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KPMG)發布了《2021年零售業調整報告:大灣區全向通道的前方道路》。報告基于對香港2053個消費者和400個高級零售經理的調查和九個中國大陸GBA城市的調查結果,以及對行業領袖的深入訪談,探討了GBA的企業和消費者如何在零售生態系統中接受趨勢和技術。
一、在流感大流行期間,消費者已經接受了網上購物
二分之一的香港消費者(50%)表示,自疫情開始以來,他們覺得網上購物更自在,中國大陸GBA城市59%的受訪者不遠(圖1)。
有跡象表明,香港24%的消費者和中國大陸23%的GBA城市都表示,他們可以在沒有實體零售店的情況下生活。這表明,盡管大多數被調查者未來仍將繼續進行線下購物,但實體店在客戶旅程中的角色將發生變化。
圖1 持續的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消費者情緒

二、客戶期望品牌使用集成O2O解決方案來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
調查顯示,大部分消費者都希望零售商提供一個綜合的離線體驗,在線體驗、77%的香港受訪者和85%的中國內地GBA城市的零售商表示,零售商需要在渠道之間建立更好的聯系,以創造一個無縫的客戶旅程。
產品的真實性在購物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但在整個顧客旅程中,便利性同樣重要??蓽p少等待時間的自助服務選項以及個性化和互動體驗(在移動設備上進行了優化)都在調查中得到了高度評價(圖2)。
中國大陸的大部分消費者——75%的GBA城市和64%的香港消費者——希望品牌能夠利用社交媒體來更容易地購買。
圖2 吸引消費者購買品牌的主導品質

三、消費者在網上購買的商品種類因年齡段而異
疫情期間,消費者通過在線渠道購買的產品類型在各代人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圖3)。
香港年輕消費者更傾向于在網上購買服裝、美容產品和手袋或配件,25-34歲和35-44歲的消費者最有可能購買保險、其他銀行產品和服務以及運動服,35-44歲和45-54歲的消費者最有可能購買日用品和家庭用品。
在中國大陸的GBA城市中,與香港相比,老年消費者比其他群體更可能購買保險和銀行產品以及網上食品,在18-24歲和25-34歲之間的年輕消費者更有可能在網上下食品送貨單。與香港相似,最年輕的消費者群體最有可能購買護膚品和化妝品、服裝和配件。
圖3 按年齡段劃分,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消費者更可能在網上購買的產品類型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畢馬威:2021年零售業調整報告:大灣區全向通道的前方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