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力的進步,同樣也離不開精神文化的推動;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向前,也是由于人思想的寶貴;而人類思想文化催生出了多種多樣的文化產業,由此推動一切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那么文化產業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類型呢?下面的文章將對其進行簡單介紹。
文化產業的定義
文化產業是向消費者提供精神產品或服務的行業,文化產業實際是一個在知識產權基礎上,利用大規模復制技術將其產品和服務貫穿于整個商業利益和經濟鏈條的巨大產業集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環境中,文化產業同時具有經濟屬性、社會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
文化產業能夠通過精神文化生產及再生產的規?;?、商品化和信息化方式,使精神文化產品與服務生產多樣化、市場化的新興產業形態。文化產業不同于農業、工業和商業等物質產業,而是以人類勞動力為基礎的精神生產力發展的形態,強調文化產業在精神層面的重要體現。
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定義強調了文化產品的大眾性、娛樂性和消費性以及文化產品和設備在生產、傳播、銷售、服務及經營管理等過程的產業化。

文化產業有哪些類型
(1)國外政府或組織的文化產業分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產業劃分為八大類別,包括文化和自然遺產、表演和慶?;顒?、視覺藝術和手工藝、書籍和報刊、音像和互換媒體、設計和創意服務、旅游業、體育和娛樂以及與上相關的存檔與保護、教育和培訓、裝備和輔助材料等。
美國將文化產業從版權的角度劃分為狹義的文化產業和廣義的文化產業。狹義的文化產業是指版權產業,包括新聞業、網絡服務業、計算機軟件業、出版發行業、廣播電影電視業、廣告業和信息及數據服務業等行業。廣義的文化產業除了包括版權產業外,還包括非營利性產業、文化藝術業和體育業等。
英國政府將文化產業分為產業分為核心創意產業和與核心創意產業有密切經濟聯系的支持創意產業。核心創意產業主要包括:電視廣播業、電影音像業、廣告業、設計業、表演藝術業、建筑業、時尚設計業、出版業、藝術和文物交易業、互動休閑業、軟件業、工藝品制造業、音樂創作業等。支持創意產業主要包括:文化遺產業、旅游業、體育業、博物館和藝術館業、酒店業。
(2)國內文化產業分類方法:
我國主要將文化產業分為文化產品的生產和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
主要內容包括:(1)文化內容發源(書籍、音樂、報刊和其他相關資料的出版、軟件咨詢和供應、廣告業、攝影活動、廣播電視、戲劇藝術、音樂和其他藝術活動);
(2)
文化產品的制造(電子元件制造、電視廣播發射器和電話機裝置的制造、電視廣播接收器、磁帶、錄像機裝備和附件的制造、光學儀器和攝影儀器的制造、樂器的制造):(3)文化內容的翻印和傳播(印刷業、錄制媒體的再生產、電影和錄像的制造與發行、電影放映);
(4) 文化交流(其他娛樂業、圖書館和檔案活動、博物館活動、歷史遺跡和建筑物的保護)等。
文化產業基本特征
(1)文化產品具有雙重性:文化產業是經濟屬性與意識形態屬性的結合。
(2)文化產業內容具有創新性:文化產業是以內容為核心、突出創意的產業。注重創意,求特、求變、求新是文化產品內容的根本要求。隨著高新技術的推廣,文化產業將會產生一系列新興的文化業態領域,將會拓寬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3)文化產業具有環保性:同其他產業相比,文化產業具有環保性。因為絕大多數文化產品的生產或創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腦力勞動和少量的體力勞動,文化產品的生產是不需要消耗物質資源,也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受到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制約相對較小。
(4)文化產業主體具有多樣性:文化產業主體中,既有現代化、擁有高新技術裝備的大型企業(集團),也有依靠個人創作和傳統技藝發展的個體,更有依靠多人力量的合伙、合資、合作制的中小企業。
(5)文化產業需求具有廣泛性:文化產業產品是人類在改造社會中精神世界的產物,它凝結了一定人類群體的精神智慧,其內容具有普遍性的特點,對于這一特定的群體而言,它是共同的價值觀念與審美觀念;結合。
以上就是文化產業的定義、類型及特征的全部內容,從文章中我們可得知文化產業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甚至與最前沿的科技產品也有一定關聯;而只要人類社會不斷發展下去,文化產業將會有更多形式,并推動更多社會變革。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數字文化和數字文化產業?相關政策一覽
《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解讀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如何?從業人員多少?發展情況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