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倫:2024中國企業“出?!敝罚和度谫Y全路徑研究報告(299頁).pdf

編號:183325 PDF  DOCX 299頁 9.75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中倫:2024中國企業“出?!敝罚和度谫Y全路徑研究報告(299頁).pdf

1、THE ROAD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O GLOBALFULL PATH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中國企業“出?!敝吠度谫Y全路徑.境外投融資路徑設計.境外投融資條款談判與設計.境外融資貸款要點.境外國際化運營合規 .境外投資退出機制觀察.上市公司、國有企業、跨境電商出海 關鍵問題聚焦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

2、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

3、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

4、“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

5、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

6、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

7、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

8、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

9、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南亞設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

10、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企業被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

11、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海失敗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

12、。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

13、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

14、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

15、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

16、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

17、、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CONTENTS目錄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

18、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

19、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

20、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

21、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

22、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

23、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

24、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

25、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南亞設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

26、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企業被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

27、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海失敗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

28、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

29、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

30、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

31、。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

32、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

33、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00700902/新形勢下海外投資路徑探討QDLP分析03/境外投資并購之融資路徑的設計與分析01/深海迷航:中國企業出海之七大法律戰略問題前 言040041095Chapter 1:路徑設計04/產業投資并購交易中政策風險的應對策略詳解05/并購基金的設立與運作:策略、結構與實踐分析06/境外投資股權收購協議

34、之關鍵條款起草和談判解析07/境外投資合資協議的關鍵條款和談判要點分析08/跨境并購中的股權激勵056067Chapter 2:實施策略06808312413613715309/跨境融資的合規之道 以 固定資產貸款管理辦法 為引 芻議跨境融資項目監管要點及實務指引10/中國企業海外并購交易中的并購貸款融資110Chapter 3:金融貸款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

35、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

36、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

37、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

38、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

39、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

40、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

41、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序 章CONTENTS目錄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

42、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

43、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

44、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

45、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

46、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

47、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

48、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

49、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南亞設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

50、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企業被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

51、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海失敗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

52、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

53、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

54、?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55、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

56、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

57、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11/中國企業境外運營合規要點概述12/中國企業“走出去”國際化運營合規163164Chapter 4:運營合

58、規13/如何在海外投資中妥善退出?14/公司斷臂求生之路 境外公司注銷一般流程詳解15/退出機制:如何通過競買交易(Auction Sales)出售海外資產178188Chapter 5:退出機制189Chapter 6:特別關注16/新出海潮背景下上市公司海外收購的法律設計17/國有企業境外投資及境外國有產權監管框架及適用18/揚帆出海,乘風破浪:跨境出口電商的架構搭建19/行愈篤知益明 跨境電商出海合規運營實務問題八問八答20/境外新能源項目PPA要點解析199214224223243255268284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

59、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

60、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

61、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

62、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

63、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

64、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

65、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

66、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南亞設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

67、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企業被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

68、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海失敗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

69、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

70、,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

71、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

72、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

73、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

74、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PREFACE前言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

75、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

76、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

77、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

78、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

79、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

80、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

81、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

82、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南亞設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

83、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企業被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

84、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海失敗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

85、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

86、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

87、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

88、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

89、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

90、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PAGE/007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

91、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

92、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

93、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

94、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

95、(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

96、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

97、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

98、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被稱為“出海元年”的2023年,是中國企業加速其國際化步伐,通過海外投資和并購活動,不斷拓展全球市場的一年。1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活躍參與者。據統計,2023年,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0418.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7%(以美元計為1478.5億美元,增長0.9%)。2不僅如此,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呈現出多元化和深入化的趨勢:從傳統的資源獲取型投資,到技術、品牌、市場獲取型投資,再到全球產業鏈布局,投資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近年出入境政策放寬,加之企業自身技術和供應鏈管理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夠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99、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政府也通過一系列推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舉措,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用政策助力跨境投資的“全球開花”。然而,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許多國家的投資環境和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可能又將面臨全新的挑戰;國內跨境監管政策的變化、國際稅收政策的調整等等,也都可能對中國企業出海的投融資活動產生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摩擦、俄烏沖突等國際矛盾由來已久,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一系列政治舉措導致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海外運營的中國企業時常面臨種種地緣政治風險。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亟需兼具國內洞察和國際視野的法律顧問提供專業協助,在宏觀層面搭建法律上穩定、商業上靈

100、活的全球化出海架構;在中觀層面針對企業運營的不同領域展開投融資體系設計;在微觀層面尋找具體的風險點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為了深入探討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融資的實踐中如何穩健前行,中倫研究院精心策劃了這本中國企業“出?!敝罚和度谫Y全路徑文集,匯集了來自中倫律師事務所各個領域專業律師的深度分析和實務指導,旨在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出海之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啟1.澎湃研究所,中企出海背后推力國家意圖與市場規律的互動之作,https:/m.thepa- ROAD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O GLOBALFULL PATH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PA

101、GE/008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

102、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

103、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

104、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

105、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

106、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

107、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

108、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被稱為“出海元年”的2023年,是中國企業加速其國際化步伐,通過海外投資和并購活動,不斷拓展全球市場的一年。1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活躍參與者。據統計,2023年,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0418.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7%(以美元計為1478.5億美元,增長0.9%)。2不僅如此,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呈現出多元化和深入化的趨勢:從傳統的資源獲取型投資,到技術、

109、品牌、市場獲取型投資,再到全球產業鏈布局,投資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近年出入境政策放寬,加之企業自身技術和供應鏈管理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夠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政府也通過一系列推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舉措,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用政策助力跨境投資的“全球開花”。然而,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許多國家的投資環境和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中國企業的海外業務可能又將面臨全新的挑戰;國內跨境監管政策的變化、國際稅收政策的調整等等,也都可能對中國企業出海的投融資活動產生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摩擦、俄烏沖突等國際矛盾由來已久,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一系列政治舉措導致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

110、加,海外運營的中國企業時常面臨種種地緣政治風險。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亟需兼具國內洞察和國際視野的法律顧問提供專業協助,在宏觀層面搭建法律上穩定、商業上靈活的全球化出海架構;在中觀層面針對企業運營的不同領域展開投融資體系設計;在微觀層面尋找具體的風險點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為了深入探討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融資的實踐中如何穩健前行,中倫研究院精心策劃了這本中國企業“出?!敝罚和度谫Y全路徑文集,匯集了來自中倫律師事務所各個領域專業律師的深度分析和實務指導,旨在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出海之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啟發。文集立足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最新監管政策和法律要求,深度剖析了中國企業在海外收并購路徑設計、條款設計

111、、談判要點、基金設立、股權激勵、融資貸款、合規運營、退出機制等出海全流程中的實施策略,涵蓋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和融資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挑戰和法律要點;并特別提示了上市公司、國有企業、跨境電商企業等特殊主體的關注要點,提供針對性和前瞻性的應對方案建議。我們衷心期待,這本文集不僅是一本海外投融資的實務指南,更能夠成為中國企業實施全球化戰略的得力助手,見證并助力中國企業在廣闊的全球市場中“大展拳腳”。PAGE/009深海迷航:中國企業出海之七大法律戰略問題龔樂凡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

112、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

113、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

114、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

115、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

116、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

117、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

118、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

119、”?如文首所言,中國企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南亞設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

120、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企業被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

121、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海失敗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

122、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

123、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

124、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

125、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

126、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

127、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THE ROAD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O GLOBALFULL PATH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PAGE/010P A

128、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p>

129、生”,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1.https:/mp.weix- A R T 0 0

13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

131、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

132、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

133、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

134、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

135、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

136、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

137、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 要點摘要:中企出海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洞察萬物真相知風險謀全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比绻皇窍胪琢速嶅X的模式,但卻沒想過法律和營商環境的風險,那么你賺再多的錢,也只是暫時幫別人“保管”而已。沒有“孫悟空”,就會成為“唐僧肉”。法律前置: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企業出海面臨的是場域和規則的改變,那么就必須將“法律前置”,將法律和合規以及風險管理與企業的商業戰略和商業模式以及研

138、發結合起來。當地的“常識”,你的“盲區”: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也必須有“火眼金睛”善于調查研究,善于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誰來統籌架構、建立防火墻:在結合“游戲規則”進行統籌布局,在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建立風控與合規體系,以及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防火墻的作用,應當由企業信任的獨立外部法律顧問擔當重任。危機應對和預案:針對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與外部顧問一起,制定詳細的應

139、急預案和危機響應機制。在遇到危機時,采取有效的溝通策略,及時、準確地向公眾、客戶和合作伙伴傳達信息。觀念升級:中國企業也需要轉變觀念,從“具有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升級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這需要企業轉變思維、技能和治理方式,并健全法律和風控架構,加強本地足跡,擴大當地影響力,并獲得當地利益相關者的充分認可。THE ROAD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O GLOBALFULL PATH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PAGE/012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

140、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

141、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2.3 6 氪 研 究 院 2023-2024年中國企業出海發展研究報告,https:/mp.weix-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

142、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

143、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

144、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2.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地的選擇就選擇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而言,出海企業應從商業和經濟環境、稅務因素、政治與法律、貿易及物流條件等角度,結合公司業務實質,在適合的國家設立離岸架構的

145、控股層:香港的稅收制度為地源稅,即原則上僅源于香港之收入才需繳納稅款。此外,香港擁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減少協定國對股息、利息及專利方面征收稅項。新加坡的優勢是對于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同時協定網絡比較發達,符合條件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分紅層面的預提所得稅。在商業實質充實的情況下,企業還有機會申請享受新加坡對于區域總部的稅收優惠。不但如此,新加坡在2025年將實施經合組織“支柱二”方案,屆時新加坡的實際稅率將被統一調至15%。盧森堡是歐盟內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企業可享受歐盟和盧森堡政府雙重鼓勵政策、補貼等。該國還有著較為寬松的外管政策、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可靠靈活的監管環境,

146、大幅提升了境外投資者資金流轉的便利程度。此外,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因其成熟的法律系統和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架構設計的熱門選擇,但是隨著全球反避稅浪潮的興起和經濟實質法的實施,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個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嚴謹地評估這些傳統離岸中心的適用性,而不是想當然、貪圖方便,拍腦袋做決定。例如,筆者在幫助一家高科技企業選擇海外的知識產權的持有實體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要通過BVI和開曼持有知識產權并收取許可費,就必須在BVI或者開曼擁有“經濟實質”。這些問題就需要熟悉跨境業務、懂稅法的中國法律顧問,協同離岸地法律顧問,共同為客戶設計方案,達到客戶的商

147、業目標。P A R T 0 0 6問題五:知識產權的國際戰略和保護該如何設計?我們在幫助中大型規模的企業出海的時候,知識產權如何在全球進行布局,往往是出?!按笃濉敝械闹匾徊?。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也是中資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1.IP境外侵權及被侵權風險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國內合法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不見得在海外自動獲得保護。出海的中國企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在海外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如果企業在海外被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很可能會收到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發送的“警告信”,海外的銷售渠

148、道就可能對問題產品立刻下架。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會向法院申請獲得對該產品的“臨時禁令”,禁止該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轉運、進出口等。而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以及律師費,可能都會非常高昂,甚至于遠遠超出貨物本身的價值。除此之外,IP侵權能夠導致的其他風險,還包括行政處罰風險,召回和銷毀產品的風險,海關長期扣押和沒收的風險等等。從法律的角度,公司就有必要進行FTO(free to operate)的分析論證,評估產品是否在海外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能夠合法銷售而不存在IP侵權風險,如果相關IP尚未注冊保護,則要立即采取行動進行登記保護,避免遭遇“搶注”。而如果可能構成對第三方的專利或者商標存在侵權的情況

149、,則馬上需要采取行動,提前有所準備。PAGE/013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

150、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

151、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

152、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

153、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

154、。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

155、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

156、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中國企業出海模式選擇3個基本路徑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投資自建海外并購Export&Supply ChainsGreenfield InvestmentOutbound M&A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有的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發生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還有的海外子公 司 則 發 生 職 務 侵占,甚

157、至完全失控。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審查制度,律師的工作需要“前置”優先解決法律和合規問題,發現決策盲區問題,建立信息的隔離墻。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南亞設

158、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企業被

159、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海失敗

160、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

161、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

162、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

163、;(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

164、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

165、、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

166、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2.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地的選擇就選擇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而言,出海企業應從商業和經濟環境、稅務因素、政治與法律、貿易及物流條件等角度,結合公司業務實質,在適合的國家設立離岸架構的控股層:香港的稅收制度為地源稅,即原則上僅源于香港之收入才需繳納稅款。此外,香港擁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減少協定國對股息、利息及專利方面征收稅項。新加坡的優勢是對于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同時協定網絡比較發達,符合條件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分紅層面的預提所得稅。在商業實質充實的情況下,企業

167、還有機會申請享受新加坡對于區域總部的稅收優惠。不但如此,新加坡在2025年將實施經合組織“支柱二”方案,屆時新加坡的實際稅率將被統一調至15%。盧森堡是歐盟內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企業可享受歐盟和盧森堡政府雙重鼓勵政策、補貼等。該國還有著較為寬松的外管政策、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可靠靈活的監管環境,大幅提升了境外投資者資金流轉的便利程度。此外,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因其成熟的法律系統和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架構設計的熱門選擇,但是隨著全球反避稅浪潮的興起和經濟實質法的實施,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個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嚴謹地評估這些傳統離岸中心的適用性,而不是想當然、貪圖方

168、便,拍腦袋做決定。例如,筆者在幫助一家高科技企業選擇海外的知識產權的持有實體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要通過BVI和開曼持有知識產權并收取許可費,就必須在BVI或者開曼擁有“經濟實質”。這些問題就需要熟悉跨境業務、懂稅法的中國法律顧問,協同離岸地法律顧問,共同為客戶設計方案,達到客戶的商業目標。P A R T 0 0 6問題五:知識產權的國際戰略和保護該如何設計?我們在幫助中大型規模的企業出海的時候,知識產權如何在全球進行布局,往往是出?!按笃濉敝械闹匾徊?。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也是中資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169、1.IP境外侵權及被侵權風險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國內合法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不見得在海外自動獲得保護。出海的中國企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在海外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如果企業在海外被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很可能會收到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發送的“警告信”,海外的銷售渠道就可能對問題產品立刻下架。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會向法院申請獲得對該產品的“臨時禁令”,禁止該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轉運、進出口等。而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以及律師費,可能都會非常高昂,甚至于遠遠超出貨物本身的價值。除此之外,IP侵權能夠導致的其他風險,還包括行政處罰風險,召回和銷毀產品的風險,海關長期扣押和

170、沒收的風險等等。從法律的角度,公司就有必要進行FTO(free to operate)的分析論證,評估產品是否在海外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能夠合法銷售而不存在IP侵權風險,如果相關IP尚未注冊保護,則要立即采取行動進行登記保護,避免遭遇“搶注”。而如果可能構成對第三方的專利或者商標存在侵權的情況,則馬上需要采取行動,提前有所準備。THE ROAD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O GLOBALFULL PATH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PAGE/014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

171、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

172、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

173、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

174、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

175、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

176、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

177、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

178、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3.同上腳注24.https:/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

179、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

180、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

181、。2.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地的選擇就選擇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而言,出海企業應從商業和經濟環境、稅務因素、政治與法律、貿易及物流條件等角度,結合公司業務實質,在適合的國家設立離岸架構的控股層:香港的稅收制度為地源稅,即原則上僅源于香港之收入才需繳納稅款。此外,香港擁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減少協定國對股息、利息及專利方面征收稅項。新加坡的優勢是對于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同時協定網絡比較發達,符合條件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分紅層面的預提所得稅。在商業實質充實的情況下,企業還有機會申請享受新加坡對于區域總部的稅收優惠。不但如此,新加坡在2025年將實施經合組織“支柱二”方案,屆時新

182、加坡的實際稅率將被統一調至15%。盧森堡是歐盟內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企業可享受歐盟和盧森堡政府雙重鼓勵政策、補貼等。該國還有著較為寬松的外管政策、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可靠靈活的監管環境,大幅提升了境外投資者資金流轉的便利程度。此外,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因其成熟的法律系統和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架構設計的熱門選擇,但是隨著全球反避稅浪潮的興起和經濟實質法的實施,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個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嚴謹地評估這些傳統離岸中心的適用性,而不是想當然、貪圖方便,拍腦袋做決定。例如,筆者在幫助一家高科技企業選擇海外的知識產權的持有實體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要通

183、過BVI和開曼持有知識產權并收取許可費,就必須在BVI或者開曼擁有“經濟實質”。這些問題就需要熟悉跨境業務、懂稅法的中國法律顧問,協同離岸地法律顧問,共同為客戶設計方案,達到客戶的商業目標。P A R T 0 0 6問題五:知識產權的國際戰略和保護該如何設計?我們在幫助中大型規模的企業出海的時候,知識產權如何在全球進行布局,往往是出?!按笃濉敝械闹匾徊?。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也是中資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1.IP境外侵權及被侵權風險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國內合法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不見得在海外自動獲得保

184、護。出海的中國企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在海外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如果企業在海外被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很可能會收到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發送的“警告信”,海外的銷售渠道就可能對問題產品立刻下架。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會向法院申請獲得對該產品的“臨時禁令”,禁止該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轉運、進出口等。而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以及律師費,可能都會非常高昂,甚至于遠遠超出貨物本身的價值。除此之外,IP侵權能夠導致的其他風險,還包括行政處罰風險,召回和銷毀產品的風險,海關長期扣押和沒收的風險等等。從法律的角度,公司就有必要進行FTO(free to operate)的分析論證,評估產品是否

185、在海外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能夠合法銷售而不存在IP侵權風險,如果相關IP尚未注冊保護,則要立即采取行動進行登記保護,避免遭遇“搶注”。而如果可能構成對第三方的專利或者商標存在侵權的情況,則馬上需要采取行動,提前有所準備。PAGE/015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

186、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

187、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

188、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

189、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

190、.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

191、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

192、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

193、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南亞設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

194、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企業被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

195、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海失敗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

196、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

197、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

198、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

199、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

200、,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

201、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2.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地的選擇就選擇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而言,出海企業應從商業和經濟環境、稅務因素、政治與法律、貿易及物流條件等角度,結合公司業務實質,在適合的國家設立離岸架構的控股層:香港的稅收制度為地源稅,即原則上僅源于香港之收入才需繳納稅款。此外,香港擁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減少協定國對股息、利息及專利方面征收稅項。新加坡的優勢是對于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同時協定網絡比較

202、發達,符合條件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分紅層面的預提所得稅。在商業實質充實的情況下,企業還有機會申請享受新加坡對于區域總部的稅收優惠。不但如此,新加坡在2025年將實施經合組織“支柱二”方案,屆時新加坡的實際稅率將被統一調至15%。盧森堡是歐盟內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企業可享受歐盟和盧森堡政府雙重鼓勵政策、補貼等。該國還有著較為寬松的外管政策、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可靠靈活的監管環境,大幅提升了境外投資者資金流轉的便利程度。此外,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因其成熟的法律系統和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架構設計的熱門選擇,但是隨著全球反避稅浪潮的興起和經濟實質法的實施,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個案

203、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嚴謹地評估這些傳統離岸中心的適用性,而不是想當然、貪圖方便,拍腦袋做決定。例如,筆者在幫助一家高科技企業選擇海外的知識產權的持有實體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要通過BVI和開曼持有知識產權并收取許可費,就必須在BVI或者開曼擁有“經濟實質”。這些問題就需要熟悉跨境業務、懂稅法的中國法律顧問,協同離岸地法律顧問,共同為客戶設計方案,達到客戶的商業目標。P A R T 0 0 6問題五:知識產權的國際戰略和保護該如何設計?我們在幫助中大型規模的企業出海的時候,知識產權如何在全球進行布局,往往是出?!按笃濉敝械闹匾徊?。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進行知識

204、產權布局也是中資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1.IP境外侵權及被侵權風險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國內合法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不見得在海外自動獲得保護。出海的中國企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在海外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如果企業在海外被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很可能會收到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發送的“警告信”,海外的銷售渠道就可能對問題產品立刻下架。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會向法院申請獲得對該產品的“臨時禁令”,禁止該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轉運、進出口等。而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以及律師費,可能都會非常高昂,甚至于遠遠超出貨物本身的價值。除此之外,IP

205、侵權能夠導致的其他風險,還包括行政處罰風險,召回和銷毀產品的風險,海關長期扣押和沒收的風險等等。從法律的角度,公司就有必要進行FTO(free to operate)的分析論證,評估產品是否在海外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能夠合法銷售而不存在IP侵權風險,如果相關IP尚未注冊保護,則要立即采取行動進行登記保護,避免遭遇“搶注”。而如果可能構成對第三方的專利或者商標存在侵權的情況,則馬上需要采取行動,提前有所準備。THE ROAD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O GLOBALFULL PATH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PAGE/016P A R

206、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

207、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

208、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

209、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

210、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

211、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

212、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

213、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有三大原因。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

214、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

215、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

216、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

217、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

218、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

219、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2.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地的選擇就選擇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而言,出海企業應從商業和經濟環境、稅務因素、政治與法律、貿易及物流條件等角度,結合公司業務實質,在適合的國家設立離岸架構的控股層:香港的稅收制度為地源稅,即原則上僅源于香港之收入才需繳納稅款。此外,香港擁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減少協定國對股息、利息及專利方面征收稅項。新加坡的優勢是對于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收入不征收企業所

220、得稅,同時協定網絡比較發達,符合條件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分紅層面的預提所得稅。在商業實質充實的情況下,企業還有機會申請享受新加坡對于區域總部的稅收優惠。不但如此,新加坡在2025年將實施經合組織“支柱二”方案,屆時新加坡的實際稅率將被統一調至15%。盧森堡是歐盟內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企業可享受歐盟和盧森堡政府雙重鼓勵政策、補貼等。該國還有著較為寬松的外管政策、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可靠靈活的監管環境,大幅提升了境外投資者資金流轉的便利程度。此外,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因其成熟的法律系統和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架構設計的熱門選擇,但是隨著全球反避稅浪潮的興起和經濟實質法的實施

221、,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個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嚴謹地評估這些傳統離岸中心的適用性,而不是想當然、貪圖方便,拍腦袋做決定。例如,筆者在幫助一家高科技企業選擇海外的知識產權的持有實體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要通過BVI和開曼持有知識產權并收取許可費,就必須在BVI或者開曼擁有“經濟實質”。這些問題就需要熟悉跨境業務、懂稅法的中國法律顧問,協同離岸地法律顧問,共同為客戶設計方案,達到客戶的商業目標。P A R T 0 0 6問題五:知識產權的國際戰略和保護該如何設計?我們在幫助中大型規模的企業出海的時候,知識產權如何在全球進行布局,往往是出?!按笃濉敝械闹匾徊?。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

222、組成部分,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也是中資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1.IP境外侵權及被侵權風險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國內合法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不見得在海外自動獲得保護。出海的中國企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在海外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如果企業在海外被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很可能會收到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發送的“警告信”,海外的銷售渠道就可能對問題產品立刻下架。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會向法院申請獲得對該產品的“臨時禁令”,禁止該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轉運、進出口等。而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以及律師費,可能都會非常高昂,甚至于遠遠超出貨物本身

223、的價值。除此之外,IP侵權能夠導致的其他風險,還包括行政處罰風險,召回和銷毀產品的風險,海關長期扣押和沒收的風險等等。從法律的角度,公司就有必要進行FTO(free to operate)的分析論證,評估產品是否在海外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能夠合法銷售而不存在IP侵權風險,如果相關IP尚未注冊保護,則要立即采取行動進行登記保護,避免遭遇“搶注”。而如果可能構成對第三方的專利或者商標存在侵權的情況,則馬上需要采取行動,提前有所準備。PAGE/017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

224、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

225、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

226、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

227、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

228、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

229、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

230、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

231、所言,中國企中國企業也需要升級觀念,從“具有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轉變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

232、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5.羅蘭貝格預見的2024年中國行業發展趨勢,https:/mp.weix-

233、 A R T 0 0 6問題五:知識產權的國際戰略和保護該如何設計?我們在幫助中大型規模的企業出海的時候,知識產權如何在全球進行布局,往往是出?!按笃濉敝械闹匾徊?。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也是中資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1.IP境外侵權及被侵權風險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國內合法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不見得在海外自動獲得保護。出海的中國企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在海外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如果企業在海外被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很可能會收到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發送的“警告信”,海外的銷售渠道就可能對

234、問題產品立刻下架。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會向法院申請獲得對該產品的“臨時禁令”,禁止該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轉運、進出口等。而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以及律師費,可能都會非常高昂,甚至于遠遠超出貨物本身的價值。除此之外,IP侵權能夠導致的其他風險,還包括行政處罰風險,召回和銷毀產品的風險,海關長期扣押和沒收的風險等等。從法律的角度,公司就有必要進行FTO(free to operate)的分析論證,評估產品是否在海外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能夠合法銷售而不存在IP侵權風險,如果相關IP尚未注冊保護,則要立即采取行動進行登記保護,避免遭遇“搶注”。而如果可能構成對第三方的專利或者商標存在侵權的情況,則馬上需

235、要采取行動,提前有所準備。THE ROAD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O GLOBALFULL PATH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PAGE/018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

236、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

237、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

238、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

239、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

240、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

241、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

242、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

243、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南亞設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

244、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企業被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海

245、”,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海失敗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

246、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

247、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

248、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

249、、“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

250、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

251、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6.B I S,E x p o r 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764.3,https:/ww-w.ecfr.gov/cur-rent/title-15/subti-tle-B/chapter-VII/-subchapter-C/part-7642.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地的選擇就選擇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而言,出海企業應從商業和經濟環境、稅務因素、政治與法律、貿易及物流條件等角度,結合公司業務實質,在適合

252、的國家設立離岸架構的控股層:香港的稅收制度為地源稅,即原則上僅源于香港之收入才需繳納稅款。此外,香港擁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減少協定國對股息、利息及專利方面征收稅項。新加坡的優勢是對于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同時協定網絡比較發達,符合條件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分紅層面的預提所得稅。在商業實質充實的情況下,企業還有機會申請享受新加坡對于區域總部的稅收優惠。不但如此,新加坡在2025年將實施經合組織“支柱二”方案,屆時新加坡的實際稅率將被統一調至15%。盧森堡是歐盟內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企業可享受歐盟和盧森堡政府雙重鼓勵政策、補貼等。該國還有著較為寬松的外管政策、完善的金融體系和

253、可靠靈活的監管環境,大幅提升了境外投資者資金流轉的便利程度。此外,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因其成熟的法律系統和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架構設計的熱門選擇,但是隨著全球反避稅浪潮的興起和經濟實質法的實施,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個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嚴謹地評估這些傳統離岸中心的適用性,而不是想當然、貪圖方便,拍腦袋做決定。例如,筆者在幫助一家高科技企業選擇海外的知識產權的持有實體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要通過BVI和開曼持有知識產權并收取許可費,就必須在BVI或者開曼擁有“經濟實質”。這些問題就需要熟悉跨境業務、懂稅法的中國法律顧問,協同離岸地法律顧問,共同為客戶設

254、計方案,達到客戶的商業目標。P A R T 0 0 6問題五:知識產權的國際戰略和保護該如何設計?我們在幫助中大型規模的企業出海的時候,知識產權如何在全球進行布局,往往是出?!按笃濉敝械闹匾徊?。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也是中資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1.IP境外侵權及被侵權風險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國內合法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不見得在海外自動獲得保護。出海的中國企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在海外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如果企業在海外被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很可能會收到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發送的“警

255、告信”,海外的銷售渠道就可能對問題產品立刻下架。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會向法院申請獲得對該產品的“臨時禁令”,禁止該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轉運、進出口等。而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以及律師費,可能都會非常高昂,甚至于遠遠超出貨物本身的價值。除此之外,IP侵權能夠導致的其他風險,還包括行政處罰風險,召回和銷毀產品的風險,海關長期扣押和沒收的風險等等。從法律的角度,公司就有必要進行FTO(free to operate)的分析論證,評估產品是否在海外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能夠合法銷售而不存在IP侵權風險,如果相關IP尚未注冊保護,則要立即采取行動進行登記保護,避免遭遇“搶注”。而如果可能構成對第三方的專利或

256、者商標存在侵權的情況,則馬上需要采取行動,提前有所準備。PAGE/019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

257、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

258、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

259、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

260、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

261、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

262、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

263、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2.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地緣政治的制約影響首先是風險認知。應對全球商業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企業必須仔細甄別其所處的價值鏈,以預測并降低潛在風險。對于涉及關鍵技術(如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大數據等)或國家利益、關鍵基礎設施與資源(如軍事、航空航天與國防、能源等)的戰略性行業,企業需要格外謹慎地考慮價值鏈定位以及如何與國外市場互動的問題。其次是積極應對。例如,企

264、業可以考慮向供應鏈上游轉移(如由一級供應商轉為二級供應商),盡量減少或避免直接暴露在風險中(如最終用戶風險);或通過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資企業、形成保護屏障;或將較為敏感的業務從組織架構或所有權中剝離出來,以管控風險。在這方面,中國企業也需要避免被表面問題嚇到,放棄部分海外市場的消極觀念。所謂積極應對,就是要在外部專家的幫助下,在充分認知風險、設計應對機制的前提下,決定是否推進還是暫時擱置,而不是“聽風就是雨”,用道聽途說的信息影響自己的重大決策。第三則是轉變觀念。上面的這些應對方法,只是局部的、短期的技術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供應鏈風險經濟主權與貿易壁壘國家安全審查風險認知法律前置積極應對升維轉

265、變了解全球商業環境的深刻變化,提升認知,預測并降低潛在風險避免被表面問題嚇到,要在外部專家的幫助下,在充分認知風險前提下,設計應對方案從“具有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需要企業升級思維、技能和治理方式將法律和合規以及風險管理與企業的商業戰略和商業模式以及研發結合起來地緣政治下的游戲規則如何博弈?性安排,然而在戰略上,中國企業的決策者,必須有重大的觀念轉變。一方面,企業出海面臨的是場域和規則的改變,那么就必須將“法律前置”,將法律和合規以及風險管理與企業的商業戰略和商業模式以及研發結合起來。如果企業的商業模式或者研發的技術,在海外市場會因為法律、政策、文化或者其他的原因

266、遭遇抵制,請問你是否還會花巨資進行研發和部署?所以在企業出海過程中,外部的法律顧問和內部的法律和合規負責人,需要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需要升級觀念,從“具有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轉變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幾十年來,許多中國企業通過拓展海外市場開始了全球化發展之路。然而,與歐美等全球跨國巨頭相比,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在新的階段里,中國企業必須成為“真正的跨國公司”,這需要企業轉變思維、技能和治理方式,并健全法律和風控架構,加強本地足跡,擴大當地影響力,并獲得當地利益相關者的充分認可。P A R T 0 0 4問題三:集團管理架構風險如何防范海外子公司

267、的失控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案例多種多樣,其中也不乏失敗的案例,如一些大型企業在境外投資時盲目錯信某位高管或當地辦公室,缺乏內控制度,產生“道德風險”。在境外市場上設立海外子公司,對于拓寬市場范圍、獲取資源和提升品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許多企業在管理海外子公司的過程中遭遇了各種風險和挑戰,如資金流失、管理喪失、文化沖突、法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

268、南亞設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

269、企業被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

270、海失敗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

271、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

272、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

273、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

274、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

275、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

276、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律合規問題等。如果當地子公司的董事、合伙人或者高管趁虛而入,導致中國企業喪失境外公司控制權,投資款項和收益也無法追回,損失慘重。例如,華爾街日報曾報道某中國民企金融集團的高達數十億人民幣的海外投資,被其信任的海外投資部負責人通過層層架構脫離集團控制,試圖占為己有,最后引發多國訴訟,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以及天價費用。2.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地的選擇就選擇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而言,出海企業應從商業和經濟環境、稅務因素、政治與法律、貿易及物流條件等角度,結合公司業務實質,在適合的國家設立

277、離岸架構的控股層:香港的稅收制度為地源稅,即原則上僅源于香港之收入才需繳納稅款。此外,香港擁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減少協定國對股息、利息及專利方面征收稅項。新加坡的優勢是對于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同時協定網絡比較發達,符合條件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分紅層面的預提所得稅。在商業實質充實的情況下,企業還有機會申請享受新加坡對于區域總部的稅收優惠。不但如此,新加坡在2025年將實施經合組織“支柱二”方案,屆時新加坡的實際稅率將被統一調至15%。盧森堡是歐盟內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企業可享受歐盟和盧森堡政府雙重鼓勵政策、補貼等。該國還有著較為寬松的外管政策、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可靠靈活的

278、監管環境,大幅提升了境外投資者資金流轉的便利程度。此外,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因其成熟的法律系統和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架構設計的熱門選擇,但是隨著全球反避稅浪潮的興起和經濟實質法的實施,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個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嚴謹地評估這些傳統離岸中心的適用性,而不是想當然、貪圖方便,拍腦袋做決定。例如,筆者在幫助一家高科技企業選擇海外的知識產權的持有實體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要通過BVI和開曼持有知識產權并收取許可費,就必須在BVI或者開曼擁有“經濟實質”。這些問題就需要熟悉跨境業務、懂稅法的中國法律顧問,協同離岸地法律顧問,共同為客戶設計方案,達

279、到客戶的商業目標。P A R T 0 0 6問題五:知識產權的國際戰略和保護該如何設計?我們在幫助中大型規模的企業出海的時候,知識產權如何在全球進行布局,往往是出?!按笃濉敝械闹匾徊?。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也是中資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1.IP境外侵權及被侵權風險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國內合法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不見得在海外自動獲得保護。出海的中國企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在海外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如果企業在海外被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很可能會收到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發送的“警告信”,海

280、外的銷售渠道就可能對問題產品立刻下架。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會向法院申請獲得對該產品的“臨時禁令”,禁止該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轉運、進出口等。而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以及律師費,可能都會非常高昂,甚至于遠遠超出貨物本身的價值。除此之外,IP侵權能夠導致的其他風險,還包括行政處罰風險,召回和銷毀產品的風險,海關長期扣押和沒收的風險等等。從法律的角度,公司就有必要進行FTO(free to operate)的分析論證,評估產品是否在海外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能夠合法銷售而不存在IP侵權風險,如果相關IP尚未注冊保護,則要立即采取行動進行登記保護,避免遭遇“搶注”。而如果可能構成對第三方的專利或者商標存在

281、侵權的情況,則馬上需要采取行動,提前有所準備。THE ROAD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O GLOBALFULL PATH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PAGE/020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

282、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

283、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

284、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

285、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

286、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

287、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

288、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2.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地緣政治的制約影響首先是風險認知。應對全球商業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企業必須仔細甄別其所處的價值鏈,以預測并降低潛在風險。對于涉及關鍵技術(如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大數據等)或國家利益

289、、關鍵基礎設施與資源(如軍事、航空航天與國防、能源等)的戰略性行業,企業需要格外謹慎地考慮價值鏈定位以及如何與國外市場互動的問題。其次是積極應對。例如,企業可以考慮向供應鏈上游轉移(如由一級供應商轉為二級供應商),盡量減少或避免直接暴露在風險中(如最終用戶風險);或通過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資企業、形成保護屏障;或將較為敏感的業務從組織架構或所有權中剝離出來,以管控風險。在這方面,中國企業也需要避免被表面問題嚇到,放棄部分海外市場的消極觀念。所謂積極應對,就是要在外部專家的幫助下,在充分認知風險、設計應對機制的前提下,決定是否推進還是暫時擱置,而不是“聽風就是雨”,用道聽途說的信息影響自己的重大

290、決策。第三則是轉變觀念。上面的這些應對方法,只是局部的、短期的技術性安排,然而在戰略上,中國企業的決策者,必須有重大的觀念轉變。一方面,企業出海面臨的是場域和規則的改變,那么就必須將“法律前置”,將法律和合規以及風險管理與企業的商業戰略和商業模式以及研發結合起來。如果企業的商業模式或者研發的技術,在海外市場會因為法律、政策、文化或者其他的原因遭遇抵制,請問你是否還會花巨資進行研發和部署?所以在企業出海過程中,外部的法律顧問和內部的法律和合規負責人,需要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需要升級觀念,從“具有海外業務的中國企業”轉變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幾十年來,許多中國企業通過

291、拓展海外市場開始了全球化發展之路。然而,與歐美等全球跨國巨頭相比,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在新的階段里,中國企業必須成為“真正的跨國公司”,這需要企業轉變思維、技能和治理方式,并健全法律和風控架構,加強本地足跡,擴大當地影響力,并獲得當地利益相關者的充分認可。P A R T 0 0 4問題三:集團管理架構風險如何防范海外子公司的失控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案例多種多樣,其中也不乏失敗的案例,如一些大型企業在境外投資時盲目錯信某位高管或當地辦公室,缺乏內控制度,產生“道德風險”。在境外市場上設立海外子公司,對于拓寬市場范圍、獲取資源和提升品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許多企業在管理海外

292、子公司的過程中遭遇了各種風險和挑戰,如資金流失、管理喪失、文化沖突、法如果當地子公司的董事、合伙人或者高管趁虛而入,導致中國企業喪失境外公司控制權,投資款項和收益也無法追回,損失慘重。業在出海之前,也需要有“孫悟空的照妖鏡”在投資之前,應該聘請外部法律和風控顧問,深入對投資國進行法律和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重大風險的盡職調查,充分評估,定制風控的戰略以及危機預案。從法律與戰略的角度,不少中國企業由于美國關稅提高以及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影響,不得不轉戰到東南亞設廠,繼而從東南亞出口美國。然而近日,關于部分光伏企業關閉東南亞產線的消息甚囂塵上,曾被視為我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美的東南亞窗口,正徘徊于進退

293、兩難的邊緣。在“產能過?!钡谋硐蟊澈?,其實是出海過程中,部分企業簡單粗暴的“打一槍換個地方”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規避美國等國家制定的游戲規則,反而可能造成了海外產線投資、產能布局投入的巨大損失,以及被認定構成規避所導致的更嚴厲的處罰。例如在光伏領域,早在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已公布了對東南亞的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進口的光伏電池反規避調查結果,終裁結果顯示,這些國家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存在“規避行為”,八家相關企業被調查,其中有五家企業被暫時認定為存在規避行為。但這沒有阻擋中國企業的前赴后繼的步伐。時至2024年4月24日,包括多家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在內的美國太陽能制造業聯

294、盟貿易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請愿書,申請重啟東南亞四國的光伏電池“雙反”調查;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從東南亞四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進口的光伏電池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所以,在殘酷的市場中,除了技術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法律和政策風險,懂得游戲規則之后再去投入產能。繳納了大筆學費之后,中國企業應當學會在海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法律前置”,即在法律方面投入足夠的預算,在懂得游戲規則的前提下“出?!?,做到“謀定而后動”。此外,從我們調研到的出海失敗案例顯示,有的企業遭遇地緣政治影響,市場準入層面遇到困難;有的在海外拓展業務,不懂當地游戲規則,投標胡亂報價,造成重大工程損失,最后被當

295、地政府市場“禁入”;還有的海外子公司則發生職務侵占,甚至完全失控。這些問題,都和法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針對出海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及政策風險的盡職調查,極為關鍵,而且必須前置。否則,不懂游戲規則,就可能遭遇“關門打狗”式的“巧取豪奪”、“殺豬盤”,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局。3.海外并購海外并購指收購海外已有的公司或團隊,優勢在于借助現有技術、業務、品牌等資源可快速進入海外市場;劣勢在于對標的公司的業務整合和有效控制存在挑戰,需要與專業人士緊密合作。從法律的角度看,進行海外收購的過程中,由于地緣政治和不少國家的FDI(外國投資)審查制度,與多年前的海外收購“投行先行”的模式不同,現在律師的工作常常需要

296、“前置”因為如果法律和合規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所有的努力可能因為法律或者審批的障礙都將付諸東流。而我們發現,中國律師的角色至關重要,這里有三大原因:(一)直接聘請海外當地律師可能存在信息不對稱以及文化和交流障礙,溝通和費用成本因此陡增;有些重要的風險認知,對于當地律師來說是“常識”,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則恰恰是“盲區”,這時候就需要有國際化程度較強的中國律師給與中國客戶關鍵性的提示和指導。而中國的律師,就像保護唐僧的孫悟空,應當擁有火眼金睛,能向海外當地的律師提出尖銳而富有洞察力的問題,對于關鍵問題不能躲躲閃閃,馬馬虎虎,糊里糊涂。例如,印度究竟是否存在對外國投資者“關門打狗”的情況?對于侵害

297、外國投資者利益的外匯管制限制措施,有什么解決方案?之前處理過什么失敗的案例、成功的案例?這些問題,必須一針見血。這個工作,具有國際化業務經驗的中國律師最為勝任。請問,唐僧要想保護自己,要找的是孫悟空,還是“當地保鏢”?(二)在整體海外架構設計上,海外的當地律師可能只能“各司其職”,無法站在統籌布局的戰略高度,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架構;當地律師對于中國企業的有限認知更加無法幫助中國客戶設計架構性的風控與合規體系(例如防止海外子公司失控、防范職務侵占、營私舞弊等行為);(三)因為中國企業的一些戰略性安排以及一些與地緣政治相關的考量,并不便于直接和當地律師充分透明地溝通,中國律師則能夠成為一道有效的防火

298、墻,在信息保密和隔離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重要性更加明顯。P A R T 0 0 3問題二:面對地緣政治下的法律規則如何博弈5 即使前述商業層面的風險管控科學到位,企業出海過程中還存在種種政治風險。隨著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地緣政治等因素對企業海外業務的影響也日益凸顯。1.地緣政治制約對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帶來的掣肘第一,貿易管制和經濟制裁。迄今為止,制裁性立法主要由西方國家推動(如制裁清單、“實體清單”等)。受到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貿易和投資受他國基于安全利益實施的管制、制裁的風險日益增加。例如針對俄羅斯、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管制措施等。

299、以美國法為例6,違反出口管制相關法律的處罰包括行政上的處罰(包括民事罰金、進出口禁令、禁止從事BIS相關業務等)和刑事上的處罰。如觸發刑事處罰程序,根據美國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任何故意實施、試圖實施或密謀違反相關規定的主體,可能會被處以100萬美元的罰款,涉案高管個人則有可能面臨最高20年的監禁,二者可并處。第二,供應鏈風險。在過去幾年各國進出口政策趨嚴、地緣政治風險提升的期間,全球供應鏈風險暴露無遺。企業需要快速采取行動,通過去供應鏈瓶頸、供應來源多元化、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等方式來降低風險。第三,經濟主權?!敖洕鳈唷薄敖洕灾鳌睂τ谥袊鴣碚f并不是新鮮話題(如“實現自給自足”“雙循環”發展

300、模式),但近年來,西方國家也意識到了供應鏈瓶頸和高度依賴性進口所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著重強調“經濟主權”“經濟自主”。這往往通過貿易壁壘的方式出現,例如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針對中國產品的關稅提升,等等。第四,國家安全審查。如果企業所處領域、行業較為敏感(如涉及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領域或業務),或企業與本土市場的特殊企業具有高度競爭關系(如與本土國有控股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系),那么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應對國家安全審查的能力、準備高水平的應對預案??偠灾?,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投資之前,首先必須了解目標公司所在國家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并予以謹慎評估。律合規問題等。如果當地子

301、公司的董事、合伙人或者高管趁虛而入,導致中國企業喪失境外公司控制權,投資款項和收益也無法追回,損失慘重。例如,華爾街日報曾報道某中國民企金融集團的高達數十億人民幣的海外投資,被其信任的海外投資部負責人通過層層架構脫離集團控制,試圖占為己有,最后引發多國訴訟,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以及天價費用。2.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地的選擇就選擇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而言,出海企業應從商業和經濟環境、稅務因素、政治與法律、貿易及物流條件等角度,結合公司業務實質,在適合的國家設立離岸架構的控股層:香港的稅收制度為地源稅,即原則上僅源于香港之收入才需繳納稅款。此外,香港擁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減少協定國對股息、

302、利息及專利方面征收稅項。新加坡的優勢是對于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同時協定網絡比較發達,符合條件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分紅層面的預提所得稅。在商業實質充實的情況下,企業還有機會申請享受新加坡對于區域總部的稅收優惠。不但如此,新加坡在2025年將實施經合組織“支柱二”方案,屆時新加坡的實際稅率將被統一調至15%。盧森堡是歐盟內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企業可享受歐盟和盧森堡政府雙重鼓勵政策、補貼等。該國還有著較為寬松的外管政策、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可靠靈活的監管環境,大幅提升了境外投資者資金流轉的便利程度。此外,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因其成熟的法律系統和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

303、企業海外架構設計的熱門選擇,但是隨著全球反避稅浪潮的興起和經濟實質法的實施,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個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嚴謹地評估這些傳統離岸中心的適用性,而不是想當然、貪圖方便,拍腦袋做決定。例如,筆者在幫助一家高科技企業選擇海外的知識產權的持有實體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要通過BVI和開曼持有知識產權并收取許可費,就必須在BVI或者開曼擁有“經濟實質”。這些問題就需要熟悉跨境業務、懂稅法的中國法律顧問,協同離岸地法律顧問,共同為客戶設計方案,達到客戶的商業目標。P A R T 0 0 6問題五:知識產權的國際戰略和保護該如何設計?我們在幫助中大型規模的企業出海的時候,知識產權如何在全

304、球進行布局,往往是出?!按笃濉敝械闹匾徊?。知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也是中資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1.IP境外侵權及被侵權風險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國內合法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不見得在海外自動獲得保護。出海的中國企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在海外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如果企業在海外被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很可能會收到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發送的“警告信”,海外的銷售渠道就可能對問題產品立刻下架。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會向法院申請獲得對該產品的“臨時禁令”,禁止該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轉運、進出口等。而在海外

305、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以及律師費,可能都會非常高昂,甚至于遠遠超出貨物本身的價值。除此之外,IP侵權能夠導致的其他風險,還包括行政處罰風險,召回和銷毀產品的風險,海關長期扣押和沒收的風險等等。從法律的角度,公司就有必要進行FTO(free to operate)的分析論證,評估產品是否在海外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能夠合法銷售而不存在IP侵權風險,如果相關IP尚未注冊保護,則要立即采取行動進行登記保護,避免遭遇“搶注”。而如果可能構成對第三方的專利或者商標存在侵權的情況,則馬上需要采取行動,提前有所準備。PAGE/021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

306、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

307、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

308、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

309、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

310、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

311、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

312、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

313、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集團架構風險:該如何防范子公司失控前期市場和人事調研和風險評估:包括經濟環境、法律法規、文化差異等方面,對當地合作伙伴、擬聘的董事、高管的背調跨境合規風控體系如何建立和完善對海外“合規”有著充分的警覺和風險意識,避免觸發中大型風險,因“違規”而面臨巨額罰單內部控制和企業治理結構如何優化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系統,并在遭遇管控漏洞和法律危機時,能快速找到合適的法律顧問提升跨文化溝通和管理能力:提供跨文化交流和管理培訓,吸納當地背景人才參與公司管理,讓海外高管和員工融入并擁有歸屬感構建有效的危機應對機制:建立包括法律顧

314、問、公關顧問的專家團隊,平時做好內部的培訓,以及危機應對預案Team WorkSuccessCreativeFast SupportProfessional公司治理以及股權控制往往是中國企業設計海外架構時未予足夠重視的領域。企業需要花費足夠的成本對于收購過程中以及收購完成之后的法律風險進行充分的評估,并隨時采取措施對可能的風險進行排查。在面臨海外子公司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挑戰時,企業可以采取以下五個方面的策略來優化管理并降低風險:1.加強前期法律、市場和人事調研和風險評估 在投資和人事決策之前,進行全面的法律、市場和人事背調,包律合規問題等。如果當地子公司的董事、合伙人或者高管趁虛而入,導致中國企

315、業喪失境外公司控制權,投資款項和收益也無法追回,損失慘重。例如,華爾街日報曾報道某中國民企金融集團的高達數十億人民幣的海外投資,被其信任的海外投資部負責人通過層層架構脫離集團控制,試圖占為己有,最后引發多國訴訟,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以及天價費用。2.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地的選擇就選擇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而言,出海企業應從商業和經濟環境、稅務因素、政治與法律、貿易及物流條件等角度,結合公司業務實質,在適合的國家設立離岸架構的控股層:香港的稅收制度為地源稅,即原則上僅源于香港之收入才需繳納稅款。此外,香港擁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減少協定國對股息、利息及專利方面征收稅項。新加坡的優勢是對于符合

316、條件的資本性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同時協定網絡比較發達,符合條件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分紅層面的預提所得稅。在商業實質充實的情況下,企業還有機會申請享受新加坡對于區域總部的稅收優惠。不但如此,新加坡在2025年將實施經合組織“支柱二”方案,屆時新加坡的實際稅率將被統一調至15%。盧森堡是歐盟內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企業可享受歐盟和盧森堡政府雙重鼓勵政策、補貼等。該國還有著較為寬松的外管政策、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可靠靈活的監管環境,大幅提升了境外投資者資金流轉的便利程度。此外,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因其成熟的法律系統和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架構設計的熱門選擇,但是隨著全球反避稅

317、浪潮的興起和經濟實質法的實施,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個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嚴謹地評估這些傳統離岸中心的適用性,而不是想當然、貪圖方便,拍腦袋做決定。例如,筆者在幫助一家高科技企業選擇海外的知識產權的持有實體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因為要通過BVI和開曼持有知識產權并收取許可費,就必須在BVI或者開曼擁有“經濟實質”。這些問題就需要熟悉跨境業務、懂稅法的中國法律顧問,協同離岸地法律顧問,共同為客戶設計方案,達到客戶的商業目標。P A R T 0 0 6問題五:知識產權的國際戰略和保護該如何設計?我們在幫助中大型規模的企業出海的時候,知識產權如何在全球進行布局,往往是出?!按笃濉敝械闹匾徊?。知

318、識產權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也是中資企業(尤其是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1.IP境外侵權及被侵權風險由于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的特點,國內合法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不見得在海外自動獲得保護。出海的中國企業不能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產品在海外不存在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可能性。如果企業在海外被指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那么很可能會收到對方當事人及律師發送的“警告信”,海外的銷售渠道就可能對問題產品立刻下架。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會向法院申請獲得對該產品的“臨時禁令”,禁止該產品在當地的銷售、轉運、進出口等。而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以及律師費,可能都會非常

319、高昂,甚至于遠遠超出貨物本身的價值。除此之外,IP侵權能夠導致的其他風險,還包括行政處罰風險,召回和銷毀產品的風險,海關長期扣押和沒收的風險等等。從法律的角度,公司就有必要進行FTO(free to operate)的分析論證,評估產品是否在海外的目的地國家和地區能夠合法銷售而不存在IP侵權風險,如果相關IP尚未注冊保護,則要立即采取行動進行登記保護,避免遭遇“搶注”。而如果可能構成對第三方的專利或者商標存在侵權的情況,則馬上需要采取行動,提前有所準備。括但不限于經濟環境、法律法規、文化差異等方面,以便綜合評估目標市場;對當地合作伙伴或者擬聘請的董事或者高管進行必要的背調,并且在招人的時候,確

320、?!叭似返谝弧钡脑瓌t,否則就是在給未來的自己挖坑和埋雷?!耙岳嘟徽?,利盡則散;以勢相交者,勢去則傾”。2.跨境合規風控體系如何建立和完善?THE ROAD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O GLOBALFULL PATH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PAGE/022P A R T 0 0 1前言當中國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之時,筆者看到了一篇報道1,講述某知名國內手機品牌的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營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所謂“本土化”的目的。而就在202

321、3年,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印度公司臨時CEO和CFO恰如宋代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所言,“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這些問題,還要伴隨著全球政治經濟震蕩波動的大背景下,中美戰略博弈、俄烏沖突、某些國家堪憂的法治和政策環境等因素都令全球化市場環境變得紛繁復雜?!芭G笊?,在過去的2022到2023年,不少人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企業的出海市場,我們看到為了生存與發展,中國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走向國際市場,但當航行進入“深水區”,中國企業卻發現,他們面對的是一套全新的游戲規則:包括來自不同法域的法律、政策、經濟和文化上的挑戰和問題。

322、“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痹谶@場全球化的棋局中,如果中國企業不提前籌備謀劃,可能在前方等待的,是層出不窮的種種風險。在唐僧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各路妖魔鬼怪,但不少妖魔鬼怪會化身為面善的僧人、老婦、美女,讓人真假難辨,而當妖人顯出原型,則為時已晚。P A R T 0 0 2問題一:中國企業如何選擇出海模式?隨著全球經濟及電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加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現,與亞太合作伙伴90%以上稅務減免或零關稅、出口成本大大降低。隨著時間進入2024年,企業出海市場也誕生了新趨勢,單純意義上的“出?!备拍畈粩啾蝗趸?,中國品牌真正步入“全球化”階段,企業出海向兩個方

323、向分化:一方面,部分出海企業攻入歐美成熟市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發達國家“逆全球化”不確定因素的加劇,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藍海市場也成為一個拓展方向。對于有出海意向的中國企業而言,出海戰略的第一步就是明確“出海去哪里”這個大前提。這需要企業在籌備階段就對一個或者數個潛在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研究當地供應鏈基礎、政治穩定性、合作伙伴背景等影響業務運營的關鍵要素,從而準確判斷市場成熟度、目標市場與企業自身的匹配度等情形。在籌備完善后,企業可以進一步依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發展目標、能力現狀等,判斷各目標市場的優先級,設計全球化戰略路徑,優先布局深耕核心市場,再逐步、有選

324、擇性地向其他市場擴展。在明確出海目的地后,選擇合適的出海路徑是企業成功進入海外市場的關鍵。針對不同海外市場及各行業特點,中國企業的出海模式主要包括出口及供應商合作、海外并購、投資自建三種路徑2。1.出口及供應商合作通過跨境電商、商品出口的方式進行出海貿易,包括與海外渠道和供應商合作的模式,由當地供應商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該做法的優勢在于進入市場快、資金要求低;劣勢在于可能無法掌握核心資源、依賴性較強。在這個領域,法律方面的風險既有國際貿易中的合同糾紛風險(包括在交易中遭遇欺詐,需要在海外追討應付款),也有供應鏈管理以及海關進出口方面的合規風險,例如美國關稅及原產地相關的法律問題,歐洲、北美、

325、拉美等地的反傾銷相關的法律問題,美國的貿易管制和制裁(包括長臂管轄)相關的法律風險。2.投資自建投資自建需要特別關注什么風險?第一大風險,由于法律風險的前期評估工作沒做好,在東道國遭遇“殺豬盤”,自己好不容易自建的公司在業務壯大之后,卻在當地被“關門打狗”進行“收割”。第二大風險,遭遇“雙反”影響,進行戰略調整,卻因法律分析不足,被認定為“規避”,前功盡棄,大量投入變成了浪費,甚至還可能由于被認定構成“規避”而遭遇更重的處罰。投資自建指直接在海外新設公司,從0開始拓展市場,優勢在于可自主選擇投資和經營策略,自主可控;劣勢在于進入市場速度較慢,對于當地的市場和游戲規則不熟悉,帶來決策和管控風險。

326、就像文首的那家中國知名手機企業,早在2015年,為了避免被印度“關門打狗”,該企業很早便喊出了擁抱本土市場的口號。2020年,印度總理莫迪提出“自給印度”倡議,推出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IL),扶持印度本土企業,隨后,針對外資企業輪番的政策圍剿大舉壓上。2023年年底,印度執法局以反洗錢調查為由拘捕多名該中國手機企業的印度公司高管,被扣員工包括臨時CEO和CFO。有消息稱,印度的要求是廠商要建立起以印度為中心的智能手機生態系統,包括本地渠道。如屬實,可以說印度方可能是想要把外資已有的成果據為己有,用強制手段將外資變為“印度制造”。3據報道,2022年,印度執法局指控另一家知名中國手機廠商及其旗下

327、印度子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該行為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因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其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數百億盧比(近人民幣50億元)的資金。2023年6月,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中央執法局(ED)向該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指其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意味著此前被扣押的數百億盧比的資金將被正式沒收。4中國企業在有些國家是否被當做了“唐僧肉”?如文首所言,中國企公司治理以及股權控制往往是中國企業設計海外架構時未予足夠重視的領域。企業需要花費足夠的成本對于收購過程中以及收購完

328、成之后的法律風險進行充分的評估,并隨時采取措施對可能的風險進行排查。在面臨海外子公司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挑戰時,企業可以采取以下五個方面的策略來優化管理并降低風險:1.加強前期法律、市場和人事調研和風險評估 在投資和人事決策之前,進行全面的法律、市場和人事背調,包5.構建有效的危機應對機制針對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和危機響應機制。在遇到危機時,采取有效的溝通策略,及時、準確地向公眾、客戶和合作伙伴傳達信息。中國企業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遇到突發狀況,如何在24小時之內就能組建有效的專家團隊,在最關鍵的時段,將危機進行控制?如果沒有任何平時的工作積累,這很難做到。這個專家團隊,筆者建議應

329、該包括法律顧問、公關顧問,對于危機在平時做好內部的培訓,以及危機應對預案,建立危機應對小組,由CEO掛帥,法務合規總監擔任重要角色,確保緊急狀況發生之時的關鍵資源調配。就像唐僧西行取經,路上艱難坎坷,要有“照妖鏡”看見“幻相”后面的真正風險,要有“孫悟空”保駕護航。中國企業出海,若不想成為當地的“唐僧肉”,就必須“前置”法律和營商環境風險的盡職調查,關注出海企業集團管理架構設計,以及地緣政治的制約影響問題。這些背后,關鍵詞就是“游戲規則”;在各類風險情境和合規管控場景中,能夠護駕的“孫悟空”就是專業的法律顧問有效管理境外律師、協同解決法律問題,還能夠幫助企業隔絕風險、妥善完成關鍵資源調配,最終

330、助力出海中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修得真經,方能功德圓滿。近期有關中國企業在海外被“收割”的報道層出不窮。除了本文之前提及的印度針對中國手機企業采取的“司法行動”,最近又有報道稱,因墨西哥政府對一家中國礦企采取了“國有化”的手段,該企業憤而對墨西哥政府提起訴訟和仲裁。在2021年,該中國礦業公司以約十多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某墨西哥公司,獲得了墨西哥某礦業資源項目的全部股權。然而,2022年墨西哥政府即宣布將該礦業資源國有化,禁止外國人開采,隨后該中國礦業公司在墨西哥的多個礦產特許權被取消。此等形勢下,該中國公司也決定堅決捍衛自身合法利益:2024年,該中歐美嚴厲的反洗錢制度以及反腐敗制度,可能

331、對于不少中國企業都頗為陌生。但是一旦“中招”,不僅企業可能面臨千萬、億萬美元的罰款,負責人可能面臨牢獄之災。中國企業在出海的時候,也應該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集團內控、反腐和風險管理及合規體系,撥出足夠預算,建立風險識別、評估、監控和應對的有效措施。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必須對海外“合規”有著充分的警覺和風險意識。無論是美國的貿易管制和貿易制裁方面的長臂管轄,還是歐美的嚴厲的反洗錢制度以及反腐敗制度,可能對于不少中國企業都頗為陌生。但是這些境外的法律制度帶有鋒利的牙齒,一旦“中招”,不僅企業可能面臨千萬、億萬美元的罰款,負責人可能面臨牢獄之災,而美國與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存在引渡協定,中國企業的老板

332、和高管可能在東南亞某國出差,落地就即面臨被限制自由、被引渡美國的風險據報道,華為在國際化過程中,就擁有很強的風險防范意識,搭建了完整的合規風控體系,其防控的重點,就是避免觸發中大型風險,寧可前期投入法律合規預算,也要盡量避免因為“違規”而被調查,甚至面臨億萬美元的巨額罰單。這一點是值得所有中國企業學習的。3.內部控制和企業治理結構如何優化?2.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地的選擇就選擇離岸架構控股公司設立而言,出海企業應從商業和經濟環境、稅務因素、政治與法律、貿易及物流條件等角度,結合公司業務實質,在適合的國家設立離岸架構的控股層:香港的稅收制度為地源稅,即原則上僅源于香港之收入才需繳納稅款。此外,香

333、港擁有廣泛的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網絡,以減少協定國對股息、利息及專利方面征收稅項。新加坡的優勢是對于符合條件的資本性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同時協定網絡比較發達,符合條件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分紅層面的預提所得稅。在商業實質充實的情況下,企業還有機會申請享受新加坡對于區域總部的稅收優惠。不但如此,新加坡在2025年將實施經合組織“支柱二”方案,屆時新加坡的實際稅率將被統一調至15%。盧森堡是歐盟內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企業可享受歐盟和盧森堡政府雙重鼓勵政策、補貼等。該國還有著較為寬松的外管政策、完善的金融體系和可靠靈活的監管環境,大幅提升了境外投資者資金流轉的便利程度。此外,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因其成熟的法律系統和稅收優惠政策,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海外架構設計的熱門選擇,但是隨著全球反避稅浪潮的興起和經濟實質法的實施,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個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認真嚴謹地評估這些傳統離岸中心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倫:2024中國企業“出?!敝罚和度谫Y全路徑研究報告(299頁).pdf)為本站 (learning)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