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又被稱之為“包容性金融”,是由聯合國于 2005
年提出,具體是指以可負擔的成本、全方位、有效地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金融服務。普惠金融這一概念自 2006 年被引入中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又于2013 年正式提出“在我國發展普惠金融”這一建議。2015 年,國務院發布《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指出“普惠金融基于機會平等和商業可持續性原則,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為所有尋求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的群體提供便捷、高效、適當的金融服務”

2 普惠金融的內容
第一,服務對象包括農戶、中小微企業以及特殊人群;
第二,提供服務的金融產品除存貸款業務之外,還包括理財、保險、養老金等多種業務;
第三,服務主體除傳統金融機構銀行外,還包括各類互聯網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各種制度完善、運行穩健的金融機構;
第四,整個金融行業可以長期、持續、穩定地提供金融服務。
3 普惠金融的意義
普惠金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傳統金融無法觸及社會各個領域,金融排斥現象嚴峻的難題,因此成為世界各國金融創新的最佳選擇。普惠金融的核心是實現金融的普惠價值,通過建立融資成本低、信貸便利、支付快捷的金融服務體系,讓社會各階層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金融資源,讓普惠金融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普惠金融的服務主體主要為各類金融機構,由于其發展成熟,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嚴格的內部控制、可以穩定高效的運轉,因此能夠保障公眾的多樣性選擇。服務對象包括企業、家庭以及個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和弱勢群體。
(1)糾正和拉進現有金融體制導致的收入差距陷阱。為了發展經濟,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通常都會加強金融抑制,將有用的錢和資源分配給能力足夠的人去發展,這樣能帶動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隨著經濟增長的加速,這種金融制度會迅速拉大社會的收入差距。銀行理財、信托等高門檻的投資收益將部分人拒之門外,讓富有的人變得更為富有了,所以收入差距直接拉大。普惠金融將惠及更多收入較低的人群,使其也有一定的投資理財收益。
(2)幫助貧困人口提高生活質量。貧困人口為了滿足生活需求,也會有信貸需求,在有預防風險的保險需求下,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收入的。而我國把普惠金融作為扶貧的重要內容就是正確的做法。
(3)試點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我國經濟結構需要平衡城鄉之間、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國企和民企之間、富裕人群和貧困人群之間不均衡的狀態,將更多資源引導到發展不充分的、落后的領域,達到與國家其他地區經濟平衡的目的。
4 歷年普惠金融定向考核政策變動與年度考核情況



推薦閱讀:
《亞洲金融發展報告:普惠金融篇 (100頁).pdf》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普惠金融聚合模式研究報告(52頁).pdf》
《零壹智庫:中國普惠小微金融發展報告(2020)(5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