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競爭格局
當前我國農業物聯網行業的競爭格局分為兩大陣營:互聯網巨頭和農業物聯網科技企業。
1、互聯網巨頭
互聯網企業陣營以BAT為代表,憑借著先進技術和雄厚資金優勢開拓智慧農業領域,連接地方政府、產業上下游龍頭公司、農業領域專家,打造農業合作平臺,創建智能農業生態。
京東在農業領域的第一個實踐項目——京東農夫APP,是使用無人機傾心打造的智慧農業管控系統,該系統以平臺形式整合全國農業耕地及飛手資源,完成產業整合和資源有效對接,還將對農業大數據進行分析,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氣象地理、病蟲災害等有效監控和決策服務。
阿里集團推出“阿里云ET農業大腦”,使用AI技術來養豬,并通過“ET 大腦”來實現,提升豬的存活率和產崽率,項目資金投入高達數億。ET農業大腦系統涉及視頻圖像分析視頻圖像分析、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物流算法等技術。專注于農業資料數據化、農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智慧農事系統和全鏈路溯源管理。
相較于農業信息化企業及單一信息技術企業,BAT
等農業生態集成商資源整合優勢突出,在農業增產增效的同時,輸出高品質農產品。農業物聯網發展前景廣闊,各農業生態集成商在農業領域的布局有望持續深入。

2、農業物聯網科技企業
農業科技企業陣營以科百宏業、荷標科技等實力強勁的公司為代表。
科百宏業是行業中少數掌握現代農業大數據資源的企業之一,憑借著農業數據資源方面的優勢自主研發面向全生態農業領域的數字模型,包括農田灌溉、病害、蟲害等多種應用場景,使用大數據為農作物的精準化、標準化栽培管理提供低成本全流程數字化解決方案,并提供決策支持,協助農業生產運營者實現保產增收。
農業物聯網科技企業包括兩種類型:農業物聯網設備生產商、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
一些物聯網設備生產商集中在設備研發生產的農業物聯網科技企業憑借其設備技術優勢,為下游各需求主體提供全場景解決方案,通過豐富企業服務類別擴大業務輻射范圍,向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商轉移。
和農業物聯網硬件設備廠商相比,農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技術實力弱一些,因此難以參與技術門檻較高的設備市場,需要借助更多解決方案應用場景,創建農業生產綜合型解決方案來提高競爭力。
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相關政策

2015年12月,《關于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
優化整合農業數據資源、建設農業大數據資源中心,構建涵蓋涉農產品、資源要素、農業技術、政府管理等內容在內的數據指標、采集方法、分析模型、發布制度等農業數據標準體系。構建農業大數據共享交換及服務平臺,推薦數據共享開放。
2016年1月,《關于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
將農村土地產權中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一步劃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

2016年10月,《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
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水平、適度規模經營等方面提出具體實施內容,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創新、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
2018年2月,《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提高其從事農業活動的積極性,為農業的適度規?;洜I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發展趨勢
1、引入社會資本,降低農業物聯網實施成本
專家表示,由于農業物聯網的設備成本較高,相關軟件平臺、控制設備的搭建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不可控的自然環境也會增加農業物聯網硬件設備的維護成本。
與種植收益相比較,農業物聯網實施成本較高,因此普通農戶無力承擔,農業物聯網產業化項目的成本投入主要依靠政府的資金扶持,引入社會多元化資本投入有望成為加快農業物聯網市場化進程的重要手段。
2018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文件指出要深化農業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農業領域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從多渠道進行農業增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物聯網與信息化、農產品批發市場。我國部分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引入社會資本,憑借政府與企業的雙方資源優勢,打造政企合作的經營模式。
2、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新型職業農民
農業物聯網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生物技術等多門學科交叉的綜合復雜系統,對從業者綜合素質要求較高。但是我國農業物聯網行業還在起步階段,廣大基層農戶、農技人員對于相關技術概念模糊,在現代農業發展中運用物聯網技術的認識匱乏。這就導致基層專業從事農業信息化的技術人才缺失、新興農業物聯網技術的人才緊缺,因此培養農業信息化技術人才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內容來源:
《頭豹研究院:2019年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36頁).pdf》
推薦閱讀:
《農業農村部: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 (2020年)(93頁).pdf》
《農業農村部: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3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