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物聯網是什么?
電力物聯網,就是充分應用電力物聯網技術,如射頻識別技術、智能感應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等,涵蓋電力系統的發、輸、配、售、應用等各個環節,實現各個環節萬物互聯、智能響應,從而保證設備狀態的實時感知、調度負荷信息的全面處理,更加方便和靈活的智慧服務系統。
電力物聯網推動解決國家能源供給“三高”的結構性矛盾,改變能源體系,推動清潔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融合驅動,使電網從傳統能源互聯網向智能電力物聯網轉變,解決能源供給側需求側不平衡問題,推動供需平衡、促進削峰填谷。

從架構上看,電力物聯網共四層結構,分別為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及應用層,分別解決數據的采集問題、傳輸問題、管理問題,及價值創造問題。
從技術上看,電力物聯網應用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各種新興智能技術,屬于數字革命與能源電力領域的碰撞融合。
從作用上看,電力物聯網就是通過各種新興智能技術,保障政務、生產、經營、服務等各行各業的資源及信息互通,保障萬物互聯。
從與“碳中和”的關系來看,“碳中和”目標和電力物聯網,二者相輔相成、融合發展,共同探索電網及電力企業發展的新模式、新道路。
電力物聯網應用前景
如今我國電力物聯網的建設正全面展開,更加廣闊的終端接入空間表現出了巨大的終端市場應用潛力,電力物聯網技術將廣泛應用在智能電網的諸多環節,配電網相關各環節的應用前景如下。

(1)輸電環節
輸電線路狀態檢測是輸電環節的重要應用,如與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相結合,提高其狀態實時監測能力,進行數據傳輸共享,實現故障提前預警、數據聯合分析等功能,提高電網的可靠性;還可以與天氣監測系統相結合,進行設備氣候狀態預警,提前進行可能的故障預處理,減少甚至避免天氣所引起的故障發生。設備故障定位功能,實現快速的故障檢測等。這些功能可以應用物聯網技術,結合新興智能技術,實現輸電環節的可靠性和智能性,在輸電環節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變電環節
變電環節內電力物聯網現階段的相關工作集中在變電站的自動化建設方面。目前來看,由于變電設備綜合年齡老舊,健康水平較低,許多變電自動化技術無法安裝結合,需要對變電設備進行更新。變電站的智能調度系統目前仍是人工調度居多,智能調度系統尚未完善,系統運行和管理仍需較高要求。物聯網技術可以結合到智能變電站的建設當中,與大數據、云計算等相結合,實現變電設備全壽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實時狀態監控,進行設備信息的采集與分析、設備實時狀態的監控和故障預警,將智能變電站納入整個智能電網的物聯網體系。
(3)配電環節
當前,我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深化,新型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這些變化對配電網的供電保障能力和供電質量都提出了新要求。部分配電網規劃數據源或數據信息不足,配電網消納能力存在缺陷,大量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會導致潮流復雜性增加、安全隱患提升。因此電力物聯網在配電環節的應用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4)用電環節
智能用電環節是電力物聯網面向用電用戶的直接環節,是用戶滿意度及社會效益方面最直接的載體體現,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碳中和”目標的逐步推進、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光伏扶貧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電網與用戶之間的雙向互動更加頻繁,供電可靠率及供電效率要求更高,各種清潔能源在電能消費中的比重不斷加大,逐步轉變了用戶的用能習慣,大量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充電粧等接入電網,這需要電力物聯網技術與之進行對接,以適應當前環境下的用戶用電需求。

電力物聯網相關政策介紹
1.國網
2021年3月1日,國網一次性提出“碳中和、碳達峰”18條行動方案,提出加強“大云物移智鏈”等技術創新和應用,加快信息采集、感知、處理、應用等環節建設,到2025年初步建成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6月28日,國家電網總經理在2021年國際能源變革對話上發表主旨演講,提出從六個方面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7月23日國網董事長署名在經濟日報發表文章《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再次明確表態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為電網賦能,提升電網全息感知和靈活控制能力,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
2.南網
2021年5月15日,南網發布《建設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1-2030年)白皮書》、《數字電網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白皮書》,提出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為電網賦能,提升電網全息感知和靈活控制能力,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
內容來源:
《電力物聯網行業:新型電力系統核心賦能者-210817(22頁).pdf》
推薦閱讀:
《煜邦電力-公司深度報告:受益于電力物聯網的平臺型公司智能巡檢業務有望加速-20220119(27頁).pdf》
《2021年威勝信息公司全產業鏈布局與電力物聯網行業研究報告(2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