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美行業發展歷程
上世紀40年代末,上海開設了首個整形外科學習班,標志著我國醫美行業正式萌芽,發展至今,我國醫美行業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醫美行業萌芽期(1948年)
上海開設了首個整形外科學習班。
(2)醫美行業探索期(1949-1994年)
1949年,中國整形外科出現,但政府未正式承認,醫美行業處在探索期。
(3)醫美行業成長期(1994年-2009年)
1997年,首家民營整形外科醫院-伊美爾成立。
2001年中國加入WT0后,貿易環境逐步開放,國外先進的美容觀念、技術.材料開始傳入中國,大大促進了國內醫美的發展。
(4)醫美行業發展期(2010年至今)
2010年醫美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呈現勃勃生機。2012年隨著醫美APP出現,新興機構涌現,醫美行業機構、渠道開始出現變革。

2.醫美行業產業鏈
醫美產業鏈中,行業上游為醫療美容原材料、耗材、藥品生產商及器械設備的制造商,醫美行業中游為醫療美容機構,包括公立醫院的整形外科、皮膚科和非公立醫療美容機構,下游為對接廣大終端消費者的線上渠道和傳統線下渠道。

3.醫美行業市場規模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醫美市場規模2021
年達到1891億,即使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國內市場依然實現7.9%的增速并在21年增速反彈至22.1%,2016-2021年的五年復合增速達到19.5%,遠超全球的4.3%;預計2025年有望達到3529億,2030年達到6382億元,2021-2030E的CAGR為14.5%,是消費行業中的黃金賽道。

4.醫美行業用戶規模
用戶規模方面,根據《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2021年我國醫美用戶約為1813萬人,預計到2023年有望達到2354萬。滲透率方面,2020年我國醫美項目每千人診療量僅為20.8次,美國、巴西千人診療量分別為47.9/42.8次,韓國和日本千人診療量的82.4/26.4次。對比海外醫美大國,我國本土消費規模提升潛力巨大。

5.醫美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醫美機構變革
伴隨著輕醫美消費認知覺醒和消費者需求的增長,醫美機構加速拓展輕醫美業務,將輕醫美作為未來的主要收入增長點。
同時,一些醫美機構結合自身優勢和基礎,專注于高端醫美品類和高毛利的手術類業務,塑造品牌和技術高度。
由于監管政策的逐步完善,醫美機構在營銷渠道的選擇和投放上更加理性和精細化。
(2)政策監管趨于嚴格
為了防范不合規醫美機構亂象叢生,醫美監管政策將趨向嚴格。 正規醫美機構有望隨著第三方平臺的興起和行業監管趨嚴而加速突出重圍。
自2016年開始,國務院辦公廳、衛計委等主管機構相繼發布多項政策,明確醫療機構、醫美醫師及醫美項目實施準入要求管理,積極引導消費者識別正規醫美機構,防止“黑醫美”野蠻生長。
北上廣深等地作為醫美市場較發達地區,相繼出臺政策明確嚴厲打擊醫美違法行為,加強各方面監督,肅清市場,引導消費,填補監管空白,提高行業透明度。
(3)線上化運營將成為醫美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醫美行業正在加速創新,線上化轉型趨勢將愈發明顯。 疫情影響下,醫美行業迎來線上新機遇,線下用戶大規模轉到線上,線上獲客渠道對醫美機構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理論上而言,醫美線上化應完整包括在線營銷、在線咨詢、在線成交、方案設計、術后回訪等,但目前醫美機構的線上化運營更多承擔導流和品牌宣傳的作用。
通過線上布局強化品牌、沉淀顧客、儲備流量與鎖定用戶,最終實現變現目標,因此強化線上運營能力提升導流和變現能力將會是醫美機構發展的重中之重。
以上梳理了醫美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推薦閱讀:
國家對醫美行業的政策監管匯總梳理
醫美器械行業發展怎么樣?發展現狀、市場規模、產業鏈分析
醫美行業深度報告:醫美進入合規時代激濁揚清、龍頭受益-220615(3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