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業空心化是什么意思
產業空心化是指產業部門當中缺乏具有結構升級帶動力和產業控制力的主導產業;產業發展缺乏技術含量和精細、復雜加工的內容。在工業化的進程中,標志著技術進步和結構變化的生產迂回化過程游離于工業增長之外。

2.產業空心化的表現形式
如果按三次產業的劃分,世界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趨勢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第三產業的發展逐步超過第一、二產業,最終形成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這種演變趨勢是合乎規律的。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出現了產業的“空心化”現象。
出現產業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是:高度發達的國家和城市,由于追求完善的經濟服務,使得大部分物質生產部門都轉移到了欠發達的國家和城市。
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產業比重迅速上升,超過了第二產業,以至大于一、二產業之和。有人認為第三產業比重超過
60%,即是產業空心化;
物質產品、特別是工業制成品的出口明顯減少,進口逐漸增加并超過出口,以致出現國內物質需求依賴外部進口的供求結構,造成貿易收支(主要是工業品貿易收支)惡化甚至轉向逆差。美國在這方面是很典型的。
3.中國的產業空心化
中國現在已進入產業結構加速轉換期,第三產業需要作為重點產業之一加快發展速度。特別是長期成為國民經濟“瓶頸”的交通通訊業,新興的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咨詢業以及教育科技事業,需要大力發展,使第三產業的比重有一個明顯的提高,較快地解決第三產業發展水平過分低于國民經濟需求的結構比例,更好地保證第一產業的穩步發展、第二產業總量的擴大和素質的提高。但在90年代,第二產業在產業總體結構中還將保持其主導地位。
中國各區域,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和總體水平差異很大,發展第三產業以及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還須因地制宜:大城市、特大城市和發達地區,可按三、二、一順序來進行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開發成長區,一般應按二、三、一順序來調整。落后地區,也需要積極發展以交通運輸為主的第三產業,但不應過急地要求根本改變一、二、三的結構格局
在經濟上,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中國的發達地區,一般還有一個再工業化的問題,大片待開發地區正等待開發。傳統產業,還需要有一個較大的發展,特別是基礎工業和基礎產業。中國參預現代國際分工的規模還不大。從這些實際情況出發,上述幾大趨勢,似乎對中國的影響不大。但實際上,中國不可能游離在世界新技術革命潮流之外。世界經濟的每一個重大變革,不能不給中國帶來這樣那樣或大或小的影響。特別是中國要擴大對外開放,更大規模地參預國際分工與交換,就更需要密切注視世界新技術革命的動向,掌握世界經濟空間格局的變動趨勢,這對正確制定中國參預國際分工的戰略與策略,對正確規劃中國的戰略布局,具有重大意義。
以上就是有關產業空心化的定義、表現形式及中國產業空心化現狀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產業空心化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主體是?
什么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有哪些?特點梳理
什么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哪些?存在的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