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電力行業,“雙碳”背景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新型電力系統的提出符合我國電力系統升級轉型需求。那么,什么是新型電力系統?是誰提出來的?與傳統電力系統有什么區別?本文將具體介紹。
1.新型電力系統的內涵及提出
新型電力系統的提出: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研究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問題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舉措。會議指出,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新型電力系統內涵:2021年8月3日,《人民日報》發表《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一文,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在電能的產、送、用全鏈條加大投入力度。從電源側看,為了解決新能源裝機帶來的隨機性、波動性問題,必須加快推動儲能項目建設;從電網側看,保障供電可靠、運行安全,需要大幅提升電力系統調峰、調頻和調壓等能力,需要配置相關技術設備;從用戶側看,政府鼓勵用戶儲能的多元化發展,需要分散式儲能設施與技術。長遠來看,這是推動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要之舉。

2.國內各方對新型電力系統的認識
(1)總信息師孫正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推動電源側清潔化、電網側智能化、用戶側電氣化,加快以電力為中心的清潔低碳高效、數字智能互動的能源體系建設。
(2)國家電網
從內部電氣特征方面來看,新型電力系統將由高碳電力系統向深度低碳或零碳電力系統轉變,由以機械電磁系統為主向以電力電子器件為主轉變,由確定性可控連續電源向不確定性隨機波動電源轉變,由高轉動慣量系統向弱轉動慣量系統轉變。
從外部表現形式方面來看,新型電力系統將通過廣泛互聯互通推動電網向能源互聯網演進,現代數字技術與傳統電力技術深度融合將使得電力系統發輸配用等各領域、各環節整體智能化、互動化,虛擬電廠、抽水蓄能電站、多種形式的新型儲能、電力輔助服務等將讓電力調度和源網荷儲互動更加靈活智能,安全智能可控的技術手段成為交流電網與直流電網、電網和電源協調發展的關鍵保障。
(3)南方電網
綠色高效:新能源將成為新增電源的主體,并在電源結構中占主導地位;終端能源消費"新電氣化"避程加快,用能清潔化和能放水平顯著提升;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
柔性開放:電網作為消納高比例新能源的核心樞紐作用更加顯著;儲能規?;瘧糜辛μ嵘娏ο到y調節能力、綜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數字賦能:數字與物理系統深度融合,以數據流引領和優化能源流、業務流。
(4)周孝信(中科院院士)
推動能源轉型發展、構建以新一代能源系統為核心的新一代電力系統應包括以下特征: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發電為主(發電量占70%~80%以上),骨干電網與分布式電源結合,主干電網與局域網、微網結合。
(5)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
新型電力系統是從單一電力系統向綜合能源系統演變。從確定性系統演變為強不確定性系統,包括電源端、負荷端、電力潮流的不確定性;從機電裝備主導向電力電子裝備主導的演變:新能源的并網、傳輸和消納在源-網-荷端引入了更多電力電子裝備,電力系統呈現顯著的電力電子化趨勢問題。電力系統基本特性將由旋轉電機主導的機電穩態過程為主演變為電力電子裝備的電磁暫態過程為主。


3.新型電力系統的特征
(1)清潔低碳
形成清潔主導、電為中心的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生產側實現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消費側實現高效化減量化電氣化。
(2)安全可控
新能源具備主動支撐能力,分布式、微電網可觀可測可控,大電網規模合理、結構堅強,構建安全防御體系,增強系統韌性、彈性和自愈能力。
(3)靈活高效
發電側、負荷側調節能力強,電網側資源配置能力強,實現各類能源互通互濟、靈活轉換,提升整體效率。
(4)智能友好
高度數字化、智慧化、網絡化,實現對海量分散發供用對象的智能協調控制,實現源網荷儲各要素友好協同。
(5)開放互動
適應各類新技術、新設備以及多元負荷大規模接入,與電力市場緊密融合,各類市場主體廣泛參與、充分競爭、主動響應、雙向互動。
4.新型電力系統與傳統電力系統異同
(1)從發電側形態上看,將從以火電為主轉向以風、光等新能源發電為主。特征變化方面,從高碳電力系統變為低碳電力系統、從連續可控電源變為隨機波動電源。
(2)從電網側形態上看,將從單一大電網演變為大電網與微電網互補并存。特征變化方面,從剛性電網變為靈活韌性電網、電網數字化水平從低到高。
(3)從用戶側形態來看,將從電力消費者轉變為電力“產消者”。特征變化方面,從靜態負荷資源轉變為動態可調負荷資源、從單向電能供給變為雙向電能互濟、終端電能替代比例從低到高。
(4)從電能平衡方式上看,將由“源隨荷動”轉變為“源網荷儲”互動。特征變化方面,從自上而下調度模式變為全網協同的調度模式、從實時平衡模式變為非完全實時平衡模式。
(5)從技術基礎形態上看,將從以同步機為主的機械電磁系統變為以同步機和電力電子設備共同主導的混合系統。特征變化方面,從高轉動慣量系統變為弱轉動慣量系統。

以上梳理了新型電力系統的內涵及提出時間,梳理了新型電力系統的特征及其與傳統電力系統的區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光伏電站?有哪些設備?分類包括?
什么是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如何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
5G在電力行業的應用包括哪些?應用案例介紹
什么是綠色電力?交易規則是?綠色電力股票前十名一覽
微電網有什么作用?微電網技術對電力市場影響分析
什么是電力智能運維?與傳統運維區別是?核心架構、發展意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