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盲盒為初始爆品,兼具低門檻和廣受眾的特點,且憑借其玩法助力,具有較高復購屬性。早在 20 世紀初,日本商鋪就推出了“福袋”,將多種商品放入布袋中進行搭售,這一充分利用了消費者好奇心營銷手段使其大火,而現代的扭蛋玩具則出現在 60 年代,并于 80 年代興起,首次熱潮是被“筋肉人橡皮擦”掀起,由日本最大的玩具廠商萬代推出,2020 年日本扭蛋市場規模突破 400 億日元,全國共有 60 萬臺自動販賣扭蛋機,扭蛋廠商近 40 家;2004 年 Sonny Angel 的問世,是 21 世紀盲盒領域最重要的里程碑。公司以盲盒為初始爆品,并憑借玩法助力,火速圈紅:盲盒及扭蛋二者的共性在于低價和未知,扭蛋是以投幣形式隨機抽取蛋形塑料殼內的主題玩具,價格往往在 100-500 日元,每月推新可達 200 多種,而泡泡瑪特的盲盒定價多為 59-99 元不等,相比之下手辦模型從幾十到萬元不等,藝術玩具則動輒上萬,盲盒具備顯著價格優勢,準入門檻低;盲抽模式體驗更加新鮮有趣,且存在“隱藏款”、收集等心里刺激因素,例如泡泡瑪特每系列產品為 12 盒,均為不同 SPU,且每箱 144 盒中會出現 1 盒隱藏款,消費者在未知、博弈以及“集郵”、社交等多種心態的驅動下,往往會產生較高粘性和較強復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