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生態修復
生態修復是應用生態系統自組織和自調節能力對環境或生態本身進行的修復。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遵循自然生態經濟規律,充分利用當地的水、土、光、熱、生物等自然資源,依靠大自然的循環再生能力和人為干涉快速恢復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修復應用了許多生態學原理,最主要的是恢復生態學理論,生態學原理是生態修復的理論依據。
特點是: (1)嚴格遵循整體優化、區域分異等 生態學原理。(2)通過微生物和植物等的生命活動 完成,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也將成為影響生
態修復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態修復具有影響因 素多而復雜的特點。(3)生態修復的順利實行,需 要物理學、化學、植物學、微生物學、栽培學和
環境工程等多學科的參與,多學科交叉是生態修 復的特點。生態修復用于污染土壤的生態修復、 污染水體的生態修復、污染大氣的生態修復。
其中,污染土壤生態修復是合理利用植物、微生物 及動物的自然修復能力,注重生物之間的和諧共 生關系。微生物在污染水體修復與凈化中起著至
關重要的作用,人工濕地是生態修復污水的重要技術之一; 污染大氣的生態修復是以太陽能為動 力凈化污染大氣的綠色技術。

2.什么是生態恢復
生態恢復是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的方法,把現代化技術與傳統的方法通過合理的投入和時空的巧妙結合,使生態系統保持良性的物質、能量循環,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的恢復治理技術。生態恢復技術分為土壤改造技術、植被的恢復與重建技術、防治土地退化技術、小流域綜合整治技術、土地復墾技術等五類。生態恢復源于侵權法上的恢復原狀,隨著環境問題的外部性和復雜性與日俱增,恢復原狀責任已無力應對大規模、系統性的生態環境損害,國家的公權力機構逐漸取代個人成為生態恢復的主導力量。
3.生態修復和生態修復的區別
生態修復和修復最主要的區別如下:
“生態恢復”主要指停止對生物多樣性的人為干擾,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輔以適當的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至原來的自然狀態;
“生態修復”則可以是依靠生態系統的自恢復能力,也可以依靠外界的人工調控措施,但主要強調的是恢復其生態功能,并不要求完全恢復到原來的自然狀態。從保護學的角度看,“生態恢復”比“生態修復”更能呈現生物多樣性的自然屬性。
以上就是有關于生態恢復、生態修復的定義及區別的全部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環保產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環境檢測?什么是環境監測?兩者有何不同?
生態農業是指什么?與傳統農業的區別分析
什么是低碳旅游?低碳旅游和生態旅游的區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