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非管制氣資源池中高成本進口氣占比高,對其售價形成一定的支撐。從全國口徑來看,2023年我國非管制氣中超過 1200億方為進口氣,占比約 50%,由此我們推斷三大油非管制氣資源池中也有接近一半的氣量為進口氣。作為國有大型資源商,三大油早年與國外供應商簽訂了規模較大的 LNG 長協。據我們統計,三大油 2018 年前簽訂且目前在執行的LNG 長協總量約 3775 萬噸/年(約合 529 億方/年),其中中國海油 1640 萬噸/年(約合 230億方/年),中國石化 1110萬噸/年(約合 155億方/年),中國石油 1025萬噸/年(約合 144億方/年)。早年簽訂的長協多與布油價格掛鉤且斜率較高,進口成本昂貴(我們估算布油 70美元/桶對應終端成本 3 元/方左右)。此外,中石油的非管制氣資源池中還有大量新增俄羅斯進口管道氣(2023 年 227 億方,我們預計 2024 年 300 億方以上),進口成本同樣掛鉤布油價格,疊加運費后到華北、華東的終端成本較高(我們估算布油價格 70美元/桶對應華北終端成本約 2.3 元/方,華東終端成本約 2.7 元/方)。我們認為,三大油非管制氣資源池中大量高成本的進口氣或對其售價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