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視覺行業相關政策梳理
我國機器視覺技術與產品已經滲透到各個產業,政府及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及規范性文件,融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國家戰略,機器視覺發展廣泛。
2021.12工信部、發改委等《“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
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針對感知、控制、決策、執行等環節的短板弱項,加強用產學研聯合創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礎零部件和裝置。推動先進工藝、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深度融合,通過智能車間/工廠建設,帶動通用、專用智能制造裝備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級。推動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應用,研制一批國際先進的新型智能制造裝備。其中通用智能制造裝備包括監視控制和數據采集系統等工業控制裝備;數字化非接觸精密測量、在線無損檢測、激光跟蹤測量等智能檢測裝備等。
2021.01工信部《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
提升產業創新能力。重點發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靈敏度的敏感元件,溫度、氣體、位移、速度、光電、生化等類別的高端傳感器,新型MEMS傳感器和智能傳感器,微型化、智能化的電聲器件。
2018.01工信部、國家標準委《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提出“統籌規劃,分類施策,跨界融合,急用先行,立足國情,開放合作”原則,進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對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智能使能技術、智能工廠、智能服務等五類關鍵技術標準,與基礎共性標準和行業應用標準進行規劃。
2017.05科技部《“十三五”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提出按照“爭高端、促轉型、強基礎”的總體目標,強化制造核心基礎件和智能制造關鍵基礎技術,在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智能機器人、智能成套裝備、新型電子制造裝備等領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與裝備產品,形成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創新發展模式,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以推進智能制造為方向,強化制造基礎能力,提高綜合集成水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跨越。
2016.08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
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發揮標準化和質量工作對裝備制造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品產業邁向中高端,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
2015.05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
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依托優勢企業,緊扣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供應鏈優化,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
以上梳理了近年來關于機器視覺行業發展推動政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政策解讀欄目。
來源:奧普特-首次覆蓋報告:聚焦機器視覺創新驅動發展-220630(27頁).pdf
推薦閱讀:
什么是機器視覺?應用在哪些領域?龍頭企業一覽
機器視覺技術是什么?檢測原理是怎樣的?與人類視覺相比的優勢介紹
賽迪: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視覺產業發展白皮書(30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