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數字文化
數字文化依托各類文化資源,利用VR、AR、3D等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平臺實現文化傳播的時空普及與內容升級,是一種創新性、體驗性、互動性的文化服務與共享模式。

2 什么是數字文化產業
數字文化產業是在利用數字技術的基礎上,對文化產業內容和形式進行擴充而來的一種現象,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創作、生產、傳播文化創意內容,具有技術更新快、生產數字化、傳播網絡化、消費個性化等特點的新型產業,具體包含數字影視、數字音樂、大數據、數字文學等產業。
其起點最早可追溯到四十年前。隨著微處理器的出現和專用集成電路(ASIC)制作技術趨于成熟,數字集成電路性能發生了質的飛躍,數字化技術對文化產業的影響逐漸加深,人們對“數字文化產業”內涵和外延的認識也不斷深化。
3 數字文化產業發展
美國、英國、日本對數字文化產業分別稱為版權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和數字內容產業,實際上與辨析各國“文化產業”概念差異不大,也反映出文化產業與數字文化產業的緊密聯系度。1995年,七國集團信息技術部長級會議中首次正式提出“數字內容產業”(DigitalContentlndustry)概念,次年歐盟制定的“Info2000計劃”中,又進一步明確了數字內容產業的內涵。
縱觀全球范圍,發展數字文化產業一直是歐美日韓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與地區的重要戰略,從而求得進一步提升全球文化話語權。這其中,英國是第一個政策性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英國對數字文化產業的重視,在其文化部門的命名中就有所體現,英國文化部的全稱是“數字、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即DepartmentforDigital,Culture,Media&Sport(DCMS),數字與文化的結合是英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突出特征。美國依靠其完備成熟的知識產權運作系統使版權產業統領涉及文化、創意、數字等多方面內容的“大文化產業”。日本與韓國則較多使用“數字內容產業”的表述,其強調信息產品的內容創作。
中國直到1994年才首次接入國際互聯網,但此后迅速融入全球數字經濟浪潮中,并逐漸居于領先地位,對數字文化產業的認識也不斷深化。
4 數字文化產業政策
(1)2020年11月產業發展司《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改造提升傳統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2)2020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
支持完善疫情期間網絡零售服務和物流配送體系,加強電子圖書、影視、游戲等領域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形成豐富多樣的“零接觸”購物和娛樂模式,確保百姓生活必需品和精神營養品供應
(3)2019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門《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
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創新體系,實現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按照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總體部署,建成若干自標明確、重點突出、協同攻關的文化科技領域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4)2019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
實現工程的統籌管理,建立統一的標準規范框架,推出統一的基層服務界面,初步形成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服務總目錄,統籌開展基層數字文化資源配送,做好工程平臺、資源、服務的融合創新發展試點工作
(5)2018年9月國務院《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 2020》
制定實施深化電影院線制改革方案,推動“互聯網+電影”業務創新,完善規范電影票網絡銷售及服務相關政策,促進點播影院業務規范發展。拓展數字影音、動漫游戲、網絡文學等數字文化內容
(6)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部“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
構建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打造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群,加強資源保障;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統籌推進重點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管理
(7)2017年4月文化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深入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現就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8)2016年12月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數字技術與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深度融合,數字創意產業逐漸成為促進優質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的智力密集型產業,創意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正在興起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什么是文化產業?文化產業類型有哪些?
什么是文化貿易?文化貿易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影響文化貿易的因素有哪些?中國文化貿易競爭力分析
什么是文化創意產業?特點是?與文化產業聯系
什么是文化消費?文化消費的特征有哪些?
acg是什么意思?acg文化是啥?
什么是飯圈文化?國家整治飯圈文化的政策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