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從歷史經驗看,適度寬松的政策基調或更多指向推動信用有效擴張,對降息的指引并不絕對。2008、2009 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曾將貨幣政策基調轉為“適度寬松”,但 2009、2010 年央行實際上并未采取降息操作(見圖 119),原因在于其已經實現了信用擴張的目標。如受益于 08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央行已大幅降準降息和國家推出“四萬億”財政刺激計劃,實體信用擴張效果顯著,08 年四季度以來信貸增速就已明顯回升,2009、2010 年社融增速分別為 34.8%、27%,較 2008 年高出 14.3 和 6.5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名義 GDP 增速 25.6 和 8.8 個百分點。同時,隨著實體信用的大幅擴張,國內經濟、物價隨后也于 2009 年中附近觸底回升。當前國內面臨的問題明顯不可同日而語,最核心的區別在于新舊動能轉換大背景下,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為需求約束,近年來央行貨幣政策持續寬松,但社融和信貸增速持續回落,實體信用擴張效果欠佳。但歷史經驗顯示,往往出現信用擴張才會有需求和物價的回升(見圖 120),因此本輪政策基調轉向“適度寬松”后,政策需要做的明顯要更多一些,關鍵在于要推動社融、信貸增速止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