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4年)(11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4年)(111頁).pdf(11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 發展報告(2024 年)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5 年 3 月 前 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強化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不斷催生交通運輸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全面推進交通運輸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綠色轉型,注重一體化融合,改造提升傳統
2、產業。當前,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傳統要素驅動逐漸減弱,以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領域。我們把握行業演進規律,推動新動能積厚成勢、傳統動能煥新升級。2024 年,全省交通運輸行業緊緊圍繞服務支撐交通強省建設目標,在創新能力建設、有組織科技攻關、科技成果宣傳推廣、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行業管理數智賦能、標準規范引領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為四川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全行業更好地了解掌握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工作,特編制本報告。目錄 目 錄 第 1 章 優化科技創新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1 1.1 科技創新政策不斷完
3、善.1 1.2 科研平臺布局不斷優化.2 1.3 企業主體作用不斷增強.4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5 2.1 強化公路建養技術研發應用.5 2.2 加強防災減災技術研發應用.15 2.3 開展綠色低碳轉型研發應用.22 2.4 推動山區內河航運技術研發應用.26 2.5 強化智慧交通技術研發應用.29 第 3 章 推進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33 3.1 科技創新工作喜結碩果.33 3.2 強化科技成果交流和展示.34 3.3 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38 3.4 行業科普工作成效顯著.42 第 4 章 強化數智賦能,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46 4.1 實施“大
4、蜀道”主骨架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46 4.2 推進基礎設施監測預警體系建設.48 4.3 推動普通公路智能運行網建設.50 4.4 有序推進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50 4.5 高質量完成車路協同交通強國試點任務.55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59 5.1 統籌謀劃數字交通治理體系.59 5.2 數字賦能行業監管提質增效.60 5.3 數字賦能政務服務優化提升.64 5.4 部省互聯提高協同聯動能力.66 5.5 數據要素乘數效應持續釋放.72 5.6 網絡安全防線筑牢筑強.75 第 6 章 堅持標準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77 6.1 發揮標準化工作統籌引導作用.7
5、7 6.2 強化成渝區域標準化協同.78 6.3 地方標準供給更加精準有力.81 6.4 強化標準實施、監督與評價.82 6.5 高標準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84 第 7 章 交通科技創新發展與展望.85 附錄一 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和信息化政策文件一覽表.88 附錄二 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平臺一覽表.89 附錄三 四川省交通運輸行業年度科技獎勵一覽表.91 附錄四 四川省交通運輸行業地方標準一覽表.94 附錄五 四川交通新質生產力成果匯編一覽表.98 附錄六 相關媒體報道摘錄.100 1 第 1 章 優化科技創新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第1章 優化科技創新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第 1 章
6、優化科技創新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1.1 科技創新政策不斷完善 印發四川省交通工程建設與科技創新協同指引(試行),針對依托交通建設工程,利用工程研究試驗費申請在廳立項的科研項目,建立策劃立項、實施和結題驗收與工程項目可研設計、建設實施、交(竣)工驗收階段同步開展的“三同步”工作機制。明確在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設計階段,建設單位要根據項目建設條件、工程特點和建設需要等開展科研項目策劃和立項工作,確定科研框架、課題方向、經費分配、預期目標等,并將科研項目相關費用列入初步設計概算或施工圖預算。明確在工程項目建設實施階段,科研項目承擔單位要結合建設施工需要,按照計劃任務書實施內容和時限要求,積極
7、推進科研項目實施。明確在工程項目建設交(竣)工 2 驗收前,建設單位要及時組織開展結題驗收。通過建立、實施“三同步”機制,進一步強化我省交通工程建設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機制,不斷提高交通工程建設領域科技創新實效。1.2 科研平臺布局不斷優化 科技研發平臺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是提升行業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撐,是連接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的重要橋梁,更是匯聚各類創新資源開展技術攻堅的核心樞紐。2024 年,全省首批13 個廳級科技創新平臺全部組建完成,達到預期目標,均通過驗收。同時,圍繞人工智能、多式聯運等重點、優勢領域,新批準設立 4 個廳級科創平臺(包括 3 個技術研究中心、1 個軟科學
8、基地),行業科研平臺體系進一步完善,省部級科研平臺后備力量更加充實。3 第 1 章 優化科技創新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2024 年度新增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平臺 序號序號 平臺、中心名稱平臺、中心名稱 批準機構批準機構 批準時間批準時間 依托單位依托單位 1 四川省道路運輸人工智能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 交通運輸廳 2024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2 四川省交通運輸多式聯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 交通運輸廳 2024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3 四川省交通運輸公路機電設備試驗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 交通運輸廳 2024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兩路”精神研究基地 四川省 交通運輸廳
9、 2024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截至目前,四川省交通運輸行業已搭建起層次銜接、協作互補的“4+9+17”科研平臺格局,包括 4 個部級平臺、9 個省級平臺、17 個廳級平臺。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平臺格局 4 2024 年度新增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平臺簡介年度新增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平臺簡介 四川省道路運輸人工智能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道路運輸人工智能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聚焦重卡、雙掛貨車等重點車輛運輸安全監管,開展基于人工智能的重點車輛(如重型卡車等)監管技術研究和基于人工智能的道路運輸多源數據融合挖掘技術研究,以提升管理部門對道路運輸監管的實效性、準確性,運營企業、駕駛人員的工作規范性、安
10、全性。四川省交通運輸公路機電設備試驗檢測工程技術中心四川省交通運輸公路機電設備試驗檢測工程技術中心。聚焦高寒、大溫差、地質災害等高原極端環境條件,開展公路機電設備試驗與檢測技術研究,以推動提升公路建設與運維質量與安全。四川省交通運輸多式聯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交通運輸多式聯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聚焦多式聯運標準規范研制、多式聯運組織模式優化等,開展場站轉換技術、堆場自動化技術、倉儲自動化技術等多式聯運關鍵技術研究?!皟陕贰本裱芯炕亍皟陕贰本裱芯炕?。研究“兩路”精神、交通遺跡保護、交通與區域發展的關系等。1.3 企業主體作用不斷增強 行業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省部級科技獎項
11、企業參與率達 100%,交通運輸科技項目企業承擔率達 90%,地方標準企業參與率達 100%。企業科技研發投入保持高位,蜀道集團、港投集團全年研發投入分別達到 45 億元、4.62 億元。蜀道集團、港投集團全年授權發明專利分別達到 121 件、17 件,同比上升 49.4%和 6%。蜀道集團、港投集團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分別為 1 家、3 家,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為 2 家、2 家。截至目前,兩家集團已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40 家(蜀道 26 家、港投 14 家),專精特新企業 14 家(蜀道 10 家、港投 4 家)。5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第2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
12、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2.1 強化公路建養技術研發應用 2.1.1 隧道施工技術隧道施工技術 公路隧道全壽命周期數字化平臺研發公路隧道全壽命周期數字化平臺研發?;诠匪淼烙嬎銠C輔助設計系統(HTD),自主研發公路隧道全壽命周期數字化平臺,采用數字地球技術,融合高精度地形地質及影像信息,輔助隧道線位設計,全過程記錄隧道圍巖變化與支護參數調整等基礎數據信息,輔助隧道施工工程成本和進度分析,動態錄入隧道檢測數據,支撐隧道運營養護階段病害類型及成因分析、隧道結構健康狀態評估以及動態養護維修計劃制定。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公路隧道全壽命周期數字化
13、平臺研發,研究成果應用于康新高速隧道群、久馬高速海子山 1 號隧道以及都汶高速龍池隧道。6 公路隧道全壽命周期數字化平臺 山嶺公路隧道洞口偏壓危害機理及防范技術山嶺公路隧道洞口偏壓危害機理及防范技術。建立洞口段偏壓評價體系,提出隧道洞口偏壓段長度確定方法,揭示了“隧道洞口坡體支擋結構”相互作用機理,形成偏壓安全防控技術,有效防止洞口垮塌,保障施工及運營期安全,解決隧道洞口偏壓和支護體系中的技術難題。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山嶺公路隧道洞口偏壓危害機理及防范技術研究,系列成果為西部地區隧道洞口偏壓段工程勘察設計、施工提供了重要參考及技術依據。7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
14、量發展 仁沐新高速石梁子隧道 TBM 機械化施工技術機械化施工技術。TBM(全斷面巖石隧道掘進機)施工技術是隧道機械化施工的重大舉措,是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的具體落實。相比傳統公路隧道施工工藝,TBM 減少了施工時間,從根本上解決隧道機械化施工的問題,從本質上提升了隧道施工安全。樂西高速大涼山一號隧道是我國首條同時采用 TBM 平導與主洞鉆爆法施工的超特長高速公路隧道,填補了國內高速公路 TBM 工藝輔助隧道施工的空白,建設工期較傳統施工工藝縮短 3 年以上。8 大涼山一號隧道“月城涼山號”隧道 TBM 施工 軟弱圍巖隧道機械掘進設計理論軟弱圍巖隧道機械掘進設計理論。提出“強超前、快
15、支護、緊步距”的“三道拱”支護理念,采用阻尼器和三臺階施工工藝,引入千米定向鉆、三臂鑿巖臺車等智能化設備和“川遂大模型”,實現施工工藝機械化、項目管控智能化,做到“快挖、快支、快錨、快封閉”,有效防止隧道變形和圍巖溜塌,有效保障施工安全及支護結構的強度。該研究成果應用于九綿高速白馬隧道,確保該隧道順利貫通。9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軟巖大變形隧道機械化配套施工工藝 2.1.2 橋梁施工技術橋梁施工技術 西部山區大跨徑組合梁斜拉橋關鍵技術西部山區大跨徑組合梁斜拉橋關鍵技術。系統研究山區大跨度組合梁斜拉橋結構體系、組合梁斜拉橋主梁、山區索塔關鍵技術、鋼-混凝土橋面板關鍵技術
16、、鋼管混凝土組合結構斜拉橋,提出適合西部山區的組合梁斜拉橋主梁施工方法,為山區斜拉橋主梁設計和建造提供技術支撐。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西部山區大跨徑組合梁斜拉橋關鍵技術研究,研究成果應用于宜賓南溪(仙源)長江公路大橋、宜賓市鹽坪壩長江大橋、宜賓新市金沙江大橋和瀘州市榕山長江大橋等多個項目。10 宜賓鹽坪壩長江大橋 新型組合橋面結構在高原山區危舊橋加固改造中的應用新型組合橋面結構在高原山區危舊橋加固改造中的應用。聚焦高原山區危舊橋加固改造設計、施工和養護,針對橋面結構主要病害,開展新型組合橋面結構加固技術研究,提出新型組合橋面結構的合理構造尺寸及形式、施工工藝、維護保養要求,支撐高
17、原山區危舊橋加固改造建設、管理和養護。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新型組合橋面結構在高原山區危舊橋加固改造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應用于金陽縣西溪河大橋、武勝嘉陵江大橋等工程項目。11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G347 小平溪大橋病害整治工程 低碳智能裝配化組合橋梁低碳智能裝配化組合橋梁。采用數字化鋼板料場系統、激光切割、激光面板清洗、模型全周期應用等高科技技術,配備 H 型鋼、墩柱、鋼箱自動化生產線,完成鋼構件智能加工、自動焊接。通過構建“鋼管混凝土墩柱+預應力鋼箱混凝土蓋梁+密梁式型鋼組合梁”橋梁結構體系,科學使用耐候鋼,實施無?;┕?,有效提升施工效率,減少施
18、工安全風險。該技術成功應用于成樂擴容項目入城段,縮短工期近30%、減少混凝土用量約 80 萬方。密梁式型鋼組合梁 鋼管混凝土墩柱 12 公路預制公路預制 T 梁智能生產線生產法施工技術梁智能生產線生產法施工技術。創新自動鋼筋綁扎生產線生產工藝,提高鋼筋籠整體施工效率 37.5%。創新混凝土水平皮帶輸送工藝,實現智能卸料,提高混凝土運輸功效約 75%。創新密封罩+整體式封錨工藝,大幅縮短壓漿工序時間,提高功效約 86%。該項技術應用于京昆高速廣綿段擴容項目,全方位提升 T 梁生產質量和效率。廣綿智慧梁場 T 梁智能生產線生產法施工技術 高海拔地區預制混凝土梁防裂與養護技術高海拔地區預制混凝土梁防
19、裂與養護技術。通過高透光率施工作業大棚及混凝土冬季施工夾心復合層和蒸汽養護的組合應用,有效保證預制梁冬期施工實體質量。采用自動噴淋系統+棚布包裹的夏季養護方式,防止表面裂縫產生,極大提高強度增長速度。該技術應用于 13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四川久馬高速公路項目,有效確保工程施工質量,為后續高原同類型項目提供借鑒。高透光率施工作業大棚 久馬高速 2.1.3 路面建養技術路面建養技術 碲化鎘發電智能融雪化冰系統碲化鎘發電智能融雪化冰系統。通過路側碲化鎘發電玻璃發電作為能源,依托智能控制系統接收路面溫濕度探頭和動感探頭傳輸的溫度、濕度、雪量等信號,控制瀝青面層下的石墨烯發熱
20、網將電能轉化為熱能,對路面、橋梁面加熱。該系統是一種主動型路面供熱方法,創新實現寒區高速公路從“被動除雪”向“主動供熱”模式的轉變,有效降低高海拔、高日照、高寒地區公路橋梁路面冬季積雪結冰引發的交通事故,可大幅提升道路安全性和通車效率。久馬高速碲化鎘發電智能融雪化冰系統是國內首次在高速公路領域進行的碲化鎘發電智能融雪化冰科研試點,該系統發電量預計為 13.91 萬度/年,自發自用電以 0.9 元/度計,年收益達 12.52 萬元。14 久馬高速碲化鎘發電智能融雪化冰系統 雙目視覺道路智能檢測系統雙目視覺道路智能檢測系統。創新融合新一代高精度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與雙目視覺技術、像素級路面裂縫智能識別
21、系統、高效無損的數據壓縮與存儲、高度精準的位置定位體系,實現路面數據一鍵自動采集,數據信息一鍵智能分析,結果報告一鍵快速生成。該系統廣泛適用于各類型公路的調查、檢測和評定,大幅提高道路智慧管養水平。該系統已在成仁高速、遂廣高速、遂西高速等多條路段試點應用,共完成 550 公里道路檢測咨詢服務,均在 1 天內完成路面數據采集和分析,相較于現有檢測方式效率提升約 48 倍。高精度雙目視覺道路智能檢測裝備總覽 15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2.2 加強防災減災技術研發應用 復雜地質環境下山區公路高邊坡災變機制及安全防控技術復雜地質環境下山區公路高邊坡災變機制及安全防控技術。揭示
22、紅層軟巖順層滑坡分布規律、滑帶土強度演化機制和力學特性和樁錨組合抗滑體系加固順層邊坡的協同受力機制,提出快速評價順層邊坡穩定系數的定量關系式、堆積體邊坡局部破壞范圍確定方法和錨索預應力鎖定值確定方法,為復雜地質環境下山區公路高邊坡防災減災提供了技術支撐。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復雜地質環境下山區公路高邊坡災變機制及安全防控技術項目,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仁沐新高速公路、樂西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等項目。沿江高速安寨坪互通高邊坡 仁沐新馬邊支線平樂互通順層高邊坡 高原山區坡面動力地質災害新型防治構造物及設計方法高原山區坡面動力地質災害新型防治構造物及設計方法?;凇傲ζ胶?”建立新型引導
23、式柔性防護網系統設計方法,大幅提升其關鍵性能指標,同時開發基于非接觸式視覺實時監測技術,實現智能化監測診斷,顯著提升大高差坡面大能級坡面地質災害防治能力。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 高原山區坡面動力地質災害 16 新型防治構造物及設計方法研究,研究成果應用于汶馬高速公路、川藏鐵路等多個重大工程,顯著降低高原山區地質災害對公路的危害。G317 線古爾溝高位崩塌治理工程 高原山區公路結構工程災害智能化監測預警技術高原山區公路結構工程災害智能化監測預警技術。構建基于BIM+GIS+IOT 數據底座的省級、市州級、項目級監測監管系統架構。研究高原山區公路隱秘風險源辨識技術,提出風險評判標準和
24、橋隧結構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建立橋隧結構監測預警與運營養管長效聯動機制。研發橋隧結構災害智能監測技術裝備和系統,提出風險事件報警和結構風險狀態預警聯動的高原山區公路橋隧結構監測預警技術,顯 17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著提升監測預警的準確性、及時性。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高原山區公路結構工程災害智能化監測預警技術研究,研究成果應用于四川省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 100 余座橋隧等結構監測項目,顯著延長公路安全運營時間,降低全壽命周期運營養護成本,減少了公路因災阻斷等惡性事件發生。雅西高速姚河壩特大橋安全監測平臺 山區公路泥石流多發區公路建設技術與智能監測預警及快
25、速處置技術山區公路泥石流多發區公路建設技術與智能監測預警及快速處置技術。應用土體顆粒標度分布理論,構建流域演化指數模型及泥石流啟動的 Poisson 理論模型,構建基于顆粒場和隨機過程的泥石流易發性評價方法、基于動力過程的泥石流監測和分級預警方法、面向泥石流災害的多層次監測預警云平臺,提出泥石流多發區公路選線原則及不同泥石流的分類防治對策,以及路基、橋梁、隧道遭受泥石流災 18 害后的搶通保通技術,編制泥石流多發區公路建設技術指南,解決泥石流多發區公路建設及泥石流監測預警問題。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 山區公路泥石流多發區公路建設技術與智能監測預警及快速處置技術研究,研究成果應用于
26、都汶高速公路銀杏坪溝及登基溝、汶馬高速二經里溝及海螺溝景區道路向陽坡溝的泥石流監測預警中,并指導 G665 平松路提升改造工程的泥石流防治及選線。都汶高速、汶馬高速泥石流監測預警技術 19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基于建養一體化平臺的山區公路橋梁防災能力提升技術基于建養一體化平臺的山區公路橋梁防災能力提升技術。提出影響山區公路橋梁結構安全的多災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及評估方法,研發超低功耗無線傳感和自適應組網系統等技術裝備,研究多災耦合作用條件下橋梁結構監測數據的智能分析算法,搭建 GIS+BIM+IoT 數字底座、橋梁結構建設管理、數字化檢測、智能監測和養護管理平臺,系統提
27、升山區公路建養一體化防災減災韌性。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 基于建養一體化平臺的山區公路橋梁防災能力提升技術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蜀道集團運營高速公路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項目和眉山市公路長大橋隧健康監測系統項目,有效降低全壽命周期運營養護成本,顯著提高公路結構安全風險的防范化解能力和科學化養護管理水平。G4216 岷江特大橋 G5 金沙江特大橋 低造價條件下山區農村公路抗災能力提升研究低造價條件下山區農村公路抗災能力提升研究。分析山區農村公路地質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危害程度、主要誘發因素以及不同地材環境下的搶通保通措施,建立涵蓋公路技術標準、地形地質、氣象水 20 文、工程結構、養護
28、管理等 5 個方面的抗災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總結提出適宜山區農村公路抗災能力提升的設計建設技術、病害處置和防治技術,最終形成針對山區農村公路建設和防災治理指南。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 低造價條件下山區農村公路抗災能力提升研究,研究成果應用于 X027 呷三路鄉道,為道路路線選擇、地質災害處治及養護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X027 呷三路應用成果 公路隧道定向廣播安全預警與應急處置系統公路隧道定向廣播安全預警與應急處置系統。系統集成應用物聯網、單片機控制、定向聲波、LED 顯示和中文語音合成等先進技術,實現道路運行環境實時感知、遠程控制、高效預警與及時封閉車道等 21 第 2 章
29、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功能。在公路隧道重大險情下可 30 秒內完成無人化隧道洞口強制管控,同時利用定向廣播替代傳統廣播系統,實現駕乘人員安全疏散迅速提示。二郎山隧道公路隧道定向廣播安全預警與應急處置系統 橋梁損毀緊急示警裝置橋梁損毀緊急示警裝置。該裝置通過機械聯動方式感知橋梁極端損毀,實現現場機械示警、聲光示警和監控中心預警的“三同步”預警,具有“高可靠、易實施、適用廣、成本低”優點,初步解決橋梁損毀緊急示警問題。該裝置已入選交通運輸部“高速公路監測預警應用示范揭榜”名單,對全國公路行業防災減災具有借鑒意義。橋梁損毀緊急示警裝置 22 2.3 開展綠色低碳轉型研發應用 水土保持信息
30、化技術在艱險山區棄渣場規劃選址中的應用水土保持信息化技術在艱險山區棄渣場規劃選址中的應用。融合多源數據,搭建公路環水保敏感區地理信息底座,打造環保優先的公路選址選線技術,簡化選線流程。依托 GIS+IoT 技術,將工程基礎數據、水土保持業務需求與實時數據高效協同,解決水土保持多階段信息脫節、感知不足、風險預警滯后等問題。構建以棄渣場為核心的公路水土流失風險、渣場渣量、防治措施及水保監測三色評價等信息的管理平臺,提升水土流失風險控制的時效性、科學性與針對性。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 水土保持信息化技術在艱險山區棄渣場規劃選址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應用于 G544 線川主寺至九寨溝縣城
31、段等多條高速公路,推動了勘察設計方式的創新,大幅提升水土保持業務工作效率與水土流失風險管控水平。沿江高速新金段棄渣場選址評價 23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蜀新綠碳核算平臺蜀新綠碳核算平臺。該平臺是行業內首款可以同時對建設期、運營期碳排放進行精準核算的軟件平臺,能有效識別主要碳排放環節,指導公路低碳選線,為公路領域節能降碳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平臺建設期碳排放核算模塊創造性地提出并建立對應造價定額的碳排放定額因子庫,實現碳排放因子與造價數據的融合,可無縫對接概、預算文件,快速精準核算項目建設期碳排放情況。平臺運營期碳排放核算模塊通過構建路線平縱數據、海拔等因素與車輛比功率、
32、運行效率、碳排放之間的公式關系,可高效精準核算公路運營期間碳排放情況。目前依托該平臺已對郎木寺至川主寺高速公路、金口河至西昌高速公路、康定至爐霍高速公路等多條高速公路及 G244、S227 等多條國省道完成了精準的碳排放核算,實現數據驅動公路低碳設計。碳核算結果 蜀新綠碳核算平臺截圖 蜀道集團高速公路與能源融合創新發展試點蜀道集團高速公路與能源融合創新發展試點。通過促進清潔能源與高速公路綠色工地的融合、構建服務區多能互補能源站等交能融合手段,挖掘路域清潔能源資源稟賦,實現能源高效利用,降低高速公 24 路建設運營碳排放。依托西香高速公路、沿高速公路走廊帶布設650km 電力線路和 8 座變電站
33、,在項目“兩區三場”開展永臨結合的分布式光伏建設,已完成西香 ZCB3-TJ6 標分布式光儲系統建設。依托沿江高速紅格零碳服務區示范項目,開展服務區配套多能互補能源站建設(1.25MW 邊坡光伏、1.75MWh 儲能、氫能、風力發電、光熱等)。該項試點工作成功入選交通運輸部首批綠色低碳交通強國建設專項試點任務。蜀道集團高速公路與能源融合創新發展試點項目建設 25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綠色低碳高速公路柔性互聯智慧能源微網與隧道全直流化技術綠色低碳高速公路柔性互聯智慧能源微網與隧道全直流化技術。通過數字化源、網、車、儲智能互動,匹配交通專用能源路由器的柔性直流供電系統和高
34、速公路全場景綜合能源管理系統,確保高速公路清潔能源自洽率達到 80%以上,綜合供電效率高于 90%,道路供電外線減少率達到 60%以上,供電半徑提升 5 倍,用能減碳率較行業平均水平下降 40%以上。該技術解決了分散式電源消納與分散式負荷供電的難題,實現薄弱電網地區全路域電力貫通、微電網集群互通互聯的高比例自洽,顯著提高高速公路綠色低碳化水平,并成功入選交通運輸行業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2024 年度)。高速公路 1500V 直柔供電方案 川東北物流港零碳智慧物流園區試點川東北物流港零碳智慧物流園區試點。通過采用“光伏儲能一體化+充換電站+新能源設備+智能發電信息系統”模式,實現園區近零碳排放
35、,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典型成果,引領綠色物流體系建設,促進交通物流綠色低碳轉型。依托達州公路物流港閑置屋頂,建設 10 萬平米光伏發電設備、數座新能源充(換)電站,引入光伏能源管理系統,對園區設備設施進行新能源替代,項目建成投運 26 后,每年將減少 8000 噸二氧化碳排放。該項試點工作成功入選交通運輸部第一批全國公路水路典型運輸和設施零碳試點項目名單。達州公路物流港閑置屋頂光伏發電設備 2.4 推動山區內河航運技術研發應用 山區河流復雜灘險生態航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山區河流復雜灘險生態航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研究提出兼顧航道通航生態保護相協同的山區河流航道整治工程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成套
36、技術?;趥鹘y山區河流航道整治基礎,創新提出山區河流生態航道總平面布局方法。針對山區河流獨特的水文情勢、泥沙條件、水生生境,研發多種生態型航道整治建筑物新結構型式?;诖霸肼曀埋詈蟼鞑C制及時空分布規律,提出基于魚類聽覺損傷臨界閾值的生態航槽判別技術。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重點研發項目山區河流復雜灘險生態航道建設關鍵技術研究,研究成果指導岷江(龍 27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溪口樞紐至宜賓合江門)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并應用于嘉陵江高等級航道養護工程的整治建筑物水毀修復,取得較好的生態效應,實現從降低生態影響到提高生態功能的轉變,強化了航道建設與生態保護之間的融合關系。岷
37、江生態航道 嘉陵江干支直達標準船舶嘉陵江干支直達標準船舶。研究適應長江、嘉陵江的干支直達船舶技術,提出具有吃水淺、載重量大、經濟性好等特點的標準化船舶設計方案,破解長江上游及嘉陵江流域長期存在的“大船裝不滿、小船運力低”運輸瓶頸。依托廣安港-果園港航道的新能源集散貨運船舶設計和繼電設施建造,打造“嘉陵江流域新能源貨運船舶”示范工程,形成新能源船舶設計和繼電配置開發的成套技術體系,推動提升我省新能源船舶技術研發實力。該研究成果已應用于南充等嘉陵江沿線城市船舶制造,并指導嘉陵江 1100 噸級增程式電動集散貨船項目開工建造。28 嘉陵江 1100 噸級增程式電動集散貨船 岷江航電犍為樞紐工程仿生態
38、魚道岷江航電犍為樞紐工程仿生態魚道。岷江航電犍為樞紐工程仿生態魚道全長 1.85 公里,寬 4 米,深 2.5 米,每格池室長 4.8 米,是西南首條、規模最大的仿生態魚道。魚道主要建筑物有進口閘、分流閘、觀測室、擋洪閘、出口閘及魚道補水設施等。魚道設計水域流速 1 米每秒,涵蓋大多數魚類洄游的游泳特性,并在普通魚道的基礎上增加了誘魚設施、噴灑水管網和魚道監控系統等,便于對整個過魚情況進行分析和監測。自 2022 年 3 月過魚監測系統運行以來,桃花魚、胭脂魚等 10 余種魚類通過魚道洄游,累計數量達 4 萬余尾。29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岷江航電犍為樞紐工程仿生態魚
39、道 2.5 強化智慧交通技術研發應用 G5 京昆雅西高速數字化賦能安全增效應用實踐京昆雅西高速數字化賦能安全增效應用實踐。依托GIS+BIM+IoT 技術研發數字化底座平臺,實現基礎數據數字化成果管理,并在此之上研發協同檢測平臺、結構智能監測平臺、路面冰雪監測系統、地災監測平臺等數字化業務系統,提高結構安全性、道路暢通性,提升雅西高速通行效率。2022 年,雅西高速冬季管制時間從354 小時降低至 193 小時,累計管制里程降至 2330 公里,管制時間降低 45.4%,大幅提高冬季冰雪管控效率,減少雅西高速管制時間,方便沿線群眾冬季出行。G5 京昆雅西高速數字化賦能安全增效應用實踐 成功入選
40、交通運輸部首批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十大典型案例。30 雅西高速數字化業務系統 農村公路巡查、檢測、監測技術農村公路巡查、檢測、監測技術。結合物聯網、自動化檢測等新型技術手段,研發應用“金通工程”車載視頻智能公路巡查、輕量化設備路況檢測評定、重點橋梁結構安全簡易監測等三項新技術。出臺農村公路三項信息化技術指南,明確三項技術的相關標準。實現智能技術與養護作業的全融合應用,全面提升農村公路重點橋梁的監測率、智能巡查覆蓋率,降低農村公路安全風險。31 第 2 章 加強科技供給,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 農村公路巡查、檢測、監測技術 面向港口大數據的深度協同融合與智能調度技術研究及應用面向港口大
41、數據的深度協同融合與智能調度技術研究及應用。研究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實現港口大數據的表示協同、時空協同以及語義協同。研究港口資源協同調度技術,實現岸橋、集卡、場橋的單流程調度優化和全流程協同調度優化。探究港口運營大數據應用方案,研發港口大數據運營平臺,提高港口集裝箱的裝卸能力、堆場的堆存 32 能力、閘口的通過能力,增強碼頭裝卸作業的準確性、實時性和協同性,實現對港口運營過程的全面規范和優化。該技術研究依托四川省重點研發項目 面向港口大數據的深度協同融合與智能調度技術研究及應用,現已在四川多個規模港口開展應用示范。港口一體化運營信息平臺 33 第 3 章 推進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第3章
42、推進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第 3 章 推進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3.1 科技創新工作喜結碩果 交通運輸行業不斷加強科技創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高原山區公路建設運營、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等領域持續保持優勢地位。2024 年,全省交通運輸行業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 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8 項,其中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5 項、三等獎 1 項;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6項、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學技術獎8項。獲國家、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名錄 序號序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獲獎名稱獲獎名稱 完成單位完成單位 1 高速公路交通狀態智能感知與主動管控 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43、 二等獎 東南大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 寒冷海洋環境大跨徑空間纜懸索橋建造 關鍵技術及應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江蘇法爾勝纜索有限公司、德陽天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路橋華東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3 極端環境雀兒山特長公路隧道建設與運營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西南交通大學、四川高速公路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四川俄崗公路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44、、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4 極端復雜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理論及交通安全保障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藏區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 34 序號序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獲獎名稱獲獎名稱 完成單位完成單位 5 斷層發育區隧道開挖巖體卸荷演化機制與控制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四川蜀道鐵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交通大學、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6 公路工程數字化設計及應急輔助決策 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四
45、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圖新(蘇州)科技有限公司 7 高速鐵路、公路高性能近零維護混凝土聲屏障關鍵技術及應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蘭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成都中弘軌道交通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8 復雜環境下軟弱巖土體漸進劣化機制與綠色低碳處治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西南石油大學、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鄭州大學 9 復雜環境富水軟巖隧道綠色施工與環境 綜合控制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四川路航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
46、司、浙大城市學院、安徽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 3.2 強化科技成果交流和展示 3.2.1 強化科技成果交流展示頂層設計強化科技成果交流展示頂層設計 印發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交流和成果展示平臺建設方案,從建立科技成果宣傳平臺、交流平臺、展示平臺以及轉化平臺四個方面提出 12 項具體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行業各類科技、人才、項目、平臺等資源,凝聚各單位政策和機制合力,共同發揮政府部門對于交流展示平臺建設的主導、統籌和推動作用,推進科技成果宣傳、交流、展示、轉化。35 第 3 章 推進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交流和成果展示平臺建設方案 3.2.2 發布交通新質生產力成果匯編
47、發布交通新質生產力成果匯編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部署安排,加快推動形成我省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促進我省交通優秀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應用,組織征集并發布四川交通新質生產力成果匯編,不斷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硬實力。此次成果匯編包括數字新質生產力與綠色新質生產力,數字 36 新質生產力涵蓋公路水運工程的數字化協同設計、智能建造、監測檢測、交通基礎設施防災減災等內容,綠色新質生產力涵蓋新型綠色建材、低碳建造技術、清潔能源等內容。2024 年交通新質生產力 3.2.3 持續舉辦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成果講堂持續舉辦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成果講堂 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成果交流推廣,成功舉辦 6
48、期“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成果講堂”公益直播專題系列講座。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政清教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王偉研究員、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原副主任張長印等知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分 37 第 3 章 推進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享前沿技術與實踐經驗,促進新技術和新理念的應用。系列講座吸引約 6.8 萬人參與,有效推動行業學術交流,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注入新動力。2024 年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成果講堂 序號序號 講堂主題講堂主題 主講人主講人 第 1 期 綠色低碳減振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陳政清 第 2 期 交通運輸部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和科技
49、示范工程 四川成綿蒼巴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世法、四川久馬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方仁義 第 3 期 公路行業雙碳科普專場 四川省橋梁與結構工程實驗室主任康玲、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孫才志、四川省公路院宏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屹 第 4 期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宣貫培訓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標準與計量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偉、四川公路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殷強、重慶中交江瀘北線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設計管理部部長余鑫 第 5 期 水土保持專場 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原副主任張長印、評審處處長袁普金 第 6 期 水運技術專場 交通
50、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內河港航中心主任張明、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順超 3.2.4 定期發布交通運輸科技成果月月談定期發布交通運輸科技成果月月談 創新交通運輸科技成果展示形式,打造“交通科技月月談”,按月剖析一個優秀科技成果案例。2024 年已通過“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微信公眾號發布 8 期科技成果案例?!霸略抡劇敝荚谧尨髣撔?、大發明競相展示,小發明、小創造各展所長,充分激發行業創新活力,營造“人人皆可創新、處處皆有創新”的良好氛圍,推動交通運輸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持續轉化。38 2024 年交通運輸科技成果月月談 序號序號 月月談話題月月談話題 科技成果科技成果 訪談
51、對象訪談對象 第 1 期“出乎意料”的隧道自然風節能設計技術 隧道自然風節能技術 四川省公路設計院公司隧道自然風節能設計技術負責人田尚志 第 2 期 會發電的隧道隧道斜井引水發電綠色 節能技術 隧道斜井引水發電 綠色節能技術 四川省公路設計院公司隧道分院院長林國進 第 3 期“變廢為寶”污水 回用零排放 綠色低碳智能污水處理系統 四川省鐵路建設有限公司安全質量環保部部長羅偉 第 4 期 凝石成堤筑牢江河防線新屏障 膠結土(石)筑堤關鍵技術 四川岷江港航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管理部部長謝峰 第 5 期 慧眼識途,智馭公路 高速公路全天候感知與 運行服務技術 四川數字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研發部
52、經理楊洋 第 6 期 隧道“好聲音”應急“好幫手”公路隧道定向廣播安全預警與應急處置系統 四川路橋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倪曉明 第 7 期“大顯身手”的 高韌性混凝土 高韌性混凝土 四川省公路院宏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屹 第 8 期 變廢為寶,磷石膏的華麗變身 路用復合改性磷石膏 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路面結構中心主任黃晚清 3.3 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 3.3.1 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產業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產業 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擁有最為完整、最具規模的交通產業鏈條,形成以公路鐵路投資建設運營為主業,以交通工程建設、清潔能源、礦業新材料、產融結合為支撐,
53、以交通物流、交通服務、交通沿線新型城鎮化、工程設計咨詢以及智慧交通為衍生的“交通+”大產業格局,業務遍及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總資產達 1.4 萬億元,年營 39 第 3 章 推進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業收入 2500 億元,員工近 6 萬人。集團在高原山區道路交通、軌道交通、智慧建造、智慧交通、低碳交通、礦業新材料、內河水運等多個領域取得豐碩的科技成果,在深水大跨徑橋梁、復雜地質條件下特長隧道施工領域世界領先,在智慧交通、制氫儲氫領域保持全國領先,在智能制造和施工設備電動化領域力爭實現全國領先。赤水河紅軍大橋 土耳其恰納卡萊大橋 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西部地區資產規模大、物
54、流產業鏈全、跨境供應鏈服務能力強的現代綜合物流貿易龍頭企業,現有總資產 820 億元、控股企業 180 余家、員工 4600 人。集團在科技創新、綠色低碳轉型、智能航運等新質生產力領域進行積極探索,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等引領轉型升級,促進效率提升。集團運營省內唯一的跨境道路運輸平臺,發運 6 大班車線路,形成覆蓋亞歐大陸的跨境運輸服務能力,擁有國家水運(瀘州、宜賓)臨時開放口岸,穩定運行直達日韓、柬埔寨、印尼等地的江海、鐵海聯運航線近 50條,構建起“立足川渝、輻射全國、連通歐亞”的物流樞紐網絡體系。創新“物流+科技+供應鏈金融+貿易+產業”發展模式,全力推進物貿港、產業港、樞紐港、數智港
55、和金融港“五港”建設,持續做強做大現代物流貿易產業鏈供應鏈,打造現代綜合物流貿易龍頭企業。40 四川港投業務版圖 3.3.2 交通裝備制造產業交通裝備制造產業 城市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四川軌道交通產業已形成集科技研發、勘察設計、工程建設、運營維護、裝備制造等板塊及系統集成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格局,年產值處全國上游,擁有西南交大、中鐵二院、中鐵二局等國際知名研發機構或企業,成都鐵路局、成都軌道交通集團等知名運行維護企業,中車成都、新筑股份、中車資陽、中車眉山等整車制造企業。宜賓智軌。宜賓智軌?!爸擒墶比Q是“智軌軌道快運系統”,是通過“智軌控制”使其在“路徑感知”的“虛擬軌道”上行駛,并通過融合
56、“智能運控”等先進技術實現安全、高效、綠色和節能的交通系統。目前,41 第 3 章 推進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宜賓已形成以智軌快運系統為主導產業,聚集軌道交通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形成具有強勁競爭力的全球最大智軌快運系統生產基地。如今,“宜賓造”智軌已在株洲、哈爾濱、蘇州、西安等多個城市運營,全國范圍內“多點開花”,在國外也頻繁亮相,出口馬來西亞、阿聯酋等國。宜賓智軌 資陽山地軌道。資陽山地軌道。山地齒軌鐵路又稱登山鐵路,創新采用“輪軌+齒軌”雙制式的牽引模式,區別于傳統鐵路,齒軌機車配備齒輪,路軌中間的軌枕上放置齒軌,在坡度較高的山地齒軌段,通過列車齒輪與齒軌的嚙合,解決黏著力不足問題,提
57、高列車爬坡能力。山地齒軌的發展促進資陽新制式軌道交通產業進入四川省 2024 年產業新賽道。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軌道將是國內首個落地建設的山地軌道交通項目,線路全長 123.18 公里。建成后,將為沿線 87 萬居民提供出行服務,通過線路運營及沿線多元開發將為民族地區直接新增就業崗位4500 個,沿線增量游客將新增消費 10 億元/年,老百姓戶均收入預計增加 3000 元/年。42 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軌道 3.4 行業科普工作成效顯著 3.4.1 成功舉辦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成功舉辦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 以“普及交通知識 弘揚科學精神”為主題,舉辦 2024 年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普
58、講解大賽。大賽共收到來自 48 個單位 107 名選手的參賽申請,最終確定 68 名優秀選手入圍大賽角逐,選手圍繞橋隧建造、生態航道、軌道交通、清潔能源、無人駕駛等主題進行講解,呈現一場兼具科學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科普盛宴。經激烈比拼,最終評選出一等獎 6 名、二等獎 10 名、三等獎 20 名、優秀獎 32 名,優秀組織獎 12 個。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 43 第 3 章 推進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3.4.2 高質量承辦全國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高質量承辦全國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和組織效能,以專業化、精細化標準圓滿完成 2024 年全國
59、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承辦工作。決賽匯集 28 家全國交通運輸科普基地和部分?。ㄗ灾螀^、直轄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的代表約 200 人參加,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局長周德進等 10 位專家組成的評委團,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交通運輸創新活力”主題,26 名選手展開多維度科普競技,充分展現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的魅力與活力。此次大賽不僅為全國交通運輸科普工作者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也為推動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注入新的動力。全國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現場 3.4.3 科普講解大賽取得歷史最佳成績科普講解大賽取得歷史最佳成績 省、部級科普講解大賽連戰連捷。省
60、、部級科普講解大賽連戰連捷。選派選手參加全國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和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榮獲全國交通運輸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 2 名、二等獎 1 名、三等獎 2 名,榮獲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一 44 等獎 2 名,二等獎 1 名,三等獎 1 名。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取得最佳成績。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取得最佳成績。經交通運輸部、四川省科學技術廳推薦,四川交通運輸系統 3 名選手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并從全國 247 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其中,來自四川路橋集團的肖嵐易入榮獲二等獎,來自川藏公路博物館的李澔鈴和蜀道清潔能源公司的陳思睿分別獲得三等獎,充分展現了四川交通運輸行業在科普傳播領域的實力。選手陳思睿
61、在第七屆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 45 第 3 章 推進成果轉化,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全國科普大賽 肖嵐易入講解磷礦渣邂逅“川藏第一橋”的華麗轉身 全國科普大賽 李澔鈴講解 二郎山隧道的科技革新 全國科普大賽 陳思睿講解 交能融合知識 第十一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現場 46 第4章 強化數智賦能,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 第 4 章 強化數智賦能,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 4.1 實施“大蜀道”主骨架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 聯合財政廳編制四川“大蜀道”主骨架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成功申報入選財政部、交通運輸部首批 8 個(西部唯一)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區域。方案提出將以“數
62、字交通、蜀道爭先;萬里暢行、大道興川”為發展愿景,以數據為核心要素,聚焦關鍵短板和薄弱環節精準發力,全面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監測能力、路網運行監測和應急處置能力、干線通道交通主動管控能力、跨領域數字產業融合水平,具體實現“三覆蓋、三提升”,推動加快實現從“蜀道通”邁向“蜀道暢”。結合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在川布局,圍繞“智慧擴容”“安全增效”,選取 3782 公里示范通道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具體覆蓋“2軸 2 廊 2 通道”(京津冀成渝主軸、長三角成渝主軸、成渝昆走廊、西部陸海走廊、川藏通道、廈蓉通道)。47 第 4 章 強化數智賦能,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 四川“大蜀道”主骨架公路基礎
63、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空間布局圖 為有序推進并高質量完成“大蜀道”示范通道及網絡建設,聯合省財政廳印發四川“大蜀道”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任務清單 四川省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管理辦法,細化責任分工和進度安排,并明確項目前期、實施、驗收、監督等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數字化轉型項目管理。48 四川省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系列文件 4.2 推進基礎設施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在役干線公路基礎設施與安全應急數字化試點在役干線公路基礎設施與安全應急數字化試點。按照交通運輸部公路局試點工作安排,組織完成“四川藏區高速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試點項目。在公路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方面形成地質災害數據
64、庫、新型邊坡地表位移監測方案及指南、高速公路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普適化高速公路邊坡災害監測體系等創新技術成果,切實提升在役干線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和決策科學化水平,有效增強防災減災和安全保障能力。試點成果在九綿高速、瀘石高速、峨漢高速、雅西高速等高速公路推廣應用。49 第 4 章 強化數智賦能,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 四川藏區高速公路重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建設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建設。印發四川省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結構健康與安全風險監測指南,完善系統監測實施制度,完成交通運輸部下達的 66 座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計劃任務建設,實現部-省-單橋三級聯網運行
65、,確保重要構造物 24 小時在線監測預警,提升公路基礎設施安全運行和科學管養水平。長大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風險監測平臺 50 4.3 推動普通公路智能運行網建設 根據 四川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智能運行網及智慧客運樞紐建設方案(川交函2023435 號)工作要求,印發四川省普通國省干線智能運行網連續式交調站數據接入測試要求,完成升級改造和新建超限檢測站 139 個、升級改造和新建交調站 150 個、新建高位視頻監測點 61 個,全省普通國省干線 1400 余個重點路段實現聯網監控,公路網運行監測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超限檢測站 交調站 4.4 有序推進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 貫徹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關
66、于大力實施人工智能“一號創新工程”的決策部署,根據“十四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布局要求,推薦綿陽城市出行與物流服務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 四川攀西地區數字隧道智能建造先導應用試點項目 兩個項目成功申報交通運輸部第二批交通先導應用試點(自動駕駛和智能建造方向)。51 第 4 章 強化數智賦能,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 人工智能 1 號工程入選 2024 年度四川十大科技新聞 4.4.1 綿陽城市出行與物流服務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綿陽城市出行與物流服務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 項目以自動駕駛公交出行、自動駕駛接駁為主要應用場景,試點區域覆蓋綿陽科技城新區直管區全域 36.6 平方公里,構建“兩主四輔
67、”多點應用場景?!皟芍鳌奔囱鼐d陽科技城新區主干道和 3 條支線建設“1 干 3 支”智慧出行線路,打造自動駕駛公交出行場景;在上馬商圈等 3 個微循環區域打造園區自動接駁場景?!八妮o”即綿陽科技城新區重點商圈、文旅景區等區域,多點布局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無人清掃、無人安防巡邏等衍生應用場景。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建成 4 個智能網聯路口及通信專網,制作高精度地圖,為無人駕駛車輛運行及智能網聯數字孿生云控平臺提供重要基礎支撐。在試點區域道路沿線布設毫米波雷達、視覺攝像頭、邊緣計算單元等路側設備和蜂窩車聯網(C-V2X)通信設備,打造智能網聯云控平臺。接入路側設備和車載設備數據
68、,實現車路云協同互聯,保障無人駕駛車輛安全通行。依托智能網聯運控平臺,同步實現 52 實時監控所有車輛,一鍵生成車輛和安全員排班計劃,以及零售板塊的商品可視化展示與精準統計。投入一批自動駕駛車輛投入一批自動駕駛車輛。全年投入自動駕駛公交、無人接駁車、無人配送車(含機器人)共 42 輛,其中 17 輛自動駕駛公交車累計服務 80000 余人次,累計運行里程 70000 余公里,4 輛無人駕駛接駁車運行里程 10000 余公里,服務 10000 余人次,12 輛室外無人配送車及 9 套室內無人配送機器人累計完成訂單 13500 余單。綿陽科技城新區自動駕駛車輛 建成出行服務小程序建成出行服務小程序
69、。上線運行“綿州智行”小程序,群眾可通過小程序實時查詢自動駕駛公交車線路和運行情況。53 第 4 章 強化數智賦能,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 “綿州智行”小程序 4.4.2 四川攀西地區數字隧道智能建造先導應用試點四川攀西地區數字隧道智能建造先導應用試點 依托四川省寧攀高速公路火山隧道、西香高速公路鹽源隧道以及都江堰到四姑娘山山地軌道交通項目,圍繞公路隧道智能建造開展隧道全機械化智能施工作業試點應用,通過智能化手段提高工程效率和質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智能化施工裝備體系 54 依托寧攀高速公路火山隧道,投入隧道大型機械化智能化施工裝備 5 臺,研發隧道智能建造管理平臺、光面爆破智能設計
70、軟件,有效提升隧道自動化和智能化施工水平、施工安全保障能力和施工效率。創新性采用全國首臺深豎井雙出渣模式多支護敞開式 TBM“蜀暢號”施工,開創復雜地層深豎井安全施工的先河,顯著提高安全性和機械化程度,減少施工人力約 60%,并有效降低圍巖擾動,減少支護工程量,具有用工少、施工安全、開挖質量好等優勢?;鹕剿淼馈笆駮程枴鄙钬Q井 TBM 施工 依托西香高速公路鹽源隧道,采用“蜀暢一號”TBM 施工 1880m,最快月進尺突破 500m。該項技術已取得 一種山嶺長大隧道 TBM 預制仰拱塊快速預制方法發明專利 1 項。鹽源隧道“蜀暢一號”隧道 TBM 施工 55 第 4 章 強化數智賦能,加快基礎設
71、施數字化轉型升級 依托都江堰到四姑娘山山地軌道交通項目,在鄧生溝隧道投入使用兩臺雙護盾 TBM“蜀暢三號”“蜀暢五號”,掘進效率和施工安全性明顯提高。該項技術申報的“摩擦輪物料運牽引機車”成功入選 四川省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軟件首版次推廣應用指導目錄。4.5 高質量完成車路協同交通強國試點任務 全面完成試點內容全面完成試點內容。建成都汶高速公路龍池段車路協同封閉試驗場,升級改造成都繞城、成都第二繞城和成宜高速局部路段,探索開展特殊場景車路協同應用,依托成都繞城、成宜、成綿(擴容)高速積極推進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應用。車路協同測試及應用 56 特殊場景車路協同應用 智慧高速建設 57 第 4 章 強化
72、數智賦能,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 試點任務創新成果 58 形成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形成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構建“一云、兩端、三中心、四愿景”運營管理模式和“三能合一,五崗合一”的協同共治機制,創新“試驗場測試驗證+試點路段示范應用+路網規?;瘧谩钡穆窂?,取得路側設施一體化集成關鍵技術、基于人工智能的高速公路通行保障技術、高速公路全天候感知與運行服務關鍵技術等一批創新技術成果,聯合高德研發“蜀道高德行業版 APP”,發布國內首個智慧高速地方標準。創新成果的落地應用,顯著提高了試點路段運行監測能力和應急處置效率,有效保障了路段通行效率和安全,提升了群眾獲得感,為我國車路協同技術發展和智慧高速建
73、設提供了“四川經驗”。59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第5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5.1 統籌謀劃數字交通治理體系 為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省委省政府關于數字交通、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有關決策部署,加快推進信息化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行業監管能力和服務效能,制定印發 關于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行業監管能力和服務效能的工作方案制定印發 關于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行業監管能力和服務效能的工作方案,提出圍繞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服務系統集約高效應用、提升政務及出行服務水平、完善信息化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和標
74、準體系四個方面,開展 22 項具體任務。方案明確,到 2025 年,將實現公路、水路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行業監管與服務信息化應用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事后監管規范化、精準化、60 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政務系統基本實現集成應用,大數據支撐行業管理取得明顯成效,出行信息服務更加優質。5.2 數字賦能行業監管提質增效 深化投資計劃管理系統應用深化投資計劃管理系統應用。進一步優化完善系統功能性能,實現“規劃入庫、前期工作、計劃申報、建設進度、資金執行、績效評估”的“全領域、全周期”數字化管理。完成部省“以獎代補”數據報送,加強數據綜合分析,為投資計劃管
75、理以及統計工作提供數據支撐。2021 年至 2024 年底,系統累計注冊用戶 1300 余個,登錄 54.4萬余次,收錄“十四五”規劃項目 16.6 萬個。截至 2024 年底,下達補助計劃項目 11.7 萬個/次,資金數超 1700 億。四川省公路水路投資計劃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加強行政執法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加強行政執法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執法系統自推廣運行以來,基本形成數據全入網、服務全覆蓋、任務全透明、流程全追溯和跨區 61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域協同化執法、全過程電子化辦案的應用模式,累計使用機構 171 個,覆蓋率達 98%。2024 年,系統接入
76、公安和全國營運車輛數據,并將審批、信用、運政、治超、海事、質監、GIS、電子簽章及短信平臺等數據與省政府“互聯網+監管”平臺進行了對接。四川省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加快推進數字治超加快推進數字治超。在全省范圍內的高速公路入口啟用“四川高速稱重檢測”微信小程序,實現大件運輸高速入口核查、特殊車輛登記、站點管理、治超設備管理及綜合查詢線上辦理,確保超限超載車輛得到有效管控,同時為大件運輸車輛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暢通與運輸秩序。62 升級完善建設與運輸市場信用系統升級完善建設與運輸市場信用系統。優化完善水路運輸市場信用管理功能,新增高速公路項目法人與主要負責人信用
77、評價、公路養護市場信用管理等功能模塊,進一步擴大信用評價市場領域,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推進信用結果應用。截至 2024 年底,系統公示信用評價單位 16800 家,高速公路項目 54 個,行政許可信息 32 萬余條,行政處罰信息 5400 余條?!靶庞媒煌ㄋ拇ā本W站 推廣應用“川交建安”系統與“平安筑”微信小程序推廣應用“川交建安”系統與“平安筑”微信小程序。系統集成基礎數據管理、預警信息發布與反饋、駐地與工點人員實時打卡、安全問題舉報與處理、駐地視頻監控、數據分析、駐地工點可視化一張圖等功能,實現駐地信息實時掌握、預警信息實時傳遞、轉移避險信息實時核查,有效督促轉移避險費用支付到位,系統性
78、解決駐地安全管理問題,全面提升交通建設項目的安全管理水平。63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平安筑”川交建安系統 深化應用“兩客一?!逼髽I“數字畫像”深化應用“兩客一?!逼髽I“數字畫像”。滿足“大數據”環境下的“兩客一?!毕嚓P企業、車輛、人員的監管和治理需求,通過整合省級交通運輸、公安交管等部門共十余個系統的二十一類數據,建立覆蓋近 4.3 萬車輛,約 6.1 萬駕駛員的“兩客一?!逼髽I營運風險量化評估模型,為全省 900 余家市場主體精準“畫像”,推動行業監管從“粗放管理”向“精準治理”轉變?!皟煽鸵晃!逼髽I“數字畫像”應用被評為“數據要素”優秀案例?!皟煽鸵晃!逼髽I
79、量化分析 “兩客一?!逼髽I畫像 64 實施渡口渡船監控設施升級改造實施渡口渡船監控設施升級改造。立足“技防”,建設微型氣象站、水文監測儀、視頻監控等前端感知設備以及船舶定位設備。突出“智防”,開發應用 AI 智能監控系統,綜合分析渡口水文、氣象、能見度等關鍵通航要素,及時發現和糾正船舶偏離航線、超速、夜航、冒險冒霧等違法違規行為,實現渡口渡船“全要素、全過程、全天候”監控。宜賓下渡口碼頭 瀘州中壩渡口 5.3 數字賦能政務服務優化提升 強化數字賦能“高效辦成一件事”強化數字賦能“高效辦成一件事”。開辦運輸企業“一件事”集成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普貨道路運輸證配發、企業營業執照核驗3 項業務,打
80、通交通運輸、市場監管、公安等多部門數據,實現運輸企業開辦“一次申請、兩證核發”,為企業提供了優質便利的辦事體驗,企業開辦時限減少 87.5%,辦理環節簡化至 4 個,減少 50%,申請材料由 22 項精簡至 3 項,實現 9 項材料免提交,54 個要素免填寫,跑動次數大幅降低,實現線上申請“零跑動”、線下申請“跑 1 次”。65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依托交通運輸部互聯網道路運輸便民服務系統開通“從業人員跨省轉籍”功能,客運、貨運、危貨從業人員申請從業資格證跨省轉籍,通過“道路運政一網通辦”小程序,即可線上“零跑動”辦理,無需在轉出轉入省份線下“往返跑”。政務服務辦
81、事現場 “道路運政一網通辦”小程序 66 大力推行交通運輸電子證照大力推行交通運輸電子證照,自動生成電子證照為群眾實現“免申領”“免提交”“免攜帶”,實現全省 21 類交通運輸證照數據統一采集、統一匯聚、統一生成,電子證照匯聚率 100%,合規率 99%,實現證照全面電子化。通過天府通辦、交通運輸部道路運輸電子證照小程序等移動應用均可進行電子證照亮證,川渝兩地深度對接進行電子證照互認?!叭珖缆愤\輸電子證照”小程序 “天府通辦”小程序 5.4 部省互聯提高協同聯動能力 獲批開展部省聯動試點工作。獲批開展部省聯動試點工作。積極申報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部省聯動試點工作,成功獲批部省聯動試點工作
82、。67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制定部省聯動試點工作方案制定部省聯動試點工作方案。制定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部省聯動試點任務工作方案,圍繞視頻聯網、應急調度、綜合執法、政務服務 4 個任務、8 個典型場景開展部省聯動試點工作。通過試點工作,將進一步促進四川省交通運輸相關業務系統的整合互聯,強化數據資源匯聚治理與共享交換,推進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和業務規范流程再造,同時通過部省互聯,提升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跨領域協同聯動能力,形成部省平臺聯動示范效果。68 強化視頻聯網監控部省對接。強化視頻聯網監控部省對接。印發實施四川省交通運輸視頻資源應用管理工作規程(試行)和四川
83、省交通運輸視頻聯網監控平臺視頻接入指南及技術規范。對接部省視頻管理平臺,向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推送視頻 2.5 萬余路。開發部署視頻在線自動巡檢系統,定期檢查交通運輸行業視頻資源在線狀態。部署 13 路高桿攝像頭,系統性采集收費站區域車流數據。開發基于大數據的重要點位視頻智能輪巡,對全省重點點位視頻監控攝像機進行標簽設計和數字化管理,投入使用 1.6 萬余路攝像機數字化編碼。69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交通運行態勢感知系統 強化應急調度部省聯動。強化應急調度部省聯動。建立全域覆蓋、形式靈活的應急音視頻會商體系和四川省全域衛星電話應急語音通信“一張網”。建立應急通
84、信設備“定期點名”機制,印發四川省交通運輸應急通信設備點名工作規則(試行)。整合各級執法終端設備接入,138 套執法終端設備接入廳綜合通信調度系統,實現 183 個縣市區應急通信能力全覆蓋。編制形成省市交通應急移動平臺通信保障聯動手冊(試行),統一調度管理省市移動應急通信平臺,實現 2 小時內搭建部、省、市和現場多級多點位的音視頻聯合會商平臺。強化應急通信設備運行管理,印發 四川省交通運輸應急通信設備運行管理工作規程(試行)。統一衛星電話管理工作,1131 部衛星電話接入綜合通信調度平臺。70 四川省交通運輸綜合通信調度系統 開展綜合執法精準核查和川渝違法信息協同。開展綜合執法精準核查和川渝違
85、法信息協同。全省啟用“四川高速稱重檢測”微信小程序”,生成核查數據 4.6 萬余條,高速公路入口大件運輸車輛核查率達到 100%。利用高速公路通行、車輛軌跡等數據搭建預警模型,精準核查 7 座以下小客車。全省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系統實現執法信息在線核查,外省車輛在川違法信息 100%共享至部平臺。推動川渝違法抄告信息(線索)協同,聯合重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發布川渝地區交通運輸區域執法協作辦法和川渝地區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取證規則。71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強化電子證照數據交換共享和川渝電子證照互認強化電子證照數據交換共享和川渝電子證照互認。電子證照實時上傳部道路運輸
86、電子證照系統,累計上傳 208 萬余張,實現生成或更新證照百分百上傳。全面啟用省電子證照新接口,上線電子證照管理應用服務。開展電子證照川渝亮證互認技術交流,與重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聯合編制形成川渝兩地交通運輸電子證照互認技術方案。72 5.5 數據要素乘數效應持續釋放 5.5.1 加強交通運輸政務數據共享加強交通運輸政務數據共享 為充分發揮四川省交通運輸政務數據共享在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創新管理、提升服務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省內數字交通發展,加快交通強省建設,印發四川省交通運輸政務數據共享管理實施細則,規范四川省交通運輸政務部門因履行職責需要提供和使用政務數據的行為,明確政務數據分類和要求,統籌全
87、省交通運輸政務數據目錄,建立政務數據提供和使用路徑。5.5.2“數據要素“數據要素 X”大賽喜獲佳績”大賽喜獲佳績 四川分賽多項成果獲獎四川分賽多項成果獲獎。積極參加以“數據賦能,乘數而上”為主題的 2024 年“數據要素”大賽四川分賽,聚焦解決數據要素應用中的實際問題,突出數據要素價值,四川交通運輸系統參賽項目在交通運輸賽道、應急管理賽道和科技創新賽道均獲獎項。73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2024 年“數據要素”大賽四川分賽獲獎名單 序號序號 參賽項目參賽項目 獲獎名稱獲獎名稱 獲獎單位獲獎單位 1 全域數據資源智能融合 賦能交通運輸安全增效“交通運輸賽道”一等獎
88、 智能公司和省公路設計院公司等單位聯合團隊 2 多維融合數據新質生產力賦能現代企業安全防災應急管理“應急管理賽道”三等獎 蜀道集團和省公路設計院公司聯合團隊 3 數字高速智匯暢享產業躍升“科技創新賽道”三等獎 蜀道集團創新團隊 四川分賽現場發布四川省 2024 年“數據要素”優秀案例,交通運輸系統 4 個作品被評為“數據要素”典型案例。2024 年四川省“數據要素”典型案例 序號序號 參賽項目參賽項目 獲獎名稱獲獎名稱 獲獎單位獲獎單位 1“兩客一?!睌祿嘣纯绮块T融合精準畫像助力行業監管轉型“數據要素”優秀案例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運管局 2 數據要素賦能公路橋梁數字化協同檢測與管理“數據要素”
89、優秀案例 省公路設計院公司 四川高速公路建設開發公司 3“數據強鏈”打通產業數據壁壘,促進物流運輸提質增效“數據要素”優秀案例 蜀道智聯科技公司 4 全球跨境電商數字服務深度挖掘數據要素潛能,以多場景應用 賦能跨境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數據要素”優秀案例 港投集團云新國際供應鏈公司 榮獲全國總決賽應用實踐獎榮獲全國總決賽應用實踐獎?!叭驍祿Y源智能融合 賦能交通運輸安全增效”入圍“數據要素 X”全國總決賽,榮獲交通運輸賽道應用實踐獎。74 “數據要素”總決賽獲應用實踐獎 5.5.3 數據產品成功登記掛牌數據產品成功登記掛牌 在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統籌指導下,四川智能交通系統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交通
90、運輸行業授權運營主體,研發的數據產品在上海數據交易所成功實現登記掛牌。產品涵蓋 8 類,共計 15 個數據產品,包括道路運輸企業安全評估、特殊天氣條件下的流量分析、區域間貨物流動監測、雨霧冰雪路段通行能力評估等。產品從多個角度賦能行業流程再造,有效提升公共服務能力、行業管理效能和產業協同創新水平,促進數據多場景應用、多主體復用,充分釋放數據要素應用價值,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75 第 5 章 提升數治交通能力,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 數據產品掛牌證書 5.6 網絡安全防線筑牢筑強 近年來,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持續增強網絡安全主責意識,健全網絡安全信息通報制度體系,認真落實網絡安全信息通報工作要求,開展網
91、絡安全月通報和季度考評,對全省交通運輸通報機制成員單位進行跟蹤考評,全年印發 12 期網絡安全信息通報、4 期通報工作考評情況,為行業網絡安全提供堅強有力保障。組織舉辦 2024 年網絡安 76 全和信息化培訓班,組織參加四川省第四屆網信系統網絡安全知識技能大賽,并獲優秀獎。開展網絡和數據安全監督檢查自查,多措并舉確保全年行業網絡安全總體平穩,被公安廳授予“四川省 2024 年度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機制工作先進單位”。網絡安全月通報與季度考評 四川省 2024 年度網絡與信息安全 信息通報機制工作先進單位 四川省第四屆網信系統網絡安全 知識技能大賽優秀獎 77 第 6 章 堅持標準創新,引領
92、行業高質量發展 第6章 堅持標準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第 6 章 堅持標準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6.1 發揮標準化工作統籌引導作用 召開交通標委會年度工作會議。召開交通標委會年度工作會議。召開四川省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年度工作會,全面總結標委會 2023 年度工作,安排部署 2024年度重點工作。強化業務工作與標準化工作協調聯動。強化業務工作與標準化工作協調聯動。標委會分設公路工程、水運工程、智慧交通、低碳交通 4 個專業組,明確省公路設計院公司、省交通設計院公司、蜀道集團、省交科院分別作為相應專業組牽頭單位,明確廳建管處、航務處、科信處、規劃處分別作為相應專業組的統籌指導部門,統
93、籌推進標準化工作。強化標準化業務培訓強化標準化業務培訓。邀請中石油集團勘探與生產專標委和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標準與計量研究中心相關專家,分別就“國際標準制修訂程序及案例分享”和“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建設及標準制修訂管理”等內容進行專題講座,宣貫國際標準制修訂規則及行業標準相關管理要求。78 2024 年四川省交通運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會議 6.2 強化成渝區域標準化協同 2024 年 3 月,交通運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重慶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構建“1+3+N”的區域標準化協同體系,即通過建立部省聯動、區域協同的高效能標
94、準化工作機制,聚焦基礎設施、運輸服務、協同管理等三方面高品質交通標準需求,加快制定一批特色鮮明、科學適用的高水平標準,推動成渝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79 第 6 章 堅持標準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4 年 5 月,交通運輸部舉行成渝綜合交通運輸標準體系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成渝區域交通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相關情況。邀請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司柳成洋副司長、重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副主任郝祎、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胡洪波參加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聞發布會現場 2024 年 5 月,川渝兩地通過“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成果講堂”平臺,聯合舉辦推動成渝
95、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 宣貫培訓。此次培訓采用現場會議和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經筑龍網、騰訊會議等多平臺轉播,吸引川渝兩地等公路行業建設、運營、設計、科研、施工等單位近 1.2 萬人次參加。80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宣貫培訓會 2024 年 8 月 29 日,交通運輸部在重慶組織召開 2024 年區域交通運輸標準化發展座談會,川渝兩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共同簽署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框架協議,圍繞“統一需求、統一制定、統一實施”三個方面,建立“1+3+3”協同聯動機制,即雙方共同建立一套組織架
96、構,共同動態調整標準需求清單,建立區域地方標準制定綠色快速通道,協同開展區域地方標準的宣貫和實施工作;建立工作會商機制,集兩地交通運輸技術力量推進標準編制和技術咨詢的技術協同機制和聯動協同機制等。81 第 6 章 堅持標準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框架協議 簽約儀式 6.3 地方標準供給更加精準有力 強化標準精準有效供給,圍繞綠色低碳高速公路、施工設備換電、施工生態環保及新材料應用等多個方向,發布實施 6 項地方標準,其中綠色低碳高速公路通用技術導則等 5 項標準納入首批大規模設備更新標準。2024 年批準發布地方標準 序號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
97、編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主要起草單位主要起草單位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 1 DB51/T 3227-2024 綠色低碳高速公路通用 技術導則 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24.12.18 2 DB51/T 3228-2024 交通基礎設施施工設備換電技術規范 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24.12.18 3 DB51/T 3229-2024 高速公路施工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指南 四川藏區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 2024.12.18 4 DB51/T 3230-2024 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 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西南交通大學 2024.12.18 82 序號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98、 主要起草單位主要起草單位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 5 DB51/T 3231-2024 公路隧道巖爆防控技術規程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4.12.18 6 DB51/T 10007-2024 高速公路涉路工程技術規范 四川公路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中鐵長江交通設計 集團有限公司 2024.05.07 組織積極申報地方標準,旅游公路設計指南 鋼管混凝土橋梁管內混凝土施工技術規程 川渝省際市際毗鄰地區公交運營服務規范等地方標準獲批立項制修訂計劃。2024 年度地方標準獲批立項 序號序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主要起草單位主要起草單位 制定制定/修訂修訂 1 山區高速公路長大連續縱坡
99、路段路線設計規程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 有限公司 制定 2 高原山區小交通量高速公路 技術規程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 有限公司 制定 3 鋼管混凝土橋梁管內混凝土 施工技術規程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制定 4 川渝省際市際毗鄰地區公交 運營服務規范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制定 5 旅游公路設計指南 四川省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和規劃 科學研究院 制定 6.4 強化標準實施、監督與評價 通過標準宣貫會等形式,積極推動已發布標準推廣應用。強化強制性標準實施監督,嚴格落實強制性標準執行情況作為招投標工作的重要條件。積極配合省市場監管局開展標準復審評價工作,提出擬廢止地方標準 2 項。83 第 6
100、 章 堅持標準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公路邊坡網錨噴植被混凝土生態防護技術指南:公路邊坡網錨噴植被混凝土生態防護技術指南:在重慶渝武、銅安、江瀘北線、萬開達等高速公路以及渝武復線等項目中得到應用,推動重慶地區公路邊坡防護工程的標準化建設。在四川九綿高速、久馬高速等項目中進行應用,實現邊坡工程由硬化到綠化轉變,提升高速公路品質化建設水平。填方路基邊坡生態防護 挖方路塹邊坡生態防護 高速公路涉路工程技術規范:高速公路涉路工程技術規范:在重慶渝武高速拓寬改造工程、川渝地區高速公路涉路工程建設等項目中得到應用,為設計、施工、建設、安評單位及高速公路運營公司等提供了技術指導和規范依據,確保工程建設與高
101、速公路運營的安全和協調??缭绞缴媛肥┕?84 梁式橋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實施指南:梁式橋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實施指南:規范橋梁結構風險監測系統設計、施工與集成調試、運行與驗收以及數據分析應用,為四川省高速公路和 21 個地市州普通國省干線路網中上百座橋梁結構監測系統的建設提供技術依據,助力全省公路橋梁安全風險監測系統的輕量化設計、高標準實施和高質量應用。6.5 高標準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 印發關于配合開展四川省 2024 年交通運輸行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部省聯動試點工作的通知,構建省市縣三級質量監督體系,創新采用“雙重盲樣編號”“抽檢分離”等機制,嚴格督促問題整改,有效保障四川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本年度
102、委托抽檢機構對 3 個在建高速公路項目進行抽查,共計抽檢 195 組(件)樣品,涉及公路波形梁鋼護欄、防眩板、路面標線涂料、瀝青、橡膠支座等 5 類產品共 10 個批次,總體合格率 100%。通過總結先進經驗做法,形成“高標準開展省級交通建設項目產品質量監督案例”,入選交通運輸部首批交通運輸行業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典型案例,為交通建設項目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提供四川方案。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現場 85 第 7 章 交通科技創新發展與展望 第7章 交通科技創新發展與展望 第 7 章 交通科技創新發展與展望 2025 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
103、產力的基本路徑。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敝醒虢洕ぷ鲿h要求重點抓好“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統籌聯動抓實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全國交通工作會議要求持續推動有組織科技攻關,開展重點領域科技創新行動,開展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完成部級科研平臺清理規范和布局優化。2025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開展有組織的科技創新,促進技術革命性突破、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川字牌科技成果不斷
104、涌現”。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省委省政府、交通運輸部系列重要部署,對標先進省份經驗做法,做好科技攻關、成果轉化、標準提升、數智融合、數據賦能等工作,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切實加強科技創新賦能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當好中國式現代化開路先鋒。86 強化科研基礎能力強化科研基礎能力。研究制定支持四川低碳交通研究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增強低碳中心發展內生動力。布局一批廳級科技創新平臺,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促進發展新質生產力。評估科技創新平臺,對研發方向相近、研發內容類似的平臺進行優化重組,推動實現現有平臺提檔升級。依托科技創新平臺,鼓勵培養創新團隊、創新人才,引
105、進國內外頂尖科技人才,改善人才發展環境。統籌推動科技攻關統籌推動科技攻關。圍繞支撐重大工程建設、交通基礎設施防災減災、智慧交通、綠色低碳發展以及人工智能、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行業的融合創新發展,強化科技攻關和產研融合,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加強交通工程建設與科技創新協同管理,支持企業依托在建項目開展科技研發,圍繞市場化需求開展科技攻關,實現工程建設與科技研發在設計、建設、驗收階段“三同步”。完成交通運輸部久馬高速高原生態科技示范工程。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嚴格落實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交流和成果展示平臺建設方案,定期發布科技成果清單及“四新”技術應用指導清單,加大對科
106、技成果的宣傳、推介和轉化應用。遴選出一批具備高度產業化潛力的創新項目,積極整合行業資源,為產業化項目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與全方位支持。推進標準體系建設推進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制定四川省交通運輸地方標準技術體系框架,統籌推進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充分發揮標準在交通運輸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建設現代公路工程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印發川渝標準體系實施方案,有序推進已有標準在川渝兩地協同實施,推進川渝區域地方標準制(修)訂。依托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成果講堂、87 第 7 章 交通科技創新發展與展望 舉辦標準化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加強標準宣貫培訓。定期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估,提高標準的實施效能。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
107、轉型升級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組織實施四川“大蜀道”主骨架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通道建設,圍繞智慧擴容、安全增效,實施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提升車輛通行效率、行駛速度和安全監測能力。研究建立四川省交通運輸數據運營機制及管理辦法,探索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完成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部省聯動試點任務,進一步深化視頻聯網應用、健全應急調度體系、加強綜合執法精準協同、推動電子證照便民應用。完成綿陽城市出行與物流服務自動駕駛、四川攀西地區數字隧道智能建造 2 個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任務。加強政務信息化管理加強政務信息化管理。建設公路基礎設施結構監測系統,接入全省已建各單橋系統監測數據,滿足高
108、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長大橋梁分級監管監測需求。建設交通運輸建設監督管理系統,實現對全省公路水路建設項目的動態監管。建設全省普通公路綜合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實現普通公路養護智能化管理。建設交通運輸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系統,提高全省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監管能力。升級完善行政審批、行政執法、信用管理等 3 個系統,提高行業治理與服務水平。統籌謀劃“十五五”工作。統籌謀劃“十五五”工作。啟動“十五五”交通運輸科技創新、智慧交通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研判“十五五”期間形勢變化,明確“十五五”科技創新與智慧交通發展總體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88 附錄一 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和信息化政策文件一覽表 序序號號
109、 名稱名稱 文號文號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 1 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項目管理辦法 川交函2022448 號 2022 年 10 月 2 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自籌經費廳立項目管理辦法 川交函2022550 號 2022 年 12 月 3 四川省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項目管理辦法 川交函2023 34 號 2023 年 1 月 4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 川交函2023208 號 2023 年 5 月 5 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平臺管理辦法 川交函2023210 號 2023 年 5 月 6 四川省交通運輸行業科技創新人才庫管理辦法 川交函2023212 號 2023 年 5 月 7 四川省
110、交通運輸政務數據共享管理實施細則 川交函2024382 號 2024 年 8 月 8 四川省交通工程建設與科技創新協同指引(試行)川交函2024524 號 2024 年 12 月 9 四川省公路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 管理辦法 川交函2024559 號 2024 年 12 月 89 附錄 附錄二 四川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平臺一覽表 序號序號 名稱名稱 批準機構批準機構 批準時間批準時間 依托單位依托單位 部級科技創新平臺部級科技創新平臺 1 公路建設與養護技術、材料及裝備行業研發中心 交通運輸部 2017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 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行業研發中心
111、 交通運輸部 2017 四川省交通規劃勘察 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3 交通運輸自動化作業技術 行業研發中心 交通運輸部 2020 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 公司 4 交通運輸衛星技術應用行業研發中心 交通運輸部 2020 四川天奧空天信息技術 有限公司 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省級科技創新平臺 1 四川省路面結構材料及養護 工程實驗室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5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四川省長大公路隧道(群)運營安全工程實驗室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9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3 四川省現代道路行車安全保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 2019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4
112、 四川省鋼管混凝土橋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 2019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5 四川省公路出行智能服務 工程實驗室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 四川智慧高速科技 有限公司 6 四川省公路結構監測與加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 2020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7 四川省山區交通工業化建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 2020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 有限公司 8 四川省公路生態環境工程 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 2021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9 四川省公路交通智能裝備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
113、 2023 四川數字交通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廳級科技創新平臺廳級科技創新平臺 1 四川省交通運輸綠色低碳 建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2 四川省交通運輸長大公路 隧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90 序號序號 名稱名稱 批準機構批準機構 批準時間批準時間 依托單位依托單位 3 四川省交通運輸高原山區路面建設與養護工程技術 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 研究院有限公司 4 四川省交通運輸內河港航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 研究
114、院有限公司 5 四川省交通運輸公路低碳智能建養技術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 有限公司 6 四川省交通運輸綠色現代 路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省交通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7 四川省交通運輸智慧出行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數字交通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8 四川省交通運輸綠色智慧 港口與航道工程技術 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岷江港航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9 四川省交通運輸公路養護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華騰公路試驗檢測 有限責任公司 10 四川省交通運輸工
115、程智能安全構件及裝備工程技術 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11 四川省交通運輸橋梁與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12 四川省交通運輸交能融合 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路橋建設集團股份 有限公司 13 四川省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基地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3 四川省交通運輸發展戰略和規劃科學研究院 14 四川省道路運輸人工智能 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4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5 四川省交通運輸多式聯運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4
116、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6 四川省交通運輸公路機電 設備試驗檢測工程技術 研究中心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4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7“兩路”精神研究基地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2024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91 附錄 附錄三 四川省交通運輸行業年度科技獎勵一覽表 序號序號 獎項名稱獎項名稱 獲獎等級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單位 1 高速公路交通狀態智能感知與主動管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科技 進步獎 二等獎 東南大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 寒冷海洋環
117、境大跨徑空間纜懸索橋建造關鍵技術及應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江蘇法爾勝纜索有限公司、德陽天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路橋華東建設有限責任 公司 3 極端環境雀兒山特長公路隧道建設與運營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西南交通大學、四川高速公路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四川俄崗公路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4 極端復雜山區高速公路路線設計理論及交通安全 保障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交通
118、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藏區高速 公路有限責任公司 5 斷層發育區隧道開挖巖體卸荷演化機制與控制 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四川蜀道鐵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慶交通大學、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公路 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6 公路工程數字化設計及 應急輔助決策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科 圖新(蘇州)科技有限公司 7 高速鐵路、公路高性能近零維護混凝土聲屏障 關鍵技術及應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成蘭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成都中弘軌道交通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119、西南科技大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8 復雜環境下軟弱巖土體漸進劣化機制與綠色低碳 處治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西南石油大學、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建工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鄭州大學 92 序號序號 獎項名稱獎項名稱 獲獎等級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單位 9 復雜環境富水軟巖隧道綠色施工與環境綜合控制 關鍵技術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四川路航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浙大城市 學院、安徽省公路橋梁工程有限公司 10 潮濕多雨地區水泥混凝土橋面瀝青鋪裝水損害防治關鍵技術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西南交通
120、大學、長安大學、福建第一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招商智翔道路科技(重慶)有限公司、中南大學、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輕化工大學 11 艱險山區高速公路橋梁綠色與智能建造關鍵技術 創新與應用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沿江攀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四川蜀道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四川智能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 公司勘察設計分公司、同濟大學 12 橋梁鋼筋混凝土結構時效劣化研究及智能監測預警技術與應用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重慶科技大
121、學、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新加坡國立大學、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眾璟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13 有害氣體特長公路隧道 施工關鍵技術與應用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川交路橋有限責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攀大高速公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4 大斷面連拱隧道穿越 粉煤灰堆積體施工 關鍵技術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15 艱險山區公路次生地質災害快速智能辨識及防控 關鍵技術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
122、進步獎 二等獎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 16 交通基礎設施危巖災害 識別監測與防治關鍵技術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重慶交通大學、重慶市高新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學、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中鐵二院重慶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藏區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208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93 附錄 序號序號 獎項名稱獎項名稱 獲獎等級獲獎等級 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單位 17 面向西部陸海新通道的 冷鏈物流運輸組織關鍵 技術研究及實踐應用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
123、進步獎 二等獎 四川港投新通道物流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 18 大跨拱橋原形成拱、狀態感知、韌性提升理論方法與關鍵技術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 特等獎 重慶交通大學、深圳大學、四川路橋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一局集團第八工程有限公司、中鐵長江交通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19 鋼-混組合結構橋梁界面表征精細化分析方法及性能提升關鍵技術 中國
124、公路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數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西華大學、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大學、四川高速公路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智慧高速科技有限公司 20 公路-高鐵平層合建大跨 斜拉橋建設關鍵技術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學、川南城際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四川蜀道鐵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
125、公司、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 21 隧道復雜圍巖信息智能 感知與大變形綜合 控制技術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武漢大學、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昆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22 公路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3 大型施工企業數字化成本管控與質量追蹤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 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 四
126、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94 附錄四 四川省交通運輸行業地方標準一覽表 序號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 1 DB51/T1991-2015 鋼-混凝土組合橋面板技術規程 2015-07-08 2 DB51/T1994-2015 橋梁高性能清水混凝土技術規程 2015-07-08 3 DB51/T1995-2015 機制砂橋梁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規程 2015-07-08 4 DB51/T1996-2015 公路工程超聲回彈綜合法檢測結構混凝土強度技術規程 2015-07-08 5 DB51/T1992-2015 鋼筋混凝土箱型拱橋
127、技術規程 2015-07-08 6 DB51/T1993-2015 橋面鋪裝整平復合強化技術規程 2015-07-08 7 DB51/T2244-2016 農村公路路面典型結構設計指南 2016-08-18 8 DB51/T2241-2016 拉索減震支座設計與應用技術指南 2016-08-18 9 DB51/T2427-2017 公路彩色防滑路面設置規范 2017-09-19 10 DB51/T2428-2017 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 2017-09-19 11 DB51/T2429-2017 雨夜公路交通反光標線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 2017-09-19 12 DB51/T2432-2
128、017 公路被動柔性防護網技術規程 2017-09-19 13 DB51/T2430-2017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術規范 2017-09-19 14 DB51/T2424-2017 高鈦重礦渣橋梁高性能混凝土技術規程 2017-09-19 15 DB51/T2425-2017 鋼管混凝土橋梁檢驗評定規程 2017-09-19 16 DB51/T2514-2018 公路硅藻土改性瀝青混合料應用技術指南 2018-07-23 17 DB51/T2511-2018 普通公路養護管理規范化實施指南 2018-07-23 18 DB51/T2513-2018 鋼管混凝土梁橋技術規程 2018-
129、07-23 95 附錄 序號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 19 DB51/T2515-2018 鋼管混凝土橋梁焊接節點疲勞技術規程 2018-07-23 20 DB51/T2516-2018 瀝青同步碎石封層技術指南 2018-07-23 21 DB51/T2528-2018 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管理規范 2018-10-25 22 DB51/T2542-2018 山地(齒軌)軌道交通技術規范 2018-12-21 23 DB51/T2597-2019 公路橋梁波折鋼-混凝土組合橋面板技術規程 2019-08-22 24 DB51/T2598-2019 公路橋梁超高
130、強鋼管混凝土技術規程 2019-08-22 25 DB51/T2602-2019 高速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 2019-08-22 26 DB51/T2599-2019 公路明(棚)洞勘察設計指南 2019-08-22 27 DB51/T2600-2019 景區內部道路設計指南 2019-08-22 28 DB51/T2601-2019 公路排水瀝青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 2019-08-22 29 DB51/T2603-2019 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養護設計指南 2019-08-22 30 DB51/T2596-2019 公路梁式橋梁變剛度支座技術規范 2019-08-22 31 DB5
131、1/T 2791-2021 川西高原公路隧道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程 2021-08-02 32 DB51/T 2796-2021 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指南 2021-08-02 33 DB51/T 2798-2021 公路旅游標志設置規范(修訂)2021-08-02 34 DB51/T 2800-202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規范 2021-08-02 35 DB51/T 2790-2021 公路隧道豎井技術規程 2021-08-02 36 DB51/T 2792-2021 公路隧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規程 2021-08-02 37 DB51/T 2793-2021 高速公路激光測量規
132、程 2021-08-02 96 序號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 38 DB51/T 2794-2021 山區公路混凝土橋梁結構安全風險監測指標 體系設計與預警技術指南 2021-08-02 39 DB51/T 2795-2021 瀝青路面廠拌熱再生技術指南 2021-08-02 40 DB51/T 2797-2021 高速公路新型中央分隔帶 SAm 級混凝土護欄技術指南 2021-08-02 41 DB51/T 2799-2021 四川省高速公路景觀及綠化設計指南 2021-08-02 42 DB51/T 2801-2021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與服務 第 1 部分
133、:網絡化運營組織規范 2021-08-02 43 DB51/T 2802-2021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與服務 第 2 部分:客流 風險管控規范 2021-08-02 44 DB51/T 2803-2021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與服務 第 3 部分:車輛 系統風險管控規范 2021-08-02 45 DB51/T 2804-2021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與服務 第 4 部分:列車 駕駛員操作規范 2021-08-02 46 DB51/T 2805-2021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與服務 第 5 部分:運行 信息化規范 2021-08-02 47 DB51/T 10001.1-2021 智慧高速公路 第 1 部分
134、:總體技術要求 2021-11-25 48 DB51/T 10001.2-2021 智慧高速公路 第 2 部分:智慧化分級 2021-11-25 49 DB51/T 10001.3-2021 智慧高速公路 第 3 部分:路側設施 2021-11-25 50 DB51/T 10001.4-2021 智慧高速公路 第 4 部分:車路協同系統數據交換 2021-11-25 51 DB51/T 3087-2023 四川高速公路橋梁養護管理技術規程 2023-06-19 52 DB51/T 3088-2023 營運山區公路地質災害及邊坡工程風險 評價規程 2023-06-19 53 DB51/T 308
135、9-2023 梁式橋結構安全監測系統實施指南 2023-06-19 54 DB51/T 3090-2023 山區公路路堤與高邊坡監測技術規程 2023-06-19 55 DB51/T 3091-2023 瀝青路面乳化瀝青廠拌冷再生技術指南 2023-06-19 56 DB51/T 3092-2023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規程第 1 部分:統一技術要求 2023-06-19 97 附錄 序號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標準名稱 發布日期發布日期 57 DB51/T 3093-2023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規程第 2 部分:設計技術要求 2023-06-19 58 DB51/T 3094-2023 公
136、路工程信息模型規程第 3 部分:施工技術要求 2023-06-19 59 DB51/T 3095-2023 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規程第 4 部分:養護技術要求 2023-06-19 60 DB51/T 10006-2023 DB50/T 10006-2023 公路邊坡主動網錨噴制備混凝土生態防護 技術指南 2023-10-19 61 DB51/T 3227-2024 綠色低碳高速公路通用技術導則 2024-12-18 62 DB51/T 3228-2024 交通基礎設施施工設備換電技術規范 2024-12-18 63 DB51/T 3229-2024 高速公路施工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指南 2024-1
137、2-18 64 DB51/T 3230-2024 高強鋼絲網-樹脂混凝土加固混凝土結構 技術規程 2024-12-18 65 DB51/T 3231-2024 公路隧道巖爆防控技術規程 2024-12-18 66 DB51/T 10007-2023 DB50/T 10007-2023 高速公路涉路工程技術規范 2024-05-07 98 附錄五 四川交通新質生產力成果匯編一覽表 分類分類 序號序號 技術名稱技術名稱 技術來源技術來源 數數 字字 新新 質質 生生 產產 力力 1 雙目視覺道路智能檢測系統 四川蜀道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成都量子泉溪科技有限公司 2 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橋梁波折
138、板-主梁焊縫智能焊接機器人制造技術 四川蜀道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樂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路橋華東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3 公路預制 T 梁智能生產線生產法 施工技術 四川廣綿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 4 基于 BIM+GIS 技術的系列交通 數字化軟件 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5 公路工程三維數字化協同設計系統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6 基于數字化檢測與結構智能監測數據融合的橋梁結構風險狀態預警與綜合評定技術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7 基于“前期觀測”與“長期監測”的高速公路邊坡災害地表變形監測技術 蜀道投資集團有限
139、責任公司 8 基于分布式變形監測的隧道拱頂開裂掉塊預警技術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綠綠 色色 新新 質質 生生 產產 力力 9 非金屬骨架超薄高韌混凝土預制構件 四川濟通工程試驗檢測有限公司 10 土木結構工程高性能部品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11 公路水運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 四川蜀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12 可清潔可更新的耐久性新型雙層地下排水管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99 附錄 分類分類 序號序號 技術名稱技術名稱 技術來源技術來源 綠綠 色色 新新 質質 生生 產產 力力 13 錨墩式主動防護網結構 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14
140、 膠結土(石)筑堤關鍵技術 四川岷江港航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港航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15 高性能水泥混凝土及高性能灌漿材料 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16 路用復合改性磷石膏技術 四川省交通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17 基于“雙碳”目標的公路固廢資源化循環再生關鍵技術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8 適用大規模分布式清潔能源接入的 高速公路綠色低碳智慧能源系統 四川蜀道清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四川欣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100 附錄六 相關媒體報道摘錄 2024 年 4 月 四川衛視 四川新聞聯播 主題:“綠色+智能”四川路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101 附錄 2024 年 7 月 四川衛視
141、 四川新聞聯播 主題:四川首個“整站式智慧收費站”在瀘州建成投用 102 2024 年 8 月 四川日報 主題:科技創新發展報告出爐,四川交通“智改數轉”成效幾何 103 附錄 2024 年 8 月 新華社 主題:四川首個高速公路 AI 智慧收費機器人“上崗”104 2024 年 9 月 四川日報 主題:四川入選全國首批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區域,如何讓交通基礎設施更“智慧”?105 附錄 2024 年 9 月 四川衛視 四川新聞聯播 主題:南向開放 高速路網拓合作 106 2024 年 10 月 四川日報 主題:從“數據應用”到“數據交易”四川交通數字化轉型新嘗試 107 附錄 2024 年 11 月 四川衛視 四川新聞聯播 主題:培育新質生產力 助推水運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