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pp是什么意思
PPP 英文表述為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在中國,政府與企業聯合開發的項目稱之為 PPP
項目。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社會上的資本來投入到政府項目中,可以理解為融資的另一種形式。這種融資獲得的資金基本都會用于以政府為主導的民生項目中。社會資本的穩定性強,政府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可信任度強,所以社會資本方愿意與政府進行有效的合作。

2 PPP 模式的特點
(1)以合作共贏緩解財政壓力
該模式的主要特點就是尋找合作組織。許多民生工程項目需要較大的投資,憑借政府的力量無法滿足項目的建設投資,與社會組織合作可以加快項目和基礎設施事業的快速發展,能夠解決項目運營中的資金需求問題,從而能夠保障項目建設的快速完成。
(2)以風險共擔降低合作風險
在 PPP
模式中,根據政府和社會各自的優勢和不足,有效評估合作風險,進行風險分擔。政府能夠政策和法律的風險;社會能夠承擔資金和運營方面的風險。若發生地質災害等不可抗力時,這種風險就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分擔。
在
PPP
模式下,合作企業在進行項目的有效運營時,政府的優惠政策可以優先給合作運營模式下的企業,從而將運營風險降到最低。從政府角度來看,通過與社會資本合作,能夠借助社會資本來減少財政赤字,這樣也能夠降低政府的財政壓力,強化政府的債務管理。
(3)以利益共享分配項目收益
政府與社會組織開展的項目合作,滿足各自的需求,達到雙方共贏。從項目類型上來看,PPP
模式的項目基本都是民生者是公眾服務類型。通過兩者間的合作,互補管理,利益均分。
3 PPP模式的運作流程
項目的選擇和可行性分析是 PPP 項目運作之前必須要做的,是政府確定項目的主要職責;第二階段是
SPC,這一階段需要由政府通過招投標的方式來確定合作單位,并開展相關后續工作。這一階段的社會組織為了能夠中標,會積極編寫各類材料,保證能夠順利中標,最后達成合作協議。第三階段主要是進行項目的開發管理,SPC
正式進入開發階段,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監督管理,如果在運營方面有協議,那么項目交由 SPC 負責;第四階段主要是移交終止。SPC
進行清算,政府開始接管運營。

3 PPP 模式分類
(1)外包方式
外包就是將項目以打包的方式交給承包單位負責。一般來說,私營企業會對政府的投資項目進行承包,建設完成后向政府獲得承包資金。比如,私營企業對項目建設負責,或者對項目維護管理負責,政府為其支付一定的費用。對于外包項目,私營企業基本不會有比較大的風險。在具體的項目中,外包方式包括項目的運營維護、合同的管理等。
(2) 特許經營
PPP 模式的項目基本都是特許經營類項目,通過社會資本與政府的有效合作來承擔相應的風險,分擔相應的收益,從類型上來看,特許經營模式主要采用
BOT(建設—運營—移交)、TOT(轉讓—運營—移交)、ROT(改建—運營—移交)。
(3) 私有化方式
私有化就是指項目所有權的私有化,也就是說項目所有權屬于參與投資的企業,政府并不存在任何的權力管理或擁有項目,這也是政府與企業合作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項目,項目的投資全部由私營企業投入,政府只需要做好監管工作,企業在運營中獲得的一部分收益交給政府即可。

參考資料:姜丹丹《PPP 養老地產項目風險因素分析與控制策略研究》
推薦閱讀:
《明樹數據:2020年5月全國PPP項目市場動態報告[25頁].pdf》
《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心: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項目2021年半年報(57頁).pdf》
《【研報】基礎設施與公共事業行業系列深度研究:2019年中國PPP行業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