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基建加速布局,礦山智能化成為發展趨勢,我國不斷出臺智能礦山政策,推進礦山智能化,以下將梳理近年來國家關于智能礦山的相關政策。
1、2015年6月,國家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的通知》,重點是以機械化生產替換人工作業、以自動化控制減少人為操作,大力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科技保障能力。
2、2016年2月,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以智能化為基礎,緊緊圍繞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促進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推動能源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發展。
3、2016年6月,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發布《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重點煤礦區基本實現工作面無人化的規劃目標。
4、2017年2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發布《單班入井超千人礦井科技減人工作方案》,深入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力爭到2018年底所有千人礦井下井人數減少30%以上,單班下井人員減少到千人以內,科技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安全生產基礎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5、2020年2月,發改委、能源局、應急部、煤礦安監局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將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主學習、動態預測、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實現煤礦開拓、采掘(剝)、運輸、通風、洗選、安全保障、經營管理等過程智能化運行。具備條件的生產煤礦加快智能化改造,在供電、供排水、通風、主輔運輸等生產經營管理環節,進行智能優化提升,推進固定崗位的無人值守和危險崗位的機器人作業,實現傳統煤礦的智能化轉型升級。
6、2020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發布《有色金屬行業智能工廠
(礦山)建設指南(試行)》,充分考慮礦山實際情況,明確企業智能化建設重點,新建礦山直接進行智能化規劃與設計,在產礦山有序推進智能化改造堅持整體規劃,圍繞有色金屬智能礦山建設主要環節和重點領域,分步實施。堅持創新引領,數據驅動。推動
5G 新技術與有色礦山的融合創新;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技術提升信息系統學習與認知的能力,利用 AR/VR 等技術形成人機混合增強智能。
7、2020年11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煤炭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爭取在“十四五”末期全國煤礦數量控制在4000處以內,大型煤礦產量占85%以上,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97%以上;建成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000處以上。
8、2021年6月,能源局、礦山安監局發布《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
(2021年版)》,堅持分類建設和分級達標相結合,建立健全智能化煤礦建設、評價、驗收與獎懲機制。重點突破適用于不同條件的智能化技術與裝備,培育建設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礦,科學制定實施煤礦智能化建設與升級改造方案,加大煤礦智能化技術資金投入、人才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成熟度與可靠性。堅持把煤礦減人、增安、提效和提高職工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作為智能化煤礦建設的根本目標,通過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煤礦智能化水平,促進煤礦安全、質量、效率與效益的穩步提升。

來源:《計算機行業礦山智能化深度報告:智慧礦山是被低估的“金山” -220119 (27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