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資源所&北京大學&民航局:中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5)(5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地理資源所&北京大學&民航局:中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5)(58頁).pdf(5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專家顧問 周成虎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李 郁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 院長 廖小罕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原黨委書記、研究員 中國民用航空局低空地理信息與航路重點實驗室 主任 牛 犁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副主任、研究員 金鳳君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員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樊一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 副所長、研究員 劉 瑜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副院長、教授 宋志剛 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院長 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委員、福建省政協常委 報告負責人 王姣娥 中國科學院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
2、模擬重點實驗室 常務副主任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經濟地理與區域發展研究室 主任、研究員 主要編寫成員 王姣娥、杜德林、陳卓、黃潔、吳升、趙志遠、董磊、徐晨晨、章屹禎、譚文蔚、何宛芩、高陽、馮瑜滿、陳錦晗、車恩瑜、范文穎、邱文樂、林薇 編寫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北京大學 中國民用航空局低空地理信息與航路重點實驗室 福州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中國聯通東南研究院 目錄contents 1 引言 長期以來,受歷史和科技發展的階段局限性影響,低空空域處于休眠和未開發狀態。無人機、通信導航、遙感監測等技術的發展,為低空空域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撐;與此同時,以 關于深化我國低
3、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2023)、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標準方法(2023)為代表的一系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關鍵性文件頒發,促進了低空空域的開放。2021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首次提及低空經濟。隨后,低空經濟被列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3)、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低空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快速發展。目前,低空經濟已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具有創新驅動強、產業鏈條長、應用場景廣、參與主體多、地理環境依賴大、安全要求高等特征。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省區低空經濟發展態勢和基礎條件存在較大差異,準確把握低空經
4、濟發展態勢,促進低空經濟因地制宜、安全有序發展尤為重要。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可行性原則,圍繞低空經濟的關鍵特征,本報告從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場景活力、發展潛力和保障能力 5 個維度出發,構建了低空經濟發展指數,包括 3 2 個層級、64 個具體指標,對 2024 年全國及 31 個?。▍^、市)的低空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系統性評估,以準確、全面地反映低空經濟發展態勢。最后,對低空經濟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與討論。3 低空經濟內涵與特征 低空經濟(low-altitude economy)是以真高 1000 米(含)以下、部分地區可延伸至 3000 米高度范圍的空域為核心,開展的各類開發、利用和
5、保護低空空域的產業活動,以及相關活動的總和。主要包括:低空科技創新、低空基礎設施、低空制造、低空飛行活動及各類場景應用和運營保障服務等。其中,低空科技創新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以旋翼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為代表的航空器制造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飛行載具;起降點、低空公共航路和通訊導航等低空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是低空經濟規?;l展的基礎支撐;低空飛行活動及為生產生活服務的各類場景應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出口;有效降低飛行成本并保障安全性則是低空飛行活動商業化發展的關鍵。4 低空經濟具有創新驅動強、產業
6、鏈條長、地理環境依賴大、應用場景廣、參與主體多、安全要求高等特征(1)創新驅動強創新驅動強。創新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低空經濟發展依賴無人機、通訊導航、遙感監測等技術革新。在飛行器方面,各類低空航空器不斷向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邁進。無人機技術日益成熟,從簡單的消費級航拍無人機,發展到可承擔復雜物流配送、測繪任務的工業級無人機;eVTOL 等新型航空器的研發,有望革新交通出行方式。先進的低空導航技術如高精度衛星定位與慣性導航融合系統,大幅提升了航空器在低空復雜環境中的定位精度與飛行安全性,使低空飛行路線規劃更精準。低空遙感監測技術借助高分辨率傳感器與智能圖像識別算法,能高效獲取低空區域的地
7、理信息、基礎設施狀況及環境數據,為低空飛行活動提供支撐。以上前沿技術的發展將激活低空空域資源價值的新維度。(2)產產業鏈條長業鏈條長。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涵蓋了從上游關鍵技術研發與核心零部件制造,到中游各類低空航空器生產制造,再到下游多元應用場景開發運營的產業生態體系。在上游環節,航電系統、復合材料等高精尖技術的突破與零部件的精密制造,是低空航空器性能提升與安全保障的基礎支撐。在中游 5 環節,旋翼無人機、eVTOL、直升機等多樣航空器的研發、生產與系統集成,通過整合多領域技術成果實現高效能、智能化產品輸出。在下游環節,應用場景廣泛延伸至農林植保、設施巡檢、應急救援、物流配送、旅游觀光
8、等生產與生活領域。低空經濟產業鏈條長,有助于開展跨領域、跨行業合作,形成覆蓋研發-制造-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創新鏈產業鏈,并通過外溢效應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3)地理環境依賴大地理環境依賴大。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代表的低空飛行活動從地面向上延伸至一定高度的立體空間內,其適宜性、經濟性和安全性受到氣候、地形、下墊面等環境的影響。在地形起伏較大、環境相對復雜的地區,地面交通建設運營成本高且效率低,低空飛行的空間立體性具有顯著優勢;而山地、森林、海島等場景的物流、巡檢、救援等需求大,但過于復雜的地理環境會增加低空飛行的難度和風險。同時,雨雪、雷電、大風、溫度等天氣的快速
9、、不規則變化也會影響不同時間的低空飛行適宜性。(4)應用場景應用場景廣廣?!暗涂?”模式正在以創新姿態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多個領域,塑造社會經濟發展新業態與新模式。在農林植保領域,無人機能夠實現精準施藥、病蟲害監測、農田測 6 繪等,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在交通運輸領域,低空交通未來有望成為緩解地面交通擁堵的重要方式,以無人機配送為牽引的“低空+物流”創造出高效、便捷的新型物流業態,可在平原、山區、海島等不同地區實現快速投遞;在文化旅游方面,“低空+文旅”催生了低空觀光、無人機表演等特色旅游項目,為游客帶來新奇體驗;在公共服務方面,低空無人機搭載各類高精度傳感器,可對基礎設施、城市環境等進行全方位
10、、動態化監測,為政府部門及時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在應急救援方面,無人機能快速抵達事故現場,進行物資投送與救援指揮輔助,提升應急響應效率。低空經濟催生的新業態憑借其創新性、高附加值等特性,有助于打造經濟增長新賽道,引領經濟發展新潮流。(5)參與主體多。參與主體多。低空經濟的發展吸引了眾多不同類型主體的參與,包括政府部門、科研單位、企業、個人等。政府部門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制定政策法規、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為低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科研機構與高校專注于前沿技術研發和專業人才培養,為低空制造、飛行控制等提供技術支撐;生產制造企業投身于各類低空航空器的設計、生產與制造,打造性
11、能卓越的產品;運營服務企業開展低空旅游、物流配送、飛行培訓等業務,直接面向市場提供服務;7 眾多上下游配套企業,提供零部件制造、軟件開發、維修保養等服務;個人用戶是重要的消費者和體驗反饋者,直接關系到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市場需求。各類主體協同合作,共同推動低空經濟健康發展。(6)安全要求高。安全要求高。低空飛行活動必須要考慮氣候、地形、下墊面等自然環境對航空器的影響,天氣氣象的多變性、不同海拔高度環境差異、地物及飛鳥撞擊風險、電磁干擾等導致了低空地理環境的復雜性,邊界層溫度和濕度梯度、湍流以及不同于上層大氣的光學特性會直接影響低空飛行的安全和效率。低空航空器需要精準避開高樓大廈、電力線路及飛鳥
12、活動等,否則會直接威脅地面人員生命與財產安全。同時,低空飛行涉及高精度地理測繪信息數據使用和存儲,關系國家信息安全。因此,低空航空器生產制造的質量把控和低空飛行活動的運營服務,必須遵循嚴格的安全規范,基礎設施、風險防控、政策標準等是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支撐。8 低空經濟發展態勢 全球低空經濟呈現規?;?、商業化發展態勢 全球低空經濟發展先后經歷了應用探索階段和規范化發展階段。在早期,由于低空技術不成熟,低空經濟發展以低空旅游和在農業、工業的探索應用為主。進入 21 世紀,隨著低空飛行技術成熟和應用場景多元化,規范化監管成為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以美國、歐盟等為代表的重要經濟體,先后出臺一
13、系列法律法規,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保障。2020 年以來,聚焦低空出行、低空物流、低空旅游、農業與消防等應用場景,中國、美國、歐盟、日韓等積極開展商業化試點探索,推動低空經濟呈現規?;?、商業化發展態勢。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美國擁有 5000 多個通用航空機場,在冊航空器數量穩定保持在 20 萬架以上,飛行員數量超過 80 萬人,通過全球領先的通用航空產業體系,搶占低空經濟發展先機,率先提出“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UAM)”,其后演化為更大范疇的“先進空中交通(Advanced Air Mobility,AAM)”,并在 2022 年出臺先進空中交通領導與協調法案
14、,制定了以無 9 人駕駛航空器為核心的先進空中交通愿景和先進空中交通發展戰略。根據美國航空產業協會預測,到 2035 年美國低空經濟將達1150 億美元,相當于傳統商業航空運輸的 30%。與此同時,歐盟致力于建立統一的空域管理系統,包含空中交通服務與管理網絡等,先后發布2022 年管理計劃:機動性與運輸戰略、歐洲無人機戰略 2.0 等十幾項戰略指南。其中,歐洲無人機戰略 2.0列舉了 10 個領域的 19 項旗艦行動計劃,以無人航空器應用加速場景創新,并通過整合空域管理,建設歐盟無人機服務市場,加強歐盟民用和國防工業能力的協同效應。根據歐盟官方研究機構預測,到 2035 年和 2050 年,歐
15、洲無人機產業將創造 1400 億歐元和 3500 億歐元經濟價值。低空經濟市場環境持續優化、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在全球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國通過政策創新、技術突破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多維度協同,推動市場環境持續優化和保障能力系統性提升。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空域管理體系的改革上,更深入至產業鏈各環節的支撐能力強化,為低空經濟從試驗階段邁向規?;瘧玫於藞詫嵒A。在中國,通過自上而下構建全方位覆蓋的政策體系與精準施 10 策,低空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持續得到優化。2010 年 11 月,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了 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明確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總體目標、階段步驟和主要
16、任務,成為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綱領性文件。2023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及配套的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標準方法 發布,成為中國空域管理改革的關鍵節點。自此,低空空域首次有了專門的精細化分類,真高 300 米以下的部分空域(G 類)和 120 米以下部分空域(W 類)為非管制空域,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2021 年 2 月,低空經濟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被首次提及;2023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強調加強低空空域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將低空空域資源轉變成類似土地資源的生產要素,為開展經濟活動提供要素
17、保障;2024 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之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2024 年 12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增設低空經濟發展司。全國各地方積極響應發展低空經濟。截至 2025 年 3 月,已 11 有 30 個?。▍^、市)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6 個?。▍^、市)和 82 個城市出臺低空經濟發展規劃或相關政策文件,成立了45 家低空經濟國資平臺企業,業務范圍覆蓋機場運營、通用航空服務等多個方面;20 余個省市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專項基金,總規模超千億元。整體上,低空經濟表現出繁榮發展
18、趨勢。12 圖圖 1 中國低空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的經濟發展的標志性事件與重要政策文件標志性事件與重要政策文件 13 隨著智能化升級與網絡化布局低空基礎設施,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不斷提升。2020 年以來,中國低空基礎設施建設表現出起降點、航線網絡與低空服務平臺協同推進的特征。在起在起降點建設方面,降點建設方面,深圳市組建了中國首個地方性低空經濟國資平臺,建成各類低空起降點 483 個,構建了全球首個市域級“5G+毫米波+衛星”空天地一體化的低空全覆蓋安全網絡,累計建成 5G 基站 8 萬個、升級 5G-A 基站超 2.3 萬個、新增通感基站 67 座,基本實現 120 米以下空域 5G 網
19、絡連續覆蓋。在低空航線網絡構建在低空航線網絡構建方面,方面,2024 年,全球首條跨??绯?eVTOL 航線在深圳首飛。在在空域開放和航線劃設空域開放和航線劃設方面,方面,截至 2025 年 3 月,安徽省建成開放30 個臨時空域、27 條臨時航線;武漢市批復 24 條低空航線,其中載人航線 8 條、無人機航線 16 條,包含短途運輸、空中游覽、物流運輸等場景。在數據平臺在數據平臺方面,方面,國家無人駕駛航空器一體化綜合監管服務平臺(UOM)平臺于 2024 年 1 月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實現全國民用無人機與操作員的統一登記管理以及適飛空域等信息查詢共享以及飛行活動的申報審批,加強了無人機飛行
20、狀態的動態監管,提升了無人機管理的規范性和安全性。同時,江蘇、廣東、安徽、山東等省正在加快推動省市級低空管理服務平臺建設。14 國內低空經濟發展勢頭迅猛、未來潛力巨大 國內低空經濟發展具有通用航空市場持續增長、無人機產業全球領先、低空經濟產業載體建設快等特征,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2023 年全國低空經濟規模超 5000億元,2030 年有望達到 2 萬億元。一是,通用航空市場持續增長一是,通用航空市場持續增長。中國已有近 100 家通航整機制造企業,初步建立了航空裝備體系,具備研制生產多種型號直升機、輕型運動飛機、多用途飛機、特種飛機的能力。截至 2024年年底,中國在冊
21、通用機場達 475 個,較 2023 年增加 26 個。截至 2023 年底,中國通航企業達 689 家,在冊通用航空器數量 3303架,通用航空完成飛行時長 137.1 萬小時,同比增長 12.4%。其中,載客類完成 2.8 萬小時,同比增長 55.1%,載人類完成 14.5萬小時,同比增長 34.7%,其他類完成 69.6 萬小時,同比增長8.3%;非經營性作業時長完成 50.1 萬小時,同比增長 11.2%。二是,無人機產業全球領先二是,無人機產業全球領先。截至 2024 年年底,全國無人機生產企業近 700 家,具備載荷多樣、構型多種、款式多用的無人機研發設計和批量生產能力。其中,中國
22、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 70%以上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 50%的市場份額。截至 2023年底,全國獲得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且使用民用無人機的通用 15 航空企業 19825 家,同比凈增 4695 家;全行業無人機擁有者注冊用戶 92.9 萬個,其中,個人用戶 84.9 萬個,企業、事業、機關法人單位用戶 8 萬個;全行業注冊無人機共 126.7 萬架,同比增長 32.2%;全行業有效無人機操控員執照共 19.44 萬本,同比增長 27.2%。2023 年,全年無人機累計飛行小時 2311 萬小時,同比增長 11.8%。依托無人機產業,“低空+”業態日益豐富,在農林植保等生產作業領域已有廣
23、泛應用。2024 年中國植保無人飛機防治作業面積達 26.7 億畝次,居全球首位。同時,順豐、美團、億航智能等頭部企業積極開展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應用場景探索。三是,低空經濟產業載體建設快三是,低空經濟產業載體建設快。2024 年,蘇州太倉、鹽城東臺、無錫江陰、濱州、連云港灌縣南、南通啟東等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陸續建成投用,為無人機試飛試驗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環境;全國各地低空經濟產業園陸續開園,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空間保障。2024 年 5 月,全國首個 eVTOL 產業園深圳鹽田 eVTOL 產業園揭牌;隨后,呼和浩特低空經濟裝備制造產業園、中關村(延慶)低空經濟產業園、中國東盟(玉林)低
24、空經濟產業園示范園、廣州花都低空經濟產業園、紹興市越城區低空經濟配套產業園、太原低空經濟產業園、巴中低空經濟產業園等園區陸續獲得批準。16 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構建 構建原則 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可行性原則構建低空經濟發展指數,以準確、全面地反映低空經濟發展態勢與未來發展潛力??茖W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基于低空經濟內在發展規律和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精準把握低空經濟的關鍵特征,遴選代表性指標反映低空經濟的發展態勢。數據來源于權威機構和可靠渠道,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一致性。計算方法科學合理,在指標選取、權重確定以及指數計算方法上,運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和數學模型,確保指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5、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全面覆蓋低空經濟領域各方面,包括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場景應用、發展潛力及保障能力等,以全面反映低空經濟全貌。指標體系應具有清晰的層次結構,從宏觀到微觀、從總體到局部,逐步細化和分解指標,形成有機整體。各指標之間應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系和相互關聯性,能夠反映低空經濟系統內部各要素間的關聯性。前瞻性原則:前瞻性原則:作為新興領域,低空經濟指數關注該領域的新 17 興技術、新興業態、發展潛力和趨勢,運用新興非統計數據并設計具有前瞻性的指標,以反映低空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潛力,引導低空經濟的創新、綠色、可持續發展,且與國家和地方的低空經濟發展政策導向相適應,體現政策的引導和保障作用
26、??尚行栽瓌t:可行性原則:指數應能夠定量化表達以便于進行定量評估和比較分析。數據應具有可獲取性和可操作性,既要考慮現有統計制度和信息系統中能夠直接獲取或經過整理加工的數據指標外,也應關注遙感影像、地形地貌、氣象、知識產權、企業、低空飛行、商業運營、政策文本、新聞公告等多源大數據。指標體系避免過于復雜的計算方法和繁瑣的操作流程,確保指數的計算和評估工作能實現廣泛應用。圖圖 2 低空經濟發展指數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構建原則構建原則 18 指標體系 為準確評估低空經濟發展水平,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可行性的原則,以低空經濟內涵特征為基礎,根據低空經濟的創新驅動強、產業鏈條長、場景應用廣、發展潛力大
27、及安全要求高等特征,從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場景活力、發展潛力和保障能力 5 個方面出發,分層級細化各維度的指標,構建“5 維度、3層級”的低空經濟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包括64個指標。圖圖 3 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構建框架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構建框架 (1)創新效力)創新效力 創新效力是低空經濟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也是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趧撔沦Y源要素類型,選取低空經濟領 19 域的教育資源、科技平臺、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 4 個二級指標和11 個三級指標,綜合刻畫低空經濟的創新效力。其中,教育資源包括低空經濟領域的普通高等院校、“雙一流”建設高校、低空經濟學科專業設置;科技平臺包括低空
28、經濟領域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創新投入包括低空經濟領域的兩院院士、國家級人才和經費投入;創新產出包括低空經濟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論文發表、裝備創新成果。表表 1 低空經濟的創新效力評價指標低空經濟的創新效力評價指標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創新效力 教育資源 低空經濟領域普通高等院校 低空經濟領域“雙一流”建設高校 低空經濟學科專業設置 科技平臺 低空經濟領域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低空經濟領域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創新投入 低空經濟領域兩院院士 低空經濟領域國家級人才 低空經濟領域 R&D 經費投入 創新產出 低空經濟領域發明專利申請 低空經濟領域論文發表 低空經濟領域裝備創新成
29、果 20(2)產業實力)產業實力 低空產業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選取產業規模、產業質量、產業效率和產業載體,構建了 4 個二級指標和 16 個三級指標,綜合反映低空經濟的產業實力。其中,產業規模綜合考慮了無人機、通用航空和 eVTOL 等與低空經濟密切相關企業的規模及低空上市企業市值;產業質量考慮具有一定市場知名度或創新能力較好的企業,具體包括低空經濟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業效率從低空經濟產業鏈競爭力和企業密度兩方面衡量;產業載體包括低空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低空經濟國資平臺、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市、
30、eVTOL 試點城市、低空產業聯盟與協會。21 表表 2 低空經濟的產業實力評價指標低空經濟的產業實力評價指標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產業實力 產業規模 無人機企業總量 通航制造企業總量 eVTOL 制造企業總量 低空上市企業市值 產業質量 低空高新技術企業 低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低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低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產業效率 低空產業鏈競爭力 低空經濟企業密度 產業載體 低空產業發展專項基金 低空經濟國資平臺 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市 eVTOL 試點城市 低空產業聯盟與協會 22(3)場景活力)場景活力“低空+”場景應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
31、要形態,選取了場景用戶、生產作業場景、低空文旅場景以及其他場景 4 個二級指標和 14 個三級指標,綜合刻畫低空經濟的場景活力。其中,場景用戶是低空經濟場景應用的需求方,包括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等。由于以無人機為代表的低空飛行活動目前主要集中于農林植保等生產作業領域,故選擇生產作業領域的飛行無人機數量、無人機起飛架次、無人機飛行時長、無人機飛行面積作為評價指標。隨著一系列商業試點的拓展,低空文旅場景應用日益豐富,選擇低空領域的世界級/國家級無人機專業賽事、專業會議會展及低空文旅的商戶規模、消費熱度作為低空文旅場景的評價指標。隨著低空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低空物流、應急巡檢等多元化的場景也日益增
32、多,選擇服務于這類場景的飛行無人機數量、起飛架次、飛行時長和飛行面積作為其他場景的評價指標,綜合刻畫低空經濟發展活力。23 表表 3 低空經濟場景活力評價指標低空經濟場景活力評價指標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場景活力 場景用戶 無人機操控員執照總量 低空經濟下游應用企業總量 生產作業場景 植保無人機總量 植保無人機起飛架次 植保無人機飛行時長 植保無人機飛行面積 低空文旅場景 世界級/國家級無人機賽事量 低空領域全國性會議會展量 低空文旅商戶規模量 低空文旅消費熱度 其他場景(低空物流、應急巡檢等)其他飛行無人機總量 其他無人機起飛架次 其他無人機飛行時長 其他無人機飛行面積 24(4)
33、發展潛力)發展潛力 作為新興產業,低空經濟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其發展潛力受社會經濟需求和自然本底適宜性的影響。因此,報告從社會經濟需求性和自然本底適宜性兩方面構建 11 個三級指標刻畫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其中,社會經濟需求性包括經濟規模、人口規模、產業結構、機耕面積、電網規模、快遞規模,前 3 個指標反映了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礎需求,后 3 個指標反映了對農林植保、設施巡檢、低空物流等特定行業及應用場景需求。自然本底適宜性包括地形復雜性、年極端天氣天數、年平均風速、海島資源、海拔高度。其中,復雜的地形條件與離散的海島資源往往伴隨著地面交通可達性差、運輸成本高等問題,低空巡檢、低空物流具有較大發展潛
34、力,而極端天氣、風速和海拔高度等則是影響低空飛行活動的限制性因素。25 表表 4 低空經濟發展潛力評價指標低空經濟發展潛力評價指標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發展潛力 社會經濟需求性 經濟規模 人口規模 產業結構 機耕面積 電網規模 快遞規模 自然本底適宜性 地形復雜性 年極端天氣天數 年平均風速 海島資源 海拔高度 26(5)保障能力)保障能力 完善的基礎設施供給、有效的風險防控體系和完備的政策標準是低空經濟規?;蜕虡I化發展的重要前提?;诖?,報告構建 3 個二級指標和 12 個三級指標刻畫低空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其中,基礎設施包括通用機場、直升機場、飛行服務站、無人機起降場、低空公共
35、航路、5G 基站等;風險防控包括低空領域的安全政策關注度、低空安全社會關注度以及低空安全事故通報等;政策標準包括低空領域地方出臺的規劃、專項政策、行動方案、實施細則及地方標準等,反映了地方政府及相關管理機構等對低空經濟發展的引導、規劃和保障。27 表表 5 低空經濟的保障能力評價指標低空經濟的保障能力評價指標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 保障能力 基礎設施 通用機場 直升機場 飛行服務站 無人機起降場 低空公共航路 5G 基站 風險防控 低空安全政策關注度 低空安全社會關注度 低空安全事故通報 政策標準 低空領域地方性規劃及行動方案 低空領域地方實施細則 低空領域地方標準 28 評估單元與范
36、圍 本報告以省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評估范圍,計算評估各省級行政單元的低空經濟發展指數。29 數據來源 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指標體系包含 5 個一級指標、17 個二級指標和 64 個三級指標,涉及傳統統計數據和遙感影像、地形地貌、氣象、知識產權、企業、低空飛行、商業運營、政策文本、新聞公告
37、等新興非統計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和各?。ㄗ灾螀^、直轄市)的政府官網、相關統計部門、權威行業報告、知名新聞媒體和商業平臺等,經收集、清洗、融合異構數據后,構建了全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評估數據庫,實現了“統計數據+非統計數據”有效融合。在此基礎上,對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場景活力、發展潛力和保障能力五維度平均賦值,對各維度內的指標采用熵值法確定權重,綜合計算各維度指標得分與低空經濟發展指數綜合得分,有效感知國家和?。▍^、市)層面的低空經濟發展態勢。30 低空經濟發展評估結果 中國低空經濟在政策引導和創新驅動下快速發展,逐漸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海岸線漫長、自然資源豐富,具
38、有豐富多樣的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發展潛力較大。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持續推進加速了低空空域資源潛力的釋放,通過自上而下構建了全方位覆蓋的政策體系與精準施策,形成了較好的保障能力。同時,擁有一批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已形成覆蓋低空經濟全鏈條的產業布局,在部分試點地區積極開展應用探索,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和場景活力已形成一定基礎,但在部分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存在短板、規?;蜕虡I化發展程度有限,低空經濟發展提升空間很大。圖圖 4 全國全國低空經濟發展低空經濟發展的的五五維度比較維度比較 31 根據低空經濟發展指數評估結果,將 31 個?。▍^、市)從高到低排序并劃分為四個梯隊,如下所示。圖圖
39、 5 各省區市各省區市低空經濟發展指數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排名排名 西藏西藏青海青海甘肅甘肅貴州貴州寧夏寧夏新疆新疆吉林吉林天津天津內蒙古內蒙古黑龍江黑龍江山西山西遼寧遼寧廣西廣西福建福建重慶重慶云南云南海南海南陜西陜西江西江西上海上海河北河北湖南湖南湖北湖北河南河南安徽安徽山東山東四川四川北京北京浙江浙江江蘇江蘇廣東廣東低空經濟發展指數得分低空經濟發展指數得分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場景活力發展潛力保障能力第一梯隊(第一梯隊(5 5個)個)第二梯隊(第二梯隊(9 9個)個)第三梯隊(第三梯隊(9 9個)個)第四梯隊(第四梯隊(8 8個)個)32 低空經濟發展指數高值區主要集中分布于東部沿海地區,其中,廣
40、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和北京市憑借完善的產業生態和創新優勢,低空經濟發展指數位居前列,確立了在全國的領先地位。位于西部地區的四川省依托扎實的航空工業基礎和完備的保障能力,位于低空經濟發展第一梯隊。東北地區與大部分西部省區由于產業和經濟基礎薄弱、人才和研發能力有限,低空經濟發展指數相對較低。圖圖 6 全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的空間格局全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的空間格局 33 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依托高密度的科技資源、成熟的產業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依托高密度的科技資源、成熟的產業體系與充足的科研人才優勢,在創新效力與產業實力方面體系與充足的科研人才優勢,在創新效力與產業實力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處于全國領先
41、地位。東北地區東北地區與西部大部分省區與西部大部分省區在創新研發、產業配套與市場在創新研發、產業配套與市場應用方面存在明顯短板,低空經濟發展的創新效力、產業實應用方面存在明顯短板,低空經濟發展的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和場景活力有待加強。力和場景活力有待加強。第一梯隊(5 個):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北京市、四川省 第一梯隊?。▍^、市)共 5 個,是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引領區域,主要位于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地區。5 省市在低空經濟發展的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場景活力、發展潛力和保障能力 5 個維度普遍具有較高水平。廣東省低空經濟發展指數位居全國首位,在產業實力、場景活力、發展潛力與保障能
42、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擁有大疆、億航智能、豐翼科技等一批全球知名企業,形成了覆蓋原材料、零部件、動力系統、機載設備、導航定位、運營服務等環節的完整產 34 業鏈,順豐、美團等企業在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領域積極開展應用探索,促進了廣東省低空經濟的產業培育、應用場景和市場拓展、保障體系建設等,形成了在國家層面的競爭優勢。江蘇省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排第 2 位,在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場景活力、發展潛力與保障能力 5 個方面相對均衡。江蘇省擁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水平創新平臺,創新研發和人才培育基礎較好,在無人機、航空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并積極建設無人機物流配送航線,不斷拓展
43、“低空+”的場景應用。同時,江蘇省及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地市均出臺了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行動方案,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浙江省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排第 3 位,保障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產業實力與場景活力具有較好基礎。浙江省及杭州、嘉興、溫州等地市出臺了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意見與行動方案,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引。浙江省在低空經濟領域已基本形成覆蓋上游原材料供應與零部件制造、中游無人機整機制造、下游應用服務等環節的產業發展格局,不斷推進無人機在農產品采摘轉運和常態化快件運輸、山區快件運輸等場景的應用,有效促進了低空經濟發展。35 北京市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排第 4 位,創新效
44、力突出、保障能力較強。北京市依托雄厚的科研基礎,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一批高水平低空經濟創新平臺以及眾多國家級人才資源,科研實力強大,創新效力位列全國首位。在低空經濟產業領域,北京市集聚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涵蓋了無人機整機制造到低空智聯網等產業鏈核心環節。四川省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排第 5 位,產業實力、場景活力、發展潛力與保障能力較為均衡,是中國首個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省份,搭建了“空地一體、軍地聯動”的聯合監管平臺,擁有自貢、彭州 2 個國家級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試驗基地)、沃飛長空等 eVTOL 領域的龍頭企業、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等高等院校,低空經濟發展在全國具有競爭優勢
45、。36 圖圖 7 第一梯隊第一梯隊 37 第二梯隊(9 個):山東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北省、上海市、江西省、陜西省 第二梯隊?。▍^、市)共 9 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處于全國中上游水平,主要位于中部和東部地區。9 省市保障能力、發展潛力普遍較高,產業實力、創新效力和場景活力具有一定基礎,是提升我國低空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區域。在第二梯隊中,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北省、上海市、江西省的低空經濟發展均呈現出保障能力最優,發展潛力其次,產業實力、創新效力和場景活力的發展水平接近的特點。這些省市均出臺了低空經濟領域的相關政策文件或行動方案,以加強對低空經濟發展的支持和監管。地
46、勢相對平坦、氣候條件相對穩定,為低空飛行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環境。同時,各省市在無人機制造、低空運營服務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和發展基礎,并積極探索了各類應用場景。例如,億航智能與天行健達成合作在湖南省吉首矮寨奇觀旅游區開展 EH216 自動駕駛飛行器低空游覽項目。安徽省低空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較強,發展潛力其次,具有一定產業實力。安徽省是中國第 3 個、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在低空制造的上游原材料供應和零部 38 件制造、中游整機制造、下游低空應用領域均有企業布局。陜西省低空經濟發展的創新效力優勢明顯。陜西省是中國重要的航空制造人才聚集地和培養地,擁有完整的航空產業
47、鏈,涵蓋設計、制造、試飛等環節,具備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創新支撐。圖圖 8 第二梯隊(第二梯隊(I)39 圖圖 9 第二梯隊第二梯隊(II)40 第三梯隊(9 個):海南省、云南省、重慶市、福建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遼寧省、山西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 第三梯隊?。▍^、市)共 9 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處于全國中下游水平。大部分省區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和保障能力,但在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和場景活力方面均有待加強。海南省低空經濟發展的場景活力和保障能力相對較強。海南省是中國最早開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地區之一,是國內唯一一個具備通航有人機與無人機服務保障平臺的省級行政區,政策
48、保障能力較強;豐富的海島和旅游資源有助于打造多元應用場景,三亞塔赫跳傘基地入選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十大消費場景。云南省低空經濟保障能力較強,其次為發展潛力和場景活力。云南省出臺了無人機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昆明市基于海拔高、山地多的特點和獨特的應用場景,制定了空域、航線、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引導和保障。在場景活力方面,云南省旅游資源豐富,低空經濟發展的場景類型多樣,其中,玉龍雪山滑翔傘飛行營地是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十大消費場景之一。重慶市低空經濟具有一定的保障能力、發展潛力、產業實力基礎良好。西部戰區空軍與重慶市共同建立了低空空域需求“統 41 報統批”工作機制,推動空域批復時間壓
49、縮至 1 天。重慶市與四川省簽署了中國首個跨省低空合作備忘錄,開辟了西南地區首條低空目視線路。同時,重慶市打造了無人機運送“巫山脆李”、無人機運輸醫療物資、航空培訓、無人機城市物流等多種低空應用場景。福建省低空經濟發展潛力大。其地形地貌較為復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依托低空航空器,可為山地、森林、海島等地面交通不便地區提供物流與巡檢服務。依托文旅、海洋、林業等特色產業,低空文旅、漁業飛行、海事巡檢、林場巡檢、航空護林等發展潛力大。同時,福建省擁有寧德時代等能源動力領域的龍頭企業,且電子信息和數字產業基礎較好,能夠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產業支撐。廣西壯族自治區、遼寧省、山西省、黑龍江省、內蒙
50、古自治區的低空經濟發展具有發展潛力較好,以提升保障能力為主的特點。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山地丘陵地形與豐富的旅游資源、遼寧省扎實的航空工業基礎、山西省復雜的地形條件和豐富的地面文物資源、黑龍江省遼闊的農(林)場和豐富的冰雪旅游資源、內蒙古自治區廣袤的空域資源和草場資源等,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42 圖圖 10 第三梯隊第三梯隊(I)43 圖圖 11 第三梯隊第三梯隊(II)44 第四梯隊(8 個):天津市、吉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貴州省、甘肅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第四梯隊?。▍^、市)共 8 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相對較低、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整體具有一定發展潛力,保障能力、
51、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和場景活力相對較弱。天津市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和保障能力已具備一定基礎。天津市是首批國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試點城市之一,依托京津冀城市群的科研實力、高端裝備制造和信息產業、市場需求等,具有一定場景應用空間和發展潛力。吉林省是中國重要的航空工業基地,發展潛力較好,擁有長春航空展、吉林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等重要平臺,無人機、輕型飛機等航空制造和維修產業鏈完善。同時,吉林省林海廣袤、文旅資源豐富,可開展低空巡檢、低空文旅和特色飛行體驗等應用場景。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的重點地段,南部屬于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區,在低空生態巡護、農林植保等具有較好的應用場景。貴州
52、省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無人機等低空航空器憑借靈活機動的優勢,在資源勘探、農林植保、基礎設施巡檢等領域具有 45 應用前景。甘肅省地貌復雜多樣,河西走廊、丹霞地貌等自然環境和密集的風電和光伏基地使其在低空文旅、低空巡檢等方面具有一定發展潛力。青海省地處高原地區,氣候條件獨特,清潔能源豐富,擁有青海湖、茶卡鹽湖、柴達木盆地等獨特自然景觀以及雪山冰川等旅游資源,無人機在光伏電站巡檢、野生動物保護、地質災害監測、低空旅游航線開發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等邊疆省區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邊疆風貌及良好的生態資源,依托無人機等低空航空器,在農林植保、公共服務、應急救援、邊境防控、
53、低空物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場景應用有待開發。圖圖 12 第四第四梯隊梯隊(I)46 圖圖 13 第四梯隊第四梯隊(II)47 低空經濟發展未來展望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加速交匯,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正在從政策引導下的試點探索向規?;?、差異化、協同化的區域發展新階段邁進。未來,通過差異化定位、基礎設施互聯、場景深度融合、跨區生態共建和安全保障構筑,低空經濟有望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引擎,推動“天空紅利”從概念走向普惠,實現區域共贏。區域產業集群差異化:從“多點開花”到“特色集聚”一是,核心城市群將發揮引領效應一是,核心城市群將發揮引領效應。以深圳、上海等為代表的超大
54、城市,依托成熟的產業鏈基礎和科技創新能力,將成為低空經濟的全球標桿區域。例如,深圳已形成涵蓋研發、制造、運營的全產業鏈生態,其消費級無人機產業占全球市場份額超 70%;上海規劃構建“低空交通走廊”,連接長三角城市群,推動城際通勤與物流網絡一體化。這類城市將重點突破eVTOL適航認證、智能空管系統等高端環節,形成技術輸出高地。二是,資源型區域將加快場景創新二是,資源型區域將加快場景創新。山地、海島、農業大省 48 等地理特征顯著的區域,將圍繞本地需求開發特色場景。例如,重慶依托山地地形,規劃建設 1500 個通航起降點,探索“低空+應急”、“低空+文旅”模式;安徽黃山、福建三明等利用生態資源優勢
55、,打造低空旅游 IP,通過“景區+飛行體驗”吸引消費。此類區域需重點解決基礎設施適配問題,如山區導航精度、海島通信覆蓋等。三是,產業基礎薄弱地區需要借力突圍三是,產業基礎薄弱地區需要借力突圍。中西部城市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共建飛地園區等方式融入低空經濟生態。例如,四川綿陽聯合科研機構成立低空經濟研究院,吸引無人機測試企業落地;貴州貴安新區通過政策補貼吸引頭部企業設立區域總部。此類區域需強化與核心城市的協同分工,避免重復建設?;A設施的區域互聯:從“孤島式”到“網絡化”一是,強化低空交通基建的區域統籌一是,強化低空交通基建的區域統籌?;A設施的標準化和共享化,是打破區域壁壘的關鍵。未來,通用機場、
56、垂直起降場、充電/換電站等設施將納入區域基礎設施規劃。例如,成渝地區計劃共建跨省低空飛行聯盟,統一空域管理標準,實現“干支通”機場互聯;長三角通過 5G-A 通信網絡實現低空全域監控,構建“15 分鐘響應圈”。49 二是,促進數字空管平臺的跨區協同二是,促進數字空管平臺的跨區協同。區域間需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機制。例如,重慶提出建設“低空數字底座”,整合地理信息、氣象數據,實現川渝黔三地空域動態調配;福建三明通過智能機庫網絡覆蓋全域,為閩贛邊界提供應急救援服務。此類平臺需重點解決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應用場景的區域創新:從“單一試點”到“生態融合”一是,發揮城市群的場景疊加效應一是,發揮城市
57、群的場景疊加效應。在都市圈內部,低空經濟將與智慧城市深度融合。例如,廣州試點“無人機+AI 城管”模式,實時監測違章建筑與交通擁堵;杭州利用無人機配送網絡銜接電商與冷鏈物流,形成“即時零售生態圈”。此類場景需平衡商業效率與公共安全,推動立法配套。二是,強化鄉村振興中的低空賦能二是,強化鄉村振興中的低空賦能。農業大省可通過無人機植保、農產品運輸等場景實現降本增效。例如,山東德州建設“數字農業大腦”,無人機作業覆蓋 90%以上農田;新疆棉田引入農業無人機后,人力成本下降 85%。此類區域需重點培育本地化運營企業,避免技術“懸浮”。50 區域協同生態的形成:從“競爭內卷”到“互補共生”一是,跨區域產
58、業聯盟將興起一是,跨區域產業聯盟將興起。例如,“六省一市”低空飛行聯盟(川渝黔鄂湘陜渝)通過共享空域資源、聯合采購設備降低成本;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制定 eVTOL 適航標準,推動技術出海。此類合作需重點建立利益分配機制,有效規避“搭便車”現象。二是,飛地經濟的創新實踐將持續二是,飛地經濟的創新實踐將持續。發達地區可通過技術輸出在欠發達區域建立“低空經濟示范區”。例如,深圳與贛州合作建設無人機測試基地,上海向蘇北轉移物流無人機生產線。此類模式需重點配套稅收優惠與人才流動政策。安全保障基石的構筑:從“被動防御”到“主動智治”一是,技術上需構建“感知一是,技術上需構建“感知-決策決策-響應響應”全鏈路
59、主動防御體系全鏈路主動防御體系。當前低空安全技術已突破單一設備限制,轉向多維協同的智能化防護網絡。例如,深圳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統(SILAS)通過雷達、光電、無線信號融合,實現 5 公里內無人機識別精度達 99.9%,并依托區塊鏈存證飛行數據,形成可追溯的閉環管理。這類技術融合 AI、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使安全防護從“事后處置”轉向“風險預判”。51 二是,低空經濟領域的法規和標準體系需加速完善。二是,低空經濟領域的法規和標準體系需加速完善。在適航認證與技術標準統一化上,國家層面已出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 等文件,未來將進一步細化適航認證要求,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認證體系。同時,國內正
60、在加速完善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相關法律和規定,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低空空域需求,解決低空安全等問題。珠海已發布珠海經濟特區低空交通建設管理條例,在事故責任劃分、保險機制等方面形成了可復制的制度樣本。三是,管理模式上需實現從靜態審批到動態空域協同治理的三是,管理模式上需實現從靜態審批到動態空域協同治理的轉變轉變。傳統空域管理依賴人工審批和固定航路劃分,難以應對“高密度、規?;憋w行需求。當前珠海、合肥等試點城市通過“垂直分層+動態釋放”策略,將空域劃分為物流、文旅等場景化通道,并基于北斗網格碼技術實現厘米級定位與編碼。這種管理模式依托數字化工具,使空域資源從“碎片化”向“蜂窩化”重構,將釋放出更高經濟價
61、值。四是,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將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四是,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將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如雄安新區通過“數字圍欄+反向接管”技術,開發了中國通號無人機監視防護系統,實現對低空飛行目標動態追蹤能力的突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將白洋淀空域轉化為生產要素流動通道,為開發各 52 類場景應用提供了基礎。同時,安全技術的進步還有助于推動反制設備產業化,如成都捌三肆一的 EMP 集群摧毀系統、西安知語云的激光定向能武器,已形成 150 億元規模的市場,反制成本較傳統手段降低 80%,為商業化應用提供了可行性。聯系方式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或對報告有任何建議,歡迎與編寫團隊聯系。Email:。聲明在本報告的編制中,已盡力確保數據準確性與內容客觀性,但受統計口徑、數據采集時間、大數據有偏性及其他不確定因素影響,不排除存在信息滯后或局部偏差的可能性。本報告內容(含文字、圖表、數據等)版權歸編制方,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復制、改編、傳播或用于商業用途,引用部分內容時需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