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斷加強科技和管理支撐。中國堅持加強遠洋漁業的科技和管理支撐體系建設。成立遠洋漁業國際履約研究中心,開展相關科學研究,提高在有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的履約質量和能力。建立由漁業主管部門、遠洋漁業協會、科研單位相結合、通力合作的管理和履約支撐體系。切實加強資源調查與監測。積極運用捕撈漁船和科學調查船開展漁業相關數據收集和樣本采集,開展公海漁業資源長期調查監測,研究捕撈對象和生態相關種類的豐度變化,跟蹤監測資源動態,為可持續利用公海漁業資源、保護相關種類資源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根據有關合作國家要求,協助。
2、佛羅里達礁島群國家級海洋庇護區在經過多年的規劃設計與公共投入之后,于 1997 年設立了美國的第一個綜合性海洋功能區網絡。海洋功能區劃分旨在保護生態系統的敏感部分,同時讓那些不違背資源保護的活動順利開展。庇護區內有五種海洋功能區,每種功能區都有相應的保護級別 :生態保護區(Ecological Reserve): 生態保護區是庇護區內最大的功能區,保護佛羅里達礁島群國家級海洋庇護區內的各種海洋棲息地。生態保護區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撈活動,同時也禁止移除、捕獲或占有任何海洋生物 。庇護區目前有兩個生態保護區,分別是西桑博(Western 。
3、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2020年11月發布了2021年漁業戰略計劃優先事項及年度指導報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的漁業戰略計劃(2019-2023年)已于2019年7月公布。本報告中的優先事項是根據該計劃的國家戰略安排的、需要共同關注的具體領域。這些已確定的優先事項考慮了主要使命職能、財政支持、外部驅動因素、已確定的風險和公司機會,旨在指導2021財年運作計劃的執行,指導每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漁業學中心、區域辦事處和總部辦公室實現NOAA漁業目標和戰略,并指導該機構的戰略資源管理過程。戰略目標1: 擴大商業和娛樂漁業的經濟價。
4、世界自然基金會于2020年11月2日發布2020年印度洋公海無管制捕魚分析報告:對可持續漁業和海洋健康的影響、風險和挑戰。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沒有法律框架和漁業管理制度的情況下對何時、何地和如何捕魚進行的評估。這項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漁業信息專業機構(TMT)的突破性報告,首次準確地顯示了該地區不受管制的捕魚活動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對受威脅物種的影響,以及其擴展的程度。與非法和未報告的捕撈不同,無管制捕撈是在沒有法律框架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受任何區域漁業管理和執法制度的約束。印度洋是地球上一些最重要的漁業。
5、THIS PROJECT IS CO-FUNDED BY THE EUROPEAN UNION SMALL-SCALE FISHERIES IN A WARMING OCEAN EXPLOR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mprint Publisher WWF Germany; International WWF Centre for Marine Conservation, Hamburg Year of 2020 publication Authors La Monnier mainland and Galapagos Islands, South Africa and the Philippines). These models were based on multitemporal data sets for the areas where the study took place, designed by using outputs of the IPCC scenarios and risk analysis methods.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