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稅收籌劃(稅籌)是什么
稅收籌劃也稱作稅務籌劃,稅務計劃,納稅籌劃、稅籌等。是指進行籌劃的一方為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實現稅后收益的最大化,自行或委托代理人在國家稅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充分利用各種可以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在生產、經營、銷售、投資等具體事項發生之前進行籌劃安排,通過比較不同方案最終的納稅結果和稅后收益,選擇最合適的企業財務管理辦法的一項行為。
稅收籌劃的概念最早由英國上議院威斯特公爵在1935年的稅務案例討論中提出,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安排自己的工作和職業,如果他們能在法律條件下支付更少的費用,別人就不能強迫繳納更多的稅。我國最早提出稅收籌劃的定義的是唐騰翔在1994年《稅收籌劃》一書中說到:稅收籌劃指的是在法律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經營、投資、理財活動事先安排和籌劃,盡可能地取得“節稅”的稅收利益。

2 稅收籌劃的目的
(1)降低企業實際稅收負擔。降低企業實際稅負,減少企業的納稅支出是稅收籌劃最直接的目的。納稅支出是企業的硬性費用支出,企業想增加利潤,則需要壓縮或減少企業成本,因此可以通過稅收籌劃的手段對于企業的稅款繳納進行合理安排,例如企業轉型升級適用稅收優惠政策或采取適當的銷售手段進行合理的節稅,壓縮納稅支出,從而擴大企業的凈利潤。
(2)規避企業涉稅風險。企業在實際經營和財務管理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一些財務風險或稅務風險,財務風險往往來源于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完善,財務行為不規范,以及財務監督不到位。財務風險往往會導致企業的稅務風險,可能會帶來少繳、遲繳或多繳稅款的現象,從而影響企業經營的合規性以及企業聲譽。稅收籌劃是從企業的財務管理角度出發,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行為,從而引導企業通過合理合法的手段進行納稅管理工作,在減低企業稅負的同時還可以提升企業的財務規范制度,規避企業涉稅風險
3 稅收籌劃方法
稅收籌劃方法,就是指為了實現稅收籌劃目的而采用的方法和措施。稅收籌劃方法必須針對特定的稅收籌劃對象,所以稅收籌劃方法和籌劃對象是息息相關的。稅收籌劃方法是對籌劃對象進行一定的利用或改進,以達到相應的目的??偟脕碚f,方法可以分成下面幾類:
(1)組織結構改造法
對企業內部組織結構進行改造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改造方法有:整合現有納稅主體或設立分支機構,以降低企業總體稅收。
(2)行為優化法
就是進一步優化納稅主體的稅收活動。企業涉稅活動一般主要包括融資、投資、經營和分配四種類型。其中,融資方面影響納稅的主要因素有融資途徑、融資結構、融資費用、融資金額等。投資方面影響納稅的主要因素有投資項目和資金投入的金額、期限、形式等。經營方面影響納稅的主要因素有經營環節、合同簽訂、房地產建設、采購等。配送方面影響納稅的主要因素有時間、金額、形式等。
(3)計稅依據調整法
其主要以應納稅所得額為對象。由于應納稅所得額是納稅金額的基礎,所以改變計稅依據就可以改變納稅金額;在征稅時存在著起征點,計稅依據也決定了征收稅款或者不征稅款的幅度;納稅主體可以依據自己生產經營特點,改變計稅依據,例如降價或提價等。
(4)政策適應法
就是利用有關稅收的政策來減少納稅主體的稅款,比如利用政府推出的稅收優惠政策。一般來說,稅收優惠政策是一種引導性、扶持性的政策,當納稅主體同時滿足多項優惠政策時,只能在多項優惠政策中選擇一項最優惠的政策,不能同時選擇多項優惠政策;雖然這些稅收優惠政策都有各自的特點,但都可以讓納稅主體享受到免稅或者減稅的優惠政策。所以,幫助納稅主體創造滿足優惠政策要求的條件,并不意味著納稅主體有非法逃稅、漏稅的違法故意,因為納稅主體為滿足政府提供的稅收優惠政策,就需要按照國家意志進行相關活動,是合理合法的行為。
(5)遞延納稅籌劃法
根據稅法中對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期限的規定,企業可以通過事先開展籌劃工作,在經濟業務往來方面達成相關協議,實現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推遲,從而延期納稅,獲取這部分資金的時間價值。以增值稅為例,不同的應稅銷售行為及收款方式對應不同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因此企業在簽訂銷售合同前,可以利用這一規定,以約定收款方式來延遲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實現納稅義務的推遲。
(6)業務拆分籌劃法
業務拆分法也叫組織形式籌劃法。企業是一個整體,當單個的企業組織不能獨立設計籌劃方案并統一實施時,在符合稅法規定的前提下,可以通過集團部分下屬分公司或者另設的企業采取業務分割進行稅收籌劃;除此以外,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也可以由一個或兩個納稅單位進行分割,分布到多個單位分散繳納,從而達到節稅目的。
以上是關于稅籌的定義及其相關知識的分享,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安永:2022年全球綠色稅收跟蹤報告(52頁).pdf
國家稅務總局:網絡直播行業稅收檢查指引(2022)(99頁).pdf
什么是綠色稅收?中國現行的綠色稅收制度有哪些?
房地產稅收的作用有哪些?2020年房地產稅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