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城市發展歷程
(1)引入IBM“智慧城市”概念階段
美國IBM公司率先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成為城市信息化建設的代名詞。2008年11月6日,IB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在紐約市外交關系委員會發表演講《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領導議程》,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1月28日,奧巴馬總統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會上彭明盛再次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奧巴馬政府對此給予了積極回應,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目前,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認識到“智慧城市”理念的前瞻性和先進性,相繼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戰略舉措。據估計,目前全球已超過100個城市正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已有1200多個與智慧城市密切聯系的相關行業項目。

(2)IBM在我國力推“智慧城市”階段
IBM為占領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龐大市場,采取了一系列推進措施。2009年2月24日,IBM在中國提出“智慧地球贏在中國”,并建議優先建設智慧的電力、智慧的醫療、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應鏈(物流)、智慧的銀行等六大行業。2009年8月,IBM發布了《智慧的城市在中國》的報告。2010年6月2日,世博會期間“2010智慧城市全球峰會”,彭明盛發表“從城市開始構建智慧的地球”的主題演講。2012年9月19日,IBM在北京正式啟動“慧典先鋒”計劃,大力推進其“智慧城市”項目。
(3)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普及階段
繼2009年IBM推出其“智慧地球”的全球戰略之后,中國諸多城市借鑒其“智慧城市”的理念,大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的新熱點。2010年11月2日,科技部等單位舉辦“2010中國智慧城市論壇”。2010年12月12日,“2010中國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建設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據統計,截至2013年8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兩批對外公布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共有193個。2013年10月10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支持下,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在京成立。
2、智慧城市應用項目有哪些
(1)智慧公共服務
建設智慧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系統。通過加強就業、醫療、文化、安居等專業性應用系統建設,通過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規范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進城市公共資源在全市范圍共享,積極推動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協調高效運行,在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的同時,推動城市發展轉型升級。
(2)慧城市綜合體
采用視覺采集和識別、各類傳感器、無線定位系統、RFID、條碼識別、視覺標簽等頂尖技術,構建智能視覺物聯網,對城市綜合體的要素進行智能感知、自動數據采集,涵蓋城市綜合體當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燈光照明、信息通信和顯示等方方面面,將采集的數據可視化和規范化,讓管理者能進行可視化城市綜合體管理。
(3)智慧安居服務
開展智慧社區安居的調研試點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區為先行試點區域,充分考慮公共區、商務區、居住區的不同需求,融合應用物聯網、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各種信息技術,發展社區政務、智慧家居系統、智慧樓宇管理、智慧社區服務、社區遠程監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務辦公等智慧應用系統,使居民生活“智能化發展”。加快智慧社區安居標準方面的探索推進工作,為今后全市新建樓宇和社區實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礎。
(4)智慧政務城市綜合管理運營平臺
此類項目已有實際落地案例,天津市和平區的“智慧和平城市綜合管理運營平臺”包括指揮中心、計算機網絡機房、智能監控系統、和平區街道圖書館和數字化公共服務網絡系統四個部分內容,其中指揮中心系統囊括政府智慧大腦六大中樞系統,分別為公安應急系統,公共服務系統,社會管理系統,城市管理系統,經濟分析系統,輿情分析系統,該項目為滿足政府應急指揮和決策辦公的需要,對區內現有監控系統進行升級換代,增加智能視覺分析設備,提升快速反應速度,做到事前預警,事中處理及時迅速,并統一數據、統一網絡,建設數據中心、共享平臺,從根本上有效的將政府各個部門的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并對整個和平區的車流、人流、物流實現全面的感知,該平臺在和平區經濟建設中將為領導的科學指揮決策提供技術支撐作用。
(5)智慧教育文化服務
積極推進智慧教育文化體系建設。建設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網和校園網工程,推動智慧教育事業發展,重點建設教育綜合信息網、網絡學校、數字化課件、教學資源庫、虛擬圖書館、教學綜合管理系統、遠程教育系統等資源共享數據庫及共享應用平臺系統。繼續推進再教育工程,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培訓就業服務,建設學習型社會。繼續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先進網絡文化的發展,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電子娛樂等行業信息化步伐,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體系。構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務,提升旅游文化品牌。
(6)智慧健康保障體系建設
重點推進“數字衛生”系統建設。建立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構建全市區域化衛生信息管理為核心的信息平臺,促進各醫療衛生單位信息系統之間的溝通和交互。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建立全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以實現醫院服務網絡化為重點,推進遠程掛號、電子收費、數字遠程醫療服務、圖文體檢診斷系統等智慧醫療系統建設,提升醫療和健康服務水平。
(7)智慧服務應用
組織實施部分智慧服務業試點項目,通過示范帶動,推進傳統服務企業經營、管理和服務模式創新,加快向現代智慧服務產業轉型。
智慧物流:配合綜合物流園區信息化建設,推廣射頻識別(RFID)、多維條碼、衛星定位、貨物跟蹤、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在物流行業中的應用,加快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平臺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整合物流資源,實現物流政務服務和物流商務服務的一體化,推動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物流企業和物流產業發展。
智慧貿易:支持企業通過自建網站或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詢價、網上采購、網上營銷,網上支付等電子商務活動。積極推動商貿服務業、旅游會展業、中介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領域運用電子商務手段,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層次。結合實體市場的建立,積極推進網上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鼓勵發展以電子商務平臺為聚合點的行業性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培育發展電子商務企業,重點發展集產品展示、信息發布、交易、支付于一體的綜合電子商務企業或行業電子商務網站。
建設智慧服務業示范推廣基地。積極通過信息化深入應用,改造傳統服務業經營、管理和服務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現代服務業轉型。結合我市服務業發展現狀,加快推進現代金融、服務外包、高端商務、現代商貿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8)智慧交通
建設“數字交通”工程,通過監控、監測、交通流量分布優化等技術,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監控體系和信息網絡系統,建立以交通誘導、應急指揮、智能出行、出租車和公交車管理等系統為重點的、統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綜合管理和服務系統建設,實現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狀況的實時監控及動態管理,全面提升監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確保交通運輸安全、暢通。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工信安全: 智慧城市白皮書(2021年)(64頁).pdf
安永:F5G賦能智慧城市進入全光時代(104頁).pdf
印度電信監管局(TRAI):印度智慧城市:信息和通信技術基礎設施建設(英文版)(13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