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斯夫與陶氏業務體量較大,聚氨酯業務沒有直接披露數據。不過從企業與區域之間的比較,可以得出定性的結論。我們選取了幾家有公開財務數據的 MDI 生產基地來進行比較,首先從萬華寧波(120 萬噸)與亨斯邁上海(40 萬噸)的比較可以看出,兩座基地近幾年都保持較好的盈利狀況,萬華寧波的利潤率相比亨斯邁上海更高。由于兩座基地地理位置接近,也都不具備石化一體化配套,因此萬華較高的利潤率我們認為主要來自企業之間的技術與規模差異。再以萬華的寧波基地和匈牙利基地(40 萬噸 MDI)相比,雖然匈牙利基地的 MDI 規模較小,還有 TDI 和氯堿等其他產品影響,但與寧波基地存在巨大的盈利能力高低,我們認為這主要來自區域之間的成本競爭力差異。最后再以亨斯邁上海與陶氏沙特(Sadara,40萬噸MDI,產品還包括聚醚與烯烴)對比,在技術與規模水平相當的情況下,Sadara 項目卻虧損非常嚴重。從歷史報表來看,Sadara項目自 2017 年投產以來,除了 2021 年以外,每年都有比較大額的虧損。雖然其中具體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從結果來看,中東的聚氨酯項目競爭力也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