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明確了要推動前海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此方案是在2011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基礎上,對合作區的范圍進行了擴容,并對其改革開放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策總覽
《前海方案》首先明確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建立健全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高端要素集聚、輻射作用突出的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多輪驅動的創新體系成效突出,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顯。到2035年,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與港澳產業協同聯動、市場互聯互通、創新驅動支撐的發展模式,建成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創新策源能力強、協同發展帶動能力強的高質量發展引擎,改革創新經驗得到廣泛推廣。
《前海方案》最主要的措施是擴展了前海合作區的發展空間。以現有前海合作區為基礎,進一步擴展至四大區域:南側毗鄰的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北側毗鄰的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機場及周邊片區、寶安中心區及大鏟灣片區。由此,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總面積由原來的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示意圖

前海歷史政策與發展情況回顧
201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三十周年當天,國務院批復同意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范區。合作區成立后,為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國務院、國家發改委等國家機關陸續自金融服務、財稅減免、教育醫療、人才引進等多方面發布《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產業準入目錄》《前海一攬子先行先試政策》利好政策,以吸引資本、資源向前海傾斜。此后,國務院、發改委等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前海地區的建設規劃與先行先試政策,致力于將前海打造成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范區。
十一年間,前海在城市建設、投資營商、產業發展等方面協同發展,合作區煥然一新。城市建設方面,前海在
11年間實現二百余棟建筑封頂,開通道路近40公里,“四縱十橫”骨干路網基本構建成型。投資營商方面,前海累計注冊港資企業達1.15萬家,注冊資本1.28萬億元人民幣,成為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區域之一
。產業發展方面,依托于香港金融中心優勢,前海促進現代服務業的集聚發展,聚焦特色金融業,其“名片”前海深港基金小鎮吸收了大批業界知名對沖機構、券商、銀行等成熟資本集聚,基本形成金融生態鏈。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優惠政策

前海合作區產業政策與投資機遇解讀
在明確指導思想、發展目標與實施范圍的基礎上,《前海方案》進一步制定了開發建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兩方面具體措施,一是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二是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前者包括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以及創新合作區治理模式四點;后者包括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四點。在上述兩個方面、八條措施當中,我們認為最值得關注的產業政策與投資機遇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推進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
前海定位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因此《前海方案》首先就明確了一系列推進現代服務業務創新發展的措施。在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和標準體系的前提下,前海合作區將從以下五個方面推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港口航運業,提出聯動建設國際貿易組合港,實施陸??斩嗍铰撨\、樞紐聯動等。
金融業,明確了要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和金融監管創新,為消費、投資、貿易、科技創新等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
綠色、智慧供應鏈發展,提出要推動供應鏈跨界融合創新,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供應鏈標準。
離岸貿易,要優化綜合保稅區建設,深化要素自由流動,并探索國際船舶登記和配套制度改革等。
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促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服務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此外,在推動前海參與國際合作方面,還提及了利用深圳機場的航權,支持深圳機場口岸建設整車進口口岸;依托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推動會展與科技、產業、旅游、消費的融合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系列會展品牌。
第二,科技創新相關的產業將受益于前海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前海方案》對于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包括支持研發與科技成果轉發的機制、建設創新人才基地、探索有利于推進新技術新產業的法律規則創新、構建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生態系統等。同時,方案也明確提出了大力支持的主要科技創新產業領域,一是聚焦人工智能、健康醫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聯網、能源新材料等港澳優勢領域;二是重點提出了大力發展海洋科技產業和海洋現代服務業,具體包括:集聚國際海洋創新機構,大力發展海洋科技,加快建設現代海洋服務業集聚區,支持海洋高端智能設備、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電子信息(大數據)、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態環保等領域發展。
第三,深化服務貿易自由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更大力度的對外開放無疑是前海合作區建設的重要任務,從《前海方案》的部署來看,主要包括服務貿易層面和金融層面兩個開放。
在服務貿易方面,方案提出了在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的框架內進一步放開前海的服務業領域,服務業規則的對接,以及教育、文化、醫療、旅游等方面的開放,例如,前海在職業資格、服務標準、認證認可等規則上與港澳的對接,在前海引進港澳及國際知名大學,支持前海打造面向海外的文化產品,支持港澳醫療機構集聚發展,推動對接港澳游艇出入境等。
在金融業方面,方案明確了要將國家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區落地實施,在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便利化等領域先行先試;具體而言,在銀行賬戶本外幣合一、跨境證券投資、國際保險業務、綠色金融、跨境貿易金融與國際支付清算等方面都有具體的部署。
推薦閱讀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政策解讀,將會帶來哪些投資機遇?
仲量聯行:粵港澳大灣區:前行之路(24頁).pdf