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而文化與知識應用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護,設立知識產權基金就是保護措施之一;那么知識產權基金到底是什么?我國設立知識產權基金的具體背景又是什么呢?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知識產權基金是什么
知識產權基金是將股權投資基金與知識產權相結合,通過建立知識產權領域的投資基金作為直接投資工具,以支持戰略性、地域性、重要產業相關知識產權運營的手段之一。傳統知識產權融資方式以債務融資為主,包括知識產權質押等。除少部分價值量極高、較為成熟的知識產權以外,中國絕大多數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難以預測,不易獲得質押貸款融資,限制了中小型科技型公司或個人的融資途徑。目前,各地政府出臺貸款貼息、資助擔保等多項政策幫助,仍存在質押貸款提供金額較小,不能滿足知識產權技術研發過程中龐大的資金需求。知識產權基金作為中國本土較新的一種融資方式,近些年在地方上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知識產權基金的類型
(1)以投資主體為標準劃分,知識產權基金可以分為可分為政府主導型、私營主導型和公私合營型三類;政府主導型的知識產權基金在中國較為常見,在地方上較為流行。公私合營型知識產權基金兼具政府資金及相關政策作為引導,以及具有良好市場積極性的私營部門管理,在運營績效方面亦予以保障。
(2)以設立目標為標準劃分,知識產權基金可以劃分為訴訟進攻型、集中防御型和激勵創新型三種類型。
(3)以投資地域為標準劃分:中國還出現專門針對海外市場知識產權市場布局的海外專利運營基金,亦包括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引導的地方性知識產權運營基金。
知識產權基金的類型

中國知識產權基金設立背景
中國經濟與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推動知識產權數量快速提升,各界對知識產權運營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亦為多形式的知識產權運營模式奠定基礎。
以專利權為例,中國專利申請活動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力逐步擴大。中國專利申請數量從2012年的
562,667項,占比全球28.2%,增加至2016年的1,265,436項,占比全球
46.2%,年復合增長率為22.6%,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8.3%。
中國擁有龐大的專利及其他形式的知識產權數量,而如何保護和利用這些知識產權服務社會,以及如何保持新增知識產權數量的高增長態勢已成為目前關注的焦點。
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產業化等運營服務方面較西方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等知識產權運營服務較為發達的國家已率先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和市場化運營手段,如各國的主權專利基金等。借鑒各國的發展經驗與結合各國國情,中國正探索具有本國特色的知識產權基金發展道路。
以上就是有關知識產權基金的定義、類型及設立背景的全部內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基金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參考資料
《頭豹研究院:2019年中國知識產權基金行業精品報告(45頁).pdf》
推薦閱讀
什么是知識產權?定義及我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匯總一覽
什么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特點有哪些?
智慧芽:2022中國知識產權年度調研報告.pdf(附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