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
電力行業
? 傳統能源領域:包括火電(燃煤、燃氣和燃油)和核能發電;
? 可再生能源領域:包括水電、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電源及儲能、其他新能源發電(生物質能、垃圾焚燒、地熱能、潮汐能等)、綜合發電(標的公司或資產包同時涵蓋多種電源);
? 輸配電領域:包括電網建設投資及輸配電設備研發制造;
公共事業行業
? 水務:包括原水、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水資源回收利用
? 燃氣:包括燃氣的生產,運輸及供應
? 供暖:包括城市采暖及工業供熱設備制造及熱站建設運營
? 其他:包括固廢、危廢、生活垃圾處理,及其他市政公用服務
全球電力與公共事業并購趨勢速覽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上半年電力與公共事業行業的交易有所下滑,但從中長期來看,行業內并購交易的需求仍然持續存在。
交易特征
? 新冠疫情讓全球經濟備受打擊,全球封鎖措施和旅行禁令導致項目前期論證的停擺、產業供應鏈的斷裂、資本市場波動和社會動蕩加??;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未來需求的不確定性等因素阻礙了交易的達成。
? 但是2020年上半年,全球電力與公共事業僅發生591筆交易,披露總交易金額約為4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047億元。
? 交易數量和金額相比2019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7%和32%。
? 同時平均交易金額也有所下降,降至2017年以來的最低點5.2億元人民幣。
盡管在全球范圍內,電力與公共事業領域,短期內交易受阻,大額交易減少,我們仍認為以下領域是電力與公共事業行業全球并購發展趨勢。
1.能源轉型和碳中和議程將繼續改變電力與公共事業行業結構,并促進行業內的交易活動和資本供應,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綜合能源的投資
歐洲綠色政策和巴黎氣候協議等政府激勵措施和股東的壓力促使業內主要企業做出重大的可持續發展承諾,以減少碳排放或設定一個達到"凈零"的目標日期。在氣候變化目標的推動下,歐洲整個能源價值鏈出現了持續的融合,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紛紛轉向電力和新能源的生產、分配和交易,并且這一趨勢正開始向亞洲蔓延。
2.企業對于ESG和綠色責任投資的考慮將更為廣泛
一些國際企業及市值大的企業通常ESG 意識更高,并更重視責任投資,而這一現象正在不斷擴大。包括普華永道在內的全球各行業企業與機構紛紛響應RE100可再生能源倡議,致力于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2020年,中國首支生態環境保護國家級政府投資基金——中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首期募資規模為885億元。通過創新性的金融制度安排,可以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這也有助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
3.能幫助電力與公共事業行業的公司實現運營自動化和降低風險的技術供應商將繼續吸引并購方的興趣
在氣候變化目標的推動下,歐洲整個能源價值鏈出現了持續的融合,發電商和分銷商正在進入氫氣生產技術、電動汽車充電網絡以及屋頂太陽能系統和自動化(電動交通)領域。
4.疫情下,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將更具吸引力
雖然存在短期的業務和運營挑戰,但基礎設施資產為收入和現金流創造了更大的確定性,使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吸引力。我們預計新能源電站、新能源汽車電池和充電基礎設施領域的交易將持續進行,尤其是在中國、亞洲其他國家以及歐洲。
中國電力與公共事業并購趨勢速覽
得益于中國政府和民眾面對疫情迅速和有效的反應,中國經濟與投資并購都在健康有序的恢復中。其中電力與公共事業行業并購在2020年上半年保持了較高的活躍度。
交易特征
? 相比于2019年同期,2020年上半年電力與公共事業行業總披露交易金額分別上漲45%和293%,交易金額達到最近3年的最大值,約為1,013億人民幣和393億人民幣。
? 同時,國內電力與公共事業行業的平均交易金額也大幅上漲,電力行業的平均交易金額為7.7億元,比去年同期上漲67%。公共事業行業的平均交易金額為9.4億元,比去年同期上漲224%達到2016年以來最大值。
中國的并購交易占全球比例,從交易數量和金額上分別達到了33%和46%,其中交易金額對比去年明顯提升。
從長期趨勢來看,普華永道認為,綜合、智慧、可持續將仍然是電力與公共事業的發展方向。
能源轉型下清潔低碳的可持續能源投資依然是投資主旋律。
電力與公共事業行業內并購整合將持續活躍,綜合服務布局趨勢突顯,大型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綜合環境治理服務、集成式水務運作等角色的轉變將促進更多的跨行業并購。
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新基建、智慧城市、智能電網等概念層出不迭,對相關基礎設施的自動化、數字化管理有助于能源的綜合利用,加快形成資源轉型升級,降低社會用能成本。
疫情影響下的新交易趨勢
民營企業:中國電力市場正處于市場化過渡的關鍵階段,雖然國企依然是電力與公共事業的主要投資者,但我們看到民營企業及社會資本在電力和公共事業交易中的參與程度在顯著提升,行業內國資與民企合作的趨勢將進一步加深。2019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中重申支持民營資本以控股或參股形式開展發電、配電、售電業務。民營資本的廣泛和深度參與將進一步促進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民營資本受“ 去杠桿”影響仍未消除,融資難的情況在短時間內仍將持續,在我國推進清潔能源、落實環保法律法規的大趨勢下,國企與業內前列的民企將加深合作,共促行業發展。
供應鏈:疫情所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和持續的全球貿易沖突,投資人對能源供應鏈投資關注度增加
疫情下,進出口中斷以及近期光伏組件設備的價格飛漲,使得許多公司將尋求對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和持
續的全球貿易沖突導致的成本不確定性的保障。對供應鏈的成本和穩定性的要求將進一步的提高,例如供應商的
多樣化,或在當地尋找供應商,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將生產設施遷移到離客戶或原材料產地更近的地方;投資
實時供應鏈可視性和需求規劃的技術;將原材料或服務的供應引入內部,進一步降低供應鏈的風險。
數字化:新基建與數字中國的建設步伐將大大提升未來耗能需求,數字化投資是提升能源效率,促進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基建概念自提出以來,受到行業內外廣泛關注,其所涉及的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快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各個領域,都對未來電力消費有著一定的刺激作用。數字化是電力產業持續、綠色和健康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數字化相關的投資也會滲透到電力產業鏈的方方面面。(關注公眾號“三個皮匠”,獲取最新行業報告資訊)























點擊下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