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是什么?
“碳盤查”的概念源自于2006年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出版的TSO14064規范,全稱是“溫室氣體盤查”(Greenhouse gas
inventory),泛指一切以清理和清存自然界中自發的和人為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源、過程以及數量。也就是說,碳盤查是在定義的空間和時間邊界內進行碳足跡計算的過程。對企業、設施或產品進行碳盤查,也稱“碳審計”,是低碳化考量的第一步。
碳盤查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節能減排。碳盤查的結果是多樣的,既可以是只關注于溫室氣體排放源和相關信息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也可以是一份完整的碳盤查報告用于公開企業、設施或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情況。
通過碳盤查,組織機構可以建立碳排放基準線數據,并以此來確定具體的減排目標和措施。同時,通過多次的碳盤查,能夠衡量各項節能減排活動的實施效果,并且建立相應的低碳數據庫。同樣地,對于產品的碳盤查可以量化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并最終實現產品的碳標簽,以及生態和諧的目標。

碳盤查包括什么內容?
首先,碳盤查的研究對象是溫室氣體?!毒┒甲h定書》附件A給出了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有6種,即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氯氟涇碳化物(CFCs)和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
碳盤查包括四種層次:組織、項目、產品、區域,不同的層次對于碳盤查的要求和目標有所不同。
1、組織層面的碳盤查是指整個公司的碳排放量;
2、項目層面的碳盤查是對指碳減排項目進行量化,比如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項目的碳排放量等等;
3、產品碳盤查則是通過量化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實現產品的碳標簽(生態標簽)目標;
4、區域碳盤查則是指一定地域空間內的碳排放。
碳盤查涉及的范圍很廣,原因在于產生碳排放的人類活動多。社會的生存、進步、以及發展都需要各種產品以及服務,而這些產品的生產過程,還有各類服務的進行過程是中,都牽涉到形形色色的碳排放行為。
雖然電被稱之能源,它的能源級別很高,然而電的使用就會涉及到碳排放。全球每年大約一半的煤是用在中國,而我國近一半的煤用于電力生產。這也使得中國全年的碳排放量中,大約一半是源自于電力生產。除了電力之外,不論是鋼鐵行業、水泥行業,又或者是造紙行業、紡織行業,各種產品都涉及到燃料的使用以及碳排放。而除了這些工業產業之外,農業生產中使用水泵或者輔助動力工具,還有服務業中各類機動交通工具行駛時涉及到的燃料燃燒,醫療衛生系統用于消毒時使用鍋爐產生高溫高壓蒸汽,所有這些在各種行業基礎環節的能量轉換與使用,都會帶來碳排放,這顯然使得各種產品從原材料的發掘提煉之初,到最終消耗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帶有碳排放的足跡。
國際碳盤查標準一覽

PAS
2050是全球第一個用于評價產品碳足跡方法學體系,它對產品碳足跡的定義、如何評價碳足跡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的相關數據做了詳細介紹,但是這個標準不適宜長壽命的產品,而且忽略了維護和回收的環節。
ISO 14067是以PAS
2050為主要參考,主要解決了“碳足跡”具體計算方法。它涉及的溫室氣體包括京都議定書規定的六種氣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以及氫氟碳化物(HFCs外,也包含蒙特利爾議定書中管制的氣體等,共63種氣體。
GHG
Protocol(溫室氣體核算標準)是一系列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的標準和指南,被稱為溫室氣體排放核算的最高標準,它的第四部分就是產品全周期碳盤查與報告標準,可以用于了解產品全生命周期內的排放以及幫助發現溫室氣體減排的機會。
碳盤查是節能減排的基礎步驟,是建立基準線的根本前提,也是與電力企業節能服務工.作密切相關的主要活動。隨著我國政府頒布一系列溫室氣體減排政策,我國電力行業的內部碳盤查工作已經步入日程。
推薦閱讀:
《能源行業碳達峰和碳中和:碳市場前瞻與影響分析-210719(44頁).pdf》
《【研報】碳中和入門核心詞典、邁開碳中和的腳步系列三:一“碳”究竟(36頁).pdf》
《【研報】環保行業碳中和系列報告之碳定價篇:全國碳交易繼往開來看好泛碳資產管理行業-210428(4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