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聘:2025新材料人才供需洞察報告(4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獵聘:2025新材料人才供需洞察報告(49頁).pdf(4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新材料人才供需洞察報告同道獵聘集團1目錄新材料產業趨勢分析產業人才供應產業人才需求產業人才流動行業關鍵崗位 精準高效獲取人才案例2前言新材料是指具有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涵蓋高性能結構材料、先進功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智能制造材料等多個領域。這些材料在高新技術、傳統產業改造、國防實力提升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被視為硬科技時代的先導產業。全球范圍內,新材料產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各國紛紛將其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政策支持。本報告以2024年3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期間獵聘平臺的活躍求職者、企業新發崗位需求和人才流動趨勢數據為基礎,全面解構了當下新材料行業趨勢、人才供應、需求和流
2、動趨勢,以期為廣大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3新材料產業趨勢分析4新質生產力核心載體半導體材料打破國際壟斷,如華為5G基站氮化鎵芯片實現國產化替代。尖端材料創新突破碳纖維材料支撐C919大飛機量產,推動高端裝備制造自主可控。產業生態賦能升級5現代化產業體系基礎支撐應用領域交叉賦能生物醫用涂層材料突破促關節假體國產化,春立醫療產品臨床使用超10萬例(案例:樂普醫療可降解支架)區域協同創新示范長三角石墨烯創新聯盟推動鋰電負極產業化,貝特瑞產能突破8萬噸/年(案例:常州石墨烯產業園)6萬億級市場規模形成(2010-2024)工信部數據顯示,2010-2023年產業規模從0.8萬億增至8.
3、2萬億,光伏材料貢獻率達32%(數據來源:2023新材料白皮書)年均復合增長率超15%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材料(寧德時代三元鋰電)和航空航天復合材料(商飛C919碳纖維機身)成核心增長極應用領域突破帶動增量市場長三角形成磁性材料產業帶(寧波石墨烯產業園),珠三角培育新型顯示材料基地(深圳柔宇科技產業園)區域產業集群效應凸顯7東強西快區域格局特征江蘇高性能纖維產能占全國35%,上海新材料研發投入強度達4.2%,形成完整產業鏈閉環。長三角產業集群優勢凸顯浙江發布石墨烯檢測認證體系,廣東建立5G材料行業標準,構筑技術護城河。東部強化技術標準壁壘四川鋰電材料投資年增48%,青海光伏材料產能三年擴產三倍,
4、呈現追趕態勢。西部投資增速領跑全國云南對遷入新材料企業實施三免兩減半稅收優惠,陜西設立百億產業承接基金。西部依托政策梯度承接010203048國家戰略支柱產業定位政策保障體系構建十四五新材料產業規劃明確碳纖維等20項重點工程,設立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定向扶持。產業鏈協同創新寧德時代聯合中科院研發固態電池電解質,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關鍵材料自主可控。9專精特新企業集群發展蘇州納米新材料集群匯聚300+企業,2023年產值突破800億元,形成完整產業鏈生態。區域性產業集群加速成型01寧波磁性材料基地以韻升集團為核心,輻射培育40余家配套企業,實現協同創新。龍頭企業帶動效應顯著02深圳石墨烯產業園
5、聯合清華研究院,近三年推動15項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產學研協同平臺縱深發展0310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產業化中電科55所實現8英寸碳化硅單晶量產,打破國際壟斷并降低下游應用成本超30%。大尺寸晶體制備技術突破01三安光電開發AI輔助MOCVD外延生長技術,將氮化鎵外延片均勻性提升至1.5%國際領先水平。外延工藝均勻性提升方案02深圳坪山建成國內首個第三代半導體中試基地,實現從材料到器件的全鏈條協同研發周期縮短40%。產業鏈協同創新模式構建0311納米材料制備技術突破突破單層石墨烯量產技術壁壘,實現6英寸晶圓級均勻生長(華為2023年散熱材料應用案例)化學氣相沉積法工業化應用01開發分子級定向排列工
6、藝,中科院實現多孔納米材料孔徑誤差0.5nm(寧德時代新型電池隔膜應用)自組裝技術精準調控02利用細菌纖維素模板制備納米纖維,浙江大學實現98%原料利用率(醫療敷料產業化項目)生物模板綠色合成技術03突破3D納米打印核心部件,西安交大研制出每秒5000顆粒定位系統(航天金屬基復合材料應用)高通量制備裝備國產化0412生物醫用材料臨床轉化樂普醫療研發可降解心臟支架,通過模擬血管生理環境優化降解速率,減少二次手術風險。臨床需求導向材料設計微創心通介入瓣膜完成全國17家三甲醫院臨床驗證,建立標準化術后跟蹤評價體系。多中心臨床試驗體系建設國家藥監局開通骨科材料綠色通道,3D打印仿生人工血管2023年獲
7、創新器械特別審批。醫工協同轉化政策支持13智能材料跨界融合創新01生物醫療交叉應用創新開發仿生神經傳導材料,如中科院研發的柔性電子皮膚已應用于假肢觸覺反饋系統,突破傳統材料感知局限。03航空航天復合突破創新波音787應用碳纖維增強形狀記憶合金,實現機翼自適應變形,降低飛行油耗達15%。02能源電子雙向賦能創新特斯拉4680電池采用硅基納米線陽極材料,實現能量密度提升20%,推動新能源汽車續航革命。04環保建筑自修復技術創新清華大學研發的混凝土自修復微膠囊技術,成功應用于港珠澳大橋維護,延長結構壽命30%。14國家新材料生產應用平臺測試認證平臺建設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主中心已為C919大飛機復
8、合材料提供權威認證,覆蓋21省檢測站點。0102數據共享中心搭建建成全球最大稀土功能材料數據庫,收錄3.2萬組材料基因數據,服務超500家科研單位。03產用對接機制創新寧德時代通過平臺與石墨烯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實現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15新材料產業快速增長新材料產業規模全球新材料產業2020-2025年市場規模CAGR有望達到13.3%,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達到5.6萬億美元。中國市場2011年產業總產值為0.8萬億元,2025年有望達到10萬億。西部證券領先細分領域稀土功能材料、先進儲能材料、超硬材料等達到世界領先,體現強大產業競爭力。16區域分布與潛力2025年目標產值
9、:根據上海市先進材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上海的新材料產值目標是達到3200億元,年均增長率在5%以上。2027年目標產值:根據上海市促進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上海新材料產值目標是達到3500億元,新材料占原材料工業產值比重超過45%。上海市新材料產值合肥市鎂基新材料目標:2027年200億,2030年突破500億;內江經開區特種光纖項目預計年產值10億,助力新材料產業布局優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區域發展潛力展望17綠色低碳轉型壓力國際碳關稅倒逼產業升級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2023年實施,我國碳纖維出口需額外支付20%碳關稅,
10、倒逼企業技改。清潔能源替代成本高企光伏玻璃生產用電成本占比超40%,青海某企業改用綠電后生產成本同比增加18.5%。18材料基因組計劃深化應用國家材料基因工程數據共享平臺已歸集15萬組實驗數據,實現航空航天材料數據跨機構調用標準化材料數據庫互聯互通01智能研發生態構建02華為-中科院聯合實驗室建立計算-實驗-驗證閉環系統,形成全球首個AI驅動的金屬材料研發產業生態鏈19國際標準制定權爭奪中國主導ISO/TC 329石墨烯標準委員會,2023年推動12項國際標準立項,掌握石墨烯領域話語權。標準組織主導權爭奪中德聯合建立鋰電池性能檢測標準互認機制,2025年前實現30項檢測數據跨境互認。檢測互認體
11、系布局稀土永磁材料領域,中國牽頭組建全球首個釹鐵硼專利池,覆蓋全球85%核心專利技術。專利池構建競爭20資本涌入與市場擴展2024年融資數量增40%,規模超250億,行業備受資本青睞,推動產業規模增長新材料行業融資狀況新材料廣泛應用于新能源、電子、汽車等,技術突破加速市場擴展,產業增長潛力大應用領域發展動態21全球供應鏈戰略布局寧德時代投資73億歐元在匈牙利建立動力電池工廠,輻射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區域化產能部署萬華化學在北美建立研發中心,聯合當地化工企業打造聚氨酯材料閉環供應體系。本地化產業鏈協同22行業人才供應23新材料行業青年高學歷人才集聚特征年齡分布呈金字塔結構,25-35歲中青年占比
12、最高(44.86%),45歲以上僅占6.83%,反映行業人才年輕化特征;學歷分布呈橄欖型,本科占比近五成(48.82%),碩士以上學歷達22.51%,顯示高技術門檻屬性。原因分析:成因推斷:(1)行業創新驅動特性吸引青年人才涌入;(2)材料研發需系統學科訓練,形成本科以上學歷集聚;(3)技術迭代加速推動人才年輕化趨勢1%18%24%21%19%11%4%2%2024年新材料行業人才年齡分布20歲以下20至25歲25至30歲30至35歲35至40歲40至45歲45至50歲50至65歲9%19%49%20%3%2024年新材料行業人才學歷分布大專以下大專本科碩士博士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24新材料人
13、才向長三角珠三角集聚6.25%6.09%4.10%3.10%2.85%2.63%2.52%2.34%2.25%1.94%2.06%1.92%1.94%1.89%1.89%1.84%1.55%1.62%1.50%1.35%0.00%1.00%2.00%3.00%4.00%5.00%6.00%7.00%蘇州上海深圳廣州北京東莞重慶杭州常州成都南京寧波長沙無錫合肥西安青島武漢嘉興天津2024年新材料行業人才TOP20城市分布數據特點分析:數據特點分析:1.區域集群效應顯著:長三角主導:蘇州(6.25%)、上海(6.09%)、杭州(2.34%)、常州(2.25%)、南京(2.06%)、寧波(1.92%
14、)等城市合計占比超20%,形成研發-生產全鏈條協同優勢;珠三角次之:深圳(4.10%)、廣州(3.10%)、東莞(2.63%)合計占比近10%,依托新能源、電子信息產業終端需求拉動人才集聚。非一線城市崛起:常州(2.25%)、寧波(1.92%)等地級市躋身TOP10,反映細分領域專業化布局(如常州石墨烯、寧波磁性材料)。2.城市能級分化但差距收窄:頭部城市占比集中但差距較?。ㄌK州6.25%vs 上海6.09%),中西部城市(重慶2.52%、成都1.94%)占比提升,體現*“強區域中心+多點特色化”格局。成因解析:成因解析:1.產業鏈資源虹吸效應:長三角(蘇州納米城、上海張江科學城)和珠三角(深
15、圳新材料產業園)擁有完整產業鏈配套,吸引研發、生產、銷售全環節人才;蘇州依托新能源材料(電池隔膜)、生物醫用材料等產業集群,疊加成本優勢分流上海高端人才。2.政策與資本驅動:國家新材料產業政策(如“十四五”新材料專項)向長三角、珠三角傾斜,地方配套基金(如蘇州天使母基金)加速企業孵化,擴大崗位供給;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常州(長三角碳纖維創新研究院)通過產學研平臺吸引技術人才沉淀。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25新材料人才跨學科工科集聚特征專業特點分析:專業背景呈現高度分散特征,TOP20專業合計占比僅23.6%,反映行業多學科交叉屬性;傳統工科占據主導,材料類(材料科學/高分子/材料工程等)合計
16、占比9.04%,機電類(機電/機械/電氣)占比5.03%,化學類(化工/應用化學)占比3.98%;新興交叉學科嶄露頭角,計算機相關專業占比1.62%,但尚未形成規模。原因分析:1.新材料研發需材料、機械、化學等多領域協同;2.產業智能化升級催生計算機技術融合需求;3.應用場景碎片化倒逼復合型知識結構。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人才專業背景詞云圖26行業人才需求27人才需求概述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提到,在2015年新材料產業人才總量為600萬人,預計2025年,人才總量為1,000萬人,人才缺口為400萬人。但三部委在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明確,要引導高校招生計劃向本科電子信息類、機械類、材料類、
17、海洋工程類、生物工程類、航空航天類和高職裝備制造大類、電子信息大類、生物與化工大類、能源動力與材料大類中對應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的相關專業傾斜。同時注重專業設置前瞻性,主動適應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發展需求,增設前沿和緊缺學科專業,強化行業特色學科專業建設。長三角、珠三角成核心需求地:江蘇省工信廳數據顯示,2023年江蘇省新材料產業人才需求占全國28%,其中蘇州、南京等地對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人才需求占比超40%。政策驅動區域發展:廣東、四川等地依托“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定向吸引人才。例如,廣東佛山先進材料研究院2022年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數量同比增長60%。數據來源:江蘇省工信廳2
18、023年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廣東省科技廳粵港澳大灣區新材料產業人才報告28長三角珠三角領跑新材料人才需求區域集聚效應顯著長三角(蘇州7.7%、上海6.3%、常州2.7%、嘉興2.4%等)和珠三角(廣州6.1%、深圳6.0%、東莞3.3%等)城市合計占比超40%,形成雙核驅動格局,體現產業鏈集群優勢。二線城市崛起常州(2.7%)、蕪湖(2.5%)、合肥(2.0%)等非一線城市躋身前列,反映地方產業園政策推動和細分領域突破(如常州新能源材料、合肥半導體材料)。城市層級梯度化頭部城市(蘇州、上海等)聚焦研發與總部職能,中腰部城市(東莞、常州等)承接制造端需求,形成“研發-轉化-生產”鏈式分布7.7%
19、6.3%6.1%6.0%3.5%3.3%2.7%2.7%2.5%2.5%2.4%2.3%2.0%1.8%1.7%1.7%1.6%1.6%1.3%1.3%0.0%1.0%2.0%3.0%4.0%5.0%6.0%7.0%8.0%9.0%蘇州上海廣州深圳青島東莞常州長沙蕪湖佛山嘉興南京合肥寧波北京杭州無錫重慶武漢南通新材料行業2024年人才需求TOP20城市 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29新材料人才需求向民營中腰部集聚企業規模分布呈現“倒T型”結構中型企業(100-499人)占比最高(33.5%),疊加500-999人企業(19.6%),中腰部企業合計占比53.1%,構成需求主力;小微(1-49人:10.
20、0%)與大型企業(1000人以上:18.8%)占比相對均衡,反映行業規?;c創新性并存特點。企業性質高度集中私營/民營企業占比63.5%,疊加國內上市公司(24.2%),民企系占比87.7%,形成絕對主導;國企(4.8%)和外企(1.7%)需求微弱,體現行業市場化競爭主導特性。原因分析行業生命周期驅動:新材料處于產業化擴張期,中型企業加速產能建設(如新能源材料產線擴張),需大量技術/生產人才匹配規?;枨?。民企創新活力優勢:民企在技術迭代(如半導體材料研發)和商業模式(如定制化材料服務)上更靈活,倒逼人才吸納能力提升。政策引導效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政策(重點支持100-1000人企業)
21、催化中型企業擴張,形成人才需求峰值。10%12%33%20%7%8%8%2%2024年新材料行業人才需求企業規模分布1-49人50-99人100-499人500-999人1000-2000人2000-5000人5000-10000人10000人以上5%24%1%2%64%2%0%2%2024年新材料行業人才需求企業性質分布國有企業國內上市公司政府機關非盈利機構外商獨資/外企辦事處私營/民營企業中外合營(合資/合作)事業單位其他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30新材料技術銷售雙核驅動人才需求崗位特點分析:技術研發與生產應用雙主導:工藝/制程工程師(3.5%)和材料工程師(3.4%)占比最高,反映行業對材料
22、性能優化和生產工藝創新的強需求?;ぱ邪l(2.3%)、機械/電氣工程師(各1.2%)等崗位需求,體現多學科交叉特性,尤其是新能源材料(如電池研發)、半導體材料等細分領域的技術突破需求。市場拓展與國產替代需求顯著:銷售經理/主管(3.2%)、銷售工程師(2.5%)、外貿專員(1.6%)合計占比7.3%,表明行業在國產替代和全球化競爭背景下,亟需市場開拓人才;銷售(1.1%)和采購崗位(采購專員1.7%、采購經理1.0%)需求,指向企業供應鏈本地化布局及客戶定制化服務趨勢。生產規?;涮仔枨笸癸@:普工/操作工(1.8%)、生產計劃(1.4%)、車間主任(1.1%)等生產端崗位占比超5%,顯示行業從
23、研發向產業化擴張的產能落地需求,尤其在中型制造企業;質量檢測(1.7%)、環境安全管理(1.3%)等崗位需求,反映行業對標準化生產和綠色制造的合規性要求提升。原因分析:政策與技術雙驅動:國家“材料強國”戰略推動新材料在新能源、半導體等領域的應用,催化工藝研發類崗位需求(如新能源電池材料工藝優化);國產替代加速(如光刻膠、碳纖維等“卡脖子”材料)倒逼企業加強市場端投入,拉動銷售及技術服務崗位。產業鏈協同需求深化:下游應用(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的定制化需求,要求材料企業提供從研發到生產的一體化服務,催生復合型技術崗(如材料工程師需兼具研發與工藝能力)3.5%3.4%3.2%2.5%2.3%1.8
24、%1.7%1.7%1.6%1.6%1.6%1.4%1.4%1.3%1.2%1.2%1.1%1.1%1.1%1.0%0.0%0.5%1.0%1.5%2.0%2.5%3.0%3.5%4.0%工藝/制程工程師(PE)材料工程師銷售經理/主管銷售工程師化工研發普工/操作工采購專員/助理質量檢測員/測試員外貿專員/助理質量管理總監/經理/主管品質管理生產計劃/物料管理(PMC)質量管理工程師環境/健康/安全管理電氣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生產總監/經理車間主任大客戶銷售采購經理/主管2024年新材料行業人才需求TOP30崗位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31區域人才需求差異上海、內江、合肥等城市對新材料人才需求大,側重高
25、端研發和管理職位,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東部沿海與中西部新材料人才需求32行業人才流動33行業吸引力行業薪酬競爭力提供高額薪資,關注技術前沿,吸引高端人才,形成人才聚集效應人才流動特點跨區域、跨企業流動頻繁,產業規模擴大促進人才新陳代謝34新材料跨界產業人才協同供給特征數據解讀:1.跨界產業協同顯著:人才來源TOP3行業為機械/設備(5.89%)、電子/半導體(5.41%)、房地產開發(5.12%),前三大領域合計占比16.42%,體現新材料行業需機械制造、芯片封裝、建筑應用等多領域協同。2.新能源與數字化融合:新能源(4.87%)、互聯網(2.80%)、計算機軟件(2.44%)占比近10%,反映
26、新能源材料(如電池材料)研發與數字化工具(如材料模擬軟件)應用需求。3.產業鏈配套特征突出:工程施工(3.08%)、化工(2.13%)等傳統行業占比超5%,指向新材料在基建(如碳纖維橋梁)和化工合成(如高分子材料)中的產業化落地需求。原因解析:1.技術交叉驅動:半導體材料需機械精密加工(如光刻膠涂覆設備),新能源材料依賴化工合成工藝(如正極材料制備),倒逼跨行業人才流動。2.應用場景擴展:房地產行業對綠色建材(如光伏玻璃)、智能建筑(如自修復混凝土)的需求,吸引工程設計人才轉向新材料研發。新材料行業人才來源細分TOP10行業來源占比機械/設備5.89%電子/半導體/集成電路5.41%房地產開發
27、經營5.12%新能源4.87%工程施工3.08%互聯網2.80%計算機軟件2.44%專業技術服務2.28%汽車零部件及配件2.27%化工2.13%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35人才流動分析人才流動分析投遞北上人才城市來源地投遞北上人才城市來源地TOP20TOP20投遞上海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上海57.78%蘇州3.80%北京3.13%杭州2.06%南京1.65%深圳1.64%武漢1.02%廣州0.98%鄭州0.95%西安0.84%合肥0.79%無錫0.78%天津0.76%成都0.71%重慶0.70%寧波0.69%南通0.68%常州0.61%嘉興0.55%青島0.53%投遞北京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
28、占比北京66.80%天津3.36%上海2.57%深圳1.30%保定1.08%廊坊0.93%石家莊0.92%西安0.81%廣州0.71%鄭州0.70%沈陽0.67%武漢0.63%杭州0.61%南京0.56%成都0.55%濟南0.54%青島0.51%大連0.47%唐山0.47%太原0.47%投遞廣州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廣州48.12%深圳8.24%佛山4.16%東莞2.57%上海2.35%北京2.35%長沙1.24%武漢1.17%珠海1.04%成都0.89%重慶0.86%惠州0.85%中山0.76%南寧0.75%杭州0.75%西安0.66%鄭州0.60%南昌0.57%蘇州0.55%天津0.46
29、%投遞深圳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深圳48.12%廣州6.70%東莞3.63%上海2.40%北京2.27%惠州1.83%武漢1.51%長沙1.46%佛山1.38%重慶1.11%成都0.99%西安0.80%珠海0.75%鄭州0.74%杭州0.73%蘇州0.72%南寧0.69%中山0.55%南京0.55%南昌0.54%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36人才流動分析人才流動分析投遞部分新一線城市人才城市來源地投遞部分新一線城市人才城市來源地TOP20TOP20投遞蘇州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蘇州37.96%上海8.52%南京3.47%無錫2.78%北京2.25%杭州1.95%深圳1.66%常州1.63%武漢1
30、.22%南通1.22%鄭州1.15%合肥1.10%西安1.08%廣州0.94%寧波0.93%天津0.91%重慶0.85%嘉興0.83%成都0.80%鹽城0.71%投遞東莞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東莞38.15%深圳13.53%廣州8.61%惠州2.74%佛山2.05%上海1.60%長沙1.30%中山1.08%蘇州1.05%北京0.95%重慶0.94%武漢0.86%南寧0.73%成都0.73%珠海0.68%杭州0.53%鄭州0.52%贛州0.41%南京0.41%西安0.38%投遞常州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常州36.90%蘇州5.51%上海4.86%南京4.60%無錫3.99%鎮江1.95%北京
31、1.77%深圳1.38%杭州1.35%合肥1.08%泰州1.00%鹽城1.00%武漢0.97%鄭州0.90%南通0.89%廣州0.83%揚州0.81%徐州0.79%西安0.79%寧波0.77%投遞長沙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長沙50.38%深圳4.25%廣州2.61%上海2.11%北京2.05%株洲1.68%湘潭1.47%武漢1.34%東莞1.14%岳陽1.11%衡陽1.02%杭州0.90%常德0.89%益陽0.83%重慶0.80%蘇州0.77%成都0.76%南昌0.71%婁底0.63%佛山0.59%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37人才流動分析人才流動分析投遞部分新一線城市人才城市來源地投遞部分新一線
32、城市人才城市來源地TOP20TOP20投遞南京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南京46.85%上海5.22%蘇州3.50%北京2.24%合肥2.01%杭州1.70%常州1.44%深圳1.42%無錫1.31%鎮江1.23%揚州0.97%徐州0.95%蕪湖0.93%滁州0.88%武漢0.85%鄭州0.80%西安0.77%廣州0.73%寧波0.71%南通0.71%投遞杭州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杭州40.29%上海5.37%北京2.58%蘇州2.34%南京1.88%深圳1.69%寧波1.67%武漢1.48%鄭州1.37%嘉興1.33%紹興1.20%合肥1.10%西安1.10%廣州1.06%重慶0.97%湖州
33、0.96%金華0.94%天津0.90%成都0.86%長沙0.71%投遞重慶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重慶68.22%成都4.30%上海1.70%深圳1.59%北京1.56%貴陽0.85%廣州0.83%武漢0.69%西安0.66%蘇州0.61%杭州0.58%昆明0.49%東莞0.46%遵義0.44%南京0.41%鄭州0.36%宜賓0.35%天津0.34%寧波0.33%廣安0.33%投遞武漢的人才來源地來源城市占比武漢51.39%深圳3.25%上海2.68%北京1.96%廣州1.68%鄭州1.33%長沙1.31%蘇州1.17%重慶1.06%杭州0.99%西安0.98%黃岡0.92%襄陽0.86%東莞
34、0.81%孝感0.80%宜昌0.75%成都0.72%南京0.71%寧波0.70%合肥0.70%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38新材料行業研發與管理崗位需求強勁5.5%3.0%2.9%2.0%2.0%2.0%1.9%1.9%1.9%1.7%1.2%1.2%1.2%1.2%1.1%1.1%1.1%1.1%1.0%0.9%0.9%0.8%0.8%0.8%0.7%0.7%0.7%0.6%0.6%0.6%0.0%1.0%2.0%3.0%4.0%5.0%6.0%材料工程師財務經理/主管生產總監/經理工藝/制程工程師(PE)環境/健康/安全管理化工研發采購專員/助理化工實驗室研究員/技術員銷售經理/主管采購經理/主
35、管助理總經理/總助(高管級)質量管理總監/經理/主管生產設備管理建筑工程管理/項目經理車間主任普工/操作工銷售工程師質量檢測員/測試員生產計劃/物料管理(PMC)機械工程師土木/土建工程師外貿專員/助理生產運營管理倉庫經理/主管電氣工程師機械設備工程師質量管理工程師項目經理/主管品質管理IT總監/經理/主管2024年新材料行業投遞崗位TOP30數據特點分析:數據特點分析:1.研發與技術崗位主導:材料工程師(5.5%)、工藝工程師(2.0%)、化工研發(2.0%)等技術崗合計占比超10%,反映行業對材料創新和工藝優化的強需求。2.管理與供應鏈崗位突出:財務經理(3.0%)、生產總監(2.9%)、
36、采購專員(1.9%)等管理崗合計占比超10%,體現企業對精細化管理和供應鏈效率的重視。3.銷售與市場拓展并重:銷售經理(1.9%)、銷售工程師(1.1%)等崗位占比近3%,顯示行業在市場開拓和客戶維護上的需求。4.質量與安全崗位不可或缺:環境安全(2.0%)、質量管理(1.2%)等崗位占比超3%,表明行業對合規生產和品質把控的嚴格要求。成因解析:成因解析:1.技術驅動產業升級:新材料行業處于快速發展期,企業需大量研發人才推動產品創新(如新能源材料、半導體材料)和工藝改進(如智能制造產線)。2.管理能力支撐擴張: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和全球化布局,高效管理(如財務管理、供應鏈優化)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37、。3.市場拓展助力增長: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下游應用領域的需求增長,推動企業加大對銷售團隊的投入,以搶占市場份額。4.合規與質量保障:環保政策趨嚴和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提升,促使企業加強環境安全和質量管理,確??沙掷m發展。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39新材料人才向長三角珠三角核心城集聚13.9%10.0%9.0%7.8%6.6%3.6%2.9%2.8%2.8%2.5%2.5%2.4%2.3%1.9%1.9%1.8%1.7%1.5%1.3%1.3%0.0%5.0%10.0%15.0%上海蘇州廣州深圳北京長沙青島重慶西安武漢合肥杭州南京常州東莞成都寧波蕪湖嘉興無錫2024年新材料行業投遞城市TOP201.
38、城市能級分化顯著:一線城市領跑:上海(13.9%)、蘇州(10.0%)、廣州(9.0%)、深圳(7.8%)、北京(6.6%)占比合計達47.3%,體現頭部城市在產業集群、政策資源上的絕對優勢。中西部城市突圍:長沙(3.6%)、重慶(2.8%)、西安(2.8%)等非沿海城市上榜,反映區域產業政策(如長沙新材料產業園)和成本優勢的吸引力。2.區域集群效應突出:長三角主導:上海、蘇州、杭州(2.4%)、南京(2.3%)、常州(1.9%)、寧波(1.7%)、嘉興(1.3%)等城市合計占比30.5%,覆蓋研發-生產全鏈條;珠三角次之:廣州、深圳、東莞(1.9%)合計占比18.7%,聚焦新能源材料和電子信
39、息材料應用端;二線城市“專精化”分布;常州(1.9%)、蕪湖(1.5%)等城市依托細分領域(如常州石墨烯、蕪湖航空材料)形成差異化競爭力,但規模效應不足。成因解析:成因解析:1.產業鏈資源集聚:上海(研發總部)、蘇州(納米材料/新能源制造基地)形成“研發-中試-量產”閉環,吸引上下游人才投遞;廣州、深圳依托新能源汽車(如廣汽、比亞迪)和消費電子(華為、大疆)終端需求,拉動新材料應用人才流入。2.政策與資本驅動:長三角(上海張江科學城、蘇州工業園)和珠三角(廣州南沙科學城)通過專項基金、稅收優惠吸引企業布局,間接提升崗位供給;長沙(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合肥(量子材料實驗室)借助地方政策打造特色
40、產業標簽,吸引垂直領域人才。3.生活與職業發展平衡:蘇州、東莞等城市以較低生活成本、優質產業配套(如蘇州生物醫藥材料產業集群)分流北上廣深的高端人才;西安(高校資源)、武漢(光谷新材料)通過產學研結合提供職業上升通道,增強人才留存率。數據來源:獵聘大數據40新材料行業關鍵崗位概覽生物材料研發工程師鋰電材料研發工程師市場銷售類崗位生產管理類崗位技術研發類崗位高分子材料工程師鋰電材料研發工程師在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推動下,需求日益增加,負責新產品開發和性能優化。生物材料研發工程師專注于生物醫用材料研發,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其應用前景廣闊。高分子材料工程師從事高分子材料研發和生產,是新材料行業的重要崗位之
41、一。銷售經理/主管負責市場開拓、客戶關系維護和產品銷售,市場洞察力和溝通能力要求高。銷售工程師需具備銷售能力和技術知識,提供技術解決方案,促進產品銷售。生物材料研發工程師的前景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而變得光明,他們專注于開發生物醫用材料,滿足不斷擴大的應用需求。鋰電材料研發工程師的角色隨著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發展而變得越來越重要,他們負責開發和優化鋰電材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性能要求。工藝工程師負責設計、優化生產工藝,提高效率和產品質量,對新材料生產至關重要。生產總監/經理全面負責生產運營,制定計劃、協調資源,確保企業生產目標實現。高分子材料工程師的重要性體現在高分子材料在包裝、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的
42、廣泛應用,是新材料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1新材料研發與技術職位研發工程師職責與要求研發工程師負責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包括材料的合成、性能測試和改進。他們需要具備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物理等相關專業背景,并熟悉材料合成、表征和測試技術。高級研究員職責與要求高級研究員同樣負責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包括材料的合成、性能測試和改進。他們應具備深厚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物理等相關專業背景,并熟悉材料合成、表征和測試技術。材料檢測工程師職責與要求材料檢測工程師的職責是進行材料的性能測試和分析,確保材料符合質量標準。他們需要具備材料檢測技術,熟悉各種檢測設備和方法,并能進行數據分析和報告撰寫。專利工程師職
43、責與要求專利工程師負責新材料相關的專利申請和維護,確保企業的知識產權。他們需要具備法律和材料科學背景,熟悉專利申請流程和相關法規。42人才流失與競爭中小企業技術人才流向大企業,影響創新與競爭力,需制定策略留人人才流失影響01地方政府與企業提供優惠條件,建立完善的職業發展體系,以吸引并留住人才應對策略0243精準高效獲取人才案例44案例:如何高效鏈接意向人選招聘崗位銷售經理【上?!空衅鸽y點著急用人,合適匹配候選人不多解決方案通過獵聘的意向人選服務,快速匹配合適的候選人,提高招聘效率。交付結果交付周期:持續ing;獲取人選數:13人轉化情況:約面4人,持續邀約中.企業背景:上海某化學科技有限公司客
44、戶反饋:“你們這個(意向人選)是真的不錯”,并且對推薦的簡歷質量表示滿意,認為“基本上80%我都能通過的,我覺得還蠻好的”。45案例:RPO典型交付案例招聘崗位廠長1HC、新品研發1HC、EHS總監1HC項目亮點執行2個月就產出了1個廠長的offer并且在第三個月入職解決方案交付結果高端獵頭,成功交付崗位獵聘是唯一一家有交付的供應商企業背景:某民企新材料公司快速了解企業的業務、營收、發展前景;明確好企業的用人畫像;46案例:候選人快速入職深圳某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通信射頻行業的龍頭企業產品線總經理與客戶保持密切深入溝通,精準定位職位及目標人選畫像,尋訪行業專業獵頭交付。長期高頻跟進人選,及時關
45、注人選異動情況,精準掌握人選痛點。嚴格把控簡歷,及時汰換獵頭。節奏把控,及時響應。推薦簡歷25份邀約面試5人面試到場3人面試通過1人offer數1人入職人數1人企業背景招聘崗位解決方案交付結果行業壁壘高,市場人選儲備少。匹配的目標人選有多個機會選擇,競品公司提供的待遇更具吸引力,需要持續不斷的跟進及影響人選,溝通成本高,時間和精力投入大。招聘難點47獵聘AI探索之路同道匯才同道匯才大模型大模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人力資源行業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人力資源行業高效鏈接高效鏈接B&CB&CD Deepseekeepseek豆包豆包H Hunyuanunyuan通義通義千問千問文心一言文心一言求職者求職者簡歷優化簡歷優化模擬面試模擬面試個性化推薦個性化推薦招聘方招聘方AIAI代發職位代發職位智能邀約智能邀約DorisDoris人才甄選人才甄選意向人選意向人選簡歷快讀簡歷快讀獵聘獵聘 企業版企業版獵聘AI+人才招聘多面多面AIAI面試面試獵聘AI+人才甄選48謝謝同道獵聘集團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