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新貿易保護主義?
所謂新貿易保護主義是指以技術壁壘、知識產權保護、反傾銷、綠色壁壘等非關稅壁壘為主要手段,以規避多邊貿易制度的約束、規避國際市場競爭為主要目的的經濟政策。新貿易保護主義常常會打著保護環境、維護民族利益等旗幟,表面上看起來更加“合情合理”;同時其目的也不再僅僅是保護國內幼稚產業發展﹐更主要的是為了保護本國就業、維持其在國際分工與國際交換中的支配地位。
2、為什么會出現新貿易保護主義?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經濟體紛紛陷入“滯脹”。美國國際收支的持續逆差消耗了大量的黃金儲備;同時美國政府為彌補財政赤字大量發行貨幣,加速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嚴重沖擊了國際貨幣市場,匯率出現大幅波動,引起國際貨幣關系失衡,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展,貿易保護勢力抬頭,而經過GATT“尼克松回合”、“東京回合”的談判協商,進口關稅被一再削減,大大削弱了關稅壁壘的貿易保護作用。在這些經濟、政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現了新貿易保護主義。
3、新貿易保護主義特征
(1)貿易保護實施主體發生了變化
長期以來,為了維持在國際貿易領域的優勢地位,發達國家一直是新貿易保護的主要實施主體,但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實施貿易保護的勢頭也愈演愈烈。
2009年2月,奧巴馬政府簽署了高達700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計劃,其中的“購買美國貨條款”規定:在不違背美國對國際協定承諾的前提下,經濟刺激計劃支持的工程項目必須使用國產鋼鐵和其他制成品,除非聯邦政府認定購買美國鋼鐵產品或其他制成品成本過高,會損害公眾利益。這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的重要標志。在美國提出“購買美國貨”的歧視性的政府采購政策之后不久,歐盟、印尼,阿根廷,印度等國紛紛效仿美國。在歐洲,法國以保護法國制造為名,阻止國內工廠外遷;意大利農業部發起了“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的運動;印尼以擴大國家強制性認證標準范圍等方式,加大了對進口商品的管制力度;印度在2009年宣布對中國玩具進口實施禁令,雖然進口禁令后來被解除,但對進口玩具產品的安全性能的要求更加嚴格了;還曾以網絡安全問題對華為和中興在印度銷售的手機進行調查??梢?,新貿易保護的實施主體既有像歐美國家這樣的發達經濟體,也有像印度、印尼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貿易保護呈現集團化、區域化的發展趨勢。隨著國際經濟競爭的不斷加劇,區域型經濟貿易組織的作用不斷加強。各國紛紛利用雙邊貿易協調機制和自由貿易協定,實施區域貿易保護政策,在成員國內部實行相對自由的貿易政策,對外設置貿易壁壘,共同抗衡和抵制外部貿易競爭的沖擊。當今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使得貿易保護主義呈現出區域化、集團化的趨勢。
(2)新貿易保護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
傳統的貿易保護對象主要是幼稚工業和落后工業,而當前的新貿易保護主義正在逐步向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擴展。
環保產業、生物產業、能源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被視為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新方向。發達國家企圖憑借技術和經濟優勢,搶占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擠壓其他經濟體的發展空間,新興產業領域的貿易保護由此興起。2011年11月,美國正式對進口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發起“雙反”調查,緊接著又對原產于中國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和應用級風電塔等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發起“雙反”調查。2012年法國成立11個委員會對國內的航空航天、可再生能源等一些核心產業進行監督,方便在"必要"時干預國外企業的并購。而意大利也開始效仿法國的做法。這一系列措施都表明新保護主義向能源資源、戰略性新興產業擴展的變化。
(3)貿易保護手段不斷創新
與關稅、配額、許可證制度等傳統貿易保護措施相比,當前的貿易保護手段往往程序更復雜,周期更長。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運用越來越普遍。技術性貿易壁壘是當前國際貿易中最為隱蔽、最難對付的非關稅壁壘,其以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護環境的名義,披著合法的外衣,實際通過嚴格的技術法規和標準限制外國商品進口,實施貿易保護。
二、國家援助措施和政府購買的手段運用的越來越多。經濟危機之后,發達國家為了解決國內就業不足、制造業空心化、出口減少等問題,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提倡發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業,重新建立擁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工業體系。為此,許多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產業扶持政策,如法國將混合動力汽車納入政府采購計劃,美國政府通過減稅、補貼消費者等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應用。各國對國內產業的扶植措施,加劇了不公平的國際貿易競爭環境,影響了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
三、碳關稅成為新的熱點。2009年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規定,從2020年起美國有權對來自不實施碳減排限額國家的鋼鐵、水泥、玻璃和滯漲等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同年,法國提出2010年將向國外進口商品征收碳關稅,關稅稅率將為每噸二氧化碳排放收取17歐元,此后還將逐步遞增。碳關稅成為國際貿易領域的熱點話題,也被認為是貿易保護的“新外衣”。
(4)“全球治理”、“國家安全”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借口
氣候變化、糧食和食品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等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這些問題不僅直接關乎到人類生存,也是涉及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成為全球新的治理機制建設過程中的重大議題。因此,很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常常以全球治理為借口,行“貿易保護”之實。一些發達國家以節能減排為口號,提出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概念,碳關稅、碳標簽、碳認證等“三碳”問題便隨之產生并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推崇。
多數國際貿易協定都允許簽約國可以在涉及國家安全或其他“基本安全利益”問題時不必遵守條約規定給它們的義務。因此,這些條款被一些國家用作實施貿易保護和推行扭曲性貿易政策的借口。近幾年,美國政府多次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或者阻止國外企業在美投資。其目的就是打壓外國企業保護美國企業,實行貿易保護。除此之外,中國企業在印度、歐洲等國也遇到同樣挑戰。如印度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國內運營商從華為、中興手中購買電信設備,直至華為等企業接受其苛刻的條件后,才允許其重新進入印度市場。
2022年,在俄烏沖突、糧食危機等大背景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升溫。

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新貿易保護主義不斷發展變化,以上就是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簡單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對外貿易是什么?我國對外貿易的特點有哪些?
對外貿易額是指?計算公式是怎樣的?中國對外貿易額最新數據一覽
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現狀,中國各省對外貿易依存度一覽
什么是貿易壁壘?定義、種類及影響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