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專精特新小巨人
“專精特新”于2005年2月19日首次出現在國務院公開發布的文件中,表述為“引導和支持企業從事專業化生產和特色經營,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并沒有展開詳細說明。由于概念剛剛提出,相應的培育工作有待后續跟進,此時的“專精特新”沒有置于“企業”之前,而是重點強調培育方向。
2011年9月23日,《“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明確了“專精特新”企業的主體是中小企業,并且對“專精特新”進行了詳細而準確的表述。
2012年5月14日,工信部明確了專精特新企業屬于制造業的范疇,并且提出“小巨人”企業的概念?!皩>匦隆毙【奕似髽I主要是指在某個領域發展良好,經濟效益高,技術水平先進,具有較高成長力和發展潛力中小型企業,這類企業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制造等行業。
2.專精特新小巨人特征
(1)專業化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有兩種發展路徑,一是生產關鍵零部件、元器件以配合大型企業,二是直接向市場推出競爭優勢突出的自有品牌產品。分工明確是提高總體生產效率的有效方式。專精特新企業能夠在自身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找準自身定位,依托大型企業實現自身成長。近年來,我國制造業企業出現“金融化”的趨勢,這一現象反映出傳統制造業產能過剩、利潤率降低。專精特新企業在這樣的局面下另辟蹊徑,挖掘產業鏈中關鍵環節,開拓增長空間。
(2)精細化
專精特新企業的“精細化”體現在建立精細管理、精良產品、精致服務。精細化與粗放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注重生產效率和用戶體驗。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必須擺脫過去以量取勝的思維定勢,做到以質取勝,重視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專精特新企業摒棄傳統的“大而全”路徑,采取“小而精”“小而美”的發展戰略,不依賴規模擴張獲取短期利益,而是通過優化管理、產品、服務提升附加值。
(3)特色化
專精特新企業的“特色化”體現在形成自身特色產品和服務。專精特新企業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挖掘特色化元素。即使在同一行業內,專精特新企業也能針對不同需求研發特色化產品,形成技術壁壘,與競爭企業保持差異。
(4)新穎化
專精特新企業的“新穎化”體現在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實現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功能創新、產品和服務創新?!啊畬>匦隆撵`魂是創新”,新穎化是專精特新企業最重要的特征。
3.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條件
2022年6月2日,工信部發布《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申報標準:
(1)專業化指標
截至上年末,企業從事特定細分市場時間達到3年及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達70%以上,近2年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不低于5%。
(2)精細化指標
公司治理規范、信譽良好、社會責任感強,生產技術、工藝及產品質量性能國內領先,注重數字化、綠色化發展,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環節,至少1項核心業務采用信息系統支撐。取得相關管理體系認證,或產品通過發達國家和地區產品認證(國際標準協會行業認證)。
(3)特色化指標
主導產品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達到10%以上,且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擁有直接面向市場并具有競爭優勢的自主品牌。
(4)創新能力指標
(一)一般性條件,需同時滿足以下三項:
1)上年度營業收入在1億元及以上,且近2年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不低于3%。上年度營業收入5000萬元(含)—1億元(不含),且近2年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不低于6%。上年度營業收入不足5000萬元,同時滿足近2年內新增股權融資額(實繳)8000萬元(含)以上,且研發投入經費3000萬元(含)以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比例50%(含)以上。
2)自建或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聯合建立研發機構,設立技術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
3)擁有2項以上與主導產品相關的I類知識產權,且實際應用并已產生經濟效益。
(二)創新直通條件,滿足以下一項即可
1)近三年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并在獲獎單位中排名前三。
2)近三年進入“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50強企業組名單。

以上梳理了專精特新小巨人的含義及申請條件,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CICASME: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取向(2022)(27頁).pdf
前瞻產業研究院:新時代培育新動能-2021年“專精特新”發展藍皮書(51頁).pdf
艾瑞咨詢:2022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研究報告(4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