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蝴蝶效應”,那么究竟什么是蝴蝶效應呢?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1、蝴蝶效應是什么意思?
據文獻,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在1963年發表的論文中所提出的概念,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而巨大的連鎖反應。
為了預報天氣,洛侖茲洛倫茲根據大氣運動規律,用計算機求解仿真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來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準確性。1963年的一次試驗中,為進一步了解記錄的后續變化,他對初始數據進行了高精度調整,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可當他喝了杯咖啡后再看時發現,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計算機沒有出錯,得出的結論是:微小的誤差會隨著不斷推移造成巨大的差異。

隨之,蝴蝶效應被人們慢慢熟知,最常見的闡述為:“一只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數周后引起美國德州的一場風暴?!痹蛟谟诤葎映岚?,導致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產生了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又會引起周圍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任何事物發展都存在不定因子,這些不可測的“變數”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個微小的變化將影響事物的發展結果。
如今,對于蝴蝶效應的研究已不僅僅局限于氣象學、經濟學,經過長時間的延伸發展,蝴蝶效應具備了新的科學內涵,影響已涉及到各個領域。
2、蝴蝶效應給我們的啟示
以金融危機為例
世界經濟金融一體化的進程加快,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世界經濟越來越成為聯系的一個整體。因此外界因素的變化并不只是簡單的影響某個國家( 經濟體)
經濟的某一個方面,而是影響著經濟的各個方面,而且在這個影響變化的過程中,經濟的各個因素之間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正是通過這種相互間的影響作用,“蝴蝶效應”把最初的微小因素層層放大,最終可能成為一場影響甚遠的金融危機。
我國正處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金融體系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隨著我國加入WTO、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強,也必將遭受更多的外來沖擊,給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帶來嚴峻的考驗。因此,總結和汲取東南亞國家在實施金融自由化、資本項目開放等金融體制改革方面的經驗教訓有助于提高我國金融部門的穩健度,增強金融部門抵御風險能力。
(1)慎重對待資本項目開放。資本項目的開放進程必須與本國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 要先放開資本流入, 后放開資本流出; 先開放股票和債券市場,
后開放金融衍生產品市場; 先資本市場, 后貨幣市場。東南亞國家的經驗表明, 發展中國家在開放資本項目上應采取穩妥的方式。在開放資本項目后,
還應采取一系列輔助性措施, 將由此帶來的消極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2)選擇一種符合本國國情的匯率制度。選擇一種合適的匯率制度,
已成為實施經濟開放國家所必須考慮的重要課題。東南亞國家的經驗表明匯率的選擇關鍵在于一國本身的經濟結構、宏觀經濟狀況和政府管理能力等方面,
而不能單一的“盯住”某一兩種貨幣。
(3)應加強金融的監管力度。東南亞國家的經驗表明: 加強金融監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保障。金融體系的安全性和穩健性是金融監管的核心,
健全的金融監管制度是現代金融業賴以生存發展的保障, 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依據。只有通過有效的監管構筑金融體系安全網, 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防止蝴蝶效應的巨大破壞力。
以上就是對蝴蝶效應的簡單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破窗效應是什么意思?在現實中的應用一覽
回聲室效應是誰提出的?和信息繭房的區別是什么?
什么是錨定效應?生活中的錨定效應有哪些?
什么是信息繭房?信息繭房的概念是誰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