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生態循環農業
生態循環農業是以農業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按照“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可控制化”為原則,以投入產出最大化、可再生資源高效循環化、有害物質排放最小化為目標,最終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協同發展的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高產量、高質量、高效益和資源循環、生產綠色等優勢。

2.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有哪些
(1)種養加工復合模式:該種養模式是以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為核心的種、養、加工復合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簡稱種養加工復合模式),其采用清潔生產來實現農業規?;a、加工增值和副產品的綜合利用。該模式依托并整合當地優質的農業資源,大力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的循環經濟,延伸價值鏈條,促進當地特色農業發展。
種養加工復合模式主要在我國水稻產區、小麥產區等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該模式適用于傳統農產品加工,如農戶加工豆腐及磨粉后,將豆渣或粉渣作為喂養動物飼料,動物糞便排入沼池后,沼肥用于種植綠色水稻、蔬菜等;沼氣用于燒飯、照明等。其特點在于能夠實現農牧的高效復合,形成“糧-畜-肥-糧”的良性循環。
(2)立體復合循環模式:該模式是以蠶桑業、種植業、養殖業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體復合循環農業經濟模式,主要依托當地優質蠶桑資源和產業基礎,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養殖蠶桑,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緩解地區水、土資源短缺問題。立體種養的循環農業模式主要應用在我國西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區。
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一方面利用生物循環系統的建立,改善環境、培肥地力、增加產出,進一步挖掘農林、農牧、林牧不同產業之間的相互促進與協調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土地的集約使用,合理規劃時間與空間,實現土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的最優發揮。
(2)物質再利用模式:該模式主要通過農業廢棄物的多級循環利用,將上一產業的廢棄物或農產品作為下一產業的原材料,如秸稈、畜糞等的利用,最終實現農業廢棄物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和再加工,實現零排放,它包括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綜合利用及沼氣綜合利用3種具體模式。
物質再利用模式的適用范圍較廣,沒有地形、土壤等自然資源條件的限制,在全國范圍內都可廣泛應用。
3.國外生態循環農業案例
(1)美國精準農業: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施精準農業的國家之一。早在1990年,美國將GPS系統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領域,在明尼蘇達州農場進行了精確農業技術試驗。試驗成功后,精準農業開始在美國快速推廣?!熬G色之星”精準農業系統是美國精準農業技術系統的集大成者,“綠色之星”精準農業系統是基于GPS和GIS系統,同時結合物聯網技術發展而成,廣泛運用于大中規模農場的機械化生產中。這種“減量化”的生產方式,使農場主能夠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根據每一塊農田的具體適用條件,精細調整各項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從而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
(2)英國“永久農業”:“永久農業”是循環經濟中廢物資源化的一種重要形式,特點是在節約資源和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元素的有效配置達到有利關系的最大化。種植者們循環利用各種資源,節省能源。如用香煙頭來收集雨水、變糞便為有機肥料、實行秸稈還田?!坝谰棉r業”尋求盡可能節約使用土地的資源,強調使用多年生植物;鼓勵使用自我調節系統。耕種土地時,通過多種類種植和綠色護蓋等技術來保養土地,監控當地環境,構建綠色發展規劃?!坝谰棉r業”不使用人造化肥和殺蟲劑,通過種植多樣性的植物及促使食肉動物進入生態系統來阻止害蟲,例如,豆類植物苜蓿能夠釋放氮氣,可使害蟲迷失方向。
以上就是有關于生態循環農業的定義、主要模式及國外案例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農業領域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農業生態園?類型有哪些?怎么規劃?
什么是數字農業?有什么優勢?
什么是低碳旅游?低碳旅游和生態旅游的區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