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線控轉向行業市場規模
(1)全球市場規模:目前線控轉向尚處于發展早期階段,滲透率極低。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線控轉向系統的市場規模不足50億元,預計到2025年,全球線控轉向市場規模將達到137億元,2030年將達665億元。

(2)中國市場規模:據統計,2021年我國線控轉向系統的市場規模約在1億元左右,預計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SBW的滲透率將達到15%,燃油乘用車SBW滲透率達4%,以單車價值量4000元來計算,對應的線控轉向市場規模將達到89億元,2021-2025年CAGR達186%。

(3)中國線控轉向市場發展有利因素:
1)智能駕駛驅動:EPS等動力助力轉向系統的轉向信號來自于駕駛員,需要借助機械傳導實現助力,無法支持L3+以上自動駕駛;線控轉向由CU接受方向盤轉矩信號,綜合車輛速度、加速度等路況信息進行分析并控制電動機產生轉向動力,信號來源為軟件算法,能夠實現轉向執行動作與駕駛員操作的解耦,滿足高階自動駕駛的需求,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必需部件。
2)政策障礙掃除:2022年1月1日,中國轉向標準GB17675-2021正式實施,新政解除過去政策對轉向系統方向盤和車輪物理解耦的限制,中汽研標準所與集度、蔚來、吉利等OEM將共同推動制定中國線控轉向的行業標準制定,為線控轉向落地掃除政策障礙。
2.線控轉向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1)系統研究現狀:世界各大汽車廠家、供應商等對線控轉向系統做了深入研究,國際知名供應商如TRW、Delphi、ZF等均制造了物理樣機,進行試驗研究;國際著名汽車生產商如奔馳、寶馬、通用等也已經展出采用線控轉向系統的概念車。國內方面,目前國內對線控轉向系統的研究多數以高校的理論為主,并且已經取得一些進展。

(2)企業競爭格局:在線控轉向產品的龍頭生產廠商中,舍弗勒、萬都預計于2022年量產自家SBW產品,博世則計劃于2024年實現量產。
國內企業中,長城精工、聯創電子、拓普集團等正在研發線控轉向系統。長城旗下精工汽車研發的線控底盤中搭載了首個支持L4+自動駕駛的SBW系統,并計劃在2023年量產;聯創電子通過產學研合作推出了功能樣機;耐世特2017年發布的QuietWheel已初步采用了SBW技術;浙江世寶SBW技術已立項,正在研發。
技術方面,國內企業耐世特公報顯示,2021年耐世特基于發展伙伴關系及參與SBW架構需求,將在未來的SBW項目中繼續與兩家大型全球整車制造商合作,此外,耐世特也和中國國內的一家整體制造商合作伙伴開始SBW研發。

3.線控轉向行業發展趨勢
可靠性與高成本是線控轉向產品當前落地的主要障礙,高階智駕驅動下有望實現規模應用。線控轉向硬件結構與R-EPS相似,主要區別在于軟件算法復雜度大幅提升。目前,路感模擬、主動轉向控制等核心技術尚不成熟+冗余備份帶來額外硬件成本,阻礙線控轉向落地。因此,我們預計短期內“EPS+冗余”將作為線控轉向的替代品,滿足L3及以下自動駕駛的需要。2025年,伴隨L3+自動駕駛滲透率提升,線控轉向有望在高端車型上實現批量應用;2030年,隨著線控轉向技術成熟度提升、成本下探、高階自動駕駛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線控轉向有望得以普及,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以上就是有關于2022線控轉向系統行業的現狀、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的全面分析,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相關行業市場發展的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推薦閱讀
線控轉向技術是什么?工作原理及優點分析
毫米波雷達未來市場怎么樣?2022毫米波雷達行業分析
2022我國汽車租賃行業發展歷程、市場現狀及龍頭企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