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能配電網
智能配網是智能電網的關鍵環節之一,而智能配電網這一概念由IBM公司于2006年提出。配電網按照電壓等級劃分,可分為高壓配電網(35—110KV),中壓配電網(6—20KV),低壓配電網(220/380V)。通常情況下,10KV及以下的電力網絡屬于配電網絡,但也有部分配電網有20KV電壓等級網絡架構,配電網是整個電力系統與分散的用戶直接相連的部分。
智能配網系統利用了現代電子技術、通訊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等,將配電網數據和用戶數據、配電網在線數據和離線數據、電網結構和地理圖形進行信息集成,從而實現配電系統正常運行及事故情況下的監測、保護、控制、用電和配電管理的智能化。
智能配電網產業鏈可拆分為五大環節:
一、傳統一次設備
包括發電機、變壓器、整流/逆變器、斷路器、線纜、絕緣子和傳統環網柜/柱上開關等。
二、信息化設備
指電網通信系統,主要包括電力載波通信、無線通信、光纖通信和電力專線等。
三、智能化設備
包括固定端檢測傳感系統、移動端機器人和無人機、智能環網柜/一二次融合柱上開關和自動化控制系統解決方案,以及用電端智能電表。
四、軟件
包括ERP、電力營銷系統、能量管理系統、變電及調度自動化系統、BIM設計。
五、綜合能源服務
包括虛擬電廠、新能源運營、節能服務等。

智能配電網行業發展歷程
在雙碳目標之下,能源結構供給側需進行改革,而這又將又將帶來電網能力不足、發電和用電功率不匹配、電網完全穩定性下降等等問題。為了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國內電網需要進行全面改造,其中提升電網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成為重要的一環。
一、2010年及以前國內電網建設的核心任務是確保主干網的全面覆蓋,2004-2010年我國電力主干網線路長度年均復合增速達到11.67%,而2011-2020年電力主干網線路長度年均復合增速放緩至5.75%。
二、2011年后國內特高壓核準速度顯著加快,對應國內特高壓線路長度也從2008年的640公里提升至2020年的3.6萬公里。
三、2021年后特高壓仍是重要電網基建內容,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規劃建設的特高壓線路為交流24條,直流14條。
四、南網十四五期間規劃投資規模達到6700億元,相比十三五期間提升近20%,其中配電網規劃建設達到3200億元;國家電網2022年發展總投入目標為5795億元,其中計劃電網投資5012億元。
五、在十四五計劃期間,南網重點建設內容包括三大方面:加大配網建設、提升電網“輸、變、配”環節智能化水平、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節奏。
推薦閱讀:
《2022年智能配電網行業市場投資研究報告(37頁).pdf》
《國家電網:“雙碳”目標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思考(3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