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元制
“雙元制”是源于德國的一種職業教育培訓形式,主要指在職業教育實施過程中政府與企業合作、企業和職業學校合作,從而共同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制度。該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深度實現工學結合、產教融合。其中一“元”是指學生在企業的培訓中心以學徒的身份接受專業實踐技能培訓,另一“元”是指學生在職業學校中接受專業理論知識和文化基礎知識的教育,讓學齡青少年在企業和職業學校中交叉學習。在時間分配上,每周在企業實踐
3-4 天,在校學習 1-2 天,學生的培養經費由企業與政府共同承擔,企業約承擔三分之二的培養經費,政府約承擔三分之一的培養經費。

2.雙元制模式歷史發展
職業教育的傳統在德國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這種培養模式的產生最初并不是通過國家,而是企業的自發行為。中世紀年輕的手工業者就在行會的監督下進行學徒訓練。19世紀工商聯合會也吸收了這種職業培訓的形式。1869年北德聯盟引進了營利事業法里關于職業學校義務,并將其補充為學校的職業培訓。一百年之后,1969年,不同的相關條款和法律統一為職業教育法(BBiG)。
雙元制高等教育則是從上世紀
70年代開始發展,到2012年有39600個企業提供給雙元制學習的學生45630個企業內部培訓機會。2014年參與企業已經有41500。2013年,約64400名學生高中畢業之后沒有選擇普通高校,而是選擇了雙元制院校。
雙元制培訓的專業主要集中于經濟類和機械制造類,這也滿足了企業的大部分需求。近年來,德國及中國養老人才緊缺,使得養老護理培訓位于風潮之巔,養老護理人才緊缺。
3.雙元制的優勢
(1)節省時間、良好的學習條件、良好的職業機會以及經濟報酬。由于理論與實踐部分協調進行,縮短了學習時間。比如雙元制學生一周可以兩天在大學學習理論,三天在企業里實習。如果是培訓一體化的課程,甚至可以在3~5年內獲得兩個學位,即職業學位和大學學位。
(2)雙元制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條件:課程通常在時間和內容上都有很好的安排,并以小組學習的方式提供最佳的督促。
(3)雙元制學生擁有良好的就業機會:學生通常在實踐階段已經有了重要的企業人脈,一般不需要額外的培訓時間就可以進入企業,因此畢業后往往被合作企業錄用。大學學歷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相結合,也使他們對其他雇主具有吸引力。
4.雙元制模式的主要特點
(1)同生產緊密結合,培訓目標更符合企業的需要。德國雙元制模式下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而且所接受的是企業目前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培訓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從而減少了費用并提高了學習的目的性,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培訓結束后隨即投入工作。
(2)企業的廣泛參與。大企業多數擁有自己的培訓基地和人員。沒有能力單獨按照培訓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樣化的職業培訓的中小企業,也能通過跨企業的培訓和學校工廠的補充訓練或者委托其他企業代為培訓等方法參與職業教育。
(3)真實的生產環境及先進的設施設備,使學生比較接近實踐,接近未來工作的需要;
(4)能較早地接近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
以上梳理了雙元制的定義、起源、優勢及特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教育omo模式是什么?未來發展趨勢怎么樣?
什么是生態教育?特征是?意義分析
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有哪些?民辦高等教育行業政策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