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覆蓋保墑
墑指的是耕地開墾出的溝壟,也指種子適合發芽和生長的土壤濕度。覆蓋保墑指的農業上一項聚墑抑蒸的手段,在我國傳統農業中應用較為廣泛,尤其在北方旱地農業中應用較多。
覆蓋保墑的覆蓋物能夠改變土壤與大氣的界面層狀況,在土壤表面設置一道物理阻隔層,同時改良了土壤結構阻礙和減緩了土壤與大氣層間的水分和能量交換,使得土壤水、肥、氣、熱等狀況得到重新組合其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較高。
覆蓋保墑的研究重點是有關覆蓋保墑技術實施后所帶來的土壤養分的利用、轉化以及土壤水分運移的動態模擬等,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資源,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灌溉條件下秸稈覆蓋對土壤溫濕度效應、改土效應、微生物狀況、抑鹽、抑草及pH值緩沖效應等方面,同時也涉及到一些秸稈覆蓋與灌溉結合后對作物產量影響的研究。

覆蓋保墑技術所用材料
覆蓋保墑技術所用的材料一般是秸稈和地膜;其中地膜材料主要以聚乙烯為主,還有部分地膜是EVA、HDPE、LDPE、LLDPE等材料
秸稈覆蓋保墑:秸稈覆蓋可以切斷蒸發表面與下層土壤的毛管聯系,減弱土壤空氣與大氣之間的亂流交換強度,有效地抑制農田棵間蒸發,提高農田水分利用效率從而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改善土壤的持水和供水性能。
秸稈覆蓋可調節土壤溫度變化。秸稈覆蓋條件下土壤溫度年、日變化均趨緩和,在低溫時有“增溫效應”,高溫時有“降溫效應”。
秸稈覆蓋還能起到改良鹽漬土的效果。通過秸稈覆蓋能減輕土壤鹽分的表聚,從而達到改良鹽漬土的目的。據研究140.72,
在中度鹽化土上進行免耕秸稈覆蓋試驗,脫鹽率達40%~70%,0~40cm土體鹽分含量基本控制在0.1以下,達到輕度鹽化和非鹽化程度。
最重要的是適宜的秸稈覆蓋量可改善麥田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提高作物根系活性,為生長發育創造有利條件,給高產優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地膜覆蓋保墑:地膜覆膜后地膜與地表之間形成2~5
mm厚的狹小空間,切斷了土壤水分與近地層空氣中水分的交換通道,從土壤表面蒸發出的水汽被封閉在有限的小空間中,增加了膜下相對濕度,從而構成了從膜下到地表之間的水分內循環,改變了無地膜覆蓋時土壤水分開放式的運動方式,有效抑制了水分蒸發損失,保證耕層土壤有較高的含水量。
地膜覆蓋保墑對土壤養分和微生物狀況都有影響,由于覆蓋顯著影響土壤水、熱狀況和生物活性,必然會影響到土壤養分的有效性。大量研究表明,地膜覆蓋后土壤有機氮的礦化速率、礦化量都會增加。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頭豹研究院:2020年中國節水灌溉設備行業概覽(28頁).pdf》
《唯恒農業: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趨勢分析(1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