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智能運維是什么?
目前,我國電力智能運維這一概念為廣東電網首創。既不同于應急指揮中心,也不同于調度中心,智能運維是完全針對輸變配設備先進管理的一種全新技術模式,實現設備管理、電網自愈、搶修調度等多任務運行管理。
在智能運維中心,智能運維系統的各個子系統之間必須進行信息的傳遞與交互,進而完成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與功能實現。但是,各個子系統的運行環境是相對獨立的,具有各自的業務功能及數據,這就需要進行子系統之間的接口和消息設計,從而完成各子系統之間信息和服務的共享。由此,在其信息集成方面,利用建立智能運維中心基于開放式SOA的信息架構,進行智能運維中心業務功能的梳理等,集成先進的管理技術,以實現電網設備的智能運維管理。
智能運維與傳統運維的區別
智能運維中心是以傳統運維系統為基礎平臺,將高壓電纜監測系統,配電設備在線監測系統等信息加以集成化、可視化展現,并使用與生產管理系統的設備資產信息進行有效集成,實現對輸、變、配設備運行和管理信息的全景監視,從而提高設備運維管理、典型生產業務的工作協作能力和處置效率,為業務協同和決策智能的高級應用打好基礎。利用信息集成與應用集成實現與各個專業系統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實現輸、變、配全系統的綜合展示、管理,以及智能化的分析決策。

電力智能運維的意義
當下我國智能電網體系主要涵蓋發、輸、變、調度等一共6個環節。其中發、輸、變、配、用等環節組成一個完整的能量流動鏈條,調度環節則歸于提供有序的生產運行、保證能量流動安全的支撐環節。不過,完整的生產運行支撐環節不僅應包含系統級別的調度環節,還應包含設備級別的運維環節。調度環節確定并實現整個系統邏輯上的運行方式,其必須落實到各種各類的設備上。設備級別的運維環節覆蓋面廣設備數量及生產人員數量很多,運維環節的整體優化提升空間相對于調度環節就會更加巨大,因此其對于智能電網生產運行支撐系統至關重要。
智能運維中心整體架構
電力企業原有的各種應用系統大多是由不同生產廠商開發的、運行于不同的硬件和軟件環境中的異構系統,各個系統內數據存儲格式大相徑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島”現象,主要包括三個問題:
(1)數據冗余度高,難以保證一致性。
(2)系統間的數據交換困難。
(3)系統間耦合度高,軟件升級困難。

基于電力企業提出的智能運維這一概念,運維中心的信息集成平臺設計定位在于:最終實現應用系統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信息資源共享。實現數據的一處更新、多處使用。避免數據的多頭上報,源自多頭。保證數據的唯一性、及時性、完整性和實效性,提升數據的可用程度,保證數據質量。同時,通過智能運維中心內部信息集成平臺的統一,使系統結構清晰、易于維護、擴充和升級。
推薦閱讀:
《建筑裝飾行業:電力工程蝶變尋機智能運維與新能源崛起-210706(39頁).pdf》
《【公司研究】蘇文電能-電能EPCO成長龍頭智能運維極具潛力-210530(30頁).pdf》
《容知日新-設備智能運維全環節布局互聯時代迎風起航-211019(2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