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基建項目融資難題突出,重視我國主導的多邊金融機構扮演角色。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從 2021年 5.7%下降到 2022年 2.9%,全球經濟放緩、增長乏力,發展中國家債務問題難以緩解,債務違約風險加大。受此影響,國內外金融機構暫緩或大幅減少對國際基建項目類貸款,一批項目被停貸斷貸,由此引發市場萎縮、支付中斷等問題,我國企業海外項目開發和執行面臨空前壓力。而在國際工程中,投資在承包業務中作用逐漸增強,多數國家政府要求國際承包商帶資承包,國際工程企業資金需求愈加迫切。近年來,我國主導設立的國際多邊金融機構(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國內政策性銀行及商業銀行,或有利于為國際工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助力項目有序推進。亞投行、絲路基金及政策性金融機構將通過構建多邊融資、合作機制,在提供長期啟動資金、發揮市場引領作用的同時,撬動私人部門資金服務于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促進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同時,也將促進并加強亞投行與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間的國際性合作,進一步體現絲路基金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政策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