影響的大多數選項都涉及通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或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措施來保護或恢復生態系統功能,以在本地至區域層面維持或增強生態系統的相關服務。這些方法被公認為世界上許多山地國家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所做出的國家自主貢獻。7執行摘要區域視角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在非洲大陸的陸地面積中,20%屬于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地,5%沿岸海拔超過1500米。東非是非洲山區最多的地區。山區特點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為數百萬人提供水資源等生態系統服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熱帶和
14、亞熱帶地區,相比周圍普遍較為干燥的低海拔地區,山區擁有良好的環境條件和資源。山地和下游低海拔地的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嚴重依賴于山地多種水體。山地生態系統的退化削弱了其儲水和向下游供水的能力,這種情況在至關重要的山地森林受到砍伐的區域尤為明顯??紤]到農業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山區的主要生計來源,改進農業生產方式以減少土地退化(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至關重要。推進基于生態系統的適應措施(如植樹造林和保護山地森林以減少水土流失等)可以增加水源涵養和含水層補給,降低自然災害風險。該區域山地人口增長快、人口密度大,貧困現象普遍存在,同時缺乏具有可替代性和可恢復性的生計方式。許多地方的山地人口比低海拔地區人口更為稠密
15、。歐洲和中亞地區山脈是歐洲和中亞地區許多河流的水源地。高山積雪和冰川融化確保了水緩慢釋放到下游地區。然而,氣候變化導致季節性積雪提前融化、冰川變小,從而威脅夏季供水,對下游流域的人口造成嚴重影響。阿爾卑斯山的水對歐洲大部分地區至關重要。對水的利用主要是水力發電,還有工業用水、農業灌溉和人工造雪等其他用途??柊挖渖矫}擁有歐洲約30%的植物群。這里的高山牧草地、草甸是植物的半自然棲息地,對生態和文化都具有重要意義。在中亞山地,上游國家冬季能源短缺,希望擴大水力發電生產,而下游國家夏季農業生產高度依賴山地水資源。這種季節性需求的沖突往往導致沿岸國家間的政治關系緊張。82025年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
16、 山脈和冰川:各地的水塔我們需要加強知識與信息交流,促進區域合作,提升本國對冰凍帶和山區水資源管理的能力,提高主要利益相關方對制定和實施行動計劃的認識和參與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山地約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這些地區單位國土面積的產水量比其他地區都高。整個地區的冰川體積正大幅減少,有一些冰川已完全消失。源自山區的水對于生產咖啡和可可等高價值農作物十分重要。山地水體還產生了該地區大部分的水力發電,為下游的城市和小型社區以及偏遠村莊提供能源。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正越來越多地影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山地。安第斯國家的高海拔地區發生過與水有關的社會沖突,其中許多沖突源于采礦活動
17、,這些活動會對下游用水產生不利影響。為此,一些國家頒布了保護關鍵生態系統的政策和法律。然而,有些生態系統已經超過了臨界閾值,亟需推廣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如重新造林等)、改良種植技術和擴大集水基礎設施等適應性措施。為有效實施這些措施,需要定性資金、健全監測體系、加強能力建設和包容性治理框架體系建設,促進當地社區的對話和普遍參與,從而應用適合山區當地背景的最佳實踐。亞太地區亞太地區擁有世界上最高的一些山脈和最廣闊的冰川系統。這里被稱為地球“第三極”,儲存著比南北極以外的任何其他地區都要多的冰雪。這里是十多條大江大河水系的發源地,對維持中亞、東北亞、南亞和東南亞江河流域近20億人的生存至關重要?!暗?/p>
18、三極”是多種文化的家園,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生態最脆弱的地區之一。該地區的高山冰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其速度經常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從長遠來看,河川徑流量減少和干旱風險加劇將危及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的糧食、水、能源和生計安全。能源利用、環境退化和人類活動還在以其他方式增加該地區的風險,黑碳、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第三極”的顯現日益增多。高山冰川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9執行摘要受這些趨勢影響的各利益相關方和產業部門有必要加強協同合作。應對冰川融化和水相關危機,通過跨界合作、區域對話、意識提升來強化適應措施、水資源綜合管理,以及氣候自然污染協同解決方案。阿拉伯地區阿拉伯地區的山地經常
19、被忽視,盡管它們在提供水資源和其他生態系統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山區是繁榮的社區以及旅游業、農業和工業等經濟活動中心的家園,這些社區和產業常常依賴于可利用量不斷減少的淡水資源,并致使人均可更新水量出現下降。冰雪融水對農業部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降水有限的夏季,對于維持作物生長尤其重要。阿拉伯地區一些含水層泉水的補給主要來自融雪。在黎巴嫩山脈和阿特拉斯山脈,季節性降雪和總降水量預計將會減少,從而影響積雪覆蓋持續時間、厚度以及淡水資源可用數量。積雪減少預示著供水量總體呈減少趨勢,特別是在最需要灌溉的旱季。從長遠來看,水資源總體減少也可能影響供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服務。做好含水層回補
20、的管理或許是一種可被采用的適應措施??梢岳枚臼占乃Y源來緩解氣候變化影響下阿拉伯地區山區夏季可用水量的減少(包括積雪量的減少)。知識和能力建設山地氣候、地形、地質和植被的高度易變性所有這些因素都會通過地理景觀影響水的運動,這就亟需建設有代表性的水文氣象網絡和強大的信息系統。山區冰凍帶監測稀少,加劇了水文冰川學預測的不確定性,也加大了水資源管理的風險。為了解冰凍帶的變化,提高緩解和適應措施的可持續性,亟需擴大高山地區的觀測基礎設施,并使數據能夠開放獲取。在原住民和當地社區事先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與之進行接洽和有意義的合作,愿意學習其歷經世代演化的水系統管護經驗,可提升集體應對山地冰凍帶和下游
21、水文條件變化的能力。亟需擴大高山地區的觀測基礎設施102025年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 山脈和冰川:各地的水塔機構的能力,包括將多樣化的人群和觀點匯聚在一起所需要的時間和資源。協作治理模式往往意味著需要在短期利益與長期社會效益之間進行取舍,這可能不是當前既得利益者所想要做的事。參與公民科學項目可以為公眾介入當地環境、提高科學素養和鼓勵從事研究工作提供寶貴的途徑。研究機構與社區團組合作,由研究人員制定方法、開展教育和培訓,是保障讓公眾參與項目的常用做法。在這一過程中,當地社區則需要就項目范圍提供可輸入的信息,以確保產出的知識成果符合當地需求。治理和融資山地水資源治理并未獲得與低海拔地區的同等重視,
22、低海拔地區已經開展了包括實施水資源綜合管理在內的大量工作。國際政策框架為山地水治理和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提供了有力支持。條約和公約是促進山地區域合作與實施的重要工具。大多數大江大河發源于山區,并經??缭蕉鄧吔??;凇傲饔蛞暯恰笨紤]山地諸多水體的問題來開展跨境水治理研究與實踐可為沿岸國家帶來益處。各國之間的區域合作,包括流域治理倡議,是推進山地氣候適應的重要機制。然而,跨境水資源協議中國家利益之間的沖突以及相關機構在本地背景下從事合作效果不佳等問題,阻礙了合作的有效 開展。山地水體管理主要在各國邊境內進行,通過本國的國家立法、政策和戰略制定等予以實施。在某些情況下,國家制定了水、農業、工業和能源等
23、領域政策,以支持流域的低海拔區域,例如為人口較多的地區服務。國家政策可能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山區的水行業問題,相反,人們通常將山地作為下游用戶的水源地。由于地形崎嶇、交通不便、規模經濟受限、遠離海港和經濟中心以及工業和服務業不發達等因素,山區的發展成本和難度通常高于低海拔地區。與交通、基礎設施、商品和服務有關的成本隨著海拔升高和地理位置的偏僻而增加。這些問題需要在政策和融資中加以考慮,并呼吁在國家和全球發展計劃中制定針對山區的政策和方案。在某些情況下,國家制定了水、農業、工業和能源等領域政策,以支持流域的低海拔 區域11執行摘要適應氣候變化的融資以及私營部門的參與是實現山地適應潛力的關鍵。大額資金
24、雖然可以有潛力投資于山區可持續發展,但實際獲得資助和大型項目支持的機會仍然相對有限。這表明應對山地氣候變化的重大方案尚未充分利用起來,更具體地說,應動員創新且負擔得起的國際、區域、國家和地方等不同層面資金,用以支持山區水、農業和能源規劃及基礎設施投資。結束語山脈為數十億人和無數生態系統提供了維持生命的淡水。作為世界的“水塔”,它們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不容忽視。我們必須采取行動,更好地理解并保護這些脆弱的環境,它們正日益受到氣候變化和不可持續人類活動的威脅。山中出萬物,皆非山中留。水道或陸路,我等居下游。世界水評估計劃 理查德 康納(Richard Connor)編寫本出版物由世界水評估計劃
25、代表聯合國水機制 發布。封面插圖:大衛 博納齊(Davide Bonazzi)設計和排版:馬可 托西尼(Marco Tonsini)翻譯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水資源戰略研究會暨全球水伙伴中國委員會、中國水利水電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譯者:周毓彥、沈東亮、蔣云鐘https:/doi.org/10.54679/MOQE626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5年版權所有本出版物所使用的名稱和資料并不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任何國家、領土、城市或地區或其當局的法律地位,或對其邊界或界線劃分的任何意見。本出版物所表述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并不一定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觀點,亦不代表本組織。有關版權和
26、許可的更多信息,請參閱 https:/en.unesco.org/wwap上的完整報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水評估計劃(UNESCO World Water Assessment Programme)全球水評估計劃辦公室(Programme Office for Global Water Assessment)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科學司(Division of Water Sciences,UNESCO)地址:意大利佩魯賈科倫貝拉(Colombella)郵編:06134電子郵箱:wwapunesco.org網址:https:/en.unesco.org/wwap.感謝意大利政府和翁布里亞大區政府提供財政支持。此次翻譯得到了中國水利水電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SC-2025/WS/1 CLD 1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