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社區養老
社區養老是指以社區為核心,家庭為基本單位,主要形式是日托和入戶,使得社區中的老人能夠得到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心理慰藉等的社會化服務的養老模式。
該模式可以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環境中接受養老服務,度過老年生活。政府在社區該過程中積極推動福利供給主體之間合作,構建多元主體之間的良性合作關系。

2 社區養老服務內容
第一,生活照料層面的服務,主要面向老年群體提供基本服務,包括繳納生活費用、基本生活必須品購買、家庭清潔服務、生活照料基本陪護以及送餐等基礎服務;
第二,精神慰藉領域服務,主要通過互幫互助的方式,團結鄰里關系,讓老年群體能夠在精神層面獲得滿足,得到心理慰藉;
第三,醫療保健服務,主要面向老年群體,在社區范圍內打造醫療服務中心,結合老年群體基本情況建立老年病治理科室,建立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老年群體康復訓練及保健場地,除此之外需要為老年群體提供更細致的陪護,陪伴老年人看病以及進行康復訓練等醫療領域的服務,重視面向老年群體提供相關知識的宣傳,提高老年群體的身體健康素質;
第四,文化教育服務,主要為老年群體提供知識教育講座,豐富老年人的空閑時間,與文化教育存在關聯的服務等;第五,法律維權服務,為有需求的老年群體提供基本的法律知識普及,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主要面向財產、贍養以及婚姻等普遍問題;
第六,體育健身相關服務,包括基本體育健身設施、活動場地打造、活動器具等內容。
3 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需求
有調查顯示,現代老年人上門看病的需求最高,占比達到38.1%,其次是上門做家務,占比12.1%,然后是康復護理,占比11.3%,心理咨詢/聊天解悶的需求占比為10.6%,健康教育有需求的老人占比為10.3%。

4 社區養老政策
2016年2月《關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
2016-2030年)》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推動中醫藥與養老融合發展,促進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
2016年1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推進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仲至社區、家庭: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
2019年4月《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建立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重點為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托養服務;減輕養老服務稅費負擔;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分區分級規劃建設要求;完善養老服務設施供地政策。
2020年12月《關于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鍵康發展的意見》根據“一老一小”人口分布和結構變化,科學謀劃“十四五”養老托有服務體系。促進服務能力提質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增強家庭照護能力。優化居家社區服務。促進康養融合發展。推遇智能服務機器人。實施智慧老齡化技術推廣應用工程。
2020年12月《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積極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補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短板;豐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內容;積極推進智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2021年3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建設智慧社區。發展智慧養老: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進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推動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資源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加大養老護理型人才培養力度。擴大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供給。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更好滿足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
2021年6月《“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建設連鎖化、標準化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供失能照護以及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等服務;新建或改擴建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提升公辦養老服務機構護理能力和消防安全能力。強化對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支持培訓療養機構改革轉型發展養老,支持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推薦閱讀:《【研報】保險行業系列深度之二:“保險+養老社區” 布局養老產業搶占藍海市場提升保險服務覆蓋度-20200216[3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