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邦魏理仕(CBRE)發布了《2021年生命科學發展報告》。報告概述了亞太地區生命科學房地產,重點介紹了該地區主要生命科學中心的主要趨勢、需求驅動因素、企業房地產戰略和投資機會。
世邦魏理仕將生命科學行業定義為包括制藥、生物技術、醫療設備、食品科學和醫療保健行業。
一、亞太地區生命科學市場概況
盡管亞太地區市場規模龐大,但2018年的醫療支出僅為美國的一半(34750億美元)。
雖然日本和澳大利亞等成熟市場的醫療支出約占其GDP的10%,但該地區其他大多數國家的醫療支出僅為2-7%。由于美國的醫療支出占GDP的比重接近17%,這表明亞太地區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亞太地區的藥品生產也滯后,2019年該地區的醫藥出口總額僅占全球總額(3930億美元)的9%。印度是新冠疫苗的主要出口國和全球最大供應商之一,而日本和中國是主要生產基地,盡管主要用于國內消費。
圖1:按市場劃分的衛生支出/ 圖2:按市場分列的出口藥品

二、區域市場概覽——中國
中國大陸是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2019年藥品總銷售額略低于1萬億美元,比日本高出20%。然而,中國的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僅為美國的5%,日本的11%,顯示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過去十年,中國大陸當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中國的“十四五”規劃和“健康中國2030”政策都將生命科學列為七大戰略增長支柱之一。未來幾年,有關部門將為國內市場開發專有技術和醫療生產能力提供支持。政府還提供財政獎勵,包括搬遷費用、啟動資金和稅收補貼。
研發能力顯著增強,1600多種新藥正在研發中,是亞太地區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新藥生產國。
雖然中國國家和省級當局都投資在一、二線城市建設生命科學中心,以促進產業發展,但中國的主要集群仍然集中在長三角、渤海灣和GBA。
大中華區生命科學集群

三、生命科學行業公司研發能力
西方公司在全球制藥行業占據主導地位,武田是亞太地區唯一一家總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司。
然而,政府對本土企業的支持和核心技術的所有權正在幫助該地區在研發能力方面趕上美國和歐洲。亞太生命科學研究期刊數量在過去四年中增長了40%以上,中國大陸和日本領漲。
近年來,亞太地區的研發設施也在激增,以支持相應的職能。世邦魏理仕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亞太地區可出租的研發和生命科學相關設施總面積超過1億平方英尺,其中中國大陸、印度和新加坡擁有最大的空間。
在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生命科學研究論文數量

本文由@云閑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世邦魏理仕(CBRE):2021年生命科學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