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研究院:2022年隱私計算與公共數據開放白皮書(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數字中國研究院:2022年隱私計算與公共數據開放白皮書(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新興的各類隱私計算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當前數據安全保護能力的不足,有助于在保障數據開放利用的同時有效解決數據安全問題,有望在公共數據開放若干場景中發揮重要價值。在開放數據的實踐中引入隱私計算技術,有利于構建多主體協同、全周期覆蓋的數據安全保護能力,具體建議包括:對于高風險數據,可從開放原始數據轉向“數據可用不可見”。通過引入隱私計算技術,讓數據利用方僅能獲得數據利用結果,無法獲得與推理原始數據,從而在釋放數據價值的同時,降低數據泄露風險。構建全周期的數據管控能力。利用隱私計算“數據流向可追溯”、“數據用法可控可計量”的技術特性,在數據開放利用的全周期監測各主體行為,既實現對安全風險的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也為責任追查與事后救濟提供依據。從集中式開放走向分布式開放。利用隱私計算“原始數據不出庫”的技術特性,數據開放平臺可僅提供數據目錄與元數據,不再匯集各部門各機構的原始數據,以降低數據泄露的風險。020七、附錄 附錄 1 有關數據安全的政策法規(部分)附錄 2 涉及隱私計算的政策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