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園綜合體是什么
田園綜合體是以現代特色農業為核心產業的一種新型農村綜合體;其繼承了農業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 ( “規模經營” 和 “科技農業”)
的建設精髓,但又區別于農業示范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聚焦于農業產業,而是在農業 ( 一產) 基礎上實現一、二、三產的 “三產融合”。它體現了綜合體所包含的一種新的資源和空間形式,強調新資源 ( 二產和三產)
的開發和集聚。因此,發展田園綜合體必須立足農業、融合農業和延伸農業,離開農業的綜合體不是田園綜合體。

2.田園綜合體與休閑農業的區別
(1)規模不同:一大片生機勃發的向日葵、一望無際的花海
這些都是休閑農業的典型代表,也是鄉村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休閑農業對土地面積要求不高,一百畝可以搞休閑農業,幾畝也可以搞花海。至于周圍的配套,大多要求不高,有幾條路、還有幾處農莊就可以。
而田園綜合體則體現出“綜合開發”的特征,它的范圍、規模比休閑農業更廣,要求成片開發、整體開發。雖然國家并沒有對田園綜合體的規模提出要求,但是從試點的田園綜合體來看,它們的規模都不小。
(2)產業不同:休閑農業的產業較為單一,主要就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其中第一產業就是農業,比如向日葵、花海的種植就是第一產業,而第三產業就是旅游業,周末一些城里人會到這里進行“半日游”或者一日游,采摘一下果子、買一些農產品、吃個農家菜。
與休閑農業不同,田園綜合體的產業更多、產業鏈更加完善。根據中央的政策,田園綜合體包括農業、文旅、地產三個產業,要打造生態、生活、生態的共同體。其中農業就包括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而不單單指種種花,做做簡單的造型。了解更多
農業是田園綜合體的“核心”,而文旅產業在田園綜合體中所占的比例也不低。文旅產業就是指文化產業、旅游產業。
文旅產業就涉及到旅游產品和度假產品的打造,在打造的過程中還要考慮旅游度假的配套、服務以及環境設計,這樣才能達到深度旅游的要求。
(3)運營主體和運營模式不同:休閑農業運營模式較為簡單,可以企業自主投資,也可以農民自己搞。反正游客一來,收一下門票就搞定,沒有太多要運營的東西。但田園綜合體涉及的內容較多,更強調公司化、科技化、規范化和農民的參與度。
中央的文件就強調“田園綜合體建設應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這就充分說明了田園綜合體的主體應該是農民或者農民專業合作社,當然這里不是說要排斥企業。
在運營模式上,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更為相似,即前期通過配套開發維持經營,然后打造文旅產業提升土地價值,土地價值提升后再引入房地產板塊,推動旅游產業與地產業務雙贏。
(4)盈利模式不同:休閑農業的盈利模式很簡單,就是門票收入+餐飲收入+部分商品消費收入。大家到休閑農業項目游玩,基本上就是半天或者一天,逛逛花海、拍幾張照片,最多吃個飯就回去了。休閑農業是投入小,但回報也相對較少。但田園綜合體的盈利模式就更為復雜了,除了門票收入+餐飲收入+商品收入外,農產的收入占比較高,此外還有研學教育收入、地產類產品收益、土地收益等等。
(5)文化氛圍不同:休閑農業主要是觀賞游覽,文化元素和文化活動較少。而田園綜合體本身就承載著復興鄉村文化、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應當把當地風土民情、鄉規民約、民俗民藝等發掘出來,讓人們可以體驗農耕時代的生活,引導人們回歸自然,重新審視城市與鄉村的關系。
以陜西源田夢工場為例,該項目特別注重打造循環農業、現代農業、田園旅游、鄉村宜居等,并定期舉行田園鄉村文化振興節、文化旅游周、田園大篷車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保留原鄉文化鄉愁的同時,注入現代文化元素。沒有文化的田園綜合體,最終會曇花一現。
以上就是有關于田園綜合體的定義及其與休閑農業的區別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農業領域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有哪些?案例介紹
什么是csa社區支持農業?有哪些特點?意義和作用介紹
什么是設施農業?與傳統農業的區別在哪?發展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